設置

303 無知

  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在很多維度上都有不同,車輛運行的實時數據采集便是其中一環。

  不過,從主機廠的角度出發,兩者又都對車輛的數據充滿興趣。

  俞興在瞧見疑似問題測評的匯報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對方的目的,不是對方是否有幕后黑手,反而瞬間就想到了過山峰的老朋友——大眾。

  大眾在柴油排放造假事件里就是通過轉向角傳感器來識別方向盤的轉動角度數據,再用軟件算法實現最后的作弊。

  根據去年年底被公布出來的造假手段,大眾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方向轉動角度和轉向速度,前者范圍在±780°,后者精度在±0.5°,并且還通過雙通道設計來支持冗余信號輸出,確保了數據的可靠性。

  德國的《慕尼黑水星報》采訪了大眾高管,給出明確的技術作弊方式,但大家其實并不關心大眾是如何造假的,這份報道也沒引起什么波瀾,反而是劉琬英注意到并轉發給了俞興。

  兩人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共同饒有興趣的品鑒了大眾的手段。

  俞興覺得,相較于把數據留在車里本身進行處理,如果大眾能夠像新能源這樣把實時數據傳回云端,當初檢測大眾車型就沒法那么輕易碰到疏漏了。

  作為在這方面更進步的新能源車企,碳硅集團對于數據的采集實際上倒不是為了預防測評,而是通過對三電狀態、整車數據的實時監控來確保安全,其它的都是附帶的。

  當然,掛靠在申城的數據保存機構就是小招式了,但也僅僅是往前先走半步。

  國內在去年11月19日下達了一個《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的國家標準計劃,要在24個月之內完成車輛企業平臺和監管平臺之間數據通信的標準。

  碳硅集團同樣是參與者,屬于電動汽車示范運行平臺的負責單位,將會提供實踐應用過程中的經驗,并把它在今年10月提交討論,屆時會形成第一輪標準草案。

  按照規劃,這方面的國家標準會在2016年正式發布實施。

  電車運行的數據需要連接國內平臺,這樣自然就能在碰見問題的時候有準確的判斷。

  碳硅集團在1月份的合作還上過申城本地的新聞,但沒人會在意這個。

  油車和電車的機械架構與技術路徑不同,后者對核心部件的主動控制能力是動力系統的特性所決定的,燃料燃燒過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滯后和不確定性,電驅系統實現的卻是毫秒級精準調控。

  碳硅集團在不同場合都聊過新能源和燃油車的不同,但聽起來十分泛泛,對于不愿鉆研的車評人來說,恐怕確實不知道主機廠能做到什么地步。

  既然無知,便能無畏。

  關于麋鹿測試或者說很多測試,人為因素都可以造成很大的影響,最終成績便能落在測試方想要的區間。

  俞興有著還算豐富的做空經驗,對于“欺騙”的性質有著比較謹慎的態度。

  崔之愚很快臨時成立了專項小組,沒有驚動別人,而是直接去線下想辦法先確定“老翔”具體進行測試的車輛,然后再來辨別問題,同時,碳硅集團的官網也就這次測評輿論給出回應,一方面表明自家的成績是在標準之下的反復測試,絕對不會有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車評人主動聯系溝通,共同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

  車輛性能造假,這個事說大能大,說小能小,日本車企沒少為車輛的問題鞠躬,但也沒怎么耽誤車輛的熱銷,然而,臨港這邊目前只有一款車型,還未在客戶群體里建立足夠的信任度,這個階段面對如此容易傳播的指責就很有必要認真與嚴肅的對待。

  三月的最后一周,關于車評人質疑測試數據的輿論甚囂塵上。

  碳硅集團之前上了央視新聞,又有俞興與香江上市公司共同露面所談論的一體化壓鑄新技術,這是從官方層面終結了這方面技術的些許爭議。

  然而,臨港這邊也不可能碰見問題就以這種方式來解決,碳硅集團知道這一點,其他人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不過,“老翔”給出的麋鹿測試成績是57km/h,這固然引起極大的熱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他的測試,之前對九州極其稱贊的“38號”就直接表示了疑問。

  沒隔兩天,38號又把朋友剛修好的九州Max借來,同樣進行了一次麋鹿測試,最終的成績是76km/h,比碳硅發布會上的數字還要略好。

  兩位車評人都放出了測試視頻,一位57,一位76,而兩邊的評論區里也有各自的支持者。

  “老翔”一方面在微博等更容易傳播的平臺談論自己對九州的測評,另一方面也很快更新視頻,回應了“38號”的測試,堅稱自己的測試就是那樣的。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落差…

  老翔在視頻里笑著提出反問:九州的麋鹿測試成績在不同車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波動,這個問題不應該問我,應該直接去問碳硅集團啊!我只能保證我的測試是嚴謹的,是公正的,我個人愿意為這個結果承擔法律責任!我肯定也希望國產車好啊,我也對九州這樣的表現百思不得其解,哎,怎么說呢,我希望只是碳硅集團在裝配工藝上的問題,后續也會和那邊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

  碳硅發布會上對于九州的麋鹿成績介紹是中大型SUV的第一名。

  然而,碳硅這樣一個新公司憑什么能比百年車企更好,憑什么能拿第一,這算是比較容易出現的疑問。

  所以,現在出現“老翔”這種成績上的指責,印象與視頻一結合,到底有沒有對碳硅集團的銷售產生影響不清楚,但他在微博上的粉絲數量漲得很快,原先只有22萬,最新已經漲到了79萬。

  碳硅集團只發了一次公告,暫時沒有進行更多的解釋,但有記者再度去碳硅申城店探訪,認為客流量相較于上市之初是有明顯減少的。

  3月29日,俞興在碳硅集團迎來一位老朋友。

  或者說,老對手。

  IDG的熊瀟鴿與新晉投資人劉熾平來到了臨港。

  俞興之前幫了熊瀟鴿一個忙,硬是擠出時間去皖省當了一回產業專家,也從自己的角度直言不諱的評價了奇點汽車的立項問題。

  創業項目的成敗看什么?

  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先看創始人的想法。

  一位創始人如果連想法都是錯的,這個項目就一定不能成功。

  沈海寅要造純電車,要對標特斯拉,要把三電技術的開發希望放在日企身上,這就…

  這當然和他曾經在日本創業的經歷有關,或許就存在什么資源,但這在俞興看來就是天方夜譚,最終便是不歡而散。

  作為幫忙的回報,俞興對熊總提了個小要求,希望他幫忙游說游說劉熾平,方向則是MusVid的海外發展。

  熊瀟鴿沒想到俞總竟然大膽的把目光定在劉熾平身上,但細細一想又覺得企鵝前總裁簡直是絕配,不管能力還是眼光都沒得挑,而且還能規避國內市場競爭的尷尬。

  問題就在于,劉熾平本人的想法…

  熊瀟鴿接觸了劉熾平,知道他已經在琢磨投資的業務,這一趟便沒有直接提及MusVid,而是以臨港有好的投資項目為理由把他弄來。

  隨著碳硅集團在市場上取得初步的成績,不管汽車業內如何反響,消費者們如何觀望,投資人們是歡聲雷動的,關于俞總從互聯網殺入汽車行業的疑云也幾乎一掃而空。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回顧,俞總對汽車產業的投入果然是高瞻遠矚,是大勇氣與大毅力!

  同樣再重新審視臨港,雙碳硅所能賦予的機會與資源都是一等一的,這里簡直就成了投資人必游之地。

  劉熾平已經決定要成為投資人了,也是因為敬仰熊總多年的投資經驗,這次才愿意過來見識見識臨港出現的所謂絕佳新項目是什么東西。

  上午十一點,重要的事情已經處理的差不多。

  俞興熱情歡迎了兩位投資人的到來,對于劉熾平的出現沒有陰陽怪氣,也沒有居高臨下。

  “俞總,那個車評事件是要怎么處理?我看傳播還挺廣的,記者還說你們門店客流被影響了。”熊瀟鴿在簡單的寒暄過后提到一件很關心的事情。

  “我們原本是20家門店,月中新開了5家,這月底又開了5家,客流當然被分流了。”俞興笑道,“車評那個事嘛,我們已經知道了他的車,公司也和他溝通了,想要對車進行檢查,但他這兩天一直拖著不給車。”

  熊瀟鴿皺了皺眉:“是不是怕你們從車里查驗到什么留存信息?但這個事這么拖著,只會讓輿論進一步傳播啊,而且,他還在持續的盯著九州做文章。”

  “老翔”大概嘗到了粉絲增長的甜頭,近期的言論仍然集中在九州身上。

  俞興微微點頭:“不礙事,公司會有進一步溝通與處理的,大概下周就能處理好,正好能趕在會議之前。”

  申城今年做了個“華夏汽車百人論壇”的會議,邀請今年參加申城車展的主機廠與業內人士共同參加,顧名思義就是要討論汽車行業的發展了。

  論壇會議是在4月22日車展前舉辦的活動,時間存在一些重迭。

  實際上,這個會議幾乎就是為碳硅集團量身定做的,申城方面最早考慮的是專門圍繞新能源來做個主題會議,但又發現現階段不足以形成規模和影響,所以就還是從整體行業出發。

  朱澤輝主任私底下和俞興聊天,覺得碳硅那個周榜是挺有影響力的,九州在市場上的優秀表現都上了內參,也進一步引起市里的重視。

  “銷量還穩定吧?”熊瀟鴿覺得俞總胸有成竹,最后問了個問題。

  俞興微微點頭:“等著看榜,我們過幾天會發個月榜,我們現階段產能快到極限了,簡易的擴產還得影響未來兩個月的部分產能。”

  首周的銷量便促成碳硅工廠的簡易擴產決定,歷經三月這個整月表現,之前的決定愈發被證明是對的。

  熊瀟鴿瞥了眼悠然喝茶的劉熾平,沖著俞總使了個眼色,咳了一聲:“那個,我有份文件忘了拿上來,我去拿一下。”

  他徑自離開了總裁辦。

  辦公室里只剩下企鵝前總裁與碳硅掌門人這兩位曾經的對手。

  俞興很尋常的問了句:“劉總,你怎么樣?”

  劉熾平聽到這話,心里卻是一酸,之前背靠企鵝,他的總裁身份是一點也不虛面前的俞興,但時過境遷,對方在新能源上又大獲成功,自己反而淪為普通的投資人。

  人生命運實是難測。

  他面色不變,先夸了句:“俞總,你這茶不錯,碳硅的車也不錯,我看了直播,當時就覺得市場會有接受度,但沒想到能賣到這種程度,垂直細分確實是提高競爭力的法寶,我更沒想到的是,碳硅集團搞垂直細分竟然還能把月榜細分為周榜,不過,這還真是你的風格。”

  劉熾平這么說了一通,又回答道:“我還不錯,投資可以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商業,這次過來也是想看看俞總你這邊所謂的好項目到底是什么。”

  俞興沉默了。

  人確實是帶來了,但熊總是這么給帶來的?

  他微微搖頭:“沒有項目。”

  劉熾平一愣:“什么意思?熊總弄錯了?”

  “熊總是要這么把你哄騙來。”俞興說道,“我這邊沒有項目,就算有需要投資的項目,也不需要找個人投資人。”

  劉熾平猛然站起:“你們…”

  “我上次和你聊的MusVid,你考慮的怎么樣了?”俞興壓根不在事情上糾結,直奔目標詢問。

  劉熾平走向辦公室的門:“我根本就沒考慮過。”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俞興引用了一句詩詞,嘆息道,“你果然是害怕見我。”

  劉熾平停下腳步,回望老對手:“你倒是自大。”

  俞興搖頭:“曾經掌管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總裁,現在只知道搞搞個人投資,聽到別人說這里有項目就屁顛顛的跑來,這不是求田問舍,又是什么?”

  劉熾平臉色微變。

  “當初還說要來看我們碳硅集團的發布會,結果人也沒來,只自己窩在家里,還不是害怕面對贏了你的對手?”俞興笑道,“這到底是我自大,還是你一直想逃避?”

  劉熾平的神色已經恢復如常,評價道:“口才還是不錯,發布會上倒是沒表現出來。”

  “汽車這個產品不一樣,我現在想想,當時應該再多突出家庭需求這一塊,但也沒辦法,新能源車的概念需要普及,方方面面都不得不聊聊,以后等到消費者的接受度高了,就可以省略很多內容。”俞興認真的給了回答,再次問道,“MusVid急需一個合適的人來主持局面,你到底考慮的怎么樣了?”

  劉熾平看著俞興,有意推門就走,但心里又情不自禁的浮現猶豫,最終把手搭在門上,問道:“我說了不考慮,你非找我干什么?”

  “我就是覺得你合適,劉總,熾平,比你還了解自己的就是對手。”俞興真心說道,“我萬萬沒想到企鵝會把你換掉,我不認為你應該為企鵝這兩年的競爭負主要責任,再看現在的微視,你覺得它怎么樣?”

  劉熾平走后的微視已經全面微聊內置化。

  春節之后,短視頻市場形成不同的發展路徑。

  抖音全面化,快手下沉化,微視內置化,樂音微博化,一時間真是各有特色。

  劉熾平聽到自己一直關心的問題,手上稍微擰了擰門鎖,沉默幾秒后評價道:“沒有他們想象中好,競爭不是靜態的,微視打磨技術的時間不夠多,內置之后存在無法流暢分享的問題。”

  不是只有微聊的用戶才玩短視頻,阿里微信的用戶也在玩,但兩邊生態并不互通。

  即時通訊這樣就夠惡心了,玩個短視頻還這樣割裂,那不如直接選擇可以內容更豐富又能分享的抖音平臺。

  企鵝的求變還沒出現最終結果,但短時間里的觀察是并不樂觀。

  “所以,你怎么會被輕易拿下?”俞興嘆息道,“企鵝不尊重你,你應該來尊重你的地方發揮才華。”

  劉熾平氣笑了:“你特么最尊重我是吧!你以為互聯網是沒有記憶的嗎!”

  俞興誠懇的說道:“我已經改好了。”

  劉熾平忽然無言以對,只能又擰了擰門,卻沒有就此離開。

  俞興見狀,立即說道:“企鵝已經是你的過去式了,我不明白,你為什么要錯過MusVid這樣的機會,難道你還怕那些罵名嗎?擔心那些言論?還是無法面對Pony?”

  劉熾平吸了口氣:“沒有Pony,就沒有你所看重的那個企鵝總裁。”

  俞興點頭,相信這一點,但又說道:“是啊,可是,Pony也讓你成了前總裁,我不相信沒有他的點頭,你這位置能換人,他過去信任你,但現在已經不相信你能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有所成就了。”

  他提高聲音:“劉總,眼下就是你重新證明你的機會!”

  劉熾平看著俞興,忽然冷笑道:“你的口才還是退步了,你以為你這樣高聲就能讓我答應?”

  俞興笑道:“你要是不心動,那你為什么站在門邊不走?”

  劉熾平再次擰動門鎖,惱火道:“你特么你這辦公室的門是怎么開的?”

  他不是不想走,是擰不開門。

  俞興一怔,不是心動,不是意動,是門沒動。

  這時,外面傳來熊瀟鴿模糊的聲音:“我堵著門呢!!”

  說了帶人來就是帶人來,說了讓你們好好談就是好好談,別管是怎么做到的!

大熊貓文學    多我一個后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