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23章 今日不講羅天,只講周天

  星光流淌之上,那輪大日之中,高妙的道人之形已經完全化作一方原始天地,天地雖然陰陰沉沉,如同尚未天命的寅時,非光非暗,但是其中靈性盎然,模糊流動的水源之中,有天水神靈從五臟腎宮造化,此神原本是周鐵衣的五帝黑帝像,因為五帝氣運離散,從實轉虛,受到重創,如今神仙合流,另得大運滋養,修補道途。

  只見那眾人看不清的五臟腎宮,原本服十二章的黑色皇帝化身一變,頭戴蓮花冠,身穿長生衣,座下蓮花開,左右仙童伴。

  又有無上道音,從原始天地之中傳出,通過玄牝之門,與外在天地交互,化作玄色祥云萬朵,化作水中仙人萬道,天降金花,與地涌青蓮相合,一時間那千畝雷霆劫氣竟然直接被圣道蕩開千里,形成一圈外環,只能夠圍繞中心巨大的原始天地匍匐。

  天和景明,雷散云開,繁星從天空中墜下,浩蕩星光之中,天地混同,一時間竟然讓人分不清這星光究竟是從地中那原始天地涌上,還是從天空中真實天地降下。

  “此為北方五靈玄老天君,水帝也,其精辰星,下應水部諸神,司云降雨。”

  天地之間水運聚集,已經干涸了一月的天空,隨著從太乙山上蕩開的雷云開始飄落甘霖,春雨如油,普降大地,從山林至田野,又至江河,福澤萬靈,眾生嘆服。

  化黑帝為五靈玄老天君,周鐵衣自身本來斷裂的道途也在迅速修補之中,當日五帝氣運離散,五行祖炁紊亂,今日五行祖炁重聚,只不過不再以五帝自居,而是以五方五老自居。

  所以當日之禍,今日之福。

  周鐵衣也要感謝大夏圣上破開五帝枷鎖,不然他怎么能夠真正得到這天地核心權柄,化五帝為五老呢?

  一時間周鐵衣心中越發歡喜,周圍天象因此受到改變,那輪大日光輝越發明亮,天空中辰星造化,也預示著天下將明。

  “混帳話!”

  奔涌至太乙觀下的一位位道家三品,看著周鐵衣堂而皇之以仙養神,一方面驚訝于這無上大道,一方面又不得不出手阻止。

  不然以后天下之仙,皆養神祇,那么道家究竟是道,還是神呢?

  “世人不知你周鐵衣的底細,老道我還不知嗎?李代桃僵之術,想要讓神道死灰復燃,今日才暴露你狼子野心!天下群道,夫子院的老家伙,那難陀寺的和尚,天京的圣上,今日不出手阻他道途,來日還有誰能夠扼制他,恐怕我天下子民,又要被神祇統治萬代!如何敢借我道家之名,宣羅天大醮。”

  霞光之中,玄都山都講老道睚眥欲裂,他整個人的形體散開,化作無形,進入守虛狀態,如同天地規則的虛面,與實體相對,從而包裹住萬千道家祖炁云霞,越過玄牝之門,想要直沖云霄,與周鐵衣爭斗。

  無形的守虛之力擠開玄牝之門后,一道道玄都山的道家祖炁們也爭相上涌,帶著萬道燦爛的云霞,想要與天上星河相斗。

  那星河之上,包容萬仙,養育萬神的原始天地俯首,那幽暗的邊界輪廓重新勾勒出周鐵衣的樣子,只不過坐于天地之外,立于宇宙之上,嗤笑道,“遺老之徒,鸚鵡學舌之輩,你卻是何法門,敢評價我之道途?今日這太乙觀上,不講羅天,只講周天。”

  他此時心中也無盡歡喜,神仙道途以他開始圓滿,那大鼎之上,象征著神仙的玄黑色如同墨水潑灑,一座座神宮,道宮林立,神中有仙,仙中化神,至此神仙不分家。

  五臟腎宮之外,又有肝宮即將落成,此為青帝,亦為青靈始老九炁天君。

  周鐵衣對著那一道道從玄牝之門中躍然上升的霞光嗤笑了一聲之后,并未阻止,就像他之前說的,今日當大開方便之門,入門中,無論敵友,皆可聽講。

  只不過想要和他論道,就要看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他繼續對著眾鬼仙講道,“這身內有神,身外化身之法有兩道,其一神靈自生,為個體,其二神靈化身,為整體,爾等修行,化身一道,即有機會入神仙之境,倒不必如我,化生萬道,我雖立神仙大道,不過法門與神仙還略有不同,走的是無上圣道,若學我,道途兇險。”

  “我等知曉。”

  一位位鬼仙嘆服,同時因為信息交互,他們也在理解周鐵衣這番話的意思。

  神靈自生,意思是自己身體之中養育的靈性有自我的意識,就如同周鐵衣此時身體之中的萬道神靈靈性一樣。

  神靈化身,應該類似于提線木偶,或者說兩個軀體都是自己的,平日里仙軀逍遙,神軀鎮守,雖在家中,卻能夠游歷萬方,與當時周鐵衣降臨此世,在大夏的時代修武道,在蠻荒時代修神道類似。

  兩者當然各有優劣,只有親自走出來,才知道自己最適合哪條路。

  周鐵衣說話間,那位玄都山守虛老道就要躍入星河之中,攪動著原本在太素辰風中有序旋轉的星海翻騰。

  周鐵衣伸出星光匯聚的手指,向下一指,繼續講道,“神仙之上,謂之天仙。”

  “天仙者,人間有功。”

  他說話之時,無量人運從四面八方涌來,聚集在滿天星河之間,人運之中顯化出他治世之功,有火車穿行于大地,有高樓拔升于田野,有錢貨貫通四方…無量功德,即使至德菩薩,也望而生畏。

  此時皆化作登天之梯。

  這是地仙之道,圓滿的是人間之功。

  “天中有德。”

  一道道天地規則顯化,映照出幽冥渡化惡鬼,理清濁氣,輔助輪回之德,映照出以法補地,養育地脈之德,這些是規則之道,補得是天地缺失,是神仙之德。

  “功德圓滿,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三災不能殃,九難不能毀,拔擢洞府,以道化天,天仙,洞天之主宰也,受天書以成大道,天有三十三,其一,云載天風雷境。”

  大夏西方,本來就在關注太乙觀變化的大明宮主,無名道人聽到此語,他沉默了一會兒,隨后才笑道,“原來這才是三十三天,當真是煌煌圣道,即使落在天下人眼前,以前天下人都難以理解,今朝現世,立馬如龍升天,勢不可擋。”

  他放開了自身對道途的限制,與周鐵衣立下的五仙之運交互,瞬間,一套華美至極的天衣由功德編織,化作風雷云霄之相,落在大明宮主身上,在大明宮主真切感受五仙大道的同時,周鐵衣那星光手指從天落下,下方也演化出一片雷云天宇。

  這雷云天宇之中,坎巽相生,風雷云集,一道道雷霆交織,有紫霄神雷,有太乙神雷,有五行神雷…如同萬千朵炸開的火樹銀花,劈在規則鎖鏈之上,讓一處處規則從生到死,從死到生,既打破原本的空間規則,又在雷霆之中編織出新的規則,其中還有無數道家至小之劍,落在一枚枚龍章之間,阻斷萬法之道。

  那躍然而上的道家守虛,離山道人雖然是守虛的狀態,但卻不是虛極篤靜,連守虛的極致都做不到,在道家至小之劍法門之中,自然盡是漏洞。

  一道道雷霆劈落下來,攜著萬劍之威,將離山道人從守虛的狀態中直接打了出來,重新化為人形,連帶著那萬千道家祖炁,也被扼制在云載天風雷境下。

  離山道人面紅耳赤,“大明宮主,你如何助紂為虐,今日神道若復蘇,前人萬年苦功毀之一炬,你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

  他憤怒至極,但卻只能夠望著上方無窮無盡的雷云咆哮。

  大明宮主隔著萬里,輕笑道,“夏蟲不可語冰,你之謂也,道在那里,你自己上不去,還想要與別人論道,實乃貽笑大方,老道我若真是阻你,你還有說話之能?”

  離山道人從驚怒的狀態之中冷靜下來,再次細細打量眼前的云載天風雷境。

  確實,眼前這層天宇自成一界,但并非完美無缺,不是真正的云載天風雷境,只是由規則編織,有形無實,所以他還有機會突破。

  不然以大明宮主這位道家絕頂一品,親自立下一界,即使是玄都山天師來了,也不敢說輕易突破。

  他功行還沒有圓滿。

  離山道人向上望去,只不過身在云載天風雷境編織的法境之中,他的目光也難越過一界,看到那云載天之上的景象,不過卻能夠從中推斷出一二。

  無論是功,還是德,周鐵衣此時的積累肯定夠一般的神仙突破天仙,但周鐵衣可不是一般的神仙,他是五仙之祖,仙中之圣,荒古九神,他肯定想要追求無上大道,所以力求每一個環節都盡善盡美,從他的穴竅不演化一神,要演化眾神就可以看得出來。

  如今只是五老之中五靈玄老五炁天君化生,其道遠沒有真正白璧無瑕,因此還有阻道的機會。

  就在離山道人思考的時候,有了大明宮主的氣運交互,即使沒有親自登上天仙之境,但是周鐵衣也推演出了天仙之法的大概,那躍在歷史長河之上的大鼎,在無數神仙宮宇的景象之上,再次演化,一抹抹天青色浮現,化作一層層天宇無量,囊括宇宙無極。

  鼎身輕輕敲擊,悅耳的大道之音激蕩起歷史的波瀾,響徹寰宇,震動古今。

  從今往后,天地之間再有一條大道。

  鬼仙求長生,人仙傳萬家,地仙養山河,神仙定規則,天仙化寰宇。

  天地人神鬼,五道交織,五法交流,互補不足。

  相隔六千里,威嚴的那難陀寺,此地佛光普照,晝夜不停,講經殿中,八寶奇珍,光輝璀璨,只不過即使已經關閉了殿門,此時講經首座仍然停止了他的閉門禪法。

  他整個人化作空性,只剩下一層淡淡的輪廓,映照出太乙觀的景象,有佛家一品辟支佛映照,自然比離山道人看得更清楚。

  只見那空性之中,無量黑白玄牝門前,雷云蕩開千里,春雨普落大地,但雷云之中,無量星光貫通天地,璀璨星河以天宇為蓮座,巨大的云載天風雷境承載其上,似仙非仙,似神非神的無上道人,道人身化原始天地,吐納的氣息化作風雨,清氣,經過腎宮,肝宮轉化,從玄牝之門中傳出,加劇風雷之勢,讓風雷繼續以門神山千里向外擴張,彌補今春缺了一月的春雨,讓萬物迸發生機,滋養天地大道。

  即使聽慣了無上佛法的眾僧,見到這一幕都心神震蕩不已,難以自持。

  身化天地,呼吸之間,云雨聚集,養育山河萬物。

  這法門雖非佛法,但他們倒是聽過。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與之相比,那風雷境之下,一道道卓然的道家祖炁當真是不值一提。

  但離山道人的吼聲,也通過講經首座的空性傳于眾僧耳中。

  是啊,今日若不阻他道途,來日該如何是好。

  講經首座下,一位菩薩站起身來,“首座,我廟宇之中有一寶珠,喚作摩尼,手持此珠,火不能近,水不能侵,風不能入,地不能擋,乃過去佛寂滅之時所得,此珠當能越過風雷。”

  講經首座不語,空性之下,他的人形輪廓竟然出現水波狀的晃動。

  這位菩薩心知肚明,佛家講因果緣法,如今周鐵衣立下五仙大道,雖然與神道有染,但卻是造化眾生之道,今日前去阻道,昔日功德自然煙消云散,如何還有面目教化天下眾生。

  不過道途之爭,爭的就是教化天下眾生!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位菩薩不等講經首座回答,口作一謁,徑直起身,越過眾僧,往殿外走去,于祖師殿中,取下一寶珠,又向東華州太乙觀地界而去。

大熊貓文學    我在大夏竊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