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474章 那塊地盤,還是長期分裂更好

  “陛下,百濟王甄萱派遣其弟龍蓋前來,倒也對我朝極是恭順...也稱愿意年年遣使上貢,奉我朝為宗主。而那弓裔卻已對我朝敵意極重,如今新羅勢微,陛下莫不是打算扶植百濟,以打壓弓裔、震懾新羅?”

  百濟遣使來得殷勤,可李天衢卻也沒打算親自接見,而這次則是吩咐嚴可求全權負責交涉事宜。經洽談后,嚴可求便立刻前來稟復,而李天衢微微頷首,卻賣了個關系,反而向嚴可求問道:

  “依愛卿之意,朕又當如何調停海東三國?”

  嚴可求聽了微做躊躇,卻直言不諱的說道:

  “臣以為,對三韓族類,不必以常禮待之。當年新羅上書稟奏高句麗、百濟侵境,以斷絕新羅朝貢之路,故而大唐揮軍討伐,連滅百濟與高句麗兩國。不但遷高句麗民眾至江、淮之南,又于百濟故地設熊津都督府,在原高句麗境內陸續設九府、四十二州、一百縣,規劃于平壤安頓都護府治下。

  可新羅之后卻如何?又勾結高句麗、百濟舊部興兵反唐,甚至還北渡鴨綠江進犯烏骨城。然而大唐時逢與吐蕃邊患,難以再派大軍東討新羅,新羅又適時上表謝罪,故而又吞并百濟故地,與大同江以南的原高句麗國土。

  如此三韓新羅,轉面忘恩、翻臉無情,當初利用大唐滅了宿敵大患,拓邊擴疆。如今新羅、百濟、弓裔...我朝無論支持哪一方,只怕日后也必然過河拆橋。他們相互攻伐,又與我朝何干?由得海東三國臣服朝貢,聽其自然,陛下也無須為那海外番邦勞心費神。”

  嚴可求是真不能理解,近期自家主公怎么又惦記起新羅那邊的局勢了。畢竟距離一統中土還為時尚早,西有梁國朱溫、南有吳國楊行密這等勁敵,北面與晉國李克用想必也不會一直維持和睦共處的關系......

  就算唐朝曾于百濟故地設立熊津都督府,而直接劃入版圖,但畢竟直轄統治的時間較短;而中土王朝設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直轄三韓之地以北半島大片疆土,那也都要上溯到漢朝武帝年間,自晉朝懷帝年間便已終止,這都已經隔了六百多年。

  何況陸路相距甚遠,我朝經略中土,才是頭等大事,無論新羅、百濟、弓裔...期間無論是誰要巴結我朝,該稱臣便稱臣,該納貢便納貢,而由著他們內斗廝殺便是,陛下又何必為他們多費心思?

  李天衢聽了莞爾一笑,隨即卻說道:

  “愛卿所言的確在理,那區區幾國,意圖干涉操控他們那邊的局勢,而要飄洋過海發兵討伐,也畢竟勞民傷財。也沒有必要扶持其一家獨大,而牽扯朕過多精力,畢竟正如愛卿所言:對那三韓,不必以常禮待之。

  只不過...我朝雖與海東幾國走陸路雖有晉國、契丹、渤海等諸族各部相隔。但便如耽羅島那般,有朝一日,也未嘗不能以百濟港巷屯兵駐軍,走水路至晉國、契丹后方。若非必要,近期朕也無意出兵三韓之地,也不打算扶持那百濟一家獨大...恰恰與之相反,無論是新羅、百濟,還是弓裔那廝,朕是打算讓他們一直分立對持下去。”

  精明如嚴可求,也立刻聽出了李天衢話中的含義。自封為百濟國王甄萱最為順服,正好順勢冊封,由中原王朝承認他的身份。而百濟再拜本國為宗主,那么以后新羅、弓裔有可能吞并這一方臣服的割據政權,那么大魏就算出兵干涉,也是師出有名。

  反過來,百濟倘若要狐假虎威,倚仗中土帝國的撐腰兼吞新羅與弓裔的領土。然而魏國與新羅的邦交卻并沒有斷,那個時候,再以宗主的身份進行干涉打壓...說白了就是分而治之,或是扶植、或是鎮懾,扶植一股勢力乃至兩股勢力,誰要是冒頭由完成一統的趨向,便再進行打壓。

  而現在這個時期,又改國號為摩震的弓裔最為強勢,所以自家主公便會出頭,先煞煞他的威風,也讓百濟、新羅曉得他們尚還有外力強援可以倚仗。

  如此百濟與新羅兩方,哪怕以后心有不滿,只要求助于人,便也只能受制于人。這種控扼其他地域內幾方勢力的手段,以嚴可求這種能力卓絕的謀臣而言,當然也是爛熟于心的。

  雖說在嚴可求看來,歷朝各代中土王朝的威脅,主要都是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起來的政權。至于什么新羅、百濟、高麗之流,從來就沒有成為中原的隱患(李天衢倒也時這么認為的,就算到了后世,也是說不上威脅隱患,但惡心人很有一手)。所以那幾方政權便與雞肋無異,沒必要多花什么心思。

  然而最先向本朝表示臣服的百濟,占據的位置處于朝鮮半島的西南面。不但近水樓臺先得月,與魏國來往也更為便利,同時面西也更易做為跳板,確保運兵發往遼東、遼西地界的海路通暢...當年唐朝設熊津都督等羈縻府州體系,目的也在于保持遼東局勢的穩定。

  所以聽李天衢言及逐步使得百濟愈發臣服,而己方舟師也隨著它那一方政權與新羅、弓裔之間對持時局的變化,也有名義派出舟師運兵屯駐它治下港巷船塢,這另一層的目的,也能對晉國、契丹構成威脅。這倒讓嚴可求十分認同。

  畢竟己方勢力版圖北面已經拓張至河朔橫海軍藩鎮地界,近些年來,有耶律阿保機等大才統掌軍政大權,使得契丹諸部愈發強盛,也早已引起了本國的警惕;

  而且以嚴可求的見識,自然也很清楚自家君主與晉王李克用,也只是以共視朱溫為仇敵的因由維系著同盟關系,然而兩個同樣不甘屈居人下的雄主,不斷壯大勢力、拓張領土,如今彼此領土便已有大面積相鄰,那么一山不容二虎,要決出個勝負高低的情形,終究還是會上演的。

  所以利用新羅、百濟、弓裔三方的相互攻伐,也是未雨綢繆針對晉國、契丹的部署...嚴可求腦子轉得飛快,也立刻想清楚李天衢的全盤意圖,也覺得此事可行,遂當即頷首恭聲道:

  “陛下果然高瞻遠矚,臣已明白,又該如何回復那百濟來使了。”

大熊貓文學    唐末大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