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劍緊握,徐天涯立在演武場上,雙眼微閉,緩緩回憶起自己所習的第一劍七式起來。
這七式分別為張帆舉棹、柔櫓不施、小楫輕舟、苕溪垂綸、扁舟一葉、大江似練、滄波萬頃。
這些招式,若是細細琢磨,可以發現,竟然都與江河有關。
就比如第一式‘張帆舉棹’和第二式‘柔櫓不施’。
這兩個成語都來自于一句唐朝時期的詞,第一句是:五里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這句詞的意思是,五里灘頭的逆風逐漸停歇,張開風帆,舉起船槳,卻感覺到船變輕了許多。順風揚帆,乘風破浪,不用船槳和柔櫓,船卻前行。
通過這句詞,再理解‘張帆舉棹’和‘柔櫓不施’這兩招式就簡單許多了。
借助風力,順勢而為,取順風之意。
而剩下的幾招,‘苕溪垂綸’指的是垂釣時使用的挑勁;‘小楫輕舟’和‘扁舟一葉’指的是小船在江河里前行,但也有僅憑一葉扁舟,便可以橫渡大江的氣概。
第六式‘大江似練’和第七式‘滄波萬頃’都是取得波瀾壯闊之意。
這七式,由船槳柔櫓,到垂釣扁舟,再到長江大海,全部與江河有關。
習練了這第一劍七式之后,徐天涯也總算是親身體驗過了為什么習武還需要識文斷字,還要研讀各家典籍。
沒有一點文化修養,連招式的意思都弄不懂,就算劍式練得再熟,也不過是空有其形。
而當明白了這幾招的意境,再按照劍法的招式路線去舞動,就有種融會貫通的感覺。
一道劍光閃過,隨風而行,又陡然切開風勢。
又是一劍刺出,如同船夫劃槳一般,恰到好處的撥開水流。
長劍橫揮化作一道匹練劃破長空,如同浩蕩大江傾瀉而下。
最后又好似煙雨朦朧,悄然無聲。
七式劍法使出,周圍空氣涌動,徐天涯持劍而立,腰板挺得筆直,木劍握在手中,竟然有著絲絲顫音。
“呼。”
徐吐出一口氣,只感覺到胸口暢快無比,心中也被這意境所感染,有種波瀾壯闊的氣概。
“嗯?”
持劍而立,徐天涯突然感覺有些不對,自己剛才是完整的將這一劍七式使了出來?
要知道,之前雖然將這幾招劍式都練得純熟無比,但也僅僅是劍式純熟,發勁要領,招式銜接,卻始終不得要領,難以達到劍法中混圓如意的層次。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下,你心中應該有所體會吧。”
李志則走上前,笑吟吟的看著徐天涯,道:“你領悟能力不錯,本以為你還需要數月時間才能體會到這一劍七式的精髓,沒想到這么快你就體悟到了。”
“我全真劍法,重意而輕于形,每一招一式都有其獨特的含義,若是拘泥于招式套路之間,一輩子都難有成就。”
“你第一劍七式已經入門,且感悟到了其中玄妙,那全真劍法剩下的劍式,你也有資格修習了。”
說完,李志則長劍出鞘,再次看向徐天涯,道:“我來演練一遍全真劍法,你切要細細觀看。”
隨著李志則的話音落下,他的氣勢陡然發生了變化,身形微動,卻給人鋒利的感覺,如同一柄長劍,蓄勢待發。
李志則倏忽之間,刺出一劍,劍光閃動,如同平地間出現一道閃電。
而后他持劍后撤一步,復又再次刺出,這次長劍變慢了許多,但是卻帶著些破空聲。
李志則握著長劍,側身橫掃,劍光化作一條匹練,將空氣切開,凌厲無比。
一招大江似練斜劍刺出,洶涌澎湃之意撲面而來。
一招扁舟一葉化作狂風暴雨,又巍峨不動。
一劍,兩劍,三劍…
近在咫尺,一劍一式的顯露徐天涯眼前,直到將全真劍法七劍七式全部使了一遍。
演練完以后,李志則將長劍收回,臉不紅氣不喘,看向徐天涯說道:“這就是全真劍法的全部招式,你剛才看了一遍,記住了多少?”
徐天涯這才從這凌厲的劍法中緩過神來,回道:“弟子不才,因而只記住了寥寥數招。”
李志則哈哈一笑,說道:“無妨無妨,時間還長得很,你可以慢慢學。”
說完,李志則瞟了一眼徐天涯手中的木劍,笑著說道:“等你將全真劍法所有劍式都掌握純熟了,劍法正式入門,你就可以去百鍛堂將木劍換了。”
聽到這話,徐天涯神色驚喜,連忙問道:“真的嘛,劍法入門就可以?”
“對,劍法入門,通過考較,你就可以去讓百鍛堂讓他們替你量身定制一柄長劍。”
李志則點了點頭,道:“有目標可以,但千萬別好高慕遠,劍能傷人亦能傷已,劍法不純熟,用劍傷了自己,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弟子明白。”
徐天涯心中一凜,連忙抱拳應道。
接下來大半月時間,徐天涯每天一到習武時間,就跟隨在李志則身旁,修習著全真劍法的劍式。
一直用了近半個月,徐天涯才將所有劍式學會,當然,也僅僅是學會,就連招式都沒練得純熟。
在學會劍式之后,徐天涯駕輕就熟的竄進了藏經閣,研讀起藏經閣中不少劍術心得還有一些與劍式相關聯的典籍道藏起來。
這一琢磨,就是兩個多月時間,才堪堪將這門全真劍法入門。
兩個多月時間入門全真劍法,倒是讓李管事詫異不小,考較確認之后,也是連連稱贊徐天涯劍法天賦不錯…
九月初八,重陽節前一日,也是全真拜山大典開始的前一天。
夜晚,明月高懸,繁星漫天。
全真后山,巨石之上,劍鳴陣陣,全真劍法七七四十九式于這巨石之上展現而出,劍法雖凌厲,但若有劍法高深者在此,也可明顯看出劍法的生澀之處,或者說,劍法之中,有一部分劍式還只是徒具其形,而無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