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98章:永除后患

  “兒臣拜見父皇!”武德殿御書房,李建成、李世民連袂而來,恭敬行禮。

  見到二子到來,李淵揮了揮手,道:“你們坐下吧!”

  兄弟二人見到父皇神采奕奕,一點沒有之前的憂色,不自禁的相顧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訝之色。兩人目光一觸便都移開了,都沒說話,盡管只是因為治國理念不同起了沖突,但針鋒相對的爭執,讓那并不牢固的情份和信任又生出了絲裂痕。

  “建成,你認為楊侗擴軍五十萬的消息是否真實?”李淵目光看向了李建成,李氏父子與楊侗接觸的也就李建成了。

  “父皇!”李建成嘆了一口氣,苦笑道:“他實在太能裝了,所說的話很坦誠、所做之事也都擺在明面之上,但我們總是上他的當,老實說,兒臣也猜不到真假。不過對我大唐而言,不管他是真的增兵五十萬,還是故意散布謠言,都不重要。”

  李建成言之下意十分明顯:楊侗現在傾巢出動,就已經足夠對付李唐了,他增不增兵,結果都一樣。

  李淵默默點頭,感嘆道:“其實從準備起兵到入主關中,一切都在朕的算計之中,便偏偏出了楊侗這個異數,這個人實在太詭異了,或者說他運道好,似乎天時地利人和,他全占齊了,如今的隋朝內外安定,外無外敵。而我們卻沒有多少準軍作戰的時間了,若朕所料不錯,楊侗必然枕戈待旦,開春之后,隨即出兵,當然這也不是最可怕的事情,關鍵是我們不知道他還有什么陰謀詭計,而他卻總是能把我們看窮,僅這一方面,我們就已經徹底落了下風,唯一能做的自然被動迎戰,在戰場之上隨機應變!但這些都是外患,我們的內憂又是什么?如果內憂不除,何以平外患?”

  李建成微微一愣,隨后無奈的低下了頭,父皇明知道內憂是什么,卻還要他來說,顯然對各個大門閥近來的表現相當不滿了,這才把話題引到這里來,雖然他覺得眼下不是與大門閥決裂的時候,但若是有這些人當隋朝內應,隋軍再次攻來之時,大唐必將內外交困。“內憂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世家門閥,其中以關隴貴族實力最為驚人,各個權貴門閥,家中子弟不是從商、就是為官為將,勢力極其龐大,在地方上猶如皇帝一般,把持地方政權,我曾經上奏父皇,要對他們采取一定的措施,限制他們無度膨脹,但父皇念在他們有擁立之功,不忍薄待功臣,采取了寬容的政策,導致他們漸漸壟斷大唐軍政各級職位,他們在政治軍事上執掌權位;而在賴以生存的土地這個方面,他們借亂世為名,暗中縱私兵為匪,晚上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屠殺干凈,這樣一來,村莊的田地就成了無主之地,到第二天白天,這些土地便劃入了他們名下。”

  “還有這等惡行?”默不作聲的李世民聽得大為震驚。

  “很多很多!”李建成苦笑著說道:“你在西城郡駐守多年,難道沒有百姓北逃嗎?”

  “有!西城郡由于大量自耕農逃往漢川,使得全郡人口銳減,已經到了嚴重動搖朝廷賦稅的地步,我不得不設卡阻擋。”李世民說道。

  一住://luo

  “那些空出來的土地呢,到朝廷之手還是荒廢了?”

  “這,這當然沒有荒廢。”雖然李世民一直主軍,不理民生和政務,可田里長草還是稻子,還是知道的。

  “現在已經全部成為大門閥的土地了。”李建成不再理會李世民,而是向李淵拱手說道:“父皇,大門閥大肆吞并土地,經營莊園,又因為他們不需要交稅,因而府庫空虛,漸成裂土為王、割據一方之勢,使朝廷政令很多時候都不能有效貫徹下去,此事若是嚴肅對待,遲早必成巨大禍端。”

  李淵冷冷一笑,“關隴貴族乃是我大唐的根本,在起事之初立下不少的功勛,有點優待是應該的,朕也并不反對,但如果不能安分守己,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氣了。”

  李建成這些話,讓李淵對各大門閥更加警惕,巴蜀雖是李唐的大后方,但是這幾年并不平靜,‘亂匪’襲擊村莊之事時有發生,這些百姓對付不了兇殘的‘亂匪’,只能被迫當起了流民,而這關隴各大門閥失去了關中之后,迫切恢復巔峰所使得的兇殘手段,人皆此心,彼此之間都默認了其他門閥的行徑,而且不了爭奪到更多、更好的土地,一個二個都在使勁競爭,屠殺、驅逐土生土長的地方百姓,以免被其他人先占了去,如此一來,遭殃的是無辜的百姓。

  對于關隴門閥這些見不得人的手段,李淵實際上是心知肚明,這些土地不僅成了各大門閥的土地,那些被迫流浪的百姓其實也被各大門閥藏匿,如果這些藏匿人口被釋放出來,朝廷在巴蜀至少增加近百萬人口,對改善朝廷稅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真要這么做了,這當然是得罪關隴門閥的事情,會觸犯到他們的切身利益,所以李淵多年來一直隱忍不發,只是朝廷現在不僅淪落到無法維持運轉的地步,甚至還有被顛覆的危險,哪怕他再不愿,也不得不與奪取關隴權貴提前決裂。

  “說說第二個吧!”

  “喏!”李建成眉頭一蹙,沉聲道:“巴蜀近來冒出一股兇悍的流寇,有漢人、有僚人,人數約有萬人左右!這些人自稱太和軍,他們神出鬼沒,不斷襲擊各大門閥的莊園,手段相當狠毒,凡是與各大門閥沾親帶故的人,莫不慘遭荼毒,然后用奪取到的錢糧救濟流民災民,在巴蜀很有人望,據地方來報,這支太和軍的人數有擴大趨勢。”

  “太和軍?”李淵臉色微變,一萬余人這數量讓他心中泛起濃重的警惕。

  “‘太和’二字,有些像道家,難不成是蜀中道家帶頭?”

  “不只是像道家,還是一個皇帝的年號!”

  “魏孝文帝。”

  “孝文帝時期,為了保衛國都平城,在長城沿線建立了很多軍鎮,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武川鎮、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荒鎮,統稱北方六鎮。這六個鎮是北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軍鎮,守將大多是拓跋家族貴戚和北魏賢臣。太和十七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使北方六鎮地位迅速下降。同時,也使得朝廷對六鎮控制力迅速減弱,六鎮武將蠢蠢欲動,拉幫結派、互相結義,又相互爭權奪利,自成軍閥。武川鎮宇文泰和懷柔鎮高歡逐漸崛起,成為兩股最具實力的割據勢力,迅速主宰北魏政局,繼而出現赫赫有名的‘八柱國十二將’,可以說,‘太和十七年’對于關隴權貴意義深遠!”說到這里,李淵眼眸泛起冰冷寒意,還有一絲絲的恐懼。

  李建成問道:“父皇是說,這所謂的太和軍極有可能是關隴貴族的軍隊?”

  “賊喊捉賊、栽贓嫁禍、相互兼并的事情,他們做的還少嗎?”李淵的太陽穴不時鼓起,顯是憤怒到了極致。

  李氏兄弟心頭大駭,他們知道父皇準備對關隴貴族下手了,這一次不僅是要錢糧、人口,而是像楊侗那樣將之連根拔起,可李唐既沒有楊侗那樣好的條件,也沒有充足的時間鎮壓內亂,只因開春之后,隋軍就會大舉來犯,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動關隴貴族,后果不堪設想。

  但是他們兄弟心里十分清楚,父皇故意引導李建成這么說,目的是把關隴權貴的威脅擺到明處來談。

  其實在對待關隴權貴的問題上,李建成和李淵商談過。

  由于關隴權貴在起兵之初給了李淵大量錢糧人力上的支持,所以建立唐朝后,李淵給予關隴貴族的莊園土地不征稅賦的待遇,而關隴權貴在李唐王朝遇到困難時,也時不時拿出大量錢糧支援唐軍作戰,時間一久,大家便形成了默契。

  就在關中之戰結束后,李建成和蕭瑀為了爭取到撤離大興的時間,親自到隋軍大營與楊侗談判,楊侗不僅給了三天時間,還與他談了許多關于關隴權貴、關東士族對于朝廷和皇權的威脅,李建成深以為然。

  到了襄陽,他認為應該收回關隴權貴的種種特權,把默契捐贈換成正常繳納稅賦,但李淵生怕引發關隴權貴不滿,而導致屢屢戰敗、丟失關中的唐朝轟然坍塌,出于國基穩定來考慮,李淵繼續執行之前的默契。

  李淵的考慮其實十分合理,任何一個王朝,在開國之初都不敢貿然對支持者下手,但李建成認為改得越晚困難越大,而且會在大唐形成特權群體。

  李淵想著唐朝江山會慢慢擴大,人口和土地也會越來越多,這樣就不會影響朝廷稅賦收入,于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料李唐疆土沒有擴大,反而不斷縮小,而巴蜀是關隴權貴的后花園,最肥沃天府之國都被關隴權貴和地方豪強占據,偏偏他們這些人個個享受免稅待遇,再加上關隴權貴和入駐巴蜀的關東士族、南方士族行使晚殺一村、翌日占領田地的殘暴一套,致使朝廷能夠征收稅賦的土地越來越少、稅賦也一年比一年少了起來。

  之前,各大門閥無路可走,只能跟著李唐一路黑到底,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所以甭管李淵要糧錢還是人口,都會大力支持,可隨著楊侗放出和解的聲音,又見到李唐茍延殘喘,前途暗淡,一個個都生怕惹得新主不滿,紛紛停止了對李唐王朝錢糧的支持,導致李唐陷入缺錢少糧的窘境,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軍隊不戰自潰。從那時起,李淵就有了動關隴權貴的念頭,他在南陽的時候讓李元吉接手‘只眼’,其實就是在搜羅通敵罪證,在關鍵的時刻能夠逼迫關隴權貴讓步,可現在見到關隴權貴越來越放肆,加上害怕他們的軍隊,便生起了殺機,哪怕身死國滅也要搏一搏,如果能夠在隋軍攻破之前,將關隴權貴消滅干凈,完全可以效仿劉備,從容退入巴蜀,閉關鎖國,往西、往南發展。如果不行此險招,必然十死無生,

  李淵這種心態其實就是有錢的時候一起吃肉,沒錢就拿屬下開刀,誰讓關隴權貴積累了百多年,一個個都富得流油,豬養肥了總歸要宰殺下鍋,李淵在私下問兩個兒子,跟問屠宰之技一模一樣。

  李淵長長的吐了口悶氣,關隴權貴在軍方和地方都十分強大,尤其掌控了錢糧這個命脈,才有了和朝廷扳手腕的底氣。他緩緩的說道:“并不是我們消滅不了關隴權貴,而是大唐根基十分薄弱,如果強行消滅,代價大得我們根本承受不起。但關隴權貴始終是毒瘤,因為他們對良田的大量占有,使我們無法實行均田制和府兵制;他們對官員、武官職位的大量占有,使我們無法開科取士,而楊侗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掌控了一切,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這才是隋軍屢次戰勝我們的根本原因。”

  “父皇還要妥協?”李建成聞言皺眉。

  “不!這一次肯定不行了。”李淵搖了搖頭,冷笑道:“關隴權貴紛紛投注楊侗,極有可能和隋軍里應外合,朕如果再妥協的話,我大唐王朝的結果和宇文氏一模一樣,都是十死無生。所以朕要先下手為強。”

  宇文泰設立的‘八柱國十二將軍’其實跟草原上的部落制差不多,自它成立之日起,‘八柱國十二將軍’為代表的關隴權貴和皇權就此起彼伏的斗爭就一直沒斷過,斗倒了宇文氏、斗垮了楊氏,現在輪到李唐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共生的地步。

  李世民沉吟一會兒,拱手道:“父皇,兒臣別的不擔心,就怕軍隊出事。”

  關隴權貴以軍武起家,軍權和軍隊是他們的傳家利器,就像名門士族家學一樣,家學是他們培養子弟門生,構建龐大官僚網絡的關鍵所在,放棄家學就等于放棄利益傳承,而對關隴權貴而言,放棄軍隊就等于放棄保護自己家族財富的武器,一旦失去了軍隊,他們只能任人宰割。

  但允許關隴權貴養私軍,是李淵為了得到他們支持所付出的代價,卻成了他們穩固國基的最大障礙。這就和當年的楊堅一模一樣,只不過經過楊廣連消帶打,以及楊侗的直接打壓,李淵面對的關隴權貴在軍事影響力上,已經弱了很多很多。

  “這個無妨,只要將他們軍中將領加以監督即可!除掉了這些人,再以能上庸下的方式選拔基層武官,軍心士氣必將得到脫胎換骨的變化。至于官員,朕會讓武川卒暗中監督。”

  “兒臣能做點什么嗎?”李建成問道。

  “你二人分別監視關隴官員、武官即可,其他的就交給朕好了。”

  “喏!”李氏兄弟應命。

  “軍政方面朕就交給你們了,絕對不能留下漏掉任何一人,還有,此事只有我們父子知曉,不能向其他人透露半句。朕要將他們一網打盡、永除后患。”李淵這回學聰明了,不像上回要遷都那般,先放出風聲,弄得十分被動。

  “請父皇放心,兒臣今天就著手準備。”

  “據說不少流民往襄陽而來?”李淵又問道。

  “正是!”李建成嘆息了一聲,低聲道:“百姓生活本就困難,遇到雪災,他們的生活無以為繼,紛紛跑向襄陽求生。這些百姓主要是來自房陵、競陵、夷陵三郡,據統計約有三十多萬人,加上從南陽挾裹而來的百姓,計有三四十多萬人受災,他們都需要朝廷救濟,如果我們不設法,這些百姓恐怕在凍死餓死一半。”

  想到饑寒交迫的災民因為朝廷救濟不力,會有很多人在大過年中死去,李建成面露不忍之色,心如刀割。

  李淵神色亦是十分凝重,沉默了半晌,看向李世民道:“二郎!立即帶兵去設帳安置災民,挑選青壯加入軍中,以只要達到要求,以郡兵的標準給他們發放俸祿,并承諾開春發放糧種給他們回家種植。老弱病殘暫時以軍糧施粥,盡力讓百姓們度過難關。”

  “喏!”李世民心中大喜,大雪已經持續了很久,老弱恐怕早就死在冰天雪地里了,堅持到現在的三四十萬流民,至少可以挑出三五萬新兵,這對大唐和他自己都是雪中送炭啊。

  李淵又對李建成道:“建成留下來,朕還有話對你說。”

  “兒臣告退!”李世民分別向父兄行了一禮,告辭而去。

  御書房里只剩下李淵和李建成父子二人,李淵問道:“你主政這么多年,對楊侗的均田制可有心得?”

  “兒臣當年在關中和楊侗談及此事,他當時就斷言我們執行不了。”李建成苦笑道。

  李淵有些好奇:“他是怎么說的?”

  李建成認真回憶了一下,道:“楊侗說,土地是所有人的命根子,讓權貴們交出土地和人口難如登天,他治下沒有什么關隴權貴、關東士族存在,想怎么折騰都行。可我大唐是世家門閥的集中之地。光靠一道命令根本無濟于事,還要有實實在在的手段。”

  “什么手段?”

  李淵之所以很關心這件事,是他這一次要以對付擁有軍事力量的關隴權貴,關東士族、南方士族所依仗者,無非經義之底蘊而已。他們的存在對朝廷影響并不多,如果朝廷除掉強勢霸道的關隴權貴,這些人會舉雙手歡呼,這意味著會有七成的官位供給他們分配。

  李密曾經也在徐州推廣過均田制,遭到各郡縣官員一致抵制,原因是這些人,大多是東關士族子弟,他若強行實施,會激起既得利益者起來叛亂,將會動搖到魏國安危,最終不了了之。反倒是杜伏威和王世充照搬楊侗的方法,干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結果執行得相當好。

  李唐的情況和李密極為類似,即便是了關隴權貴,還有關東、南方士族、皇親國戚,所以土地和人口的狀況極其錯綜復雜,既有他賞賜的,也有很多是私人購置,還有很多是屠村得來的,他要執行均田制的話,必定觸犯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他想聽聽楊侗是怎么做的,希望從中吸取大隋的經驗。

  李建成苦笑一聲,搖了搖頭:“楊侗的手段我們還是難以實施。”

  “你說就是了,究竟是何手段?”

  “他的方法十分簡單直接,以粗暴的手段打倒世家,將奴仆家丁納入官方戶籍,接著就是丈量分配。”李建成看了無語的父皇一眼,接著說道:“如果我們施行此策,首先要摸清土地的情況,必須知道誰占了多少人口和土地,然后有的放矢,好在我們要針對的是所有關隴權貴,重新丈量沒收到的莊園田地,逐一分配就是了,要做這一步并不難。但關鍵是監督必須到位,否則的話會出現分配不公之事,只要積累到經驗,以后就很容易了。為免藏丁之事再出現,兒臣建議將向田地收稅的‘攤丁入畝’制度也推廣開來,然后推廣到自耕農戶,慢慢影響各個世家門閥,”

  李淵聽得連連點頭,吩咐道:“可以,你先擬定出詳細的執行方案出來,只要我們這邊成功,便在治下推廣。對了,我們急需錢糧維持朝廷和軍隊,救濟災民,你去一趟竇府,拜訪竇相。請他出面聯系獨孤整老相國,探探口風,他們能夠拿出多少、有何要求。”

  跟獨孤整那只老狐貍相比,李淵更加相信竇氏,而且追逐利益、多方下注是世家門閥生存本能,古往今來,概莫能外,在李唐沒有瀕臨絕境之時,身在大唐治下的關隴權貴絕對不會與他撕破臉。

  “兒臣遵命!”李建成知道謀劃關隴權貴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而眼下有幾十萬百姓急需救濟,現在只能繼續妥協,這樣也起到麻痹關隴權貴之效。

大熊貓文學    大隋第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