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686、后記大婚

  三月后。

  京城,時至夏日,綠樹成蔭,這座歷經千年的古都恢復了繁華氣象。

  戰爭已經結束,虞國的百姓們迎來了久違的和平。

  趙宅,一座書房內,雕花的窗扇敞開著,透過窗欞,可見一只骨節勻稱的手,持筆蘸墨,于一本寬大書冊上留下一個個文字:

  “…地藏法王終于還是泯滅了,這場登天之戰比預想中更順利。

  后續復盤,蓋因地藏分魂歸一,根基不穩,且以生靈涂炭汲取信仰,違背天道。

  張衍一雖死,他所勾動的天道卻仍在那一戰中助了我一臂之力…”

  “細細思來,地藏崩塌時,我甚至在他體內察覺到了紅教上師和辯機的抵抗意志,這或也是祂這個偽神垮塌的諸多因素之一。

  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場小乘和大乘跨越數百年的較量,終于落下帷幕。

  而被徹底抹去神魂的地藏,也再無卷土重來的可能。”

  “戰后。失去了幾乎所有高層戰力的佛門再無威脅,西域兵士也紛紛投降…善后的事,我并未怎么過問,只交給了朝廷將領們去處置,我是放心的。

  只是經此一役,虞國已下定決心在西域設置‘都護府’,至于西域諸國的不滿,貞寶的意思是,交給文珠公主去安撫。”

  “佛門上層經過大清洗,但底層卻還有大批信眾,以及深厚的民間基礎。

  這點好解決,就如同我很久前的設想一般,經受過檢驗,證明過自身立場的般若菩薩是最好的人選。

  女菩薩終于不用再惦念著雙修…呵,我交給了她一個艱巨的任務,行走各方,將虞國和西域散落的佛門弟子整合起來,完成‘合流’,這怎么又不是大功德一件呢?

  恩…雖然她領受任務時眼神十分幽怨,但我假裝看不見。機智如我。”

  “西南大疆的獠人族也是個隱患,不過這只浪費了我半日的時間。

  我將拓跋微之接了回來,帶去了大疆,并揪出了族長宋植,他竟沒有逃跑,而是體面地在族長居住的大寨中,等我上門,并請求自裁,我準許了。

  自此之后,獠人族將重新由拓跋微之管理。

  對了,我意外在大疆還看到了匡扶社的一小股余孽,只是讓我意外的是,徐簡文的妻兒在我到來前,竟也是雙雙死在了住處。

  趙師雄說,應是文王妃毒殺了子嗣,再自殺…想必是不愿受辱。倒是個剛烈的性子,可惜。

  希望他們一家,在陰曹地府團圓,下輩子不要再害人了。

  倒是趙師雄,竟向我提出解甲歸田的請求…也罷,隨他去吧,打了一輩子仗,也該享受頤養天年了。”

  “說起匡扶社…突然想起了蕓夕那丫頭,已經許久沒見過,回京后差人打探了下,才得知她仍在孜孜不倦追殺匡扶社余下的逆黨,可想而知,當初莊孝成的欺騙給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倒是玉袖的那個妹妹,聶玉蓉,與蕓夕攪合在了一起,還成了朋友,倒是趣事一件。”

  “八王之亂終結,幾大王爺中,除了全程都沒有參戰,安心茍在最偏遠的地方悠閑度日的嶺南王外,只剩下淮安王與陳王還活著。

  我問了貞寶的口風,她說,且剝奪了他們的大半身家、勢力,只留下一份家財,安閑度日去吧,也算兌現了當初招降的承諾。”

  “有件趣事。當初在淮水永嘉城,我隨手招募的那個文吏杜如晦據說這一年里,在后方大放異彩,極為亮眼,已經被調入京城,入職吏部,與袁公閑談時聽他說,認為此人有宰輔之才…

  我懷疑袁立這老小子是在側面吹捧我,呵,都知道杜如晦是我收下的人,整個朝堂豈敢對他不大開綠燈?”

  “戰后論功行賞,鎮國公因傷病退下去了,小公爺湯平接替,成為了最年輕的國公,蠻好。

  董大竟也沒死在戰場,一同回京,接下來必是直上青云,據說他有意接掌翰林院。

  寧則臣恢復了漕運總督之職,監管建成、淮水兩道。

  衛顯宗也憑借戰功重新爬了起來,貞寶承諾,對以往既往不咎。”

  “…前天小馬(馬閻)來找我,問詔獄里關著的一堆人怎么處理,我差點忘了,青山的柴可樵那波人,我想了想,還是將他們放了。

  倒不是心軟,只是算起來,我自己才是青山一脈的真正開山祖師…武仙魁既已身死,底下的人也再無威脅,便由著他們將青山繼續傳承下去,總好過斷絕。”

  “說起傳承,玉袖帶著神官們回到了天師府,并被推舉,成為了道門歷史上第一位‘女天師’。

  而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她竟在戰后一朝頓悟踏入半步天人,我將張衍一留下的天書給了她。

  相信在她手里,天師府用不了幾十年,就會浴火重生,恢復鼎盛。”

  “還有什么值得掛心的?思來想去,還有三件。”

  “其一,是蠱惑真人不知是死是活,時至今日,這老道士早沒有任何威脅,我只是想當面謝謝他…說一句,道長你真是個好人。認真臉。”

  “其二,裴念奴不愿與我回京,而是獨自留在了牧北森林,準備在那里了此殘生…直到魂飛魄散…

  啊,寫到這里,才想起漏了這件大事,那道空間裂隙,經過我深思熟慮,還是將其填平了。

  雖然我也想過,能否保留這個入口,未來嘗試回到地球,但…既已有了新的人生,何必懷念過去?

  至于這裂隙是否未來還會出現,猶未可知,要等‘災星’數百年后再次降臨,只是那么遙遠的事,便先不想了,大不了相信后人的智慧。”

  “其三,就是老徐了…當初轉世前,也沒說大概出生在哪里,不過我想,倘若他重生歸來,遲早也會來到京城,或許,這次我可以引領他踏入修行…”

  書房中。

  骨節勻稱的手將毛筆放回了筆架。

  夏季的風從敞開的窗子吹進來,吹干了墨漬,紙張嘩啦啦翻動,最后合攏。

  書皮上赫然幾個大字:《正經人日記》。

  趙都安心滿意足地欣賞著自己的杰作,聽到門外傳來丫鬟脆生生的聲音:

  “老爺,老夫人叫你過去,再晚一些,只怕要誤了時辰了!”

  趙都安無奈地道:“來了。”

  今日整個趙府都掛滿了紅色的綢緞與燈燭,天沒亮時,整個大宅子就為了今日的大事忙碌了起來,若說準備,則更要在半個月前就開始了。

  不只趙宅,整個京城,乃至整個虞國都在早些天便知曉了今日將發生的大事:

  趙大人要與陛下成親了!

  廂房中。

  已經成了人仙了趙都安如提線木偶般給尤金花摁在鏡子前,由著她擺弄。

  終于,當完成最后一步,尤金花站在繼子身后,望著鏡子中俊朗的年輕人,眼眶不禁紅了。

  “姨娘怎么哭了?”趙都安詢問。

  尤金花慌忙撇過頭去,用手背擦去淚珠,轉而綻放笑容:

  “是開心的,是開心。”

  經歷了萬千劫難,自家早已被視為己出的大郎,終于要締結姻緣,她如何能不開心?

  這時候,廂房的門被推開,穿著一身嶄新衣裙,頭戴發簪,腳下跟著只京巴犬的趙盼兒推開門,大聲道:

  “娘!大哥!接親隊伍來了!”

  府邸外頭,已傳來敲敲打打聲,數百人的隊伍各個盛裝而來,仔細看去,一個個列隊的仆從,竟是詔衙里的錦衣校尉裝扮。

  周遭巷弄,早已戒嚴,周圍門口達官顯貴家眷出門側立觀禮。

  穿著大紅袍,新郎官打扮的趙都安在繼母,妹子簇擁下走出宅門,就望見了這一幕。

  侯人猛、沈倦、錢可柔三人手捧錦繡大紅花,笑容燦爛:“大人!”

  后方,張晗、海棠等緝司言笑晏晏,紛紛行禮:“見過親王!”

  戰后,為了匹配女帝的地位,趙都安被火速加封為親王爵位。

  趙都安翻了個白眼,打趣道:“你們倒好歹沒抬一只花轎來。”

  “我們哪敢啊。”小秘書笑嘻嘻將大紅錦繡球綁在他胸口。

  女帝成親。

  古所未有。

  禮儀如何辦,可愁壞了禮部一大群官員。

  尤其若是尋常的駙馬也就罷了,可偏偏皇夫乃是比女帝陛下名望還高,修為還強的當世第一強者。

  乃是大虞國真正的國家柱石。

  最終定下,禮儀上參照男娶女流程,但宴席在皇宮里辦。

  “我看啊,你們倒是膽子都大得很。”趙都安灑然一笑,縱身一躍,翻身上了隊伍中,那頭渾身并無半點雜色的純白寶馬。

  趙府門前,鞭炮聲連綿。

  趙都安騎馬,京城閻王們匯成的儀仗隊浩浩蕩蕩,招搖過市,直奔皇宮。

  朱雀大街兩側,京城禁衛值守,無數百姓手捧花籃觀禮。

  在眾目睽睽之下,趙都安騎白馬,入皇城。

  午門外,早有袞袞諸公,滿朝文武,列隊迎接。

  董玄、袁立、馬閻、薛神策、海春霖…一張張熟悉的臉孔,此刻面朝白馬,齊聲恭賀:

  “恭迎親王駕臨!”

  女帝寢宮。

  帷幔低垂,檀香裊裊。

  臥房的門敞開著,女官們來回奔走忙碌,熱鬧非凡。

  梳妝鏡前,徐貞觀挺著腰桿端坐,美眸凝視著銅鏡中的自己。

  鏡中的女子堪稱人間絕色,仙子空靈與帝王雍容融合,好似神女在人間。

  也唯有神女,才配得起當世第一的人間之神。

  “陛下,您好美。”

  鏡子中,當身后為她化妝的莫愁將最后一根釵子在烏黑發鬢固定。

  這位女宰相癡癡地望著鏡中,身穿鳳冠霞帔,姿容絕色的女帝說道。

  徐貞觀微笑著,緩緩站起,轉過身來,她今日沒有半點帝王應有的威嚴,儼然如凡間出嫁的女子一般。

  此刻望向莫愁的目光,也并非看向丫鬟婢女,而是閨中密友。

  徐貞觀牽起莫愁的手,目光真誠,柔聲道:“你如今可還不喜他?”

  莫愁撇了撇嘴,雖然有些不服氣,但最終還是說道:

  “算我當初目光短淺,這回,讓他將你贏去了。”

  說是這樣說,可經歷了這么多患難,如今的莫昭容早已對趙都安心服口服,若說這世間,還有人能配得上女帝,也有只有他。

  徐貞觀忍俊不禁,聰慧如女帝,豈會看不出莫愁的心思?她認真地道:

  “我已沒了親人,孫掌印也去了,你就是我最后一個親人。”

  莫愁淚水奪眶而出,緊緊攥住女帝的手,哽咽道:

  “奴婢一輩子不嫁,就侍奉陛下左右。待陛下誕龍子,奴婢便再侍奉皇子去。”

  女帝臉頰一紅,正要開口,寢宮外有女官走來:

  “陛下,皇夫已至午門外。”

  皇家大婚,禮儀繁雜。

  趙都安進了午門,與百官寒暄片刻,便由宮中的女官與禮部的官員拉著,先奔南門,重新更換正式的駙馬官袍,再獻上大雁、幣帛等聘禮。

  此為“行雁”,象征著忠貞,一生一世一雙人。

  行雁禮結束,趙都安與迎親隊伍入席,等待吉時。

  此刻免不了百官逐一前來恭賀。

  “恭賀親王與陛下喜結良緣。”

  面白無須,身材高大的馬閻走來時,旁人都下意識后退,可見名聲威力。

  趙都安微笑道:“過往幾年,多虧督公照拂了。”

  馬閻惶恐,認真道:“是天佑虞國,才盼來親王。”

  呵呵,你個剛硬性子也會拍馬了…趙都安大感有趣。

  馬閻離開,袁立走來,這位安然度過歷次風波的朝中大員眉間帶著飽含滄桑的笑容:

  “下官當年初見親王,便知人中龍鳳。”

  趙都安低聲微笑道:“袁公何時也學會吹捧了?再說兩聲聽聽?”

  袁立一愣。

  趙都安哈哈大笑。

  袁立莞爾,無論是神明,還是皇夫親王,他還是那個他。

  “太師。你不在家休養,怎么也折騰來了。”

  趙都安看向了坐著輪椅,給董大推著走過來的,耄耋之年的老者。

  董玄比當初更蒼老了,只是氣色依舊不錯,這會笑道:

  “老夫可是這場婚禮的司儀,豈能不來?”

  帝王與人仙的大婚,找誰做司儀是個難題。

  原本,若張衍一未死,他是最合適的,如今挑來揀去,最后落在董玄這個帝師身上。

  趙都安認真道:“有勞太師。”

  又看向董大,微微一笑:“董兄,別來無恙。”

  被戰爭磨礪蛻變后,黑了許多的董大淡然一笑,竟是絲毫不怯場,他從袖中取出一張紙:

  “昔日我出征,親王贈詩于我。今日親王大婚,我亦當回贈。”

  “哦?”趙都安大為驚奇,欣然收下,等送走祖孫二人,他才將紙張展開,只見上頭壓根沒有“詩詞”,只有一句話:

  “莫要再嫖了。”

  趙都安表情一僵,心說污蔑啊,這是污蔑…當初我去青蓮小筑趙小雅姑娘,是為了查案啊,唉,人心不古,小董經歷戰爭磨礪,也變的奸猾了。

  心中哀嚎著,哀嚎著…他又笑了起來。

  什么高高在上的神明?

  這才是他喜歡的人間煙火氣。

  “吉時已到!”

  這時,海公公穿著一身嶄新的蟒袍,拎著拂塵走了出來。

  趙都安肅然起身,浩浩蕩蕩,帶人一群人前往寢宮,女帝早在等待。

  此刻,穿著大紅嫁衣的女帝被莫愁攙扶著走出寢宮,身后是并排的女官們。

  君與臣。

  男與女。

  四目相對,相視而笑。

  歷盡劫波君臣在,相逢一笑百媚生。

  “請新人入太廟!”海公公再次高喊。

  這次婚禮,在太廟舉辦,是君臣二人一起定下的。

  雖不合禮數,但君臣二人就是禮數。

  女帝緩緩登上朱紅車輿,趙都安騎馬而行。

  一路鼓樂喧天,鮮花著錦,眾人抵達裝飾一新的太廟,此刻,這里早已站滿了人,有朝廷百官群臣,有臣子的家眷貴婦們。

  有尤金花和趙盼等趙家人。

  也有玉袖、金簡、公輸天元、韓兆、李無上道等前來觀禮的天師府神官。

  就連遠在江湖的般若菩薩的送來了賀禮。

  女帝成婚,無人能經受得起一拜,因此婚堂內諸多靈位也都暫時取走,只剩下徐氏太祖,以及被趙都安單獨安排,放在一起的老天師靈位。

  不是高堂,勝似高堂。

  所有人臉上都綻放笑容,真心恭賀這一對新人。

  董太師以司儀身份,主持流程,君臣二人依次拜堂。

  最后,伴隨一聲“禮成!”,趙都安牽著紅綢,望向蓋著蓋頭的女帝,二人神識交匯,眼神拉絲,一切盡在不言中。

  喧鬧繁瑣的婚禮結束了,皇宮中的宴席要擺一整夜。

  明月高懸時,一身酒氣的趙都安推開了貼著喜字的寢宮房門。

  燈燭中,虞國女帝安靜地坐在床榻上,感受到他的到來,女帝放在腿上十根手指攥緊。

  “陛下,”趙都安拿起金色秤桿,挑起蓋頭,眼神迷離地看著燈燭下天姿國色的女帝,輕聲道:“臣…”

  徐貞觀故作不悅地揚起眉梢:“還叫君臣?”

  趙都安心中一動:“娘子…”

  女帝臉頰酡紅如醉。

  旖旎的氣氛中,房門關閉,趙都安坐在了女帝身旁,對交杯酒一類的環節毫無想法,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么,就說。”

  徐貞觀感受著身旁火熱的肌膚,如同靠著一尊火爐,脖頸也紅了。

  趙都安緩緩靠近她的耳垂,輕聲道:

  “我弟弟雙修的事…你看…”

  弟弟?趙家不只有個妹子?女帝一呆,旋即猛然低呼一聲,整個人騰空而起,繼而陷入大紅錦被之中,她羞赧地,似拒還迎地推拒:

  “一身酒氣,去洗…”

  趙都安奇經八脈中,氣機流轉,酒氣消散一空。

  “明天,別上朝了…”

  他雙臂撐著床板,伴隨布帛裂開,窸窸窣窣的聲響。

  新房窗紙上,黑影重迭,被翻紅浪。

  時隔許久,神人交融,再赴巫山。

  (全書完)

  ps1:后面還會有個完結感言。

  謝謝你們。真誠的。

大熊貓文學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