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686章 尖嘯與沉默

  涪城,華夏航空動力集團渦輪研究院測試中心。

  去年才竣工的SB503號高空模擬試車臺,此刻正發出低沉而磅礴的轟鳴。

  一墻之隔的裝甲控制室內,大屏幕正清晰地展示著渦扇25變循環發動機04號原型機的三維結構剖面圖。

  近二十個關鍵零組件的實時狀態以不同顏色區塊呈現,旁邊的信息數據欄則滾動著SB503高空臺的當前運行參數:

模擬高度:15000米模擬速度:1.6馬赫  有效推力:17800kgf

  核心機轉速:98.7Nc

  涵道比:0.27(小涵道比渦扇模式)

  所有參數均穩定在綠色安全區間,發動機咆哮聲透過厚重的觀察窗傳來,低沉有力,機匣本體則隱藏在模擬高空環境所帶來的層層薄霧之中,如同巨獸在云端深處穩定呼吸。

  副總設計師秦小明站在中央指揮臺前,背著雙手,目光掃過面前的每一個屏幕。

  “控制臺,準備執行測試序列C07,準備切換到渦噴模式。”

  操作員迅速給出回應:“執行測試序列C07,目標渦噴模式。”

  隨后動作飛快地撥動了控制面板上兩個標注著“模式選擇閥控制”的撥桿開關。

  約半秒鐘后,屏幕上一個位于高壓壓氣機和渦輪之間的環形組件圖標開始由淺藍轉為醒目的黃色,并快速閃爍。

  觀察員同步匯報:“模式選擇閥門啟動,開度正在增加…當前5…10…15…”

  幾乎在匯報聲落下的同時,試車臺傳來的發動機轟鳴聲發生了顯著變化。

  原本低沉的渦扇運轉聲被一種更為尖銳、集中、帶著強烈撕裂感的咆哮所取代。

  監控畫面中,位于最前端的一級風扇轉速指示條迅速下降,代表轉速的數字急劇跳動,最終歸零并鎖定。

  同時,風扇葉片在精密的變彎度機構驅動下,從原本具有較大安裝角、用于高效汲取空氣的狀態,同步調整到了幾乎完全垂直于迎面高速氣流的“風車制動”姿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核心氣流的阻礙——

  這正是渦噴工作模式的標志性特征。

  不過,控制室內的氣氛卻并沒有因切換動作的完成而放松,反而更加繃緊了起來。

  幾位負責監控關鍵參數的工程師身體微微前傾,手指懸停在控制面板或記錄本上。

  秦小明更是雙拳下意識地緊握,支撐在指揮臺邊緣。

  小臂肌肉因過度用力而繃緊,青筋清晰可見。

  他屏住呼吸,緊盯著屏幕上分流環組件周圍密集的壓力、溫度、流量傳感器讀數。

  “進氣畸變監控組,報告情況!”秦小明再次湊近麥克風,聲音比剛才更急迫一分。

  “畸變指數Kd2有輕微上升趨勢,尚在…”一名負責監控進氣系統的工程師話音未落,語調陡然拔高,“檢測到進氣效率異常下降!”

  話音未落,試車臺方向傳來的尖銳咆哮聲陡然變得起伏不定,中間還夾雜著令人心悸的、頻率極高的“嗡嗡”震顫聲!

  監控屏幕上,代表一級風扇區域的畫面瞬間被刺眼的紅色警告框覆蓋——一級風扇葉片正在發生劇烈的非同步振動,物理觀察窗內,甚至能隱約看到巨大的進氣口處,那些鎖定的風扇葉片正在以一種危險的幅度發生抖動!

  “模式選擇閥門喉道!流動形態發生大偏離!”幾乎同一時間,負責監控分流環閥門的操作員語氣急促,“進入閥門C口的氣流出現嚴重壅塞,壓力脈動指數激增!第二外涵道…第二外涵道內發生旋轉失速,正向核心機傳播!”

  “喘振前兆!”

  秦小明的腦海中瞬間閃過這個冰冷的結論。

  無需任何猶豫,他幾乎是用吼的下達指令:

  “緊急干預!關閉模式選擇閥!立刻恢復渦扇工作模式!降低模擬高度至10000米!馬赫數減至0.8!”

  “關閉模式選擇閥!恢復渦扇模式!”

  事態緊急,操作員回應口令的同時,手指以最快速度撥回撥桿。

  一連串指令被迅速復述并執行。

  控制室內只剩下急促的指令聲、儀器的警報蜂鳴、以及試車臺方向那令人揪心的、從尖銳嘶鳴逐漸掙扎著回歸低沉咆哮的發動機聲響。

  屏幕上,模式選擇閥的開度指示條飛速回落,最終在風扇重新開始加速旋轉、葉片角度調整回渦扇模式后,徹底消失。

  第二外涵道的壓力脈動和失速信號也迅速平息。

  很快,屏幕上的各項關鍵參數重新穩定在綠色安全區間。

  SB503高空臺模擬的“飛行狀態”也平穩過渡到了亞音速巡航高度,令人安心的沉穩轟鳴聲再次成為主旋律,仿佛剛才那驚心動魄的十幾秒只是一場幻夢。

  秦小明緩緩松開緊握的拳頭,輕輕吐出一口濁氣,強壓下心中的情緒:

  “記錄所有異常數據點及干預過程。結束本次測試序列。發動機降轉,停車,按規程冷卻。”

  他頓了頓,視線掃過控制室內神情各異的工程師們,最終落在數據分析組組長宋甫身上:

  “宋組長,測試數據,尤其是模式選擇閥從開度72到100這個區間的所有傳感器數據、高速攝影記錄、氣動參數,優先提取,重點分析。處理出初步結果后,第一時間帶人到我的辦公室開會。”

  “明白,秦總!”宋甫立刻應道,表情嚴肅地點點頭,轉身就開始安排工作。

  一個多小時后,秦小明的辦公室。

  作為一個臨時辦公地點,房間里的陳設相當簡潔,除了辦公桌椅和會客沙發,最顯眼的就是占據一面墻的技術資料柜和門口墻壁上連接著多媒體設備的接口。

  敲門聲響起。

  “進。”

  宋甫推門而入,身后跟著三名他組里的骨干工程師,每人手里都抱著筆記本電腦或厚厚的文件夾。

  幾人都已脫掉厚重的防護服,換上了深藍色的常規工裝。

  然而,當宋甫的目光掃過會客沙發時,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驚訝。

  那上面坐著的,正是渦扇25雙變循環發動機的總設計師,劉永全院士。

  那標志性的光頭在午后的日光下顯得格外醒目,魁梧的身軀放松地靠在沙發里,手里還端著個冒熱氣的玻璃杯。

  “劉院士!”宋甫和身后的工程師們連忙問好。

“嗯,辛苦了。”劉永全點點頭,放下茶杯  這會兒宋甫也注意到了那杯子口處的騰騰熱氣,意識到對方似乎剛來沒多長時間。

  于是目光在秦小明和劉永全身上來回徘徊了幾番,終于試探著開口道:“剛才…”

  “測試的情況,小明大概跟我講了。”劉永全卻直接打斷了他,“直接說說你們的初步分析結論吧。”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他雖然已經知道測試失敗的結果,但臉上卻沒有多少焦急。

  表情中反而帶著幾分“考驗”的意思。

  “好的,劉院士。”

  宋甫聽罷也理科走到門口墻邊,熟練地將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接入多媒體接口,墻上的大屏幕隨之亮起。

  他一邊操作一邊回答:

  “跟之前幾次嘗試切換渦噴模式時出現的問題類似,都是在模式選擇閥接近全開時,第二外涵道出現嚴重流動分離和堵塞,誘發旋轉失速,進而威脅到核心機穩定。”

  他快速將屏幕畫面切換到一組經過初步處理的、動態的流動狀態模擬云圖上。

  云圖清晰地展示了發動機在模式切換過程中,不同截面上的氣流速度、壓力和流線分布。

大熊貓文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