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六十八章 破產姐妹來了

  “徐天明能夠看到這個市場,主動提出來想要開拓這個市場,也是好事。”

  陳梓妍在電話里跟陸嚴河說,“他想做這個,我一點也不奇怪,現在靈河的影視制作和發行業務,基本上都在陳寅手里管著,他作為CEO,雖然參與重大項目的決策,卻不負責具體的管理,這讓他跟靈河的核心業務一直有點脫節,他想要加大自己在公司業務板塊中的權重,也很正常。”

  陸嚴河說:“但按照他的想法這么弄的話,靈河很多業務豈不是要轉型?”

  “為什么要轉型呢?”陳梓妍說,“完全可以由徐天明去拓展這一塊業務板塊。”

  陸嚴河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我擔心這影響到靈河本身制作方面的業務。”

  陳梓妍說:“我理解你的擔心,不過,我覺得沒有必要。任何一家公司都必然是要做大做強的,靈河從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一家傳統的影視制作公司。而且,完全把影視制作業務當做公司的主營業務的話,很容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多個業務板塊,能夠降低公司運營的風險。如果能夠把影視劇的周邊衍生做出來的話,這是一個跟制作端完全不一樣的全新領域,但又因為跟影視行業息息相關,仍然還是能夠回來反哺制作端。”

  陳梓妍的話讓陸嚴河陷入深思之中。

  陸嚴河一開始的抵觸,是因為不想改變靈河的性質。但是陳梓妍的話,卻又讓陸嚴河覺得,這講得很有道理。

  一個公司,只有業務板塊越多,抗風險的能力才越大。

  萬一真的出現什么不可抗力因素,讓影視劇業務出現23年的空窗期,那會極大地影響公司的現金流的。尤其是對那些新公司來說,而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公司的租金、水電,員工的薪資,各種款項要結,很容易就被沖垮。

  陸嚴河點頭。

  這些道理,他當然也懂。

  他之前只是覺得,靈河現在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長成了一棵遠遠超出他想象的大樹,有必要繼續長大嗎?

  心里面“別扭”了一下,其實也不是陳梓妍說服了他,而是他自己繞過這個彎來了。

  有機會進一步做大的時候,為什么不嘗試呢?

  在他的身上,本身就聚焦著太多其他領域助攻影視領域節節攀登的情況。他是最應該清楚這些事情,不是真的跟“靈河的主要業務”沒有關系的人。

  對于徐天明所提出的這個想法,不僅陳梓妍,連陳思琦也很。

  陸嚴河倒不是在跟陳思琦吐槽這件事,他跟陳思琦說的時候,自己已經差不多想明白了,只是跟陳思琦說了一下。

  但是,陳思琦卻說:“影視行業一直比較特殊,它偏向于服務業,對吧?跟《跳起來》其實很像,都是做內容的。當然,我們都說,觀眾對于內容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不過,我是覺得什么呢,徐天明提出來的這個想法,是有希望讓靈河的業務可以去往一線的制造業拓展的。現在你們做的是品牌聯名,或者說是影視IP周邊衍生的類似MCN的性質,但是,當你們對這一塊越來越熟悉,也許碰到合適的機會,你們也可以收購一些工廠,直接去做全鏈條的開發。我自己一個深刻的感受,你要知道,其實我一直都特別想要收購幾家印廠,可是沒有遇到價錢很合適的,畢竟現在印廠也不多,過去已經倒閉了很多家,還能夠屹立不倒的,大部分都不是那么容易被收購的。”

  陸嚴河之前并沒有往陳思琦所說的這個方向想過。

  陳思琦這么一說,反倒是讓陸嚴河有了一些想法。

  確確實實,實體制造業跟他們做影視是不一樣的。

  陳思琦又說:“如果真的能夠拓展不同的業務板塊的話,等于以后每一次產業升級,我們手里能夠打的牌都更多,更有主動權,而不是每一次都被行業的變化牽著鼻子走。你知道我為什么想要收購印廠嗎?就是因為印廠的環境變化,導致我們《跳起來》基本上每一年都要更換好幾家合作印廠,跟我們長期合作的印廠有大約十二家,每一次變化,都意味著我們的《跳起來》有可能錯過最佳的上市銷售期,影響到銷量的變化,只有印廠掌握在自己手里,各方面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才能夠有效控制住。對于靈河也是一樣的道理。”

  陸嚴河點了點頭。

  如果是嘴硬的人,這個時候可能會說一句,一個周邊或衍生開發的業務,能對影視劇制作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陸嚴河當然不會問這樣傻帽的問題。

  別的不說,光是回本渠道都多了一條。

  這個時候,露西·貝茨團隊給他的新造型也終于修改好了。

  陸嚴河再一次去試妝。

  這一次,陸嚴河很滿意。

  人家確實還是有硬本事在手上的。

  他們再拍了一組定妝照,發給導演他們。

  伊格納茲又提了幾個小建議。

  露西·貝茨卻據理力爭,跟伊格納茲說自己這樣設計的原因。

  一般來說,造型師是不會跟導演“唱反調”的。

  但是,露西·貝茨儼然不是一般的造型師。

  最讓陸嚴河沒有想到的是,伊格納茲最后竟然妥協了。

  這是最讓陸嚴河出乎意料的。

  以他之前了解的伊格納茲來說,他應該是一個很堅持自我的導演才對。

  陸嚴河跟達倫·威爾遜打了個電話,說了一下這件事。反正在這邊遇到什么想不明白或者覺得奇怪的事情,陸嚴河就跟達倫·威爾遜打個電話問一下、聊一下。他對這邊的環境實在不熟悉,所以,也許很多時候,一個電話,可能就會知道一些他應該知道而不知道的事情。

  果然,這一次達倫·威爾遜在聽了他的疑惑之后,又說了一個他之前并不知道的事情。

  “露西·貝茨是伊格納茲一直合作的造型師,伊格納茲基本上每一部電影的造型師都是她。”達倫·威爾遜說,“所以,露西·貝茨的意見,伊格納茲是會認真聽的,而且,一般來說,露西·貝茨對于人物造型的意見都很準確。她對于每一個演員在電影中應該是什么樣的造型,穿什么樣的服裝,都會根據不同的劇情、不同的設定做不同的設計,好萊塢里,這樣的造型師,即使是在好萊塢,也不是那么多,她是最頂級的造型師之一。”

  陸嚴河一聽就明白了。

  伊格納茲會聽,一是因為他們兩個是老伙計、老搭檔,合作已久,互相信任,二是因為露西·貝茨本身專業非常利害,讓人不得不重視她的意見。

  其實,陸嚴河跟露西·貝茨這一次合作,對她印象也挺好的。

  因為他按照一開始的造型設計,真正上身之后,效果不好,他都還沒有開口,露西·貝茨自己就直接開口說出了這一點。

  而造型出的問題,也情有可原——

  人家不是故意怠慢他,而是她設計的造型,跟他本人的形象不適配。造型師這個工種,一樣吃經驗的。

  露西·貝茨在好萊塢工作,一般做的都是歐美人的造型,像陸嚴河這樣戲份吃重、身份關鍵的亞裔角色,露西·貝茨可能也沒有多少相關的經驗,所以,設計圖是一回事,真正把設計上身又是另外一回事。

  出現問題,她一沒有推卸責任,二也直接就帶著團隊,開始做修改,專業,效率。

  陸嚴河確實喜歡跟這樣的人合作。

  他跟她合作了這么一次之后,如果再合作的話,他也會非常重視她提出的意見。

  比如這一次,伊格納茲提出來,陸嚴河的發型是不是可以做得“油”和“臟”一點。

  露西·貝茨就說:“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并不需要一個形象與本性上的反差,事實上,他在電影中本身是很有魅力的一個角色,一個頭發油、臟的東方法師,會讓人覺得信服嗎?在電影中,并沒有這方面的質疑,他最大的特點是神秘——因為他來自一個神秘的、大家并不熟悉的地方,同時,他的服裝、言行舉止,都和大家不一樣,他的法術,也和大家不一樣,但他是有魅力的,這種魅力不需要通過形象上的反差來成立,如果這么修改,我反而覺得,這樣的造型就刻意往流浪上靠近,而不是往神秘這個詞靠近了。”

  她的理由非常充分,既建立在人物之上,又與整部電影的定位息息相關。

  能夠真正讀懂劇本、讀懂人物并為之做人物造型的造型師,走到哪個劇組都是寶——除了不識貨的劇組。

  陸嚴河第一次到片場的那天,他專門做了一下功課,提前了解了一下,《無神》這部電影都有哪些演員。

  不是他沒有提前做,而是好萊塢這邊,尤其是《無神》這樣的大片,一般演員卡司,都不是在開機之前就全部定完了的。

  當然,這不是電影公司不想定下來,而是因為根據拍攝時間和演員們的檔期,這中間有很多需要溝通協調的東西。

  所以,你往往會在一部電影都開拍了以后,時不時地看到這個電影傳出來“XXX正在協商出演”的消息,大概過了三四天,或者是一個星期,好,這個演員確定出演了。

  一般這樣的演員,往往是已經成名的,演的又是那種只有幾場戲的大配角。比如諾蘭導演的《奧本海默》,弗洛倫斯·皮尤在其中出演了一個戲份其實很少的角色。對于這樣的角色,電影公司肯定有備選,一旦快拍到這個角色的戲還沒有定下來的話,就備選演員上。但如果能夠敲到某一個知名演員過來演,那基本上就是今天簽合約,明天就抵達片場。

  在《無神》里,其實也有很多這樣的角色,目前還空著,并不確定是哪個演員來演。

  甚至電影開機才一個星期,就有兩個角色,原定的演員被更換了。

  《無神》的主角是一個十七歲的男孩,跟《哈利·波特》很像,但整個故事的結構完全不一樣。

  《無神》講的是這個十七歲男孩偶然踏入“法師的世界”,接觸世界的真相,并逐漸靠近神明當年隕落的真相。

  這個十七歲男孩,以前是一個童星,拍過兩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不過都不是主演。一般來說,這種角色,都會找有演藝經歷的童星。因為他們從小就接觸這一行,了解片場,更可控。他叫伊萬·帕特森。

  怎么說呢,這是一個并不算長得多帥的男孩,只能說普通,甚至身材都有點瘦弱。

  當然,這樣一個形象就很符合《無神》劇本的設定。

  它的本質上還是一個男孩成長為男人、一個“懦夫”成長為一個“英雄”的故事。

  好萊塢的大片,基本上是這么一個基調。

  陸嚴河給片場的每一個人準備了一份小禮物,一個熊貓掛件。

  這些會由汪彪帶著邢樂成和于小燕他們送到每一個人的手上。

  但讓陸嚴河沒有想到的是,他一走進片場,伊格納茲帶著片場所有人一起鼓掌、歡呼,歡迎他的到來。

  這是陸嚴河在國外拍戲,第一次在開機之初就獲得這樣的待遇。

  伊格納茲還專門為他準備了一份禮物,一條印著《無神》這部電影名字的圍巾。

  “這條圍巾只有三條,是專門定制的。”伊格納茲解釋,“之后還會做別的圍巾,但是,這個樣子就只有三條。”

  一條在他手上,一條在伊萬·帕特森手上,最后一條送給了他。

  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而伊格納茲是當著全劇組所有人的面送給他的。

  陸嚴河收下這份禮物,跟伊格納茲擁抱了一下,又和幾個在場的主創一一握手,打招呼。

  讓陸嚴河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是,每一個人對待他的態度,甚至比他在《迷霧2》的時候,都要更顯得尊重。

  要知道,《迷霧2》這部電影是完全以他為核心開發的續集電影。

  他在《迷霧2》中的分量,絕對比在《無神》中的分量要重。

  這是為什么,陸嚴河就不知道了。

  隨后,陸嚴河去化妝。

  在化妝間,給陸嚴河負責化妝的有三個人。

  因為是特效妝,化起來很不容易。

  陸嚴河一邊化妝,一邊跟他們聊天。

  其中一個人就說:“你這么年輕就拿了奧斯卡,你太讓人羨慕了。”

  陸嚴河這才反應過來,這些人對他的態度,可能是因為他剛拿了一座奧斯卡。

  奧斯卡在好萊塢的分量之重,比任何一個獎項在任何一個所在的市場都要大。

  有時候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他們好萊塢和奧斯卡的相輔相成呢?

  各個大片,立志于把所有的新科奧斯卡影帝、影后網羅進自己的大宇宙,那些商業大片,對那些頂級演員展現出來的永遠是垂涎欲滴的姿態。

  這在其他市場,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中國,你大片就是靠最紅的演員都不一定賣座,更不用說找那些所謂的影帝和影后了。

  這是市場階段決定的。

  但是,仍然讓陸嚴河感慨。

  他感慨的是,在中國都沒有一個獎,讓中國自己的行業和市場,從上到下認可。

  哪怕把范圍縮小一點,僅僅是在演員這個群體中,都沒有一個獎項有這樣的公信力。

  這不可謂不是一個讓人感到可惜的事情。

  “陸嚴河現在去演了《無神》,《無神》跟《焚火》是同類型的電影,有沒有可能等《無神》上映,要是全球熱賣的話,能夠帶動《焚火2》的票房?”

  在龍巖公司的高層會議上,負責電影海外銷售和發行的程副總說道。

  “我個人是覺得,現在沒有必要這么快就把《焚火2》的海外發行版權賣出去。”

  “等到《無神》拍完,再上映,那都是幾年后的事情了?”黃太說,“《焚火2》明年暑期檔就會在國內上映,我們難道還要等到那個時候再去談海外銷售的事情嗎?”

  “等到明年夏天,《無神》也拍完了。”程副總說,“最關鍵的是,等到明年夏天,陸嚴河主演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迷霧2》也上映了,如果《迷霧2》的票房表現很好,《焚火2》一樣會跟著水漲船高。”

  黃仲景說:“可是現在綠谷已經出了一個高價。”

  “說是高價,甚至都還沒有《龍門客棧》的高。”程副總說,“《焚火》第一部在亞洲地區以外的票房表現確實很一般,讓綠谷對歐美地區的票房不是很樂觀,但如果陸嚴河有了一部真正他來主扛票房而且票房還賣得不錯的電影,他們對《焚火2》的發行會更有信心,給我們開的條件當然也會更高。”

  黃仲景問:“你覺得到時候綠谷會給出一個比現在更高的價格嗎?”

  “如果陸嚴河的《迷霧2》票房成功,價格一定會更高。”程副總說,“現在在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心目中,真正能夠靠一個名字就能真正帶動票房的演員,不超過十個,但陸嚴河就是其中一個。自從陸嚴河今年年初拿了奧斯卡獎又接連爆出《小鬼當家》和《活埋》兩部電影之后,他在好萊塢就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評價。如果不是因為《焚火》第一部在歐美票房的表現不好,現在綠谷給《焚火2》開的條件都一定會更高。”

  黃仲景和黃太對視了一眼。

  黃太問:“你認為《焚火2》在歐美能夠獲得多大的票房?”

  “如果能夠正常發行,拿到一千到兩千家影院上映,我認為《焚火2》是有希望在北美票房過千萬的,在歐美地區,加起來破兩千萬也有希望。”程副總說,“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是基于《焚火》第一部在流媒體的播放數據其實很不錯,尤其是觀眾看完之后的評價都很不錯,這讓我們第二部有很好的基礎,前提是,我們有足夠的發行規模,讓這些在流媒體看了第一部的觀眾,能夠便利地去看第二部,而不是一搜索,發現想要看這部電影,至少要開車到十公里甚至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這一定會打消很多觀眾的積極性,然后,我們會再一次迎來所謂的華語片不受歡迎的評價。”

  黃仲景和黃太再次對視一眼。

  如果陸嚴河在這里,一定會為程副總的發言鼓掌。

  程副總的話,是真的說到他的心里去了。

  華語片真的拿不到好票房嗎?

  還是說,華語片壓根就沒有拿好票房的機會?

  華語片在北美賣得火的那幾年,掛上“功夫”兩個字,就能賣一波——上不了院線,也能在DVD市場混得風生水起。

  看多了,“功夫”過氣了,好像真的沒有什么意思了。

  華語電影就開始從歐美的主流電影市場“退潮”。

  但之所以“退潮”,也是因為歐美的市場沒有給其他類型的華語電影機會。

  當然,華語電影自己本身放棄了很多的特色、開始去大規模地制作好萊塢式的“標準商業電影”,也是原因之一。

  說白了,后來很多電影的賣點,都是好萊塢早就玩剩下的。

  華語電影在歐美市場曾經營造出來的最大賣點“功夫”,自己都不怎么做這樣的電影了。

  這個時候,岳湖臺、北極光視頻、冰原視頻和靈河開始了一部新劇的宣傳。

  《破產姐妹》。

  這部情景喜劇,沒有一個著名演員。

  但是,這部劇有最高規格的宣傳矩陣。

  而這部劇的宣傳特別簡單,就是陸嚴河在其他影視劇中最不喜歡的宣傳方式——

  直接在各個視頻平臺,推“高光”,推劇中的“段子”。

  《破產姐妹》能這么做,是因為它本身就是情景喜劇,它有大面積的“高光”和“段子”,不怕看了一點就沒別的可以看了。

  《破產姐妹》這部劇的宣傳有多夸張呢。

  第一,《年輕的日子》這一季的第一期,她們倆就成了飛行嘉賓,而且,還是這一期主題的NPC,《年輕的日子》第一期直接以《破產姐妹》為主題,給這部劇做宣傳。

  第二,靈河直接在全國一線城市最繁華的地段,買地廣。很多影視劇早就放棄了這樣一種宣傳方式,因為覆蓋面積小,轉化率也小。

  但是,靈河卻不怕。

  因為《破產姐妹》的主題,不怕轉化率低。它是喜劇,天然吸引觀眾,又是情景喜劇,地廣海報上除了這對“破產姐妹”之外,只有一行大字:《老友記》《武林外傳》團隊打造,陸嚴河擔任劇本顧問。

  嗯,點在這句話。

  《破產姐妹》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是《老友記》和《武林外傳》的成功,是這兩部劇積累下來的觀眾群,是大家對情景喜劇這個類型的鐘愛。

  第三,《破產姐妹》直接由編劇寫了四五個不同的、三分鐘左右的情景喜劇的段子,她們倆帶著不同的段子,在岳湖臺、冰原視頻和北極光視頻的頂級綜藝中串場,直接給劇打。

  沒有劇能把劇宣搞得這么大。

  這都不是明星不明星的事情了,這是各個平臺用最好的資源在運作這部劇,把它當成一個新爆款在宣傳了。

  事實上,所有人也都是這么認為的。

  陸嚴河覺得,國內做到這一步的宣傳,都很正常,直到在《無神》拍攝的片場,有人問他,《破產姐妹》這部劇的劇本是他寫的嗎?

  寫了一個通宵…

大熊貓文學    擇日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