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467章 塞納的天馬行空

  做好這一切,負責測量的同志按下了測量按鈕。

  仿佛什么都沒發生,十二機部的同志道:“好了!”

  看了看才過去十多秒的時間,其他同志有些詫異。

  “這就好了?”

  “是啊,這個測試很快的。”十二機部的同志笑了起來,看來同志們的印象里,總覺得越沒聽說過的參數,測起來越麻煩,時間越長,操作越多。

  不過同志們對這個沒有糾結,越快越好啊,他們關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損耗多少?”

  儀器上面密密麻麻好多LED數碼管,他們都不知道看哪個才對。

  十二機部的同志往軟磁交流測量儀上掃了一眼,忍不住叫出聲來。

  “啊??!!187!!!”

  “多少?你是不是搞錯單位了?”

  雖然高委員早就說能把損耗壓到200以下,但是當這個結果真的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時候,還是讓不少人覺得難以置信。

  主要是這個變化,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都不夠了,直接原地升天了屬于是。

  在此之前,高振東的說的200以下,同志們倒不是不信,而是覺得這個應該是個理論數值,需要通過一次一次的改進和優化,慢慢逼近的。

  而現在,第一次燒結出來的成品,就已經達到了這個數字,就難怪很多同志覺得難以置信。

  原來高委員說的不是理論極限,而是現實數據?

  “187啊!真的是200以下啊!”負責讀取數據的同志滿臉的興奮,這個數據,意味著錳鋅鐵氧體用在移相器上,至少掃清了一個攔路虎。

  關鍵是,這東西便宜啊,只要能用得上,相比YIG,自然是大大的優化,大不了大力出奇跡,靠數量堆質量,相比YIG來說,在當前階段的實用意義也要大得多。

  “等一下,先別急,我們把其他幾個都測試了再說。”

  另外一位同志強忍住心中的興奮,冷靜客觀的道。

  這一批樣品不止一個,萬一這只是因為運氣好呢?

  “對對對,冷靜,冷靜,我們把所有的樣品都測試過了再說。”

  消息太好,以至于同志們反倒是不敢相信這是常態。

  要是測試結果是1000上下,可能他們早就徹底放心,因為直接降低50,雖然略顯離譜,但是好歹還勉強在正常范圍內,但是降低90,這就不是離譜與否能夠說得清楚的。

  因為效果太好以至于不敢相信,高振東這也是沒地兒說理去。

  此時,另外幾個樣品的溫度也已經降到了能夠測試的范圍,同志們連忙將樣品取過來,看著十二機部的同志繞線圈、測試,看得同志們急得不行,恨不能以身代之。

  好在這個測試的速度是很快的,沒多久,結果就出來了。

  最低的179,最高185,還真就沒有一個是超出了高委員說的那個范圍的,而且很穩定。

  這種穩定的表現,對同志們來說比一個更低的數字來得更好,畢竟當損耗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穩定性和一致性就顯得重要起來。

  高高低低的,哪怕中間有一個非常夸張的數字,也總是讓人感覺心里不太托底,反倒是這種穩定的優秀,讓人更加放心。

  再說了,200以下,已經超出了所有同志能預期的極限,能穩在這條線以下,可以說,至少損耗這一塊,完全沒問題。

  “送XRD吧!現在的另外一個當務之急,是確定他們真的是錳鋅鐵氧體。”

  萬一這東西甚至連鐵氧體都不是,或者是含量有限,那不是白高興一場了?

  而XRD,是能檢驗出這個結果的,這也是同志們早早就把XRD檢驗手段準備著的原因。

  “對對對,馬上送十七機部!”負責此事的應化部的同志,連忙招呼人送樣。

  還是那句話,過于離譜的結果,讓同志們不到最后一刻不敢徹底放心,生怕空歡喜一場。

  “你送過去之后,先不要回來,就盯在那里等著十七機部的同志們出結果,出結果之后,你馬上借他們的電話,打給我們!”

  這是一分一秒都不愿意等,想要第一時間就得到結果。

  “好的,你放心,我就算打地鋪,也在十七機部那邊等到結果出來!”送樣的同志保證道,他們對這塊都不熟悉,不清楚XRD檢驗需要多少時間。

  送樣的同志這一去就是幾個小時,中間電話響了很多次,但是都不是同志們等待的結果,讓同志們虛驚了好幾場。

  終于,他們等待的電話來了。

  “是錳鋅鐵氧體!含量很高,幾乎全是!”

  電話里的聲音傳來,應化部的同志一下子坐在了凳子上。

  等得有點太久了,驟然放松的心情,讓他有些站不住。

  “這就搞成了?”他看著實驗室里的燒結裝置,有些不敢置信的自言自語。

  其他同志也是一副懷疑人生的樣子,這種東西,按說應該以年來計算研究進展的,甚至還不是一年兩年。

  而現在,幾乎是在電光石火之間,事情就解決了。

  這個時間算起來的話,不像是科研,倒像是量產中的一個批次而已,僅僅消耗掉的,是前期一些準備工作,以及量產一批產品的正常耗時。

  另外幾位同志笑道:“不不不,還沒完,你的任務基本完成了,現在壓力給到了我們這邊。”

  他們是搞電磁和電子的,現在壓力來到了他們的肩膀上,原材料是有了,但是鐵氧體和鐵氧體移相器之間的距離,不說是天壤之別,至少也不是觸手可及。

  眾所周知,芯片就是砂子,但是從砂子到芯片,那距離可老遠老遠的。

  這些同志雖然嘴上說著壓力山大,但是臉上的笑容卻是壓都壓不住。

  畢竟原料問題解決得這么快、這么好,對他們來說是個重大利好。

  至少不用在鐵氧體原材料的選擇上左右搖擺,提心吊膽的等待原料的研究進度和實現的情況。不同的原材料,他們的設計是不一樣,原材料不確定,他們就有很多事情很難處理。

  不過現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就是錳鋅鐵氧體,各方面的性能都足夠,而且價格還便宜,不選這個選啥。

  “我記得高委員曾經要求你們把鐵氧體移相器的相關要求和背景送給他,他看看能不能幫上忙。你們送過去沒有?”一位同志笑道。

  幾位搞電的同志滿臉的不好意思。

  “還沒…”

  “還沒?過了這個村可就不見得有這個店了啊,你們不搞快點,如果高委員工作忙起來,這機會可能就沒了啊。”應化部的同志一臉“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的表情。

  高委員上次說這話的時候有時間,不代表間隔時間長了之后,他還能有時間幫忙。

  搞電的幾位同志一臉的苦笑:“主要是我們沒想到錳鋅鐵氧體速度這么快,想著能多搜集一點資料,把資料做得扎實一些,方便高委員工作,也能盡量提高我們獲得他更多幫助的可能性嘛。”

  不是沒準備,是沒來得及,誰知道合格的錳鋅鐵氧體,簡單得跟做頓飯差不多,屬實是萬萬沒料到。

  “那你們盡快吧,反正我這里的事情可是不多了。”應化部的同志笑道。

  他的事情還真就不多了,剩下的,一是看看能不能優化改進現有工藝,盡量再降低一點成本,而最主要的,是等負責移相器設計的同志們有了結果之后,盡量配合他們,對鐵氧體原材料的生產做出對應的調整。

  “嗯,我們盡快處理。”

  高盧,負責對東方貿易的塞納先生的辦公室里,他正看著手下送來的一份照會,若有所思。

  “他們想要通過我們,獲得淺海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技術?”

  “是的,而且愿望很強烈。”他的手下點頭道。

  “嗯…難道他們像我們海峽對岸的約翰牛一樣,在海上有了什么發現?”

  約翰牛的北海輕質原油,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甚至石油交易所的原油計價,就是以其為基準計價的。只是現在只是發現,才剛剛開始大規模開發。

  即便如此,至少約翰是有石油,和高盧還是不太一樣。

  “應該是,但是更具體的事情,我們并不清楚。”

  “他們沒有透露?”

  “沒有透露,而且你知道,我們的人想在他們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情報,這很難。”關鍵是沒法出外勤,別人一看這眉眼、這嘴臉,甚至更夸張的,都不用眼睛看,靠鼻子聞一聞就能把他們給認出來。

  在這方面,他們比起白熊還要受限,后者有長久的關系、大量的援助和更加傳統更加源遠流長的友好交流,星羅棋布的援助工程哪怕是在關系有所變化的今天,依然能讓白熊們較為方便的到達我們全國各地。

  而石油這種戰略資源的情況,本來就是在戰略情報的范疇里,以我們的保密規定,就更不可能透露太多的東西。

  “你有什么建議?”塞納沒有說什么,而是問自己的手下。

  他的手下看來早有準備:“賽納先生,我沒什么特殊的想法,作為正常的貿易處理就可以,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可能就是這屬于高技術裝備,同時我們的這種技術也是全新的,在成熟度和敏感度上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盧的第一個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是65年5月31日投入使用的,確切的說,在當前這個時間點上,這東西甚至還沒有投運。

  所以說這種技術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全新的,他們對于這種技術的出口,自然存在一定的阻礙或者是影響。

  “嗯…”塞納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抬起頭來,臉上有一種發現了新大陸的表情。

  “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在他們新發現的油田里分一點?”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臉上滿是興奮。

  “這…不太可能吧?賽納先生,你知道的,東方人和我們走的路不太一樣。”

  他的手下心里差點翻了天,您可真敢想。現在能和對方有正常的貿易往來,已經是非常出乎大部分國家意料的事情。

  “萬一呢?我說是萬一…畢竟你要知道,就連白熊和花旗之間,也是有合資公司的,甚至還很早。”

  他舉的這個例子其實有些不太對,那兩個之間的合資公司,是在20年代白熊特殊斗爭情況下的產物,嚴格說起來不算是正經商業公司。

  但是你別管正不正經,你就說有沒有吧,他這話還真讓他的手下有些不太好反駁。

  不過他的手下看出來了,賽納先生對這件事情的興趣非常的大。既然如此,他就有必要調整一下思考的方向。

  “嗯…我只能說,從商業技術和法律上來說,我們沒有問題。”

  “那我們就試一試!”

  “可是現在石油價格并不高,此舉在承擔政、經兩方面風險的同時,也許并不能帶來太大的利益。”他的手下提醒道。

  此時的石油價格處于低位,其實在73年石油危機發生之前,石油的價格一直不算高。

  塞納聞言卻是搖了搖頭:“不不不,石油是戰略資源,有時候,我們不能用商業利益來判斷這件事情。”

  他的頭腦非常清醒,對于五大善人這個級別的國家來說,在戰略資源上,有時候不能完全從經濟利益上去考慮事情,在不虧的前提下,能一定程度上的掌握或者影響到更多的戰略資源,那就是值得的。

  塞納補充道:“你要知道,我們本土的石油并不多,60以上的石油來自殖民地或者前殖民地,而我們的殖民地的范圍在搜索,我們在前殖民地的影響力正在削弱。”

  都是一個窩里的人,所以塞納很直接的用了“殖民地”這樣的詞匯。

  實際上,在此時的五大善人里,石油安全最為嚴峻的就是他們。

  花旗不缺,約翰進口量大但是發現了儲備,白熊本來就是個偽裝成國家的大號加油站,而剩下一個此時情況特殊不討論。

  唯有高盧,1965年的石油進口量占石油消耗量的50以上,而且本土范圍石油資源匱乏,能掌握的石油資源都存在一定的地緣安全隱患。

  從產量上來說,我們雖然剛剛復蘇,但是產量依然要比他們要高一些,甚至此時已經差不多到了完全自主的地步。不過等到我們工業大發展之后,自產的就遠遠不夠用了,不過這是后話。

  所以對塞納來說,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石油渠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掌握住,可以說得上是他個人的一大功績。

  “這…”他的手下此時不得不佩服,塞納先生不愧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想得的確是比自己要多,要遠。

  他迅速重新組織了自己的思路:“您說得有道理,可唯一的問題是,對方是否同意。”

  塞納笑道:“不試試怎么知道?在幾年前,誰也不會想到我們會和他們有這么多貿易往來,不是么?”

  “也許您是對的。”

  塞納很是自信:“我一定是對的!哈哈。我得試試,我這就向那位先生說明一下情況,請求他的支持。如果東方人在這方面有所松動,那我們還真的需要一些來自他的支持,否則在法律和現行策略方面可能會有一些麻煩。”

  京城,外商部,領導看著一份文件,皺著眉頭直啜牙花子,仿佛牙很疼一樣。

  他手上這份文件,的確讓人牙疼…不,頭疼。

  “他們居然想在海上石油開發上,以技術和資金為條件,和我們成立合資公司!”對于對方這甚至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外商部有些難受。

  不同意吧,對方的確是有技術,這是他們的優勢,我們在這方面的確是有差距,這也是對方最大的籌碼。如果不同意,可能意味著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薄海等地發現的油氣田,近在咫尺卻一無所獲。

  要說同意吧,這個事情的確是有些難辦,而且是非常難辦。

  他想了想,決定找個局外人問問意見,找一個腦袋非常靈光、每有出人意料想法的局外人。

  不是為了請他決策,而是聽聽他的想法,開闊一下思路。

  不過這件事情有些不大適合公開討論,他打了個電話,確認對方行蹤之后,站起身來招呼自己的通信員。

  “走,去十七機部三軋廠!”

  高振東放下來自外商部的電話,心中有些不解。什么事情需要他親自跑這么一趟?一般的事情,哪怕是需要咨詢意見,在電話里也就說了,畢竟現在不存在被拔線的問題,而且外商部的事情,在機要通道里溝通,保密性大致是足夠的。

  不過高振東沒有多想,反正人馬上就到,很快就會知道的。

  沒過多久,高振東就在自己的辦公室見到了外商部領導,他一個人進來的,把自己的通信員留在了高振東辦公室的外間,和高振東的通信員呆在一起聊天。

  高振東一看這架勢,看來事情不小啊。

  “領導,您這是唱的哪一出?這么神秘?”高振東笑道。

大熊貓文學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