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不信,我聽說啊,內閣也出現了分歧,燕王世子朱高熾憐憫百姓,是不同意這樣處理的,只是寡不敵眾而已敗下了陣來,所以就出現了現在這種結果。”
瘦高個又環顧了下四周,眼見沒人,于是神秘兮兮的湊過同伴的耳朵,說道:“小道消息,聽說那內閣大臣張紞,特地為了這事跑到陛下那里,脅迫陛下答應了這事,這才導致朱閣老宗親的身份都沒辦下來這事!”
“你說那張紞缺不缺德,那些人沖擊的是戶部尚書郁新的府邸,又不是他的,也沒人怎么著他啊。”
瘦高個搖搖頭,感慨人心不古啊,以往聽說官聲還不錯的張紞現在也是這個樣了,和那些魚肉百姓的昏官一個樣!
國字臉聽完木瞪口袋,今天算是見識到了,朝廷發生這么多事,他卻什么都不知道。
旁邊一人聽了半天,這時也忍不住插嘴了,“這事兒我也聽說了,最近都在南京城傳遍了,你說那張紞這是為了什么呢,非要這么干,事主都原諒了,都說沒事兒了,他卻上趕著要辦的這么狠!”
“誰說不是呢,知道這事后,有人在家里給他罵的喲,缺德!”
倆人也不在意有旁人插入,本身在這茶館里就是閑談而已。
“還是陛下太仁善了,都沒有處罰那姓張的,要換成是我啊,這種臣子直接就給他,咔嚓…”男人的手輕輕往脖子上一擦,惡狠狠的說道。
在老百姓的心里,皇帝是真龍天子,掌握生殺大權的,想殺誰就殺誰,就算是內閣大臣也不能例外。
“陛下確實太善良了,難道的仁義君主啊!”
“這倒是,不過這樣不也挺好的嘛,真要是像太祖爺一樣,殺了那么多人,也不是好事啊,我二舅家的小子不就去準備去考科舉嘛?真要是太祖年間啊,我看也不用費這個事了,待家里安安全全的多好啊!”
瘦高個想到當初太祖爺殺的那些個場景,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當時那菜市口就沒有消停過,每天不殺個幾個人都像是少了些什么。
“也是,就是要能和太祖中和下就更好了!”
那樣的話就完美了,他們老百姓的日子也能越過越好,有盼頭!
這一幕,在今日的南京城并不少見,百姓們交相談論的也不外乎這些,就好像是有人在引導著一樣,絲毫不損朱允炆的威信,反而有了些許提高。
這些都是錦衣衛不停的宣發的結果,虎死威猶在。
雖然錦衣衛一度文官們提議廢除,皇帝也一度棄用,但是離現在時間不長,根基猶在,朱允炆一啟用,立馬就能展現出應有的效果。
錦衣衛重要的從來不是那個名頭,古今中外多少特務組織,平常不顯露山不顯露水,但是該發揮的作用什么時候少了?
特務組織真正重要的是其中的人,只要人還在,有著檔案在很容易就能找到,從新煥發出生機來。
這些都是指揮使許清的功勞,一段時間的整肅后,當朱允炆有命令下達的時候,各方隱藏的那些暗子一個個重新開始啟用,發揮的能量也實在驚人。
這些都是成果,有了這些人,死的都能說成活,朱允炆也第一次在這種事情上嘗到了甜頭,不過,好在他平常不能隨意出宮,只是聽到下面人的匯報,不能親眼見識到。
拿這事來說,百姓們議論的是朱允炆的仁善,但是換個角度來說,說他軟弱,又有何不可呢?
再或者,說他不在乎百姓的死活,還沒朱高熾心地好,這又有什么不行呢?
之前沖擊郁新府邸背后的那伙人,沒什么組織性,只是利益的集合體都能辦到的事,沒道理朱允炆有著錦衣衛這么一大bug級存在,還不能達到。
而結果也顯而易見!
朱允炆拿著徐瑾遞上來的報告,越看越是開心,都有些愛不釋手了。
錦衣衛的這次操練、實戰演習的結果讓他很滿意,許青做到了這一切,他承諾的也就不會變了。
“傳旨吧,錦衣衛指揮使就由許清正式擔任了,”朱允炆按了按公文,看向徐瑾吩咐道。
真實性他也有過懷疑,不過,這事的真偽應該很容易就能查到,朱允炆相信許青應該是不會拿自己前途來開玩笑的。
“是,陛下。”徐瑾笑著應道,陛下心情好,他們做宦官的也能輕松許多。
“那你現在就去吧,既然做出了成績,許青就值得這一份任命詔書”朱允炆輕笑著點點頭道。
等徐瑾走后,朱允炆這才把目光轉向平常出現在自己身邊伺候最多的一個人,打量了下他,三十來歲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只是太監一般都缺乏雄性激素,圓圓的臉看著倒還好,不顯年長。
朱允炆思慮了一下,這才把他招呼過來輕聲道:“宮里平常是有出去采購的吧?你認識他們嘛?”
“回陛下,奴婢認識些!”
話很少,但是足夠簡練,在宮里生存,不是特別受寵,都是不敢多說一句話的。
太監名叫李多,家里都是窮苦人,不然也不會進宮了,窮苦人取的名字都是怎么好養活就怎么取,于是他的名字看著就特別不起眼。
不錯!朱允炆點點頭,道:“和你認識的說一下,讓他們最近出去的時候注意些,多看看民情,回來后,你收集好,匯報給朕!至于匯報些什么,你應該知道的吧?”
剛才和徐瑾的對話,他一直在身邊,有了這些,相信不是太蠢的人應該都能猜出他想知道的是什么。
如果真是太蠢沒猜出,那就當他做了多余的動作好了。
李多確實沒那么蠢,這種事不說還好,一說就知道皇帝要做的事情是驗正一下,看看錦衣衛指揮使有沒有作假,畢竟輿情這種東西,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真要是騙人的,也很難短期內看出來。
只不過,他納悶的是這種事情交給徐總管不就行了,為何要特地交給他來辦?
“是,奴婢回去就和他們說!”
朱允炆眼神閃爍,又叮囑了一句,“事情就不用讓徐瑾知道了,你自己悄悄的辦就好。”
李多這下全明白了,陛下這是有一些不信任徐總管啊,才交給他辦,才支開了徐總管的,這…他有些為難。
要知道他可是徐瑾的人,朱允炆選擇隨侍的時候就是放任徐瑾辦理的,有這么好的機會,沒道理他不利用起來。
只是…他輕看了人性的復雜,猶豫還沒一分鐘,李多就把平常挺照顧他的徐總管拋之腦后了,
“陛下,奴婢遵旨。”
朱允炆滿意的點點頭,最后這一句話,明顯比之前的答復更加用心了。
他知道這人是徐瑾的,只是…那又如何!他是皇帝,徐瑾的人就不能是他的人了嘛?做皇帝的,有哪個人是他不能拉攏過來的。
只看想與不想而已!
現在效果不就很好,朱允炆從他的眼神里看得到渴求和欲望,給了他想要的,相信他就能辦到朱允炆想辦的事兒。
不是不信任徐瑾,剛開是他不認識多少人還好,到了現在,身邊還是只有他一個人,所有的東西都要經過他的人…那太可怕了。
他不得不防著點,至于錦衣衛公文的真實性,即便內心有一百個理由說服他可以選擇相信,但是朱允炆還是暗自如此決定。
該要派人去暗訪的還是要暗訪,不能有僥幸心理,不然以后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去利用這一點做文章呢。
做領導人就不能有絲毫情緒上的漏洞,這些都是有可能成為別人利用的方向。
這還是在內閣上報要用方孝孺時他才想到的,就連這么小的事情都有人會預判他的預判,那他還能相信什么,有誰能保證自己的想法不會在某種意義上騙了自己?
為什么國家領導者平常表現的都很平和,輕易不會爆發情緒,還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身為皇帝,身邊有無數的放大鏡集中在他身上,平常無論是高興、生氣、同情、傷心,這些情緒上的東西,都能被人給利用。
更何況是信任,這對他來說太奢侈了,所有事情都是不得不防的!
另一邊,輿情的爆發,張紞在內閣也有所耳聞,他不禁苦笑,只是因為早有預料,內心才稍微好受點。
百姓的謾罵他也能猜到,這個鍋他是要背到底了。
張紞看向窗外,皇帝的行為他不知道怎么評價,總體來說,和太祖皇帝的風格完全迥異。
太祖行事剛毅,講究浩蕩大勢碾壓而過,讓你從也得從,不從也得從,沒有他法可想。
從這點上看,陛下的手段還是和太祖有一點點相似的,都是讓人欲罷不能,反抗不得。
不同的地方在于,陛下行事更加的柔和,講究調劑,懂得妥協,也更加的…猥瑣!
該慫的地方是一點不含糊,當初對陣朱棣一步步示之以弱,到了最后才能一舉定輸贏,當初,張紞甚至都懷疑過陛下是不是怕了朱棣,所以才會這么懦弱,但是最后他改變了想法。
該妥協的地方也有,而且很多,內閣的成立,鄭賜的入閣,還有免稅田一事選擇的用財稅補貼的方案,這些都透露出陛下的政治智慧,讓別人完全無話可說。
到了現在不知不覺中做了這么多事,還是片葉不沾身,皇帝在百姓,在士林的心中也一直都是那個映像中的好皇帝,沒有一絲絲改變。
到這次讓他背黑鍋,他也背的心甘情愿,還不就是因為和陛下做了政治妥協,陛下也給了他甜棗。
張紞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皇帝的行為多樣,有手段,只能說明是個好皇帝,大明有這么一個皇帝,足以稱得上是幸事。
對于百姓就更是如此了,張紞沒有忘記皇帝登基沒多久,就下的那份詔書,免除蘇州等地受災地區的田稅,讓百姓能好好的踹口氣。
還有最近的一些動作也越來越偏向于修復民生了。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懶了,想到這里,張紞嘆了口氣,窗外的風景都覺得不香了。
陛下懶是真的懶,早朝到了如今已經是形同荒廢,只有有重大事情宣布的時候才會考慮一下,平常都是能推給內閣的就推給內閣,能推給六部的就推給六部。
時間管理上張紞是不得不佩服,身為一國之君,居然還能有很多的時間游山玩水,休閑娛樂的同時國事卻沒有一點荒廢,一直都是井井有條。
這一點,張紞桌上堆積如山的公文就是明證,這些時間一個個的處理,可算是忙死他了,同時也更多的感受到了太祖陛下的不容易了。
眼下他都覺得累,平常都沒時間回家了,當時太祖可是要一個人處理完現在他們四個人的事情的,后期,以六七十歲的老人來說,不得不說是個壯舉!
反正他是辦不到的!相信隔壁那幾人也是同樣的沒辦法!
不出他所料,內閣其他幾人眼下同樣在忙的不可開交,案幾上的公文堆積如山,在他們這里已經是常態了,從沒人想過把他們全部處理完,只能說跳出緊急的事情先處理。
之前他們倒是沒有認命,文秘司公文一放上來他們就會想著趕緊處理,不能耽誤了國事,只是…
不管他們如何努力,甚至于把住的地方都放在內閣,案幾上的公文卻從不見減少,一旦處理完,文秘司、通政司的公文也就會源源不斷的送過來,從不見例外!
眼下事情就更多了,方孝孺對案件的判罰內閣給背了書,雖然各方都不怎么滿意,但是好歹也沒損失什么,既然已經是這樣了,那就認了吧。
內閣加蓋公章的布告傳入外界,各種聲音都有,他們正在加急控制輿情呢,不要以為古代就沒用這項工作,就對這個不重視。
太祖皇帝發行的“縣令到任需知”里面就明確的有寫著控制社會的方法,就更何況內閣了,這些都是從政經歷豐富的積年老官了,公章一蓋,他們就已經開始這項工作了。
一直到今天,已經開始有了成效,慢慢的連討論這件事的人都少了,朝廷官員、百姓也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到了抓捕沖擊尚書府邸一事上。
不然你以為為何這件事情爆發的如此之快,本質上這還是錦衣衛和內閣的一次短暫交鋒,只是交戰的雙方都不知道彼此而已。
內閣想要拿這件事吸引注意,確實也成功了,畢竟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
這一點錦衣衛不在意,他們想的是在這件事當中要把目光集中在張紞身上,不能讓臟水集中到了陛下身上,于是就發生了剛開始那一幕,整個南京城都在討論這件事。
不得不說,不管是什么時間,不管是什么工具,普羅大眾的思想都是容易被左右的,被引導的。
請:m.x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