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69 鄔勝男:我要抱大腿

  在218又聊了一會兒后,魏興思帶著鄔勝男參觀邯丹實驗室,許秋和吳菲菲陪同。

  “這個實驗臺上是UVvis、PL、電化學工作站,你應該都很熟悉…”

  “那邊是我們的兩個手套箱,平常我們有機、鈣鈦礦電池器件的制備都在這里面…”

  “這個黑不溜秋的大家伙,是段云自己搭建的熱電測試平臺…”

  “還有…”

  魏老師將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全部介紹了一遍,如數家珍。

  回到216辦公區域,魏興思隨口向吳菲菲問道:“這邊還有空余的座位嗎?”

  吳菲菲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辦公桌說道:“這邊是田晴和段云,這邊是許秋、陳婉清和韓嘉瑩,這邊是我和孫沃。”說完后,她的目光看向背靠著房門的位置,言下之意,只有那邊有空余位置了。

  魏興思轉頭和鄔勝男商議:“這邊的面積比較小,位置有些緊張,要不你平常就在我的辦公室辦公,我那邊有一張空余的辦公桌,之前本來是給吳菲菲準備的,不過她也不常過來。”

  鄔勝男心中權衡利弊,迅速做出了決定,指了指靠近門的一處位置,說道:“我坐這里吧。”

  216的房門是向走廊外側雙開門的,平常一般只開單邊,她選擇的就是那扇不常開著的門的前方,她覺得相比于在老板眼皮子底下干活,眼下這個位置雖然差了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此外,鄔勝男盤算了一番自己的科研成果,只穩穩強過了剛進組幾個月的本科生孫沃,吳菲菲和許秋都是超過她的,至于組里另外的四個人,暫時看起來和她是五五開的樣子。

  在這樣臥虎藏龍的課題組里,她也沒有把自己博后的身份太當回事,而是一心想著抱大腿,那么就要盡可能的在辦公室里和其他人混熟,坐在216顯然更加方便一些。

  對鄔勝男的選擇,魏興思并不意外,他說道:“那行,有什么需要隨時和我講,或者問問組里的吳菲菲、許秋他們都可以。”

  “好的,”見魏老師有離開的意思,鄔勝男主動道:“老師,那您先忙。”

  魏興思點點頭,轉身返回218。

  鄔勝男的到來,對課題組里的運轉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她屬于有六年多工作經驗的熟練工種,可以直接上手,組里大多數的儀器設備都會使用,不需要像孫沃進組時那樣,安排吳菲菲專門指導。

  田晴開開心心的把“鈣鈦礦量子點”相關的文獻,以及她唯一一次在張疆合成失敗的實驗記錄,轉交給鄔勝男,完成了工作交接。

  魏興思給鄔勝男安排了三個任務,首先是繼續她博士時期的研究,即三苯胺體系的光致熒光變色材料合成,其次是整理鈣鈦礦量子點相關的文獻,寫一篇綜述,最后是在綜述撰寫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一個和第三個任務都要去張疆進行合成,不過考慮到馬上要放五一長假,做合成的話只能做到一半停下來,鄔勝男就沒有急著去張疆,而是暫時留在了邯丹,一邊整理文獻,一邊了解課題組的眾人。

  周三早上。

  韓嘉瑩一共補做了兩批器件,她的B4T8系列分子的器件最高效率達到了9.21,并完成了器件的重復性實驗。

  同時,她也一并處理著B3T6系列分子的數據,之前為了快速把EES的文章寫出來,這部分的數據都沒有來得及處理,很多都還是原始數據狀態。

  在此期間,許秋則完成了EES文章的最終版草稿。

  大多數SCI學術期刊的正文都是由標題、作者、關鍵詞、摘要、引言、結果與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這些部分組成的,不過有些期刊會比較“特立獨行”,弄一些新的東西出來:

  比如,有期刊會有“Highlights(亮點)”欄目,要求把文章的亮點直接列舉出來,和關鍵詞不同,這種“亮點”更加直接,而且可以寫的長一點,比如寫一句話,十幾個單詞。

  再比如,EES期刊額外多了一個“Broadercontext(更廣泛的背景)”欄目,雖然通過字面意思可以大致推斷出它是干什么的,但為了避免會錯意,許秋還是翻閱了幾篇其他人發表的EES文章。

  結果發現,其他人在“更廣泛的背景”這里,都先是詳細講述目前細分領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最終回落到這篇工作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

  差不多就是把引言、摘要、結論縫合在一起,倒是有些像是CoverLetter的樣子。

  不管怎么說,在別人期刊上投稿就要遵循對方制定的規則,許秋有模學樣的寫了起來:

  先是把PDI分子的發展歷程描繪了一番,然后突出3DPDI策略可以解決PDI高度結晶性問題,并且能夠提供三維空間上的電荷輸運,接著表明我們打破了PDI領域的效率世界紀錄,最終再升華一下,提一句3DPDI的潛力非常高,值得進一步的研究關注。

  雖然許秋心里不覺得潛力有多高,而且他也不想進一步的研究,但落在文章里,還是要吹一波自己工作的。

  下午,許秋和魏老師改了半天文章,隨后找學姐、學妹復查了一遍,晚飯后,文章投出。

  這次投文章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說起來,這也是許秋第一次投RSC旗下的期刊。

  組里RSC的模板是仿照文章最終出版樣式的雙欄排版,而非ACS和Wiley那樣不考慮樣式的單欄排版。

  而且,RSC旗下的期刊,會在文章插圖和文字之間插入一個用來分割的橫杠。

  于是,他們在上傳文章附件,WORD轉換PDF的過程中,就遇到了排版問題。

  轉換得到的PDF文件中,橫杠的位置發生了偏移,導致橫杠被覆蓋在了圖片下方而無法正常顯示。

  按理說,這種不影響閱讀體驗的“問題”并不算是什么大問題,畢竟現在只是審稿,到最后文章正式發表的時候,編輯還會重新幫忙調整格式的。

  但這種格式上的問題,對魏興思來說就如同黑夜中的螢火蟲,夜空中最亮的星一般耀眼,一眼就被他給發現了。

  最后,兩人硬是弄了二十分鐘,改了三四次,通過加空格的方法,終于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文章投出,許秋從218返回,在走廊里尋思著,‘上周四的小龍蝦還是蠻好吃的,要不今晚再帶著韓嘉瑩去吃一次,學妹雖然嘴上說著減肥,但遇到美食,肯定把持不住自己,這個計劃不錯。’

  當他回到216的門口的時候,突然看到陳婉清正目光灼灼的盯著他看,仿佛等待了許久的樣子。

  嘶,許秋倒吸一口涼氣,本能的感覺有些不對勁,可為時已晚。

  “學弟”陳婉清的聲音,就像剛喝了一杯加了全糖的焦糖奶茶那么甜,“你的文章投掉了伐,幫我改一改我的文章好不好伐”

  “好吧。”許秋無奈應下,坐回座位上,歉意的看了眼旁邊的學妹,韓嘉瑩有些懵,回了一個疑惑的表情,此時的她還不知道她錯過了什么。

  許秋沒有解釋,撫了撫學妹的頭發,然后從學姐那邊接過U盤,將文件拷貝到電腦中,內心嘀咕著,‘還真是無縫銜接啊,這是學姐的第五篇文章了吧,不知道寫作水平有沒有提高呢。’

  文件名是“AM_draft22.docx”,看來學姐自己就改了22個版本。

  這不是許秋第一次幫學姐改文章了,所以也不覺得意外,有時候她一天都能弄出好幾個版本來,基本上有點小改動都要保存一個備份。

  許秋也有這個習慣,不過他迭代版本數量沒有學姐那么夸張,一般也就是36版左右,從1開始編號,然后拿到最終版,會把文件后的數字刪掉,只留下“期刊名稱_draft”作為文件名。

  許秋點開正文文件,加載三秒鐘后,WORD正文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然后打開審閱模式,這樣可以記錄他的每一個修改詳情,接著操作著鍵盤鼠標,認真查看了起來。

  標題倒是中規中矩,“一種基于ICIN結構的新型ADA電子受體的設計、合成以及光電應用”。

  作者是學姐一作,許秋二作,學妹三作,魏老師四作掛通訊,也很正常,沒有混入什么奇奇怪怪的人進來。

  正文部分,許秋先掃了一遍圖片,這方面學姐的長進不少,沒有發現明顯的格式問題。

  然后從摘要開始看起。

  第一句,寫的還行。

  第二句,語法錯誤,少加了一個定冠詞“the”,趕緊補上。

  第三句,讀的通,但是看著有些別扭,看了四五遍,把語序調整了一下,看起來舒服多了。

  第四句,寫的還行。

  第五句,有點怪怪的,噢,原來學姐開發了一種定語從句的新用法,真棒棒。

  第六句,寫的…還湊合,暫時不改了,讓魏老師頭疼去吧。

  最后一句,“獲得了一個6.1的效率”。

  這里加個形容詞,描述一下這個效率吧,雖然不是世界第一,但怎么說也是世界第二呢,配得上一個形容詞。

  可怎么加呢?

  許秋陷入了糾結…

  請:m.laidudu

大熊貓文學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