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404 敢渡江的,就都把命留下吧

  身子猶如一灘爛泥般倒了下去,大顯榮口中吐出鮮血,身軀無力的又掙扎了幾下,卻再也無法站起來,已能感受到無盡的黑暗正在慢慢吞噬自己。

  彌留之際,大顯榮聽見周圍叱喝呼喊聲仍是不絕于耳...受鼓動愿意參與兵變,本來更傾向渤海復國的那些甲士,又撲向那幾個一并帶頭叛亂的堂表兄弟,七手八腳將他們都給按在了地上...那些受煽動的渤海族人,眼見這次叛亂根本不足以成事,就好像是一頭扎進了魏軍早就設好的陷阱當中,幾乎也沒有人打算負隅頑抗下去。

  臨死之前,還從渤海王室宗族當中被除名除籍,大顯榮固然是恨極了他那族叔大玄震,以及只憑著幾番言語下來,便成功說動大多叛軍直接倒戈的魏朝謀臣王樸...已是氣息奄奄,大顯榮扭曲的神情漸漸凝固,然而雖然極不甘心,可是就在他斷氣的那一剎那,心中也不由黯然生出一個念頭:

  早知如此,我如果不曾與耶律倍合謀,而是甘愿接受魏朝安置,起碼可以安樂過活,得個善終,而不至于落得個這般下場吧......

  而王樸眼見下方的叛軍突然倒戈,那幾個帶頭發動叛亂的渤海宗室子或是被殺、或是被擒,已根本無須魏軍將士出手,這場兵變便已迅速平定...他又和顏悅色的安撫了身邊的大玄震幾句,心中則尋思著畢竟當初渤海人曾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家,所以歷經契丹滅國,轉而又接受魏朝的統治,還會有遺胄移民仍抱著復國的期望,這也在情理當中。

  可是問題在于,對于這些亡了國的渤海宗室遺胄而言,有多少人能夠審時度勢,認得清現實;又有誰會鋌而走險,逮著個機會便要生事作亂,而不惜對抗中原王朝。

  如今既然已揪出了幾個主張復國獨立,且最為激進的渤海宗室子,如今看來他們倒成了作死的典型...起碼以后很長的一段時期以內,想必不會再有大氏遺胄試圖作亂謀反。

  只要絕大多數渤海人認同成為魏朝治下臣民,以后關鍵還是在于是否能夠長治久安,而讓他們得以安居樂業了...王樸心中暗忖,不過就眼下而言,渤海叛軍就是契丹、泰封雙方要利用的棋子,可是敵方現在還尚不知曉,大顯榮要在遼陽府引發的叛亂已經被輕易平定了。

  推敲耶律德光、王建的計劃,以王樸的智謀而言,也能猜得出對方唆使大顯榮突然發動兵變,奪取魏朝現階段經略遼東地區的要地遼陽府,也很容易讓各路駐防的魏軍陷入混亂,契丹與泰封雙方趁機一并調遣重兵,南北夾攻,也的確很有可能再奪回大片疆土。

  屆時契丹、泰封、渤海叛軍三方便會按先前的協議,各自瓜分領土,然而暫時達成攻守同盟...魏朝再要征討白山黑水地區,還是會勞師遠征,并且因為氣候、地利等因素險阻重重。長期的戰爭再打下去勞民傷財,直至拖垮中原...那么耶律德光奪回契丹故地,泰封國王建北拓蠶食遼東,渤海叛軍復國稱王的目的也都達到了。

  可是如今敵方的計劃,從第一步開始便已失敗了...王樸心想如今正可以將計就計,引誘契丹、泰封派出的軍旅長驅直入,只不過他們來得輕巧,然而還想再回去時,恐怕就沒那么簡單了......

  過了冬天,鴨綠江水面上的冰也都已融化了。呈碧綠色江水川流不息,直朝著東面滾滾流去...然而鴨綠江兩岸,卻都扎下了大片的營盤,到了夜間相繼燃起篝火,隔江望去,隱隱也看見對面營寨外側有攜弓持矛的兵馬巡弋。

  位于鴨綠江南岸的泰封軍聯營,竟也是一眼望不到邊際,規模甚是浩大...看來這次國主王建也是不惜下血本,出動近十萬的兵力抵至江麓南岸,即便眼下尚還沒有對魏朝正式宣戰,可是已擺出一副要大舉向北進攻的勢頭。

  自大先前北遷的泰封國軍民,徹底成為諸部生女真爭搶的獵物,折損了大量的人口,余眾又灰頭土臉的逃了回去之后...先前魏朝、泰封雙方有所爭議,位于鴨綠江以北的地盤,已經盡為魏朝掌控。而鴨綠江以南,位于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曷懶甸地區,當地生女真部族也已傾向歸順魏朝。

  而當初作為渤海國下轄十五府之一,治所處于后世吉林省渾江市臨江鎮地界鴨淥府,如今已完全歸從于魏朝。所以泰封國大軍自朝鮮半島西北部北上至此,一旦從這片水域渡江,便相當于派兵直接無端入侵中原王朝的領土,也意味著雙方徹底撕破臉皮,而將直接爆發國戰。

  既然泰封國派出近十萬規模的軍隊屯兵于兩國邊界,魏朝方面當然不會無動于衷,不但幾路兵馬集結過來,還有舟師艦隊在鴨綠江北岸擺開陣勢,做好了警戒。但見對面江面上也是帆云蔽日,泰封國的水軍似乎也隨時將進入戰斗狀態......

  泰封國那邊看似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奇襲;而魏朝軍隊嚴陣以待,也擺出副你敢過來,我便滅你的架勢。本來陳兵于鴨綠江兩岸的兩國水路軍旅劍拔弩張,似乎稍微摩擦出火星,便將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然而忽一日,在鴨綠江安營扎寨的各路魏軍,卻忽然拔營北撤,而且走得倉皇急遽,真就如同后院失火,而只得盡快撤兵一般......

  鴨綠江以南,一直密切關注對岸魏軍動向的泰封軍見狀,便立刻趕赴中軍大帳,稟說軍情。

  “鴨綠江北岸的魏軍果然撤兵了?而且還甚是倉促?看來渤海人發動叛亂,已經成功占據遼陽府。哼!雖說契丹乃禽獸無道之國,可是果然禽獸也有禽獸的利用價值...魏朝打壓我泰封忒甚,只得與其聯手,再挑唆歸從魏人的渤海遺胄兵變,看來我泰封國北拓疆土,也終于有了入主遼東的指望!”

  居于大帳正首帥椅上的那個泰封軍主將,登時喜上眉梢,而振奮說道...他名為王式廉,乃是泰封國國主王建的從弟,起碼在本國也以忠勇勤恪而著稱...王建也時常委以其重任,譬如重建平壤,便派他前去鎮守,而后不但又負責興建安水、興德等鎮,還司掌開拓泰封國北面疆域等事務......

  所以魏朝猶如一道大山橫在眼前,生生扼制住泰封國向北拓張的道路...由于職責所在,王式廉情知就是魏朝指使生女真諸部襲擊剽掠北遷的泰封軍民,又有高模翰所統領的渤海軍,擊潰泰封正規軍,殺死本國宿將樸述熙...他對于中原王朝的敵意,當然也是越來越深。

  只是考量泰封與魏朝的國力差距,國主王建甚是忌憚直接與中原王朝開戰,向北侵吞領土,也完全是一副死皮賴臉、軟磨硬泡的做派...然而魏帝李天衢就是不吃你這一套,甚至出兵占據后百濟故地,并有意招攏曷懶甸地區的生女真部族...關于王建對于遼東的領土訴求,卻是寸土不讓,甚至也已直接威脅到泰封國了......

  既然被逼到了份上,談是沒得談了,契丹耶律德光,也恰逢其時的遣使來表態要聯手對抗魏朝有了這個機會,那就只得開戰了!

大熊貓文學    唐末大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