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利亞…”
許安很清楚在華夏的北方有著多么大的一塊土地。
那一塊土地現在對于華夏來說并沒有任何的用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那廣袤的土地卻是真正的財富。
現在那一塊廣袤的土地之上人跡罕見,并不適合人的居住,就是到了后世仍舊是人煙稀少,地廣人稀。
只是豐富的礦藏以及廣袤的深林,漫長的戰略縱深,使得其成為一塊真正寶地。
鮮卑利亞并非只是現在鮮卑諸部占據的漠北地區,更遠處的地方也是鮮卑利亞的范圍,在鮮卑的北部是丁零部落的所在地。
長久的征戰,許安現在很多的時候都不需要地圖在面前,在他的腦海之中,一幅完整的清晰的地圖已經浮現了出來。
丁零部落以北海為中心逐水草而居,曾經也算是一個大部落,但是自從被檀石槐帶領的鮮卑擊敗之后,丟失了大量的草場之后,便一蹶不振,不值一提。
北海就是如今的貝加爾湖,蘇武牧羊之處就是在北海的周邊。
漠北的西面是呼揭,西北方是堅昆,兩部加起來控弦之士不過五萬,不然也不會被趕到如此偏遠的地方。
許安計劃在將漠南和漠北兩地分為三處行省,分別為漠南行省,漠東行省,北疆行省。
州牧制現在基本已經是形同虛設,各地既不設刺史,也不設州牧,而是該設巡撫,其大部分的職權也被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兵備都護司三司分擔。
各地已經開始實行行省制。
第一處行省,是現在明軍的占據漠南地區,這里將會被劃為漠南行省。
漠南行省,西起受降城,在并州朔方郡高闕關西北的漠北草原地帶,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
東至彈汗山,曾經鮮卑單于庭的所在地,南至并州,北抵北疆行省。
第二處行省,漠東行省將會包括上谷烏桓的塞外牧場、三郡烏桓掌控的塞外地區,以及東部鮮卑的南部地區,也就是饒樂水和烏侯秦水流域地區。
西起彈汗山,邊界于漠南行省相接,東至大遼水,與扶余國相接,位于玄菟郡以北。
南至幽州,北抵北疆行省。
第三處行省,則是原本鮮卑諸部占據的地方,設為北疆行省。
南抵漠南、漠東兩處行省,北接丁零,西至堅昆,東到大鮮卑山。
許安并沒有想要留下鮮卑的想法,他準備如同對待南匈奴一樣對待鮮卑,將其從此除名。
既然鮮卑除名,大鮮卑山的名字自然是不能留下,因此大鮮卑山也被改名,改為了“北山”。
三處行省,許安都準備遷移內地民眾去填補空缺。
漠南和漠東實際上都已經存在相當一部分的漢地民眾,只有漠北暫時沒有人遷移過去。
那些被俘虜的鮮卑軍卒,許安選擇將他們全部充為勞役,編入勞改的隊伍,在漢地和北地三省修建道路,修筑建筑,等到達到了一定的勞動期限才會將其釋放。
如今能對北疆行省造成些許的威脅,也只有丁零、呼揭、堅昆三部,許安準備讓呂布帶著驍騎營對這三部進行一下友好的訪問,以保證北疆行省的安全。
如今的漠北和漠南,除去鮮卑人之外在沒有興盛的大部族。
漠北漠南地區之所以沒有長久的被華夏所占據的原因有很多。
后來崛起的突厥,蒙古,雖然被唐、明所擊敗,但是無論擊敗多少次,都沒有辦法徹底的清剿其殘余勢力,自然是不可能移民過去。
現在突厥,蒙古還沒有崛起,草原之上也沒有那么的人,如今草原之上的霸主還是鮮卑人。
而鮮卑現在已經匍匐在了明軍的腳下,被明軍一網打盡,西部鮮卑被誅滅,東中兩部鮮卑也已經覆滅,其統領全部身死,剩余的殘余勢力根本沒有多少。
另一點就是,儒家文化影響著的封建王朝,甚至會做出主動放棄疆域的舉動,或是為了削減開支,或是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
不過現在的明庭并沒有受到這種儒家的影響,而現在的儒家也沒有徹底斷掉脊梁骨。
現在的儒家,仍然有治公羊的人存在。
仍然有人贊同,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不過現在明庭已經有了新的思想,這個思想并非是儒家,也并非是法家,而是經過了許安修正之后的太平道思想。
太平道思想已經隨著太平道的傳播的越來越廣泛,太平道也逐漸脫去了宗教的外衣,向著思想的方向發展。
而許安作為明國的開國君主,無論是在軍中還是民間都有著極高的威望,現在他所做出的決定,基本上沒有多少人會反對。
如果許安想要推廣一件政令,那么基本可以說根本就不會遇到太大的阻礙。
遷移民眾前往西域的計劃已經制定了出來,并且也確實開始實行。
移民開拓的北疆的計劃自然是不會有多少的人反對。
現在草原的霸主已經成為明軍,安全已經有了保障。
北遷計劃必須要實行,否則這片土地之上,必然還會出現新的部落。
而那個新生的部落他們將會在中原再度發生的動蕩的時候威脅到華夏,甚至影響其存亡。
這一次的繞樂水大勝將能夠長久占據北疆。
只要移民計劃能夠順利實行,長久占據北疆并非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中華文化的影響是廣泛而又深遠的。
許安準備再派遣一支探險隊,在穩定了丁零之后,再向著更北方插上明國的旌旗,修筑一些建筑。
不需要發生什么,反正先把旗幟插上,然后把地圖修改一番,將那里的土地劃為疆域之內。
將其收歸于法理之中。
“鮮卑利亞的名字就別叫了。”
許安沉吟了片刻,對著一旁的許攸的言道。
“回去讓中書府輿圖上的地名改成‘北原’吧,也劃歸到北疆行省之中。”
許攸微微一怔,他可是知道地圖上北方有多大地方。
對于這些無法耕種,又無法利用,長久以來都處于冬季的土地,許攸不知道為什么許安這么在意。
不過他不知道,但是也沒有發問,只是低頭應了一聲諾。
都劃到北疆行省的范圍之中其實也無所謂,反正都是無人的地方,到時候隨便修幾個軍堡,插上幾面旌旗就行。
開疆拓土,自古以來都是君王最值得炫耀的功績。
設立北地三省,開辟了上萬里的土地,已經是足以許安的功績比過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許安還要將北原這數萬里無人的土地也納入疆域之中,許攸雖然不理解,但是也沒有反對的理由,反正一不駐軍,二不住人,一個名義罷了。
而且納入疆域圖中,在地圖之上確實是要好看許多,空著一大塊確實是有些不太舒服。
不過這樣以來,好像丁零就有些礙眼了。
許攸微微一怔,他這時才發現了一個問題,他怎么好像也開始想要打仗了?
許安自然不知道許攸心中的想法,他在思索冀州的情況。
因為袁紹的身死,審配投降,魏國的崩潰并沒有讓河北之地發生太多的人間慘劇。
大部分的城邑和鄉亭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只有極少數的城池遭到了破壞。
戰亂很快得以平息,河北之地的民眾并沒有死傷太多。
漢魏兩庭隔河相望,雖然頻繁交戰,但是戰火一直都是在黃河沿岸以及青州進行,河北之地也因此得以保全。
收服河北冀州、幽州、青州三州人口稠密之地,又讓明庭獲得了上千萬的人口。
如今的明庭治下,不算西域,大漢十三州,已得七州之地。
并州、涼州、中州、益州、冀州、幽州、青州。
戰火雖然使得大量的平民死去,但是太平道當家作主,也使得大量的奴隸被解放,大量的流民重新入籍,粗略的估算,收納了黃河以北冀州、幽州、青州三州之地的民眾之后,現在明庭治下之民已經是超過了兩千萬人。
這一數字,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了。
自漢匈大戰之后,漢帝國便不斷的發展壯大,華夏文化開始向著四面八方輻射而去,影響著周邊的國家,人口也開始不斷的增長。
同時期歐洲的羅馬自身人口比漢帝國來說要少的多,但是卻也能夠占據廣袤的土地。
雖然在后期隨著羅馬的衰弱,羅馬占據的地域也逐漸丟失,帝國末年,衰弱無法避免。
不過這很大程度之上也是因為羅馬實行奴隸制,而且羅馬人的人口太過于稀少。
但是許安要想向著北地擴張卻是不需要擔心人口的問題,在南方如今太平道的治下尚有兩千萬余人,根本不缺乏移民。
龐大的人口基數,那么只需要糧食充足,環境良好,人口便能夠飛速的增長。
一旦移民的數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中華文化也將取代北疆的游牧文化。
就算真的到了帝國的末年,發生叛亂或者是其他的事情,同樣的文化相互交戰,到最后無論是誰取得勝利,都不至于使得文明斷絕。
用一句較為粗俗的話來說,就算肉爛掉,肉也必須爛在自家鍋里。
“漠北、漠南…”
許安看這不遠處的易京城,突然想到一件事。
因為文化的影響,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背井離鄉,離開故土,除非實在是沒有了活路。
移民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但是有一批人確實可以讓他們先強行移民出去,為后來的移民打下基礎,而那些人被移民出去,不僅能夠降低其在中原地區的影響,而且也能夠壓制當地游牧部落。
“傳信給劉辟…”
許安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低聲向著徐鴻下令道。
徐鴻的神色先是疑惑,而后變得有些古怪了起來,最后也是跟著笑了起來。
許安的辦法很簡單,河北那些世家豪強既然根深蒂固,和他們斗的也煩,公審結束之后,便將有罪的大部分的豪強世家都遷往北地三省,充實邊防,一舉兩得。
當然不是舉族遷移,而是遷移一部分,肯定不能讓其勢力太大,畢竟要保證他們就算去往北地三省,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盡量保證沒有反叛的可能。
“暫時就這樣吧。”
許安擺了擺手,示意徐鴻退下。
一時間他也沒有萬全之策,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畢竟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他正在走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
下一步便是在各地征集愿意遷移到北地三省的民眾,給愿意前往北地三省的移民開出一系列的優惠條件。
那些移民將會接受一定的軍事化的訓練,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牧民。
移民將會優先將原來漠南地區放牧的漢民調往北疆行省,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經驗,而且適應了草原的生活,然后將新移民調往漠南和漠東兩處行省。
北疆的鮮卑人除極少數外,將會被送到漠東和漠南兩處行省,還有一部分人將會被送涼州,武安郡那里還有廣袤的牧場,當初西部鮮卑主力被擊潰,那里一直是地廣人稀,正好填充一下空缺。
許安輕拍了一下馬頸,安撫了一下座下有些不安的戰馬,思索起了西域的情況。
如今西域諸國大部分都已經臣服,除去大宛國外,只有最北方的烏孫、車師兩國暫時沒有臣服。
不過烏孫和車師兩國的軍力也并不強悍,當初被漢軍驅逐的北匈奴到達車師和烏孫兩國之時,先后擊敗了兩國,他們只是相對于西域的小國要稍微強悍一些,無論是面對明軍還是鮮卑都完全不夠看。
若是真有實力,西域也不會是分裂的情況,早就完成了統一。
烏孫和車師兩國的臣服馬上也要成為了定局,郭泰重開西域都護府后不久,便邀請了兩國的使者參觀新修的遼西城,同時適當的展露了一下武力。
五千全副武裝的武驤營騎兵一露面,便讓兩國的使者戰戰兢兢,幾乎難以言語。
西域各國的冶煉水平參次不齊,尤其是是車師和烏孫位于更北方的兩國,他們的冶煉技術甚至還不比不過鮮卑人,他們的武器裝備極度的落后,面對著甲堅利刃的明軍,一瞬間便明白了差距所在。
明軍和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軍隊,若是真的交戰,只怕是剛一交鋒他們的軍隊便會崩潰。
只是兩國現在還抱著一絲的僥幸,畢竟作為附庸,上交納貢這是實實在在的讓他們的利益受損。
他們并不太過于倚仗絲綢之路,也獲取不了太多的收益,而且也不需要明軍提供什么保護,畢竟他們所在的地方,現在沒有什么敵人需要面對。
曾經有一個敵人,那個敵人名叫匈奴,但是匈奴人早就被漢軍趕到了西方,再無蹤跡,烏孫和車師兩國已經平靜了很久,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西域都護府已經重設,西域諸國現在已經被郭泰聯合在了一起,所有的國主按照國力的強弱被各自封賞,領明庭印綬,并向明庭每年繳納一定的賦稅。
決定賦稅的多少是由明庭中央派去調查的官員,三年一派。
除此之外西域諸國還需要承擔兵役,在西域發生戰事之時,西域都護府的都護有權利征調西域諸國的軍卒協從作戰,并提供一定的后勤補給。
而明庭需要做的,便是為西域諸國提供武力保護,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
同時明庭還在西域諸國開設學堂,教授太平道的學問。
西域諸國所有國家的王子、貴族之子都需要進入學堂之中學習。
西域如今已經是被他牢牢的攥緊了手中,只需要經過數代人的改變,西域的文化也會主將向著中華文化所轉變,北地三省也是一般。
如今在太平道的境內,無論曾經是鮮卑、羌、氐還是烏桓,都是束發右衽,說漢文,用漢字,信仰太平道。
上谷烏桓部早早的歸附,身為上谷烏桓部統領的難樓本身就敬仰漢文化,而隨著太平道逐漸強大,其內部也對于漢化沒有了多少的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