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柏木乂雉為自家國王想多了——對于一個要了好幾輩子飯的家族來說,有一個機會能夠用虛名來換實惠,這種誘惑絕對是無法抵擋的。
正親町更是如此。這位老兄是后奈良天皇的嫡子,后奈良天皇駕崩后,整整三年,皇室居然連舉辦正親町繼位儀式的錢都沒有,后來是毛利元就等幾個大名實在看不過眼,搞了個募捐才結束了日本三年沒有正式天皇的荒謬現實。
正親町三年沒有繼位,他本人倒不是太在乎,反正都是餓著肚子在漏雨濕寒的皇宮里當傀儡,那個登基儀式有沒有真的無所謂,他爹后奈良天皇繼位儀式也是等了好幾年才把錢湊夠,大哥別說二哥。
給正親町留下巨大心理陰影的事是另一件:其父親后奈良天皇駕崩的時候連葬禮錢也沒有,一直到三好長慶上洛后,征斂了六百貫棟別錢作為葬禮費用,才把天皇給安葬了。
后奈良的遺體在黑戶御所足足放置了兩個半月。盡管棺槨里面放了石灰,但埋入天皇家族墓地深草北陵的時候還是臭了,正親町在葬禮上徹底崩潰,從此落下了不能吃肉的毛病——當然,正親町雖然自己茹素,但沒倡議日本人跟著他一起不吃,日本群眾倒也談不上討厭他。
應該說,日本戰國時期的幕府將軍和大名對天皇在民間的影響力估計嚴重不足。經過近千年年對天皇半神、半人的宣傳,日本愚民對天皇其實是非常尊重的。第一個認識到天皇奇貨可居的是織田信長,他起家后,正親町真正強爺勝祖,至少不餓肚子了。
本時空本能寺之變后,織田家分裂的幾個大勢力繼承了織田信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方針,對皇室生活供應還算照顧,正親町滿以為自己這輩子至少能當個飽死鬼。
沒想到霹靂一聲震天響,大明派來凌云翼鎮國將軍來撥亂反正了!你看那欽差鈞令說的多好:“若使君道不扶,誰其懷德;不罰無君父之輩,誰其畏威”——這就是大明皇帝陛下挺我來了呀!
正親町看到凌云翼的檄文后,特別欣慰自己發出了《國主拜表》——自從源氏成立鐮倉幕府之后,四百年了!日本名義上的主人終于能夠掌握自己的一半命運,而不是成為武家用來裝點門面的傀儡了!
因此,別說大明讓正親町給自己編個姓氏,就是凌云翼或李成梁讓他管自己叫爹,他都不帶一點猶豫的。而且,正親町對天皇的名位和臉面根本不看重,他爹后奈良天皇活的時候靠賣字為生,京都滿大街都是天皇題字的牌匾,死后連尸體都臭了還沒下葬——這天皇名位和臉面值得上六百貫嗎?
大明派來的鎮國將軍,武力足以鎮壓天下,更妙的是對統治日本沒興趣,只是好色愛錢,簡直是最佳“王協軍”,況且錢和美女都不用正親町操心。
“大政奉還”之后,在凌云翼的威逼下,豐臣秀吉、柴田勝家和德川家康這些織田舊部都被迫大出血貼補天皇,讓正親町親領的土地從三千石一下子猛增到三十萬石,財富直接增加了一百倍。雖然比不了頂尖的大名,但總算不用給皇子皇女變為民籍,讓他們自生自滅了!
是的,日本天皇的領地收益在安土桃山時代就剩下三千石,這點收益讓全體皇室成員穿衣吃飯都勉強。無奈之下,歷任天皇除了留種之外,其他兒子女兒都賜了姓氏,便于平民領養或嫁給平民,否則這些天皇族裔鬧分家、要嫁妝這兩樣就受不了——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賣兒賣女,后世一直到二十一世紀日本皇室還規定,公主嫁人時必須脫離皇籍,且不能帶嫁妝,就是安土時代留下的“優良傳統”。
除了領地增加,凌云翼在落實政策時還規定,各地大名要想“永續家名”,必須獲得日本國王的背書。也就是名位繼承的時候,正親町要發出“委狀”,這委狀按照大名領地大小的不同收取工本費,均價大概能達到百兩黃金一張,算是遺產稅。
另外,大明皇軍駐扎日本,列島息兵止戈,各地大名不用再費錢養大軍。因此,他們需要按照領地大小,上繳“息兵稅”,作為大明給日本帶來和平,減少軍事開支和人員傷亡的費用補償,這筆費用在萬歷十三年大概能收取二百二十萬兩,將按比例拿出拿出一部分作為日本朝廷辦公經費的補貼——利用這一手,大明在軍事和財政上同時握住了日本的命運。
正親町這邊還有好事,凌云翼上洛后,京都恢復王都氣象,必將成為商業輻輳之地,這京都商稅么,日本王室也可以和明軍二一添作五。
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正親町可謂貧兒乍富,“農奴翻身把歌唱”,每天都咧開嘴傻笑,真把朱翊鈞和凌云翼感激到了骨頭里。
因此,柏木乂雉純屬咸吃蘿卜淡操心,自家在大明為了國主姓氏奔走,殊不知正親町早就下定決心抱著朱翊鈞大腿不放,大明爹讓我干啥我干啥。嗯,回頭把天叢云劍和瓊勾玉供奉給皇帝,八尺鏡留下經常照一照,提醒自己,別瞎嘚瑟,否則大明一旦撤軍,自己還得抓瞎。
所謂天叢云劍、瓊勾玉和八尺鏡,是漢代時期日本各部落征戰時,天皇一脈從中國拿到的鐵劍、玉鉤和鏡子,因為制造工藝遠超當時日本的原始部落的水平,被傳為“神器”,其實在大漢屬于爛大街的貨色——日本人一直到現在還以為這幾樣東西是大神從天上帶來的呢。
當然,如果大明皇帝不嫌棄自己的公主長得丑,送兩個給皇帝暖被窩也在正親町計劃中,但是這話頭正親町沒好意思提,因為這個時代的天皇家族主流是內部通婚,這公主形貌都有些辣眼睛。
國主不好意思提這茬,各地大名可不管那一套。西域火落赤獻女得王爵的事兒早已傳到日本,從凌云翼上洛之后,薩摩國主島津義久立即在領地內進行選美,送了六個小姑娘進宮侍奉天子,就是當宮女打雜,不要任何名分——要不是自家姑娘太丑,島津義久也會毫不憐惜。
島津帶頭之后,日本選美活動如今進行的如火如荼。寧遠侯大帥去日本沒幾天,求他辦這事兒的就好幾撥,李成梁不勝其擾,專門為這事兒上個密奏。
朱翊鈞為此不得不頒賜一道旨意,責令李成梁叫停日本選美活動——因為皇帝年富力強,如今這朝鮮、日本、還有西南諸藩簡直視之為色中餓鬼,個個恨不能托妻獻女的架勢讓皇帝吃不消。
經過一番撥弄,日本如今各大勢力被朱翊鈞改出了新的平衡。大明駐軍為一方,日本國主為一方,封建領主為一方。這三方分別握有武力、名義和實地,大明駐軍和國主兩方捆綁在一起后,與封建領主形成均勢,用傷亡三人的“一戰”定了日本百年大局。
凌云翼回國后,經常復盤整個日本攻略,對朱翊鈞佩服的五體投地。整個計劃干凈利落,水到渠成,與無聲處聽驚雷,實質是皇帝對日本整個形勢的把握妙到毫巔,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收益。
這其中,對日本國主名位的認識,對薩摩、羽柴等各地大名勢力與個人性格的把握都精細入微,凌云翼在日本多做一分或少做一事都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若廟算時采用先攻京都的策略,與日本國主之間的關系勢必難以轉圜,而且后面羽柴與大名的反應完全不可控;若不選毛利家族這一直面羽柴威脅的領主作為上洛的突破口,凌云翼還要大費周章;團結大對數,打擊織田舊部的方針更是握住了日本各地大名的心態——我得不到的你們也別想,大伙兒一拍兩散好了。
而“大政奉還”、“息兵止戈”、“永續家名”的這約法三章的提出,分別照顧到國主、百姓和大名的根本利益。一經提出,全日本無不歡欣鼓舞。
至于織田舊部,羽柴秀吉等人雖然失去了上洛掌控天下的機會,但基本盤沒有丟失,因此也不會去做狗急跳墻之舉。而各地大名分割日本,讓列島永遠處于半分裂狀態之下才最符合大明利益——所謂烏紗帽兩頭翹,吃完原告吃被告簡直爽死,凌云翼最有發言權了。
至于將來日本能否再出織田那樣的雄主,凌云翼對此毫不擔心。看看東周列國和日本戰國,從分封到統合不打個血流成河是不可能的,而自家打出狗腦子的日本還用得著擔心嗎?
至于日本國主的后代出了英主,凌云翼更是嗤之以鼻。所謂的“大政奉還”,其實是“錢財奉還”,讓日本國主過的體面罷了。國主詔令不出京都才是各地大名能夠容忍的底線——而且,不能養兵的國主就算再英明,哪里有他來施展的余地?更何況,大明正在剝離日本國主身上的“神圣”,讓他取姓氏就是第一步。
日本大事定矣,目送柏木乂雉低頭出門的凌云翼心底暗暗感嘆一聲,搖了搖腦袋,對李成梁這家伙即將過上神仙日子表達了心中的艷羨之意。同時,凌云翼心底也很清楚,在日本提出“約法三章”的自己堅決要求回國,是無比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