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同學是哼著小曲兒來到婦聯宿舍的。
靜瑩去鄉下參加麥收,家里只有葉主任和敬民。
小王同學到三樓的時候,娘倆正準備出門,敬民一瞧見滿臉喜氣的大姐,立馬問道:“姐,是不是又有好吃的?”
“就你鼻子靈,喏,你姐夫給你淘換的。”小王同學關上門,從包里掏出了婆婆今天早上煎的知了猴,兩家均分,一家一半。
“哇!我就知道!姐夫真棒,我要是女的,長大后肯定也要找個姐夫這樣的嫁!”敬民看到知了猴,一蹦三丈高,口水開始止不住的分泌。
“你這孩子,大白天的說胡話!”小王同學聽到弟弟這么說,眉頭就皺了起來,雖然話里有愛慕的意思,但中心思想不對,怎么聽怎么像是吃軟飯。
“嘿嘿,我先嘗嘗咸淡。”敬民不把大姐的批評放在心上,捏起一個來就往嘴里填,眼下極少有小朋友害怕這些蟲子,在他們眼里這都是難得的美食。
“就知道吃,吃完這個不許吃了,漱漱口,出去不準說!”小王同學白了弟弟一眼,囑咐道。
“桉子回來了?”葉主任看看知了猴,又看了看女兒。
“嗯回來了一趟,他單位今天有事,上午處理完還要再去農場。”小王同學沒好意思說小兩口的約定,只提了押運處有公務,這也不算撒謊,因為丈夫一早就是去了單位。
“桉子有心了,那邊農場怎么樣?”看到吃食,葉志娟也是開心的,這幾天她聽到了一則內部消息,眼下四九城的糧食庫存嚴重不足,甚至不足以支撐一個星期的消耗,不過為了避免恐慌,上面一直秘而不宣。
“他說下去參加勞動的職工不限量,放開了吃,頓頓有白面,還不錯。”盡管小王同學對于丈夫的這一說法存疑,但她沒有跟葉主任表露出來,報喜不報憂嘛,大部分做兒女的都懂。
“產量呢?有個預估嗎?”葉主任倒是沒懷疑,農忙時吃好點是眼下約定成俗的做法。
“這個他倒沒說。就跟我說了下勞動的內容和場面。”小王同學隨后跟母親說了一下昨晚洗澡時夫妻倆關于農場的交流內容。
唐植桐是沒有打算跟小王同學提這部分內容的,只不過昨晚搓澡的時候他不太老實,小王同學為了轉移丈夫的注意力故意問的,沒想到今兒就用上了。
“我知道了。”葉志娟聽完女兒的轉述,在心里嘆了一口氣,情況不容樂觀啊!
“媽,我該去上班了。”小王同學還沉浸在昨晚調頻的快樂中,加上葉志娟無意將內心想法表露出來,愣是沒看出異常,看了一眼手表就想出門。
“拜拜了您吶!”敬民巴不得大姐趕緊出門,等大姐出門,自己還能再往嘴里塞兩個知了猴!
“記賬上,下次一起算!”小王同學伸手隔空點了點臭弟弟,又跟葉主任擺了擺手才出門。
“敬民,別吃了,漱漱口咱也出門。”葉志娟將報紙又包起來放進廚房,個人在大勢面前力量是弱小的,所能做的微乎其微…
小王同學來到單位帶上套袖收拾下桌面,鎖上門去圖書室整理圖書。
盡管物質生活上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但今年上面加大了群眾在精神生活上面的關懷力度,外文圖書和譯作都有所增加。
圖書室原本的人手不夠用,在忙起來的時候各科室都會過去幫忙。
新書入庫是個系統工程,有人負責蓋章,有人負責編碼,有人負責貼卡袋,還有人負責填寫書帶卡。
書帶卡是一張硬紙,上面需要記錄該書的書名、作者、頁數、種類識別碼,后續會在借閱時填寫借書日期、借書人姓名、借書證號碼、歸還日期等內容。
純手工,整理起來有些麻煩。
因為小王同學字體娟秀,所以被同事推舉出來填卡,這是所有環節里面最累手的一個。
其他同事不緊不慢的忙活著,一邊忙活一邊聊天,而小王同學只能苦逼的邊寫邊聽。
“這幾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我們那邊的糧店沒有棒子面斷貨,想買粗糧只有高粱面、小米面、地瓜面。”在圖書室這邊上班不用有很大的文化,能識字、能摸清圖書編碼規律即可,所以這邊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初中學歷,甚至小學學歷,大多年齡偏大,最小的也是兩個孩子的媽。
一幫學問不大,又是偏家庭婦女的工作人員,湊在一塊難免說些街坊見聞。
“你們那邊也這樣?我還以為只有我們街道呢。前兩天我去問的時候,也是沒有棒子面,問糧店工作人員什么時候能來,他們說不清楚。”旁邊一個大姐聽后略感意外。
“我家那邊倒是還有棒子面,但賣的賊快,昨天我去買的時候就沒買到。”另一個婦女插話道。
“該不會是糧店職工糊弄你吧?”
“哎,你們說…該不會是缺糧了吧?!我可聽說了,外面缺糧缺的可厲害了!”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大夏天的,四九城的居民基本不用為“柴”發愁,但“米”不同,現在買糧用票,而家里又沒有多少存糧,本來定量就不多,一旦缺糧,后果不堪設想。
“唉吆讓你這么一說,我心里慌慌。前兒剛發了糧票,后面該不會買不出來了吧?”
“不行,我得先把糧食買出來,買出來心里才踏實。”
幾人越想越怕,已經有了撂挑子的趨勢。
“哎小王,你說糧店該不會沒糧了吧?”幾人你看我,我看你,將目光看向小王同學。
大家同在一個單位,誰誰背后有關系,大家心里都有數。
“我覺得沒事。報紙上都登了,很多地方已經開始麥收了,只要有糧,就不會少了咱四九城百姓一口吃的。再說,有細糧吃多好,總比想買買不到強吧?”小王同學停下筆,朝大家笑笑,說道。
缺不缺糧?小王同學雖然沒有刻意打聽,也沒有人告訴她內部情況,但以她的了解來說,供應肯定是緊張,不過站在她的角度,她肯定不能制造恐慌,畢竟她可是有組織、有紀律的人。
“我覺得小王說的有理,咱可是天子腳下,全國支援四九城,就是再困難,還能缺了咱們一口吃的不成?”
“就是,就是。如果缺糧,運糧的卡車應該滿街跑了吧?我可聽說了,去年有個地方缺糧,馬車、卡車運著裝滿谷糠的麻袋滿街跑。”
因為小王同學一句話,聊天的氛圍頓時一松,雖然還有所跑偏,但已經比剛開始強了很多。
小王同學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家里還有半甕丈夫之前準備下的玉米…
唐植桐來到押運處,將這幾天的工作火急火燎的處理了一下,收拾下東西就準備往食品廠趕,提了冰棍以后,自個還得去為參加勞動的職工、學生做菜呢!
不過走到門口,唐植桐又退了回來,將最近積累下的報紙捆了一下,打算一塊帶到農場。
雖然方圓領著人挖了臨時廁所,如廁的蹲坑算是有了著落,但由于這幾天干糧不限量,大家敞開了吃,排泄的頻率和數量就多了起來。
這一多起來不要緊,擦屁股的紙張一下子就捉襟見肘了,就連生產隊的報紙都被拿過去湊了數。
生產隊的報紙并不多,因為生產隊都是一邊攢、一邊分給社員糊墻。
這一下,此次前去農場參加勞動的職工和學生體驗了一把樹葉、草葉,甚至土坷垃與屁股親密接觸的滋味。
很多人由于平時養尊處優,一時操作不慎,著實當了一回三哥,從廁所出來后又是拿土搓,又是用水沖,那場面簡直沒眼看。
從押運處出來的時候,唐植桐捎帶手的把這兩天的報紙都領了,打算一塊帶到臨時駐地。
來到食品廠,唐植桐除了冰棍,還打算要一整塊冰。
在排隊付款的時候,唐植桐聽到前面前來買冰棍的小商販問道工作人員:“同志,今天有零售三分錢一根的水果冰棍嗎?”
“沒有,還得過些日子。”窗口里面的工作人員頭也不抬的回道。
“那個好賣,不能現在生產些嗎?”小商販不死心。
“工廠有工廠的生產安排,我說了不算。你提不提貨?不提往旁邊讓讓。”工作人員不耐煩的懟道。
小商販啞了火,提肯定要提的,不過得少提點。
唐植桐不明所以,在后面問自己前面等著提過的另一名小商販:“同志,以前還生產過三分錢的冰棍?”
“你剛干這一行?”小商販回頭打量了一下唐植桐,穿著很板正,又是一身制服,根本不像是干這一行的。
“哦,單位安排我下鄉送清涼,不在城里賣。”唐植桐還以為人家擔心競爭,一邊回答,一邊給小商販遞了顆煙。
“怪不得看你眼生。前兩年生產過,還登過報紙,賣的挺好。”小商販一看煙是大前門,臉上就有了笑容。
不僅有了笑容,還在填完提貨單后,將唐植桐拉到一旁,說了說三分錢的水果冰棍:“這冰棍啊,有錢人不愛吃,沒錢人吃不起…”
(圖為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第2版,《三分錢一支的冰棍》)
小商販是個能說會道的,從他嘴里,唐植桐得知三分錢一支的水果冰棍利潤低,不光食品廠利潤低,小商販的利潤也低。
利潤雖低,但耐不住花樣多,有香蕉、蘋果、楊梅、桔子、酸梅等口味,除了比零售五分錢一支的冰棍少了些砂糖外,大小和五分錢的一樣。
因為便宜,很受廣大消費者喜歡,小商販也喜歡,薄利多銷嘛,只要量一上去,賺的就多了,但食品廠的成本擺在這,所以食品廠這邊生產的積極性一直不高。
唐植桐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緣故,在父親臥病后還真沒吃過冰棍,正好錯過這一段,所以對這個不清楚。
再次給小商販遞了顆煙表達感謝后,唐植桐洗手提貨。
以講衛生為榮,不僅僅是打打蒼蠅蚊子,還有這些小細節。
唐植桐這次提貨依舊是批發四分錢、零售五分錢的那種冰棍,這種冰棍有小豆的、奶油的、紅果的、伊拉克棗的。
由于不懂這一行,昨兒個提貨的時候,唐植桐是按照1:1:1的神秘配方比例配的貨,結果在第二次發放時被嫌棄了。
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工,都偏愛小豆冰棍。
據他們說這小豆冰棍味道最地道,紅豆燜煮四小時,再配上砂糖、淀粉精制而成,不僅色澤紅亮,吃起來口感還好,沙沙的,能吃到破碎的紅豆,跟吃紅豆沙似的。
身為臨時冰棍“販賣員”,既然群眾提出了需求,唐植桐在配貨的時候就加大了小豆冰棍的比例,不過還是保留了一點紅果、奶油、伊拉克棗的份額。
最近幾天干糧放開了吃,部分同志出現了積食的癥狀,需要紅果的幫助消化,而生產隊的小朋友則更偏愛奶油和伊拉克棗的冰棍。
配完貨,唐植桐并沒有馬上離開,為了暑假里妹妹們的勤工儉學大計,他還特意跟其他小商販了解了一下其他價格的雪糕及銷售行情。
一毛錢一支的雪糕有三色的、奶油的、咖啡的、巧克力的;還有一毛五一支鴛鴦冰棍,小商販稱之為雙棒雪糕。
除了極個別富裕地區能賣的動雪糕外,大部分還是以便宜的冰棍為主。
唐植桐琢摸著,如果后面讓妹妹們體驗生活,過來批發的時候,有三分的要三分的,沒三分的就要五分的,不要一毛和一毛五的,這兩種太貴,不接地氣。
回去的路上,唐植桐突然想到了前些日子在椿樹胡同買冰棍的事情,小商販“減價處理”,冰棍四分錢一根,雪糕八分錢一根,敢情只是保本?
唉,都是小本買賣,本來就賺不了幾個錢,不想賠太多,情有可原,畢竟不跟某些瓜農似的坐地起價。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唐植桐很快就原諒了小商販。
回到臨時駐地前,唐植桐將冰棍和大冰棍從空間里薅出來放自行車上,到了臨時駐地,又在大家伙的幫助下用搬下來,并用大冰塊冰鎮住冰棍箱子,這才去做菜。
下地勞動的職工收工回來吃飯的時候,看到冰棍已到貨,有些人就沉不住氣想吃。
在這一點上,蘇慶祥倒沒吝嗇,大大方方的招呼著大家伙來口飯前小甜點。
唐植桐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看著大汗淋漓的職工歡快吃著冰棍,那感覺就像是沙漠里得了一瓶冰鎮啤酒,南極圈里吃到了涮火鍋,哀牢山里有了一瓶殺蟲劑,褲襠里撒了一桶風油精,自己的付出使同志們快樂,那心情甭提有多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