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此次斬首行動,可與二十年前,蘇定方雪夜突襲東突厥可汗王帳,一戰滅東突厥的行動相媲美。

  但其難度,又遠非那一次可比。

  首先沒有風雪掩護,唐軍難以做到不驚動突厥人。

  失去了隱蔽性,也就沒有突襲的可能。

  其次,此次也沒有大唐二十萬軍馬十面張網,形成的優勢。

  在正面戰場上,唐軍與突厥正在鏖戰,而且還處在劣勢。

  至于蘇定方這支人馬,不過區區五百余人,正與之前蘇大為縱橫草原時人數相當。

  原本就是出來察看地形的。

  以五百,破人家有防備,人數也遠多于自己的王帳,這種技術難度,不說地獄級別,那也是險到殺貓級別吧。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去考慮兇險程度,甚至都不考慮成敗。

  只憑一股意氣。

  今日,大唐必勝,必滅突厥!

  “臣程知節,將此戰之情呈于陛下…

  敵甚奸猾,以兩萬軍突襲我軍大營,后總管蘇海政激戰連場,未能決出勝負。

  其時,突厥仆從鼠尼施等部落,又率兩萬多騎加入戰場,形勢萬分危機。

  幸而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精騎飛馳直搗敵軍大營…

  由是,突厥人恐而大潰…

  我軍追擊二十余里,斬殺千五百人。

  突厥軍丟棄鎧甲、兵器、牛馬無算。

  此戰之后,我軍聲威大震,各部望風而降…”

  以上,是程知節的春秋筆法。

  也是軍中慣用之術。

  形勢好,很好,非常好。

  就是沒抓到阿史那賀魯這小子,讓他給跑了。

  也不提混亂中,唐軍仆從亦有部落作亂,想要混水摸魚。

  而唐軍此戰也死傷不少,折損人數幾乎與殺傷的突厥人相等。

  這一戰,若非蘇定方神兵天降,找到突厥人的大營并以五百破三千,上演了一出以弱勝強的奇跡,唐軍最后是什么結果,真的不好說。

  此戰,除了蘇定方表現亮眼。

  蘇大為也一如繼往的發揮穩定。

  他是第一個沖向突厥人的大營,也正是仗著他個人強大的武力,與異人之能,突厥留守大營的猛將,無人是他一合之敵。

  被他一路挑下馬的不下十人。

  突厥人的防線在蘇大為面前跟紙糊的一樣,一捅就破。

突厥人連聲爽都來不及喊,就被蘇大為砍瓜切菜般,來了個強行破門,波潮迭起  別說突厥狼騎,就是蘇定方帶兵多年,似蘇大為這般勇武的猛將也不多見,或許只有昔年瓦崗山單雄信、裴行儼等廖廖數人,才能與之相提并論。

  也不知帳中人是否是阿史那賀魯,最后突厥人拚命,不惜以八百狼騎將蘇大為團團圍住,而且這些人皆死戰不退。

  等蘇大為終于透陣而出,帳中突厥人的高官和大將,早就逃遠了。

  一氣之下,蘇大為及蘇定方等四處放火,到處添亂,滾滾濃煙沖天而起,突厥人的狼頭旗都被繳了兩面。

  沖天的粗大煙柱很快引起戰場中人的注意。

  突厥人的心理防線由此崩潰。

  總管程知節也把握到戰機,親率一萬唐軍精騎出營反攻,終于鎖定勝局。

  不過突厥人逃得很快。

  唐軍只來得及追著屁股砍了二十里,最后顧忌大營里其余胡人仆從,擔心后方不穩,不得不放棄繼續追擊的念頭。

  此戰至此告一段落。

  戰后論功行賞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是決定接下來的戰略,則更為緊迫。

  此時,在唐軍大營中,明顯分出了兩派。

  一派以副總管王文度和大總管程知節為首,一心求穩。

  另一派,自然是以蘇定方為首,力主必須急追突厥人,務必不能給突厥人喘息的機會。

  雙方各執己見,聽起來都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蘇大為站在將領中,冷靜看著一切。

  大總管行營內,帳中以蘇定方和王文度為首,明顯分成兩批人。

  兩邊早已爭得面紅耳赤。

  王文度輕輕咳嗽幾聲,伸手下壓,示意眾人先收聲,然后向著大總管程知節抱拳道:“大總管,敵軍雖然逃走了,但我軍也損失不少,突厥人來去如風,需得提防他們再玩奸計,以在下所見,當前應該先穩住我軍陣腳,好好梳理各營…

  一邊穩扎穩打,一邊整訓士卒以及仆從軍,如果要行軍,務必結陣而行,四面列隊,人馬批甲,敵來就迎戰,此為萬全之策。

  還需提防突厥人的誘敵之策,不可輕易與之浪戰。”

  這番話,得到了帳中許多將領的認同。

  后總管蘇海政便連連點頭,頗有些心有余悸的道:“突厥人的確擅于用騎,若是不做好準備,我軍與之交鋒,很難有勝算。”

  坐在上首的程知節撫摸著胡須,微不可見的點了點。

  他心中也是想要求穩。

  這次突厥人的作戰,使他又仿佛又看到了全勝時期的突厥狼騎。

  來去如風,作戰悍勇。

  而且狡猾如狐。

  一擊不中,便遠遁千里。

  唐軍要想取勝,并不容易。

  昔年李靖滅西突厥,大唐可是傾國之兵,名將盡出,最后還有強大的情報支撐。

  可這次有什么?

  兩個折沖府,五萬人,就這么點人手,想滅西突厥?

  不會有那么容易的。

  千萬不能冒進,萬一浪掉了本錢,唐軍死傷太多,等回長安,只怕還要被陛下怪罪。

  臨老了在軍旅生涯中添上一筆污點,卻又何必?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程知節心下打定主意,帶著威凜的目光在帳中一掃,那些嗡嗡議論之聲立刻沉寂下來。

  “我意已決,就以…”

  果然來了。

  蘇大為冷眼看著一切,心中暗想。

  他記得上一世看過的史書里記過這段,說王文度進讒言,所以唐軍每日騎馬,披甲結陣,因此戰馬大多瘦死,士卒疲勞,沒有戰斗意志。

  蘇定方心急如焚,對程知節說:“天子下詔征討敵人,如今卻只是防守,馬餓兵疲,遇上敵人就會失敗。怯懦成這個樣子,如何能立功呢?

  再說您是大將,然而領軍在外打仗的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要看副將的眼色才能決斷,何至于此?

  我建議把王文度關起來,迅速表奏朝廷,等待天子的命令。”

  結果人家程知節根本沒鳥他。

  該聽王文度,還是聽王文度的。

  大軍磨磨蹭蹭到了恒篤城,有胡人部落歸附,王文度又說:“這些胡人現在投降,等我軍撤回后還會復叛,不如殺光他們,取他們的財物以壯軍中士氣。”

  蘇定方則說:“如果這樣處置,那便是自己當賊,又怎能說討伐叛逆?”

  結果程知節和王文度還是不聽,最后分財物時,只有蘇定方一點沒拿。

  這些,都是史書上所記載的。

  但是做為穿越者,親身經歷這一切后,蘇大為覺得,史書只怕是在YY了。

  王文度是否是李治的人,是否懷有密旨?

  答案是肯定的。

  否則程知節瘋了,做大總管的處處忍讓聽從王文度的意見。

  從事后結果也看出來,王文度稱自己有皇帝密旨,李治也只是暫時除去他的職務,沒多久又起復。

  這答案很明顯了。

  那么王文度是李治的人,是不是吃錯藥了故意想讓唐軍失敗?

  以蘇大為看,絕不可能。

  王文度此人用兵如何不清楚,但絕不是蠢才,不然也無法取得李治的信任了。

  他提出的幾點,能得程知節的認可,就說明有一定的道理。

  程知節再糊涂,也不至于拿唐軍的生死去開玩笑。

  喪師辱國這種事,程老魔就算得了帕金森也是不會干的。

  他瘋了,要作這種死?

  實在是突厥玩的這手突襲,打在唐軍軟肋上,不但兇險,還暴露出唐軍許多問題。

  首先是,在情報和用間上,落在了下風。

  突厥人能神不知鬼不覺的給唐軍玩了一手突襲,數萬人潛至三十里外,唐軍都沒有發覺。

  雖然眼下沒提,但這件事背后的問題大了去了。

  唐軍上下的情報系統都要面臨重新洗牌,要自查,也要清除可能存在的“老鼠”。

  還要重新建立對敵的情報系統,絕不能讓類似的事發生。

  在此以前,唐軍高度備戰,以防再被突厥人偷襲,也是應該的。

  至于說到達恒篤城殺投降的胡人,也不是突然神經錯亂。

  而是此次大戰中,大唐仆從軍中,有不少草原來投靠的部落,居然趁火打劫。

  趁著唐軍于突厥人大戰時,暗下手腳,想要攪亂唐軍建制。

  這也是程知節遲遲無法增援蘇海政的原因。

  唐軍大部份力量被這些反水的仆水給拖住了,平定叛亂,找回唐軍建制,著實花了一番功夫。

  糾枉必然過正。

  有了這次的經歷,唐軍上下,從王文度到程知節,對胡人投靠的態度自然越發謹慎。

  在恒篤城接受當地胡人投靠不要緊,可是誰能保證這些人的忠誠?

  若是唐軍與突厥人作戰,這些人在后方放一把火,或是斷了唐軍補給,那就是地獄級難度。

  唐軍弄個全軍覆沒也不稀奇。

  兵兇戰危,不得不小心從事。

  這些史書上看起來寥寥幾筆,把某人寫成十足壞蛋的方式,實在太過淺薄,也太小看古人了。

  對于這些,現在身處局中的蘇大為,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認為有一定的道理和合理性。

  但你要問他支不支持程知節和王文度的戰略。

  那肯定是不支持。

  打定主意后,蘇大為目光掃過全場,在臉色鐵青的蘇定方身上停留片刻,他站出來,向程知節叉手道:“大總管,請聽我一言。”

大熊貓文學    大唐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