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更一章 宮中。
營造高大寬闊的宮殿里,顯得很是涼爽。
隨著皇帝的回京入宮,宮中像是重新活了起來一樣。
無數的妃嬪,派人送來了各式的小東西,想要討取闊別多日的皇帝的歡心。
女人們的禮物,被擋在了殿門外面。
宮殿里,一片無聲。
唯有朱棣,不時攪動清水潔面的嘩啦水聲。
朱瞻基站在一旁,身形筆直。
恭敬之中,帶著一絲堅毅。
不知何時,殿內的水聲消失了。
朱棣拿著塊布,擦著臉上的水漬,走到了寶貝大孫子面前,厚實的手掌在其肩膀上重重的拍了兩下。
朱瞻基的身子,除了一開始稍稍晃動一下,隨后便紋絲不動。
朱棣眉頭一挑,臉上多了些喜悅,卻也暗含著一些憂愁:“真的是長大了!”
也不知為何,皇帝突然長嘆了一聲,感嘆了一句。
這大概是所有,上了年紀的人,共有的情感吧。
就算是朱棣,這位身為大明朝的皇帝陛下。
他時時期盼著,自己欽定的皇太孫,帝國未來的繼承人能夠快些成長起來。但是當對方真的長大了之后,卻又會生起感懷。
大概是那種,孩子長大了,也就預示著自己的老去。
長輩的,自然是想要將事事都親力親為的操辦好,好讓兒孫能夠無憂無慮的,在自己走后開開心心的生活下去。
但對于朱棣,這樣的一位帝王來說,事情是永遠都做不完的。
也正是因此,方才有剛剛的那一聲嘆息。
朱瞻基能感受到,就算是傻子,在見過了過去那些雞湯后,也能感悟得到朱棣的情感波動。
他露出一對潔白的門牙,滿臉的笑容:“在您面前,孫兒永遠都是孩子。”
說著,他就扶著朱棣,走到一旁的軟榻上坐下。
朱棣佯裝做怒,拍拍朱瞻基的后腦勺:“你小子是要累死你爺爺我?還真想讓我,替你們把事情都辦完了?”
朱瞻基嘿嘿一笑:“您就該是長命百歲的。”
朱棣笑了笑,再次抬起的手,終究是未曾再拍下,他正正色:“你母親與我說了不少,提及的都是你的親事。你爹就是一頭蠢驢,眼看著你越來越大了,也不知道上上心你的親事。這次朕回京,等過了年,要親自操辦你的親事。”
朱瞻基有些遲疑:“孫…”
啪!23sk
一聲脆響,在朱瞻基的后腦上再次響起。
朱棣瞪著眼:“再說你小,朕就將東宮里那幾個丫頭,統統給發配到緬甸宣慰司去!”
朱瞻基坐蠟,癟癟嘴,不說話了。
朱棣嘿的一聲:“皇后,只能有一位。再多情,你也要分的清輕重。說說吧,最中意哪個丫頭。”
這話有些過了。
不是說,讓朱瞻基親自決定太孫妃的人選。
而是一開始,談及到皇后的話題。
只有皇帝,才能擁有皇后!
朱瞻基愣了一下,不知道這話該怎么接。
朱棣大概也才反應過來,拍拍自己的后腦勺,哈哈一笑:“倒是朕糊涂了…要我說,如今南疆那位,是斷然不可能的。那個文想,和如今還被你關在錦衣衛昭獄里的那個逆賊也有關系吧…如此,便從紅衣和孫丫頭里面選了。”
朱瞻基不說話。
他心里也說不清,到底誰輕誰重。
要說,他是想幾個女人的位份都是一樣的。
畢竟。
誰叫他是如此的博愛,且一視平等。
朱棣也在沉思。
太孫妃的人選,不是宗室里那群豬隨便取個媳婦。
這件事,關系到未來多少年后,大明的后宮主位。
那是母儀天下的位子。
老朱家,向來不推崇所謂的門當戶對,亦或是世家大族。
但,娶妻娶賢,這個道理按照老朱家的小農基因,那是根深蒂固的。
良久后,朱棣方才開口:“便選孫若微那丫頭吧。畢竟,他們家和你母親家里,也是沾親帶故的,都是熟人。其他三人,進側妃位吧。紅衣那丫頭,要賜名,總不能身為太孫側妃,連個名字也沒有。”
皇帝一言而決,將所有的事情,都給安排的妥妥當當。
大抵和自己想的一樣。
朱瞻基也沒有異議,只不過心中卻是有些揣揣的。
他是在怕,等回了東宮,這事要是讓文想那丫頭知道了,只怕當場就要化身文青怨女。
然后就是,長嘆息以掩涕兮的場面。
有點對不起屈原大夫,但朱瞻基覺得自己,也實在是想不出,該如何形容了。
朱棣則是在觀察著寶貝大孫子的表情,見小子沒有異樣,心中也松了一口氣。
爺爺不好當啊!
尤其,是在廢物兒子不當家的情況下。
他是又當爺爺,又當奶奶的。
去哪說理去?
不由的,朱棣就想到了,已經走了十多年的徐皇后。
心中又是一陣哀傷。
若是皇后還在,看著如今孫子將要成婚的場面,只怕是要高興的合不攏嘴了。
然后,皇后必定是要親自操辦起來,從婚衣彩禮,等等一應事物,都要親力親為起來。
想了想,朱棣又將一腔憂愁,化為一聲長嘆。
提提神,朱棣轉口道:“鄂宏大前些日子,親自上奏章給我,南疆眼下有錢有人,進展迅猛。雖然他沒說,但朕看得出,他是在問朝廷,等他打下南疆之后,如何安排南疆。”
“自然是設立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先由額宏大、靖江王府、黔國公府,以大明官兵鎮壓管轄。朝廷再徐徐圖進,另派文官,一一接管。”朱瞻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這是他早就謀劃好的。
至于讓朝廷徐徐圖進,是因為新征之地,必定叛亂四起,若是沒有大軍全權鎮壓,難免會有反復。
等到地方上,被清洗過幾遍之后,才是長治久安的時候。
朱棣點點頭:“朕也是這般想的。但南疆離京太遠,不可全權交由一人之手。這個道理,你該明白的吧。”
謹防藩鎮割據。
是身為帝王的必修課之一。
朱瞻基沒有思索的點頭:“朝廷,可派一員重臣,或是宗室,總領督辦南疆事務。南疆本土,因地劃分,諸軍分管各地。也好為之后化設新的承宣布政使司預備。”
朱棣點點頭,沒有當即回應,換了個話題道:“靖江王上奏,說有感廣西人口增多,王府不敢多占土地,徒添百姓負擔。意欲讓朝廷收回廣西食邑,轉封交趾,乃至于緬甸也行…”
朱瞻基一愣,老爺子說的這話,雖然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是沒有想到,他那個靖江王的族侄,會這般迅速的行動起來。
見朱瞻基沒有開口,朱棣再次詢問:“此事,你如何看?”
朱瞻基眨眨眼:“孫兒以為,有宗室在南疆看著,終究是好事。這事,靖江王前番,也與孫兒提及過,他是想要為朝廷分憂的,但是一直沒有門路。這次,大概是看到機會,想要在您這里露露臉的。”
朱棣沒急著發話,他看看殿外的天色時辰。
轉頭對一旁的太監吩咐著。
“進膳吧,朕與太孫一起用。”
老爺子這是要長談一番了。
朱瞻基默默頷首,想著事情。
宮中的御膳,并非每頓都是龍肝鳳膽。
大明的皇帝,更不會出現,花十兩銀子買一顆雞蛋的荒唐事。
偏殿里,朱棣和朱瞻基爺孫兩,相對而坐。
中間的桌子上,也不過是三菜一湯。
蔬菜只有一樣,兩道牛羊肉菜,一份菌菇湯。
朱棣吃飯的時候,嚴格的恪守著食不語的規矩,咀嚼的也很是慢條細理。
只要條件允許,他總是會遵照古人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可若是在軍中,大概是要一腳踩在凳子上,一手按在桌子上,另一只手握著羊腿,大口大口的啃著。
環境,決定了人的禮儀舉止。
朱瞻基很不習慣于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哪怕是已經十幾年了,還是不習慣。
這大概是,能夠橫穿數百年的時空,且依舊根植在基因之中的秉性了。
朱棣安靜而快速的吃飽肚子,放下碗筷,拿起濕毛巾擦手。
抬頭看向對面的孫子,只見碗里還裝著半碗飯。
“不合胃口?”朱棣和善的詢問著。
搖搖頭,朱瞻基回道:“您打算怎么安排靖江王?”
原來是在想著心事。
朱棣輕輕一笑:“你吃著,聽朕說就好了。”
在皇帝面前,吃著飯聽皇帝說話。
朱瞻基干不出這樣的事情,也不敢真的這樣做。
他放下了碗筷,招手讓人將這里收拾干凈。他則是到了一旁,倒好了兩杯茶。
看著大孫子這般懂事,朱棣滿意的笑著,走了過去:“聽說當初,你一到柳州,靖江王就趕忙過去覲見了,倒是個懂事孝敬的人。”
對于靖江王府這一支,朱棣的感情并沒有多深。
當初,這支還是太祖高皇帝,念及家人方才獲封的。
朱棣想了想,他這些年,除了登基之后的頭一年,上一代老靖江王才來過應天一次。
但他對靖江王府,能在太孫初到廣西,就趕忙覲見,表示很滿意。
朱瞻基點點頭:“宗室里,朱佐敬這般的,卻也少之又少。”
“緬甸太遠了,朕不放心將他給丟過去,要是出了些什么事,朕有愧于太祖爺。”朱棣已經想了很久,將心中的安排緩緩說出:“老撾宣慰司,亦或是木邦宣慰司,或靠近交趾,或靠近云南,朝廷倒是都能顧忌的到。”
皇帝是打算將靖江王府,遷封到老撾或者木邦。
朱瞻基沉吟下來,腦海中浮現出老撾和木邦,在南疆的具體位置。
若是在老撾,則控弦交趾,及更南面的占城等地。
若在木邦,則可監視南疆西部、西南部,孟養、緬甸、底兀剌、大骨剌等地。
但這兩處,都不算是最好的地方。
朱瞻基看了眼老爺子,緩聲開口:“何不,定在八百大甸?”
這算是南疆中心地帶了,境內也有河流,可直通大骨剌,連通印度洋。
按照朱瞻基的謀劃,鄭和是要在大骨剌修建船廠、軍港、軍營屯田的。
靖江王府遷到八百大甸,則可以為鄭和,將南疆內地的威脅,擋在后面。
朱棣細細的琢磨著,他對南疆沒有多少的印象,只知道每隔幾年,都會有一批人入京朝貢。
“來人,將南疆堪輿取來!”
想不到,但不妨礙宮中有著最是精細的南疆堪輿地圖。
朱棣吩咐了一聲,不多時就有四名太監,抬著巨大的南疆堪輿過來。
很形象,雖然有些地方還不精細,但在如今卻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朱瞻基看著宮中珍藏的南疆堪輿,心中如是評價。
朱棣已經站在了堪輿前,雙眼在地圖上不斷的掃過一遍又一遍。
“朕有意,加封于靖江王,賜親王銜!”良久之后,盯著堪輿的朱棣,平靜的說出了一句。
朱瞻基頓時大驚。
眾所周知,字越少事越重要。
在國朝封爵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字越少,爵位越高。
如漢王,如趙王。
忽然,朱瞻基心里又樂呵起來。
他在想,老爺子會給靖江王一個怎樣的新王號。
南疆?
南洋?
海王乎?
朱棣則是再次開口:“南疆畢竟新征,朱佐敬身為宗室,當為表率,可封地八百大甸。”
皇帝認同了太孫的提議。
他接著說:“鄂宏大鎮守緬甸、底兀剌,朱佐敬鎮守八百大甸、老撾,黔國公府鎮守孟養、木邦、車里,鄭和守大骨剌。”
皇帝已經將整個南疆,視作大明之土地,在行封賜鎮守之舉。
朱瞻基一一記在心中,至少皇帝的這番話,在未來的三五年里,都將會成為整個南疆的政治基調。
無論是鄂宏大、朱佐敬、黔國公府、鄭和,都將成為南疆的權勢人物。
“聽說,你有意遷移中原百姓南下,于南疆定居開墾耕種?”朱棣忽然問了一句。
朱瞻基點點頭:“歸化南疆土著,需要數十年,兩代人的努力。朝廷不可能數十年的提供鎮壓。唯有當真正的大明子民數量,超過南疆土著數量,南疆才是真正穩固的時候。”
騰籠換鳥。
朱瞻基說的很是平靜,但真要是推行起來,那就是無數的血雨腥風。
當南下的大明子民,與南疆土著發生沖突的時候,南疆軍政方面會站在哪一方?
這個問題,用腳都能夠想得明白。
朱棣口出諭令:“朕意欲,遷山東、河南、湖廣、直隸,各十萬戶,前往南疆。”
近百萬大明百姓,被皇帝一句話,給遷往了南疆。
大遷移,對于百姓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朱瞻基知道,老爺子這個決定沒有錯。
無論山東、河南,還是湖廣,這些年屢遭災害,百姓艱苦。
這個時候遷移百姓前往南疆,更多的是為了能讓他們活下去。
而遷移南直隸百姓,則是為了減少直隸人口數量上的壓力。
朱瞻基相信,朝廷推動遷移只不過是一方面。
等到前段時間,親自去南疆走上一遭的兩淮鹽商們,將南疆的富饒帶回來后。朝廷僅僅只需要提出一條減免賦稅的政令,直隸必將會有無數的百姓,自發的舉家前往南疆。
去南疆,土地是自己的,賦稅還會減免。
無論如何,也比在內地,種著地主家的田,還每每吃不飽肚子強。
“陛下圣明。”朱瞻基出口奉承。
朱棣輕笑一聲:“便是我不說,你小子難道就不會提出這一條了?朕不求南疆如何,朕看中的是南疆的土地,還有那里的糧食。”
他輕嘆一聲,接著道:“中原百姓,時常果不飽腹,朝廷牽扯太多。有南疆的供給,再有中原百姓南下,可解朝廷賑濟之壓力。朕,屆時也有充足的底氣,去草原上好好的與那些余孽,較量一番!”
朱瞻基聞聲,抬頭看向老爺子。
老爺子還是一心只想著北征。
在老爺子的心里,南疆其實并不重要。
南疆的重要點,僅僅在于,能多產糧食,能填飽大明百姓那嗷嗷待哺的肚子。
百姓都吃飽了肚子,便不會出事,到時候老爺子才會有十足的精力,去完成掃蕩草原的宏圖偉業。
朱瞻基忍不住開口解釋:“爺爺,南疆不單是生產糧食,南疆很重要!”
他還沒有詳細解釋,朱棣已經抬斷。
“今年,南疆諸王室,回入京朝貢,到時候朕會留下他們,南疆王室也都會被冊封于中原。屆時,朝廷會分出總辦南疆諸軍政要務之衙門,你想做什么,自己接手去做。”
前面,朱佐敬將要被加封親王的消息,已經足夠讓朱瞻基震驚的了。
但是現在,這個剛剛聽到的消息,卻讓他更加的震驚。
老爺子要將整個南疆,交到自己手上!
這尼瑪,可就是王中王,皇中皇了!
朱瞻基連忙站起身,抱拳彎腰低頭。
他不敢應下這事。
哪怕老爺子是他爺爺,可老爺子也是大明的皇帝。
皇帝說的話,從來都是要掰開了揉碎了,去思思的琢磨著。說不好,就是老爺子故意做的一個破綻,就看他會不會上鉤。
因為這事,幾乎就是在朝廷之外,再立一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