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百零八章銀縷玉衣

  制度的完善,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關于玉衣的使用,更加準確的說,玉衣是在西漢中晚期盛行,到東漢則根據不同身份確定嚴格的使用制度。

  所以西漢時期的諸侯王,也可以使用金縷玉衣。

  當時,人們認為玉能使尸體長存不朽,故用玉衣作為殮服。

  看著被隨意堆放在什么東西之上的金縷玉衣,這樣它不會被壓壞,但是,它也許會壓壞其他東西呢?

  這金縷玉衣看著不小,可卻一點都不重,甚至是出乎意料的青。

  所以,陳文哲一個不小心,手就落在了這件東西之上,這樣造成了意外!

  看到了一件心心念念的寶貝,陳文哲雖然感覺有點臟,但是他還是忍不住摸了一把。

  沒想到,只是稍微一動,金縷玉衣居然也跟著動了!

  陳文哲的心臟一縮,這是要詐尸的節奏?

  在這種地方,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自己動了,那就很驚悚!

  這一次算是意外,還沒等他來得及做出反應,這件金縷玉衣就嘩啦一下,滾到了他的腳面子上。。

  幸虧這東西不重,要不然只是這么一下,就夠他受的。

  只不過,上面的金縷玉衣滾落,卻暴露出下面的一片銀黑色。

  有點閃爍的銀色,更多的是黑色,這種氧化銀的顏色,陳文哲太熟悉了,之前他還從海底,打撈上來了不少銀條呢!

  看到這種東西,陳文哲就是心中一喜。

  有了金縷玉衣,還不是一件,他自然很滿足。

  但是,知道有銀縷玉衣,也知道這東西的寶貴,那要是再來一件,那不是會更加滿足?

  不用說,眼前這一件被金縷玉衣壓在下面的,就肯定是一件銀縷玉衣。

  剛才還擔心下面的東西被壓壞,現在就更加擔心了。

  不要以為銀縷玉衣的價值,就不如金縷玉衣。

  這種等級的寶貝,就算是出現一具銅縷玉衣,其價值一點也不差。

  甚至都不比金銀兩種玉衣來的差,因為不管是哪一種玉衣,都很少見。

  物以稀為貴,少,就珍貴。

  所以,不管是什么絲線穿起來的玉衣,都是玉衣,其價值都很高。

  小心的把上面的金縷玉衣抱出去,露出下面完整的銀縷玉衣。

  這東西肯定不是西漢時期的,要是西漢時期的,那時的大貴族,特別是諸侯王,肯定要用金縷玉衣。

  而到了東漢,有資格穿銀縷玉衣的,也肯定是諸侯王或者是王后。

  看著如同鎧甲一樣的玉衣,陳文哲還真是有點感慨。

  不了解銀縷玉衣的人,很容易將它看作盔甲。

  只不過這種盔甲,制作的也太過精巧了。

  從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古人對待死亡是多么的鄭重!

  自古以來,古代皇帝多有追求長生不老者。

  在兩漢時期,人們信奉“侍死如奉生”,他們覺得就算一個人死了,他的靈魂也是活著的。

  而在古人觀念中,玉便是一個人氣質德性的象征。

  在玉的加持下,人能保持尸身不朽。

  在如今看來,也許這是一種無稽之談,可于當時而言,這便是真理。

  就連“藥圣”李時珍,都對它深信不疑,曾為玉正名說:“玉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耳。”

  因此,兩漢時期的貴族,便著玉衣下葬。

  《后漢書》中更有明確記載:“帝崩,唅以珠,纏以緹繒十二重。以玉為襦,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以玉為札,長一尺,廣二寸半,為柙,下至足,亦縫以黃金鏤。諸衣衿斂之。凡乘輿衣服,已御,輒藏之,崩皆以斂。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縷。”

  這里就清楚的記錄了,什么樣的人,什么身份,應該用什么玉衣陪葬。

  陳文哲知道的,南都博物院,就藏了一件銀縷玉衣,而且是屬于18件鎮館之寶其一。

  這些,肯定是億級國寶,出現任何一件,都可以支撐起一家博物館。

  現在陳文哲放心了,他的博物館,開館就會無敵!

  小心的動了一下銀縷玉衣,發現這一件安放的也不安穩,不用想,他的下面肯定還壓著一件東西。

  果然,搬掉上面的銀縷玉衣,下面還有一件銀縷玉衣。

  下面這一件稍微小點,一看就是女式的玉衣,很可能這兩件是一對。

  這件玉衣表面看來平平無奇,但定眼一看,便能發現其精妙所在。

  它長有1.7米,與一普通成年男子身高相差無幾。

  玉衣上的玉片總共2600多塊,有長條、三角、半圓、橄欖等形狀。

  玉衣由玉片和銀絲鉤織而成,共使用銀絲不少,稍微測算,就知道肯定超過五百克,或者能達到一千克。

  它包括頭罩、臉蓋、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拇指、左右褲筒、左右鞋子這十四個部件,且它各個部位的玉片形狀,盡不相同。

  如頭頂,是用璧形玉片;頭部其余地方,則用梯形玉片;

  兩眼是用的橄欖形玉片,鼻子是用的梯形玉片和半圓形玉片;

  下顎是用的月牙形玉片;肩部是用的三角形玉片。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尸體氣血兩失,它還會塞住九竅,其力求逼真,故做工精細,工藝復雜。

  幸虧這兩件保存的十分完整,如果破壞了,那修復起來就麻煩了。

  以前國內也出土過銀縷玉衣,只不過都是破壞了的。

  而一件損壞的銀縷玉衣,單單是修復方面的工作,便最少需要四個月。

  哪怕在工藝純熟,科技發達的今天,修復工作也要持續很久。

  所以不難想象,在古代制作這樣一件玉衣,是非常消耗時間、精力的,包括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高超的工藝技術。

  發現了一具銀縷玉衣,陳文哲自然高興,不過看著堆積的還是有點高度的銀縷玉衣,他又忍不住心生貪心。

  這下面會不會還有一件?也許就是一件銅縷玉衣呢?

  要是出現銅縷玉衣,那他金銀銅三種玉衣就收集齊全了。

  還是那話,不管身份高低,只要是玉衣,就十分珍貴。

  不管是之前的金縷玉衣,還是眼前的銀縷玉衣,它們之所以珍貴,不僅在于其歷經千年而不變,還在于它的稀少。

大熊貓文學    我的系統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