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請登階!”
張角徐徐站起身來,神情肅穆,以示鄭重。
張淵強忍著自亂勁力而導致的經脈臟腑之傷痛,緩緩踏足而上。
“請入座!”
張角再度出聲,張寶及張梁亦是頷首,同時虛手指向最左側那張向前凸出的座席。
張淵自袖筒中取出一方手帕擦去嘴角血跡,朝著張角三人鄭重一禮,之后才走向那張座席前。
看著眼前形似交椅的胡床,張淵眼中閃過一抹復雜之色。
他,終于走到了這一步…
待得坐上這張胡床,他便算是坐上了太平道的第四把交椅!
深吸一口氣,張淵收斂了神色,而后腳踩踏床、轉身,緩緩坐上了軟屜。
扶著圓潤滑膩的椅圈扶手,張淵的眸子終于掃向下方。
這一刻,一種居高臨下的掌控感逐漸浮上心頭…
此時,張角三兄弟也已歸位落座。
張角微微沉吟后,肅聲道:
“古有泰皇名泰一,即太昊也,乃三皇之一。
今立張淵為泰公,愿‘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愿泰公之加入,可助我太平道靖平亂世、安護國邦!”
聞聽此言,風雨二師、五方山主等齊齊起身,而后轉身朝張淵恭敬彎身行禮。
而一干核心弟子更納頭便拜,齊聲高呼。
“拜見泰公道主!”
看著神色或復雜、或崇敬、或激動地人群,張淵心中激蕩,但面上仍舊保持平靜。
抬起雙手輕托示意,同時溫和出聲。
“諸師主、弟子免禮。”
“謝泰公!”
此前一十二道題關之答解過程,以及張淵那一手神奇點撥奇術,已然征服殿內大半人群。
盡管仍有十余人對張淵不如何敬服,但此情此景下,已不敢表現出絲毫不敬。
“今日壇會乃圣道大業磐基之議,泰公,你可有妙策獻出?”
張角再度盯向張淵,直接問策。
此時此刻,張角已真正將張淵放到了同一位次,因為他清楚這位泰公之奇術對于太平道究竟有著何等重大之意義…
張淵微微沉吟,而后朝著張角抱了抱拳,正色道:
“某確有數點籌謀,且一一道出,還望三位道主及諸位師主、弟子評鑒。”
張角輕輕頷首,出聲道:
“泰公但請道來。”
“其一,流派、教宗之旗號,有優亦有劣。
優勢在于,可快速布道、聚攏人心、悄然發展,而不至于引起朝廷太大警惕。
此點對于我等起事之前的擴張底蘊,意義非凡。
然其劣勢在于,無法廣納天下黎庶,且旗號空虛、凝聚力較差。
畢竟,這天下儒家方為正統,大部分百姓也皆是以儒家為思綱。
同時,還有其他諸多雜家門戶。
一旦起事,百姓們或許感念圣道恩德,又或者被裹挾,主動抑或被動地參與而入。
但這并無法有效集聚人心,因為他們根本不知是為何而戰,也不知此戰有何意義。
他們之所以加入,只是找不到生路之下的孤注一擲,抑或者趁亂牟利。
一旦戰事不順,或前景不妙,定然會有大半人馬人心散亂、戰意全無,甚至直接四散而逃!
是以,某以為,我等必須暗中轉換旗號,同時完善布道之言辭理念。
只要能開民智,讓百姓意識到我等之所為,于他們有何等好處,又于這天下有何意義,方可讓他們真正產生認同。
如此,待得起事之時,便能夠快速凝聚人心、戰力。”
聽聞此言,有人皺眉沉思,也有人臉色逐漸陰沉下來。
馬元義深吸一口氣,盯向張淵道:
“泰公,您言下之意,是說我太平道之綱要不可取?
那我太平道二十余載之付出,豈非是在做無用功?
難道在您看來,我太平道永遠也無法及得上儒家?”
張淵搖搖頭,冷聲道:
“本道主方才已說得很清楚,太平道之旗號有利亦有弊。
至于與儒家之爭,二者其實不在一個層次,并無比擬之意義。
因為儒家乃是學術流派,而我太平道則是教宗門類。
就拿你來講,你腦中之理念、行事之風格,豈不都是由儒家理念限制?
堂堂天公首席弟子且是如此,更遑論他人?
天下之爭,從來不在于流派教宗,而在于人心。
流派、教宗之談,可充入治國、安國之理念,卻無法左右天下之爭。”
“這…”
馬元義頓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反駁。
張角摩挲著手指,半晌后,問詢道:
“那依泰公之見,又當如何?”
張淵果斷回道:
“很簡單,變道為軍,擎起太平軍之大旗!
道字旗如同獨立傘蓋,而軍字旗則如參天古木之樹冠,二者優劣一眼可辨。
當然,此變非只是一字之變那般簡單,關鍵在于理念之變。
太平軍不限流派宗別,不限男女老幼,宗旨便是為受苦受難之民眾而戰、為國之太平而戰!
無論是奴婢,還是庶民,又或者是正直富商、仁厚豪強,抑或者是清廉寒門士族,皆可加入。
太平軍之揭竿而起,乃朝廷昏聵、士族肆意傾軋百姓所致。
太平軍之戰,為的是萬萬千千受苦受難之人擺脫壓迫,能夠讓他們吃得飽飯、穿得起衣、治得起病。
更為的是他們的子女、雙親不再受血肉盤剝,為的是打造安康之盛世!
至于具體布道言辭,壇會之后,本道主可與雨師詳加斟酌、探討制定。”
張角雙眼微瞇,靜靜地思慮著。
其他人也不敢吭聲,老老實實地候著。
此乃大旗之變,變的是天公之心血、變的是信仰旗號,他們其實并無多少話語之權。
數十息后,張角終于出聲。
“本道主之所以要創立太平道,為的便是解救天下受難黎庶。
既然太平道多有限制,那變一變旗號也無妨。”
說到這兒,張角微微一頓,繼而又掃向一臉復雜的人群道:
“當然諸位也無須擔心,爾等皆是我太平道核心,將來便是變了旗號,也依舊為太平軍之肱骨。
此點,不會改變。”
張淵自是聽出了張角的言外之意,是以頷首附和道:
“天公所言極是,關于此點,諸位大可放心。”
“愿遵天公、泰公之命!”
張角發了話,眾人也只能應下。
“泰公,還有何想法,繼續吧。”
“是。”
張淵朝著張角一拱手,而后繼續開口道:
“其二,必須嚴明軍紀、設立直屬督戰隊。
由于我方人員來歷繁雜且認知有限之局限性,一旦起事,必會有殘暴之徒趁機作亂。
是以,必須制定嚴苛軍紀,約束各方大軍之行為。
同時,還需設立由本部直轄之精銳督戰隊,專司監察各方大軍。
若有大小將官施暴,則督戰隊立斬不赦,并扶持次任主官登位。
若有軍卒殘害百姓,則督促相應主官嚴厲處置!
百姓乃我太平軍之根基,一旦有百姓被殘害,則根基不存,我太平軍又豈能繼續發展?
相反,若是我太平軍全心全意與百姓站在一起,自然會收獲認同。
屆時,我太平軍必會如滾雪球一般,快速壯大,且軍卒敢戰、死戰之心也將被逐步培育而出!”
“可!”
張角雙眸微睜,毫不猶豫地吐出一個字。
關于這些,他此前都不曾想過。
“其三,白鴕垴需設立太平學宮。
太平學宮將為我太平軍源源不斷培養各行各業之人才,以襄助我太平軍之發展。
某愿出任學宮宮主一職,對各業優秀弟子親自教導。
而首批弟子,便要從在場之人中遴選而出。
至于首批教導內容,則以政務、智略、武道、統軍、練兵為主,后期再逐步填充其余各項。
關于教習,某將親自指定。”
“可!”
張角眼中出現一抹笑意,再度點頭應允。
其實這才是他最希望張淵提出的東西…
“其四,于渤海郡沿海地區覓一良港,同時全力搜尋擅造船之船匠,愈多愈好。”
“嗯?這卻是何故?”
張梁不由疑惑出聲。
張淵眼波微閃,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有兩項目的。
其一,為將來之水戰做準備。
其二,也是當前最為緊要之務,便是遠渡海外,搜尋高產之糧!”
“海外?”
張角眉頭微皺,本能地有些排斥。
這也是歷朝歷代之人,下意識地想法。
在他們看來,海外皆是蠻夷之地,荒涼且貧瘠,根本用不著浪費精力。
不過張淵提到的水戰,還是讓他沒有直接出聲否決。
“有多高產?”
張寶倒是饒有興趣地發問。
“某此前曾以奇術算得,海外有三種高產之糧。
其一生于地表植株,形如小臂、生有密集食粒。
因食粒呈明黃色,且大如七八米粒,故而某稱之為玉米。
玉米者,畝產之量可抵麥稻兩至三番。
其二形體圓潤,大如拳頭、小盆,呈土黃色,生于地下、莖葉在地表。
某稱之為土豆。
土豆者,畝產之量可抵麥稻五番。
其三同樣生于地下,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色澤呈紅。
某稱之為甘薯。
甘薯者,畝產之量可抵麥稻十番,甚至二十番!
若能將此三類高產之糧帶回播種,不出兩三載,我太平軍將無懼糧荒之危!”
聽到玉米及土豆之產量,眾人皆是瞪大了眼睛。
待得聽清甘薯之產量,所有人更倒吸一口涼氣,眼珠子都差點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