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

  唐軍和北鎮軍在襄陽陰城一帶作戰之事,還沒開啟,黑冰臺就已經把情報送到了楊侗手中,不過楊侗并沒有太過在意,唐軍和北鎮軍的殊死搏斗只會成全大隋,誰勝誰負都一樣,他只要充當看客即可。在他看來,李淵現在任何決定,都挽回不了李唐國力不如大隋的事實,任何決定都是作死的節奏,要不是為了讓吐蕃軍入局,早就以四面開花之勢攻打李唐所占江山了。

  至于他的那個‘圣武三十六天罡’聽起來很二,但也很響亮,還十分受歡迎。畢竟追名逐利是大多數人一生追求的目標,真正淡泊名利的又有幾個?大家寒窗苦讀、苦練武藝,所求的不就是輔佐英主、報國揚名、執掌大權嗎?若是成為‘圣武三十六天罡’之一,不僅名氣、權勢會接踵而來,還能和‘云臺二十八將’一樣名留青史,當后世說到圣武王朝、研究圣武王朝的時候,‘圣武三十六天罡’是避開不了的人物,這不是名留青史、記載史冊是什么?這不正是自己一生之求么?

  當楊侗在早朝宣布時,一個個都紅起了眼睛,上至各部重臣,下至各部佐官,一個個眼泛綠光的大贊楊侗英明,夸他是萬年難得一見的明君圣主。大家更興奮的是‘三十六天罡’入選之人由民間評定,再由朝廷一一歷數其功,然后再將人選公布出去,百姓說不行,就會打回重審,反過來說,只要你功績足夠多、口碑足夠好、百姓足夠愛戴,就有機會成為一名天罡。

  當然了,大家也知道一些人是雷打不動的天罡,比如說楊恭仁、楊善會、韋云起、房玄齡,比如說李靖、秦瓊、羅士信…但是二十六名國公中的一些人是追隨楊侗久,才被賜國公之爵位的,本身沒有多大功勞,他們的名氣或許還不如一名普通武將高,意味著一些國公的競爭力很低。

  不過楊侗當然也考慮到這一點,要是送來的初榜沒有默默付出,卻有大功的文武,他自然要把對方的功勞公諸于眾,再由民間品評,這說到底,決定權還是在楊侗手中,之所以搞出民間選天罡的聲勢,無非是把‘圣武三十六天罡’炒熱,當全民關注的時候,‘圣武三十六天罡’想不尊榮都難。

  對于滿朝文武的熱議與興奮,楊侗不但沒有感到擔憂不爽,反而樂見其成。

  因為名與利,特別是名,一直以來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十年寒窗為什么?不就為了“一舉成名天下聞”嗎?而且好名未必不好,要是人人謹守‘生死事小名節事大’這句格言做人,那么個人名利觀與國家利益相一致的。要是人人具有與國家利益同步的名利觀,不僅會使個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也會使整個國家充滿活力,使民族獲得更全面更迅猛的發展。所以只要不是以損人利己的手段獲取名利,都應當贊賞和鼓勵。

  但是‘圣武三十六天罡’引發的后果,是前方大將請戰書不斷往洛陽飄來,搞誰?自然是李淵。

  尤其是羅士信、裴行儼、尉遲恭三人,也知是覺得自己的天罡之位不太保險,還是為了爭取排在前頭,幾乎每天都會發來一封信。

  “這些家伙。”又一次收到新野方面的聯名信,楊侗啼笑皆非的將請戰書交給了楊恭仁,搖頭笑道:“一個個都瘋了。”

  “偽唐暫不可圖。”楊恭仁大致掃了一遍,便交給了韋云起:“偽唐眼下內亂不休,李淵又與北鎮軍開戰,要是我們過早插手偽唐內戰,北鎮軍一定能夠存活下來,既沒達到消滅關隴勢力的目的,也沒有消弱李淵,反而還損兵折將,這又何必?依微臣之見,坐山觀虎斗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韋云起看到‘請戰書’三字,都懶得看里邊的內容,就遞給了楊師道,皺著眉頭道:“雖然這是一個戰機,但如果進去太早的話,只會讓李淵提前退入益州,我們不但無法將唐軍殲滅于荊州,還有可能嚇退吐蕃人,他們一旦跑回草原之上,殲滅起來要比現在困難百倍,要是我們將其有生之力殲滅于益州,亦或是荊州,朗日贊普就沒有威懾各部的實力,吐蕃終將如突厥一般,陷入四分五裂之狀,這才符合我大唐的利益。”

  “我大隋當初只有冀州、冀州、并州北部,就能將擁百萬控弦之士的突厥打得落花流水、四分五裂。如今除了益州、交州以及荊揚數郡以外,天下盡在大隋之手,只須圣上一聲號令,百萬雄師便能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唐軍碾碎成粉末。而區區吐蕃于我大隋而言,不過是小小的麻煩罷了,但是對益州百姓來說,或許會是一個巨大災難。引異族荼毒治下百姓,李淵實乃國之罪人。”楊師道面色難看的嘆了口氣,身為民部尚書,他自然不希望益州、荊州經歷太多戰亂,若能和平收復自是最好,只是從李淵聯盟吐蕃一事來看,李淵是鐵了心要負隅頑抗,已經到了引異族入境的地步,一場大戰已經在所難免,只是戰火之下益州和荊北百姓怕是難以保全。

  “不破不立,楊尚書也不必過于心急,朕已命各地官員開放關卡,讓荊州百姓入境生存,只盼能夠少死一些人吧。”

  對于李淵的無奈,處于同等地位的楊侗其實也能理解,事實上,但凡有一點辦法,估計李淵也不想邁出引異族入境這一步,更不希望自己的地盤經歷戰亂,但爭霸是一條不歸路,李淵想退也退不成了,而且這亂世之中哪有真正的樂土?要說天下十三州之中,最安定的要數益州了。但只要李淵遷都,戰火也會席卷到益州;而且就算李淵沒有遷都,益州的國力也被李淵傾空至襄陽,所以不論如何,益州國力疲憊、民生凋零的局面都避免不了。他看向默不作聲的杜如晦,問道:“克明,那年你高中狀元,朕接見了你和張宣、許敬宗等人,你還記得見面時,你說的那番話么?”

  “原話微臣已經回憶不起,不過其中的意思卻十分清楚。”杜如晦想了想,又說道:“微臣當時說以圣上之聲勢、兵馬之雄壯、器械之精良,若想一統天下,當無一點問題,但圣上從大業十三年就開始下一盤大棋,整個天下格局隨著圣上壯大而發生變化,士族地位受到自漢朝以來最嚴重的沖擊。若圣上急于出兵,各路諸侯會和士人同仇敵愾,就算圣上掃平了天下,士族根基猶在,之后治理又要耗費不少時間,甚至還需一兩代人,才能徹底削弱士族根基。若是一統天下過早,士族就會降隋,而圣上為了天下安寧,不得不接納,那時要是再次大開殺戒,難免再起波瀾,還會失去大義。要是緩上一緩,士族要么在天下爭霸中覆滅,要么被各路勢力消弱到極致,屆時統一天下不但容易得多,而且因為寒士占滿各級職務,不會再出現士族把控朝廷的問題。”

  “難得克明還記得如此清楚。”楊侗笑了一笑,又向楊師道說道:“江南士族被李密鏟除,關東士族一部分被陳智略殲滅于宋城,關隴貴族正被李淵收拾,但偽唐治下,還有裴寂、鄭善果等人為首的關東士族,還有蕭瑀、陳叔達為首的南方士族,實力不謂不雄厚…李淵奪取他們家兵為己用,是在削弱他們,關隴貴族打出清君側旗號,目的也是在消滅他們。等偽唐內亂結束,各方士族的力量會弱到極致,到時候我們收拾起來就容易多了,一百步,我們只剩九十九,要是急著踏出最后一步,前面的九十九步將于功虧一簣。”

  “微臣知道‘滅士’乃是既定國策,只是想到那些百姓,有些不忍罷了。”楊師道苦澀道。

  “死傷再所難免,但只要這什么貴族、士族在,百年一次的改朝換代之戰就會發生,席卷全天下所帶來的戰損,將比現在多得多。”楊侗說道。

  “圣上說笑了,我大隋一定可以千秋萬代。”楊恭仁鄭重其事的說道。

  “千秋萬代就好比‘萬歲萬歲萬萬歲’,既是美好心愿也是唬人鬼話。人不會活到萬歲,大隋也不可能千秋萬代。”楊侗失笑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才合情合理。”

  眾人盡皆無語,雖然都知道楊侗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可這是一個要人命的話題,根本沒人敢接腔。

  楊侗自然知道大家的顧慮,突發其想的轉了一個話題:“我們雖然暫時不能出兵,可也不能干坐著,據朕所知,北鎮軍諸多將領大多不經戰陣,我們是不是應該派出幾名久經沙場的將軍前去助他們一臂之力呢?”

“好像沒必要吧,要是我們的將軍折在那里,損失可就大了。”楊恭仁皺了皺眉  “我倒覺得可以一試。”韋云起躬身道:“北鎮軍早就應該到了襄陽,可他們卻首鼠兩端、畏手畏腳,可見他們沒有一個具體的章程,頗有一種頭腦發熱就起兵之狀,若有我軍大將幫他們規劃戰局,助他們脫離窘境。想必大受歡迎,而且我們的敵人都是李淵,他們沒有理由扣押我們的人。”

  這時,杜如晦忽然想到一個辦法,笑著說道:“要是有獨孤澄的推薦信,一切問題就不是問題。”

  “這個可以交給001來辦。”楊侗看向凌敬,“弄到獨孤澄的信件之后,直接發往新野,讓蘇定方帶著五名很能打的將軍去幫一幫北鎮軍,也讓他們小心一點,別把自己搞了進去。”

  凌敬拿這個一心一意、想方設法吭丈老的皇帝法辦法,聞言苦笑道:“微臣這就前去發布命令。”

  “此事由凌尚書安排。”楊侗點了點頭。

  “微臣告退。”凌敬行禮退下。

  “圣上。”凌敬離開不久,陰明月疾步而入,躬身道:“有洛陽學宮學子入宮求見,太傅劉炫先生病危,希望能見圣上一面。”

  眾人聞言駭然,臉色都僵住了。

  楊侗呆了呆,起身道:“走,大家一起去。”

大熊貓文學    大隋第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