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八章 會議

大熊貓文學    大唐不良人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他們去了周留城。”

  “周留城在哪?地圖呢?”

  蘇大為將地圖攤開。

  薛紹義和劉仁愿,及唐軍一幫將領,紛紛將腦袋湊過來。

  這是一次軍事會議。

  參與人是唐軍如今在泗沘城所有重要將領。

  “在這在這,靠近海邊,靠近南面。”

  薛紹義用手指在地圖上戳了戳。

  “輕點,地圖戳破了你賠啊!”

  蘇大為瞪了他一眼。

  薛紹義訕訕的將手收回,一臉尷尬的笑。

  他有時候容易上頭,就是容易興奮。

  不過此人也是一員有能力的猛將,否則也不會坐上折沖府都尉的位置,成為劉仁愿在百濟的左右手之一。

  蘇大為眼光盯著地圖,越看越像,忍不住道:“這里靠近白江?”

  “對,從這里一直往西,是白江口,可通海船。”

  薛紹義道。

  白江口?

  蘇大為多看了兩眼。

  從地圖上看,倭人若來,必是從對馬島乘船,然后沿著百濟沿岸,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駛。

  最合適,最近的一處港口,便是白江口。

  難怪,難怪會在這里與大唐那場著名的“白江口之戰”。

  蘇大為心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一仗,看來是倭國中大兄皇子,為了支持扶余豐,所以命倭國水軍,傾巢而出。

  扶余豐與中大兄,看來是一對好基友啊。

  “阿彌。”

  劉仁愿的聲音打斷了蘇大為的沉思。

  “什么?”

  “你怎么看?”

  可惡的劉大胡子,最近越來越往狄仁杰大兄的方向發展了,動不動就來句阿彌你怎么看。

  什么你怎么看,我又不是元芳。

  等等,狄仁杰大兄身邊好像沒看到一個叫元芳的人,下次見面時問問他。

  收回散亂的思緒,蘇大為清咳一聲道:“百濟叛軍現在以扶余豐為旗幟,但他們沒去別的城,而是去距離泗沘并不遠的周留城,依我看,有兩種意圖。”

  “說下去。”

  “一則,扶余豐是百濟王族派往倭國的質子,他本身就有極強的倭國烙印,扶持扶余豐對倭國大為有利,所以倭人肯定是全力支持。

  周留城,沿白江瞬息可至,這是方便倭人從海上補給支援扶余豐。”

  “呵呵,這些百濟人倒不笨,倒和我們的想法相似。”劉仁愿摸著大胡子,一雙圓眼微微閃動,似在冷笑。

  不過他的胡子太大,實在看不清他的嘴型究竟是向上,還是向下。

  “正是。我們占住泗沘,便可立于不敗之地,哪怕百濟人真的把全境封鎖,背后的大海他們封不住,靠著大唐水師,我們還能獲得一定的補給。”

  蘇大為指了指地圖上的周留城:“我看百濟人選周留做據點,倒與我們的方略一模一樣。”

  這擺明就是個抄作業的。

  就好像兩人下棋,百濟人見唐人走了一步,便學著也來這么一步。

  可見,百濟人心里還是沒底氣啊。

  也對,任何國,被大唐十五天內給滅了,脊梁骨只怕都打斷了。

  別看他們現在鬧得歡,心里對大唐還是怕得要命。

  “你只說了第一個意圖,還有第二個呢?”

  “第二個就是近。距離泗沘城近,這擺明了他們迫不及待,想以此為前進基地,待開春后,就要展開對泗沘的攻勢了。

  不過這些百濟人意志不堅定,據點放在白江口這個位置,就是給自己留了退路。

  萬一不成,還想著從白江出海,逃往倭國吧大概。”

  “是有那么點意思。”

  劉仁愿摸著大胡子點點頭。

  停了數息,帳內所有將領一齊大笑起來。

  這倒不是輕視百濟人,而是建立在大唐赫赫武功上,自有一番傲氣。

  從百濟人這種布署里,細微不可察的對大唐的怯懦,學生抄老師作業的效仿,令唐將們忍不住發笑。

  雖然,現在的局勢十分惡劣。

  但在場的將領,顯然沒什么畏懼之情。

  “百濟人,現在號稱有二十萬大軍吧。”

  “二十萬對咱們一萬。”

  “開春后,倭人肯定也會出兵。”

  “高句麗人想必也不會閑著。”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

  劉仁愿摸著大胡子,瞇起眼睛,向眾將臉上掃過:“諸位覺得咱們一萬,對上數十萬賊軍,可怕嗎?”

  “不怕。”

  “為何?”

  “咱們能滅他們一次,便能滅二次!”

  薛紹義抱拳大聲道:“只怕他們不敢來,若來,屬下求為先鋒。”

  “壯哉。”

  劉仁愿拍拍他的肩膀,以壯其志。

  將屬下們的神情紛紛收在眼里,心道:諸將精氣尚在,軍心可用。

  他的目光又落到蘇大為身上。

  見他不像其他將領那樣表現興奮,但面容沉毅,顯得不焦不躁。

  心中不由贊許:每逢大事有靜氣,蘇大為此人,身上有名將之姿,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又想到此前蘇大為提議唐軍收縮至泗沘,進行戰略收縮。

  眼光也是卓然。

  其實退守泗沘,絕不是蘇大為一人的決定。

  而是唐軍上下,已有這種共識。

  包括劉仁愿心里,也有收縮戰線的想法。

  我軍人少,叛軍勢大,此時再將本不多的兵力分散出去,殊為不智。

  拳頭只有握緊了,才有力量。

  不過蘇大為是第一個將其提出來的人,還是讓劉仁愿十分欣賞。

  劉仁愿為人粗中有細。

  表面大大咧咧,可他是軍二代,也是入過弘文館進學的。

  若真把他當一員莽將,那就錯了。

  平時軍略會議,他習慣讓屬下發言,他再擇優而用。

  這是他用人的思路。

  令屬下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幸虧當時咱們退守泗沘,如果現在還在熊津,四面皆是叛軍,斷了水路補給,情況不堪設想。”

  將領中有人道:“如今背靠大海,進可攻,退可守,補給不斷絕,便立于不敗之地。”

  “不,還得提防一事。”

  蘇大為開口道:“我軍不熟悉百濟的氣候,不知道嚴冬究竟有多酷寒,這個冬季,要提防因凍傷或風寒大量減員。”

  這話一說,劉仁愿心中一凜,點頭道:“阿彌所言甚是,這件事我會交由軍中醫生去辦,還有冬衣得多備一些,炭火柴薪都不能斷,姜湯也多備些,給巡邏和守城輪換下來的將士,喝點姜湯去去寒。”

  劉仁愿的決定,自然是一片擁護。

  可以讓下面的士卒舒服點,開春后大戰時,能多幾分戰力,自然是極好的。

  “我現在才知道,為何蘇定方大總管,要在戰后一個月,便匆匆帶著主力返唐。”

  蘇大為看著地圖,忍不住感概道:“若是再晚一些,大雪落下,大軍就不方便行動了,現在咱們一萬人,光靠海路補給都吃力。

  如果當時是十幾萬大軍留下,只怕會活活拖垮。”

  這話自劉仁愿以下,皆深以為然。

  如果蘇定方不帶大唐主力撤離,可以想像到,因為凍餓而減員,會是一個極可怕的數字。

  因為入冬,季風不對,海路大船想運糧過來也極困難。

  就算能運,也運不了供十幾萬大軍的糧草。

  到那時,不是把這支唐軍拖垮,便是把大唐的后勤補給線給拖垮。

  皆是陷入戰略被動。

  將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說直白一點,大唐常備軍,如今不過二十五萬人。

  十幾萬大軍,已經是大唐一半的常備兵力。

  若這批人折在半島。

  別說收服百濟和高句麗。

  只怕大唐本土,都會出現劇烈動蕩。

  沒錯,按折沖府的兵力配置,除了二十五萬常備軍,還有五十萬預備役。

  在極端情況下,這些青壯也可以征召入伍,進行緊急動員。

  可那是在國家遭到滅國威脅的情況下才會這么干。

  正常的情況,折沖府兵三年一輪值,常備軍二十五萬,剩下的青壯要在家種田的。

  不然糧食從哪來?

  常備軍征戰數年,也得退下去休整,讓預備役頂上來。

  這樣的交替循環,才能保持唐軍的戰力不失。

  所以,如果一但大唐損兵十萬,就要出大問題了。

  蘇定方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每一步都踩在節點上,處處以快為先。

  快若閃電。

  半月滅百濟。

  一月鎮撫,然后迅速撤離,只留一萬唐軍鎮守。

  剩下的靠百濟地方自保。

  看起來十分倉促,好像白白給百濟人反叛的機會。

  實則正合兵法,先為不可敗,而后求勝。

  百濟王族都被綁回長安了,建制和地方全都被打散了。

  就算反叛,其力量,也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

  大唐能滅百濟一次。

  就能將這些復國之人,再滅無數次。

大熊貓文學    大唐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