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宮侍衛,除了需要過人的武藝外,還需要足夠的眼力。
盡管李承乾身穿一身麻衣,殿門前的侍衛依舊認出了太子的身份,躬身行禮。
打量著兩邊的侍衛,李承乾不由得嘖了一聲。
如果是以往的朝會,殿外站立的士兵只會帶著儀刀儀劍,就是象征性的幾個。然而今天不同,侍衛們帶著的武器都是真刀真劍,人數也增長到了二十幾個。由此可見,皇帝老爹是真的打算砍死幾個啊!
只是從殿內依舊持續著的爭吵聲來看,他的這個愿望并沒能成真。
真正走進殿才算看清楚了場景,清一色的朝服里混進一些穿著常服的人,特別的打眼,不消說,這些就是五姓七望的人了。
今日的朝堂沒人跪坐,都是站著,大有一言不合就發展成群毆的架勢。
站立著的年輕人前面,還有七位皓首老者,這七個老頭兒屁股底下還有座位,不得不說豪橫的很。估計就算殺伐果斷的皇帝老爹,也不得不對這幾個展現出尊敬之意。
如今在場間互相駁斥的是房玄齡和一個中年男子。往日高高在上、智計頻出的宰相,在這一位面前連話都說不全。../../
沒辦法啊,老房雖然也是文人,可是對歷史上的典籍之類拜讀的不多。而五姓家族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引經據典”,用不著說自己的話,只要尋章摘句、斷章取義,不管說的是不是對的,被駁斥的人只能閉上嘴聽著。這一段你知不知道不是問題,但你只要敢反駁,立刻就扣你一頂“藐視先賢”的大帽子。而這頂帽子,只要是文人、文臣,就不敢頂上。
悄無聲息的湊到魏征身邊,伸手扯了扯。
魏征閉著眼睛,不知道是在養精蓄銳還是避戰中。
低下頭,魏征就看到了一身麻衣的太子。
跟長孫無忌一樣的反應,魏征扯過一個下屬擋在太子前面,焦急道:“你來干什么!看熱鬧也不往這地方湊啊!”
李承乾并不理會,而是指指正在大談特談的中年人,問道:“鄭公,這家伙是誰?講的是什么鬼東西?”
魏征砸吧了一下嘴,嘆息道:“這是清河崔氏當代家主崔焙,他講的是《尚書》的《洪范篇》,士林間對《洪范》的看法很多,論及起源,有說是兩漢時期的,有說是春秋時期的,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商朝的。但不管是哪一個,這篇文章在典籍里的地位都很尊崇。”
李承乾點了點頭,打算好好聽聽這所謂地位尊崇的文章。
得益于李綱的教導,一些話雖然聽起來艱難,但還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洪范講第五疇“皇極”是全部統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疇大都是為了建立好這一“皇極”所施的各種統治手段與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導一種基于上天意志的神權政治論,強調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統治準則“皇極”,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這一段聽起來很正常,甚至還鞏固了皇帝的地位,但是,接下來講的,卻把奉承一般的發言給全面破壞了。
在這種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視、聽、思等“五事”(第二疇),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疇);并遵循歲、月、日、星辰、歷數的“五紀”常理,以處理政紀(第四疇);君主向上請示神意的手段是“卜、筮”(第七疇),向下統治臣民的手段是“剛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疇),也就是利用“六極”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疇)....
就這么一段,全面停下來沒什么毛病,但是崔焙卻話鋒一轉,抓住第八疇“咎徵”這兩個字大講特講起來。在他看來,天地間災禍的產生都是有緣由的。先祖之所以制定了繁雜的祭天禮儀,就是因為天才是真正的主宰。地動即為后土發怒,山崩即為山神發狂。而席卷了整個關中范圍的巨大災難—蝗災,只能是因為君主德行不修,上天發怒,才會降下這等規模的災難。
“陛下,草民敢問,太上皇如今在何處?息王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是真的舉兵造反,為您所擒?天怒如此,恐怕不是尋常事件導致的吧!遍觀近幾年,只有太上皇的禪位古怪頗多。所以,草民斗膽請陛下說出真相。”
李承乾擔憂的看向御座上的皇帝老爹,此時他目眥欲裂,隔的這么遠都能看到腦袋上蹦跳的青筋。
這是已經氣瘋了!
玄武門的事情,對外的宣稱就是太子、齊王準備謀反,秦王李世民因平叛之功,才被封為太子,不久就繼位了。當然,這是對外的宣稱,真正宣揚的目標是百姓。而事情的真相,只要是脫離黃土階級的,基本都能猜到一二。就連史書,記載的也是事實。
可事實歸事實,如今在蝗災起來后再翻舊賬,已經不是打臉級別的痛了。捏在龍案上的龍爪甚至捏出了小坑,如果不是這些年來軍中的歷練,學會了處變不驚,李世民甚至想直接下場弄死崔焙!
尉遲恭明顯不想自己的皇帝被氣死,黑山一樣的身子擠開兩條阻攔的臂膀,怒道:“崔焙,你這廝都一口一個草民了,如何敢對陛下如此不敬!信不信老子一拳揍死你!”
尉遲恭的嗓門很大,只看他左右的武將都忍不住堵住耳朵就知道。這樣的大嗓門加上猙獰的面相、魁梧的身軀,形成的威懾力可不是單純的嚇人級別。
要知道,玄武門后催李淵退位的,就是他。三聲“陛下何時禪位”,就連李淵這個上過戰場的,都被嚇得不輕,差點尿在龍椅上。
然而,今日,尉遲恭遇到了對手。
作為尉遲恭殺氣的直接承受者,崔焙竟然絲毫不為所動,甚至還迎著尉遲恭走了幾步,看樣子很想被打死。不消說,只要他被打死,今日皇帝就會直接落敗。除非,他撕破臉皮,把當堂的所有人都斬殺。
然而,皇宮之外,也滿是五姓七望的族人。
朝廷,抓不光的....
李靖和牛進達深知五姓七望等的就是皇帝撕破臉皮,所以強行把尉遲恭拽了回去。今天聚集來的武將,根本派不上用場。這是一場口頭上的爭鋒,分出勝負的只能是嘴,要是有人動手了,勢必會成為理虧的一方,到時候,有理也說不清了。
李靖和牛進達能明白的問題,李世民又如何能不明白。壓下心頭的怒火,把視線從崔焙的脖子上移開,盡可能的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這一轉頭,就見到了一身麻衣的李承乾。
魏征扯過來的下屬,最多擋住平面上的視線,對斜上方的視線還是無可奈何的。
李承乾好巧不巧的,正在打量老爹額頭上一跳一跳的筋,發現不跳了后,就迎上了這個視線。
讀懂了里面的深意,李承乾嘆了一口氣,掰開魏征抓著自己的手,從御史的隊伍后方繞行,重新從殿門處走了進來。
“太子?”
魏征自然知道太子是什么打算,所以就在崔焙準備再問一次時,發出了聲音。
魏征刻意提高了的聲音,吸引了百官的注意力,從殿門處的小官開始,紛紛躬身施禮。
如果是太子帶著上朝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禮,可既然太子是中途入朝,就不能失了禮數。
五姓七望的大佬們沒想到太子會突然出現,雖然不甘,但也只能暫時放棄追問,紛紛行禮。
各家的家主和老祖雖然地位崇高,但怎么也是平民,所以椅子上坐著的幾個老頭,也伸出手按在扶手上,假惺惺的要站起來施禮。
以往,他們的手還沒落到扶手上的時候,就會被攔下來,聽到“不敢當”之類的話。本以為太子也是一樣,可是令他們尷尬的是,太子根本看都沒看他們一眼,直接走到了房玄齡的身邊。
伸出去的手按在扶手上,連上半身都下沉,做足了要起來的樣子。可,太子的騷操作,讓他們站起來不是,坐下去也不是。站起來,已經晚了,亡羊補牢未必都是及時的。可坐下,卻是失禮的,素以禮儀家族聞名的他們,怎能容忍這個。
站不是,坐不是,七位老祖級的人物,就這么僵住了。
老腰傳來一陣呻吟聲,還伴隨著一些笑點低的官員的笑聲,幾位老人家直接羞紅了臉,恨不得就勢把腦袋砸進地板,丟死人了!
李承乾才不知道自己一時緊張,會導致這一系列的事情。
走到房玄齡身邊,李承乾對皇帝拱手施禮后道:“啟稟父皇,蝗災已然肆虐,東宮已經開始全面救濟周邊百姓。只是,東宮囤糧雖多,最多也只能讓長安、萬年、藍田和三原一半的百姓,撐過這段旱季。”
兒子出來解了圍,李世民才偷偷松了一口氣,點頭道:“很好,朕知道了。”
連續的講話,已經讓崔焙的嘴唇干裂,但是仍不能阻止他的問詰。
走到李承乾身邊,崔焙繼續追問道:“陛下,草民請陛下先回答草民的問題!不要....”
話沒說完,李承乾就伸手把他推的連連后退。
指指已經自覺后退兩步的房玄齡,李承乾轉過身,不耐煩道:“都說你們崔家是累世大族,怎么一點都不懂禮數。孤在跟父皇講話的時候,你插什么話。再看看你站的地方,你以為你是什么人,敢跟孤站在一條線上?虧你還是個家主呢,家主都這德行,孤很懷疑你們家有沒有懂禮數的!”
親眼目睹兒子連續兩次給了五姓七望下馬威,御座上的李世民頓時就笑了。受了這群敗類一上午的氣,如今可算是扳回一點兒了。
崔焙還要說什么,卻不防身后傳來自家老祖的怒喝聲:“清廷,退下,還不夠丟人嗎!”
憤憤的看了李承乾一眼,崔焙只能拱拱手后后退。
看這些人的樣子,很明顯用太子當拖延之計,只能奏效一時。
所以在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都東問西問,問無可問后,李世民開口了:
“太子,朕問你,剛剛清河崔氏家主崔焙說,蝗災的出現,是朕作為君主德行不修之故,你怎么看?”
聽到皇帝把這個難題拋給了太子,房玄齡等人冷汗直流,五姓七望的族人們冷笑連連。
崔家既然已經搬出了《洪范》之言作為證據,太子這個小娃娃又能如何抵抗?
先賢的典籍,也是一個幾歲大的小孩兒能夠指指點點的?
不管他怎么說,都不可能推翻先賢的話!
見老爹把這個棘手的問題推給了自己,李承乾一時間也是心亂如麻。
如果是吵架,他斷然不會怕這些老頭子的,如果有一個鍵盤作為助手,他更是不介意以一敵百。
可,學問上的較量,怎么搞?
眼見兒子額頭的冷汗都出來了,李世民溫言勸道:“不要急,慢慢來。”
如果思考這個問題的是別人,崔焙絕對不會給他時間。可,太子年幼,他再催促就太不合君子之風了。
年齡小,往往是最合適的借口。
老爹的話,李承乾沒有聽見,此時的他正在腦海里瘋狂的過濾自己看過的典籍。
在東宮讀書讀了這么久,李承乾此時竟悲哀的發現,不管多么別扭、多么古老的文句,此時竟然沒有一條能幫到自己的。
面對搬出《洪范》作為武器的崔焙,怎么才能一擊必勝?
用袖子擦擦汗,麻線的刮蹭感頓時讓李承乾一激靈。
嘴角上揚中,李承乾拱了拱手:“父皇,兒臣想起,近兩日不曾問安,不知道父皇龍體如何?”
看到兒子嘴角的上揚,李世民就知道他有了打算,回答道:“用不著掛念,朕自然是能吃能睡。”
李承乾點點頭,一百八十度轉身,又對房玄齡拱了拱手:“房相,孤也出宮很多次了,見識了不少民間的事。孤發現,人們有一句話常常掛在嘴邊,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房玄齡雖然還是有點摸不清太子的意思,但還是回答道:“這話自然沒錯。”
李承乾點了點頭,又轉向喘粗氣中的崔焙,問道:“不知崔先生以為如何?”
崔焙毫不猶豫的說:“此句出自《論語·顏淵》。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既然是夫子說過的話,那自然是有道理的。”
崔焙不得不這么回答,不管他愿不愿意,夫子的話,是必定不能推翻的。
這對他們世家子而言,是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