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時日下來,李天衢巡查城防、檢視軍健,操習麾下被調撥來大部分之前多是尋常民夫勇壯的兵馬兢兢業業。而王彥章做為副都將順理成章的與李天衢一并統領這千余人馬,嚴加操練也絲毫不會放松。
畢竟李天衢在前世雖了解許多部傳承至后世的兵書大致概要,結合如今的記憶對于練兵治軍的門道也有粗略的了結。可與身具萬夫不當之勇的王彥章一樣,也只是初次投到正規官軍中,統兵御將的實踐經歷幾乎等同于紙上談兵。
是以李天衢、王彥章得了帶兵的機會,也都迫切的要掌握能用于戰場上的兵家軍事手段,約束整練麾下自然也不會打半點折扣。
同為史上留名的將領,安仁義雖然比王彥章的名氣要小了許多,但他按原本的軌跡經過磨礪,好歹是殺出了名號與田頵一并被譽為“江淮雙壁”的人物,如今教他帶隊統領行伍中的弓箭手自也是行家里手;解青則是幫手打點后勤,檢校關支俸錢,以及人馬煮羹粥糧秣草料養飼等事宜。
至于曾經的悍匪頭目張虎,讓他操刀子去與敵軍玩命固然是悍不畏死,可是卻也有尋常綠林匪寇頑劣散漫的通病。李天衢也察覺到張虎這個綠林匪寇三番兩次的總玩宛丘城內街坊中跑,后來才得知這廝是尋到了一處仍做半掩門生意的娼妓。
以往在蘆岡山寨中廝混,不知多久未曾碰過女子身體,張虎自是憋得一身邪火,一有宣泄的機會便是食髓知味、流連忘返,甚至還涎皮賴臉的邀李天衢同去......
李天衢雖然并非不近女色的人物,但可還沒打算伙同張虎去關照已不知與多少男子做過劇烈運動的娼妓營生。又好生拿言語敲打過張虎一番,人生在世非但謀求功成名就,也都會圖個安逸享樂,可李天衢很清楚,現在眼下明顯還不是尋歡作樂的時候。
而李天衢這些時日的所作所為,自然也教趙家三兄弟,尤其是直接受他管制的趙昶看在眼里。
身為陳州防御都指揮使的趙昶帶了幾十年的兵,也是趙家哥仨里面戰爭經驗最為豐富的一個。對于李天衢這么個初投行伍的勇壯之士自然格外關注,但見這新被提拔的都將御兵嚴格整肅,也能以身作則的終日為城防事務、督管麾下而忙碌,心想此子的確勤勉慎行,倒也當真沒辜負自己與兄長、三弟的期望。
但有閑暇時,李天衢也常好去尋趙昶請示請教,彼此走動的最是密切。這一來二去,趙昶眼見李天衢確是可造之材,且入眼下正迫切的需要要有軍中英杰能夠分憂代勞,好應對反賊大軍即將發動的全力猛攻...故而趙昶不但對李天衢多有勉勵教誨,還將唐初絕世名將,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因爵封衛國公而被世人敬稱做李衛公的李靖李藥師相關的陰符機、霸國箴、韜鈐總要、衛國公手記、六軍鏡、兵鈐新書、玉帳經、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弓訣等兵書借閱,并授意李天衢可隨時前來與他求教探討。
夫將之上務,在于明察而眾和,謀深而慮遠,審于天時,稽乎人理......
李天衢在翻閱兵書看到其中關乎將務兵謀開篇的這一句話,頓時不由得十分感慨。關于這些中華古代的軍事著作的相關內容,自己于后世雖因好奇曾經特意查閱過,但處于安樂的和平年代,只是坐在電腦前的一種休閑方式,根本不需要事無巨細的把其中內容記得滾瓜爛熟,所以也不過囫圇吞棗知道個大概罷了。
本來李靖這個名垂青史的一代戰神所著的兵書在宋朝神宗時節便流矢很多,到了后世絕大部分已經亡佚。直到北宋熙寧年間,才由宋神宗詔令樞密院校正輯錄,只是終宋之世并未輯完,一直到了清代才又結合唐宋時節相關兵刑典章書籍,而輯成李衛公兵法輯本,這就是也有中國軍事思想史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里程碑這一說法的著作衛公兵法。
現在江山社稷雖然風雨飄搖,可好歹還是唐朝時節。趙昶又是慣于行軍打仗的宿將,對于李靖李藥師這個大唐開國勛帥的兵書典籍自然也是格外的關注,其中就算唐太宗李世民與李靖探討兵家要略的李衛公問對并沒有以輯成著作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些年來也由趙昶收集記錄個大概,時至今日,倒也是便宜了李天衢。
本來衛公兵法到了后世便已是殘缺不全,而其它由李靖親自所著的兵書也多有本來早已失傳的兵家典籍。
李天衢心中感念,自然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年頭雖然曾盡數拜讀過李靖這些兵家著作的將官也不在少數,但不是誰通讀過了便也能成為李藥師那等絕世名將的......
可李天衢心說自己到底是在后世平凡小青年的底子,很明顯也不是史上那些不讀兵書,照樣用兵如神的狠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飽讀兵書、又歷經戰陣實踐而終成一代名將的人物同樣大有人才。就算如今見軍中機定奪大事由趙家兄弟三個全權做主,己方一眾人只管奉令廝殺,可以后自己還尚不知需要去面對多少狠仗硬仗。
先前拼死僥幸勝了兩陣,但李天衢還沒狂妄到以為自己不讀兵書,亦能暗合兵法,而集合了李靖畢生戰陣經驗所涉及將略、治兵、行軍、決勝、操練、束伍、布陣、工事等諸般兵家手段,也都是李天衢需要迫切融會貫通的知識,這些天他巡視城防、督管兵卒仍是毫不怠慢,還連軸轉的苦讀趙昶借閱于他的兵家典籍,每日大概只囫圇睡兩個時辰,堪堪維持自己的精力足夠,而不至耽誤了本身的職責。
秉燈夜讀,直到眼皮子打架不禁沉沉睡去,還要領略吃透這些兵書的內容菁華,手底下還有千來行伍兵卒要帶...李天衢回想起當初自己高考前都不曾如此費神竭力過。
又一日,待軍中伙夫把餉糧做得熟了,李天衢統領的這些兵卒大多歇息下來,狼吞虎咽的大吃起來。偶爾談笑聲起,時不時還會傳出幾句粗言俚語的喝罵聲。除了調撥至自己麾下的那些民壯勇健,蘆岡草寇出身的兵卒雖然舉手投足之間,仍會流露出一股剽悍匪氣,但經過一段時日的操習整頓,好歹也已有了些正規的軍馬的氣度。
而李天衢大概吃得飽了,便與安仁義、解青二人往宛丘南城巡視城門樓上巡視過去。如今此處陳州治所城郭四面的城墻,已比尋常城池壘墻大概高出幾尺。周圍垛口、女墻、角樓等去處所部署下的城防設施也已是一應俱全。只是城防雖然已相當的堅固,但聚集于城墻后側仍有一隊隊民夫大聲吆喝,搬運著滾木擂石,成捆成捆簇尖寒芒閃爍的利箭,以及箭桿更為碩長的巨弩弩矢也都整齊的擺放在城墻下方,以備長期與攻城大軍打熬下去。
然而還沒等李天衢踱上城墻去,他便聽見城門樓上的兵卒忽的一陣騷動喧嘩,很快便也有人飛快的要疾奔下城樓,看來是趕緊要去傳報趙犨等三位陳州軍民命之所系的主心骨。
眼見此情此景,李天衢的心忽然咯噔一下,他也立刻意識到:黃巢賊眾大軍...終于是要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