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將軍如此識大體,那好,就敢情將軍早做準備,待馬騰將軍的降表送來,你們二人一起去鄴城,路上也算有個伴。”
聽著楚云能如此輕巧地說出這種話來,韓遂心里這個氣啊,他恨不得對楚云破口大罵。
馬騰先前違背二人結義的誓言,把韓遂打得是抱頭鼠竄,一路從金城跑到祖厲這么個小破地方。
最后他淪落到跟馬騰一個下場也就罷了,楚云再這么一調侃,對他而言當真是殺人誅心!
但對于楚云而言,如此安排處置韓遂,是另有一個不得已的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隨著張橫、梁興、楊千萬等諸多軍閥、首領的倒戈加入,他必須要對這些人有一個交代。
尤其是楊千萬、阿貴曾跟隨馬騰率軍一路猛攻韓遂,趁火打劫,雙方的梁子可謂早就結下。
如果楚云只追究馬騰一人的責任,他自己又不可能長年累月留在涼州。
那么一旦楚云和馬騰都離開涼州,作為殘余勢力最強大的軍閥,韓遂很有可能,對這些曾經助紂為虐幫助馬騰對付自己的小軍閥們秋后算賬。
所以說哪怕不考慮的韓遂會成為下一個馬騰的問題,但從這一因素上考量,楚云也必須將韓遂一并從涼州權力巔峰的位置上卸下去。
“末將…末將謝過車騎將軍好意。”
已經無語的韓遂松開暗中攥得死死的拳頭,胸腔中積攢的怨氣,也瞬間消散。
從恨不得一刀劈了楚云,到釋懷這一切,韓遂只用了短短數息的時間。
盡管韓遂的腰間別著一把戰刀,但當他眼光觸及到楚云的劍鞘時,那股沖動便隨之被強心遏止。
楚云的劍術,韓遂是有幸親眼所見的,他自問就算偷襲,以楚云的反應力,也絕對不可能得手。
況且,就算楚云不閃不避,任由他殺害,可他韓遂殺了楚云,自己同樣是難逃一死。
權衡利弊后,韓遂唯有再度平復心情,接受這個既說不上殘酷,又很難算是公平的結局。
楚云與馬岱的交涉,屬于絕對的機密,并沒有泄露給其他軍閥或將士們。
三日之后,還沉浸在美夢中的盧氏向楚云告辭,即將率眾返回漢中。
按照楚云對她的許諾,不久之后,楚云就會派人前去迎接她,護送其前往鄴城,得到面見曹操的機會。
然而,早在一日前,楚云就已經收到馬騰的降表。
降表之中,馬騰不僅言辭懇切,而且對楚云的兩個要求,都表示無條件遵從。
為了達到讓楚云滿意的程度,馬騰還將第二個條件,也就是暗中誅殺盧氏一事,交由侄子馬岱親自處理。
馬岱如約將手下的五千精騎偽裝成羌族劫匪,他們穿上羌人的衣袍、戰甲,由于常年與羌氐打交代,連羌人的講話、行事風格都可以完美模仿。
兩日后——
當盧氏正在馬車中在兩千漢中運輸兵的護送下,懷中春秋大夢哼著樂曲時,一支來路不明的羌族劫匪,以數千人之眾,策馬截殺而來。
即便張魯在這一行人臨行前就特地交代過,無論如何都要保證盧氏的安全。
然而,區區不善于正面交鋒的兩千漢中運輸兵,如何能敵得過五千如狼似虎般偽裝成羌族劫匪的涼州鐵騎?
一場幾乎沒有任何懸念的戰斗很快就落下了帷幕,兵荒馬亂之中,還沒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的盧氏,因部眾全部被殺,被馬岱手下的士兵當場生擒。
被帶到馬岱面前的盧氏,竟還試圖用美色誘惑馬岱,讓其放自己一條生路。
馬岱在見到盧氏的媚態后,也曾神魂顛倒了好一陣,但他可不敢忘記此行的來意,唯有辣手摧花,命手下當著自己的面,將盧氏殘忍殺害。
最終,鋒利的馬刀刀光一閃,盧氏那顆保養得十分得體的頭顱,就像熟透的西瓜一般,落地翻滾了一圈又一圈。
馬岱交代所有人務必對此次行動嚴加保密,特別是了解此行真正目的的親信們,并盡量處理痕跡,偽造成盧氏一行人偶然遭遇劫匪圖財害命的假象。
而在此事進行的同時,隨著楚云下令,在祖厲城內外駐扎多日的曹軍將士們,開始打點行囊物資,做好撤離涼州的準備。
最終,幾乎是同一時間,盧氏慘死時,楚云剛好帶著馬騰、韓遂二人,率軍離開涼州。
楚云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身的嫌疑降到最低,這樣一來,就算盧氏慘死,從時間上看,楚云也很難被懷疑成與此事有什么關聯。
不過此舉是害苦了馬騰、韓遂,他們二人為了盡快隨楚云離開,在麾下勢力的分配交接上,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安排布置,最后,馬騰唯有倉促地將手中的爛攤子全部交由侄子馬岱進行處置。
至于韓遂,則是將辛苦積攢的家業和勢力,都交給剛迎娶自己小女兒不久的新女婿——閻行。
這也是楚云刻意為之,唯有讓他們二人做不出充分的準備,涼州才能進入一段真正的和平期。
由于楚云的余威尚在,再加上先前軍閥們參與兩派之間的爭斗,都傷筋動骨,所以馬騰與韓遂離開涼州后,他們才能安心商量著如何分配利益,盡量避免動用武力。
當然,如果談不攏的話,有些激進分子也可能考慮動兵解決問題,但楚云剛離開不久,恐怕沒人愿意再惹麻煩招致楚云再次率軍前來插手涼州的紛爭。
畢竟,這次的戰事使得楚云給涼州所有軍閥都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一想到楚云,他們無一不是瑟瑟發抖。
得知母親慘死,遠在漢中的張魯嚎啕大哭,哭得是痛徹心扉。
盧氏在世時,他時常為有這樣一位風騷的母親感到頭疼不已。
可現在,當盧氏撒手人寰時,他反而覺得無限痛心、緬懷與不舍。
“查!給我加派人手!去徹查!我就不信!這天地下會有這么湊巧的事!哪兒來的一批劫匪,能這么輕易完全擊垮我兩千軍隊!”
張魯當然不會這么輕易善罷甘休,這種欲蓋彌彰的手段,瞞得了別人,可瞞不了一向有幾分小聰明的他。
不僅如此,張魯還放出話來,那兩千運輸兵之中,但凡有被襲擊后的生還者,只要肯回來將遭遇如實告知他,他重重有賞!
然而事情進展得卻并不像張魯想象的那么順利。
不少投機主義者,哪怕冒著觸怒張魯被殺頭的風險,也妄圖冒充生還者,借此從張魯的手上騙取到好處。
盡管張魯起初明察秋毫般屢屢識破這些冒充之人的伎倆,并對他們予以嚴懲,但仍有膽大不怕死的家伙,前仆后繼地繼續前來。
最后反而是張魯先不厭其煩,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同時也確定了一件事。
那一批襲擊盧氏的人馬,不論是何身份,但下手一定是干凈利落,不曾留下任何活口。
而后來,張魯并沒有放棄追查,時不時派手下值得信賴的親信,潛入涼州進行調查,但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楚云在率軍往返鄴城的途中,將涼州所發生的一切,盡數通過書信,傳遞給遠在中原,正率軍步步為營,為攻打荊州做準備的曹操。
看過楚云送來的書信,曹操的臉上露出極其暢快的笑容,左右親信看了無不大驚。
“上一次看到魏王這么高興,好像還是封王大典的時候吧?”
“你猜那書信是何人所寄?”
“這還用猜?當然是車騎將軍了!除了車騎將軍外,這天下間就只有子脩公子,才能讓魏王這般開懷大笑了吧?”
眾文臣武將們你一句我一句,在大型帥帳中各抒己見地議論著。
曹操本以為,涼州一事是個棘手的麻煩,就算楚云能夠處理得當,至少也要再拖上幾個月。
可他沒想到,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楚云不僅完全平息了涼州的戰事,還成功將馬騰、韓遂等人通過一系列手段,卸去他們在涼州的權力,令他們甘心前往鄴城,擔任虛職享受榮華富貴。
至于楚云向馬騰、韓遂二人許諾的什么“前將軍”、“左將軍”一類,曹操根本就不在意,二話不說就同意下來。
倒不是說四方將軍這等有名號的重職不受曹操重視,而是如今曹操雖然以鄴城為王都建立魏王國,但這些四方將軍的官職,還是以漢廷的名義,假借天子之手進行敕封。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曹操有一天當真一統天下,將大漢徹底取而代之。
那么現在以大漢的名義敕封的文武官吏,統統是不作數的。
到那個時候,還要以大魏的名義,對百官重新進行敕封。
所以現在的四方將軍,哪怕是拿來空掛在馬騰、韓遂的頭頂,曹操也不會有任何心疼的感覺。
何況其中的“左將軍”之職,還是虛懸于劉備頭頂多時,眼下還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公告天下,從劉備頭上把此職收回來,免得劉備整日以“左將軍”的職位自居,借此到處“招搖撞騙”。
在寄給楚云的回信之中,曹操先是欣慰地稱贊了楚云的功績,然后很體貼地讓楚云將馬騰、韓遂帶到鄴城,交到荀彧手上,就算了事。
并且,曹操會派人將喬紫青和楚懷楓平安送到鄴城,讓他們一家團聚,至于前線的戰事,暫且不需要楚云操心。
原來,曹操此次是大軍出動,不但有二十萬步、騎混合大軍,諸如高順、徐晃、張郃、高覽等大將,荀攸、郭嘉、程昱等謀士,都在此行的隊列中。
如此豪華的陣容,也難怪曹操會頗有自信了。
而諸葛亮也知道曹操此次兵鋒之盛,選擇避其鋒芒。
起初,諸葛亮建議放棄朝陽、新都兩縣,集中兵力駐守新野,并向劉表求援。
但就算劉琦向劉表苦苦勸諫,劉表還是不愿派兵配合劉備向新野進行協防。
意識到劉表似乎打算放棄新野這個荊州的北面門戶,不愿讓主公替劉表當炮灰的諸葛亮,只能轉變戰略。
在諸葛亮的勸說下,劉備不僅放棄了剛到手還沒捂熱乎的朝陽、新都兩縣,就連苦苦經營許久的大本營新野,也選擇了棄而不守。
諸葛亮的想法是,既然劉表不愿出兵相助,面對曹操大軍壓境,新野無論怎樣都是要失守的。
必然失守,那不如索性保存現有的兵力,先退避前線,一面觀察曹操的真正意圖,一面坐山觀虎斗,觀察荊州軍的真實戰斗力,是否能與曹軍相抗衡。
劉備對此表示同意,率軍火速從新野撤離,發揮自己最擅長的戰略轉移,順利前往江夏,與劉琦兵合一處,靜觀時變。
而劉表對于劉備放棄駐守新野的作為,雖然略有微詞,但也沒有多說什么。
畢竟是他自己先選擇不支援劉備堅守新野的,這還要強求劉備那點兒微末的兵力,抵擋曹操的二十萬大軍,就未免太過苛刻了。
但讓劉表摸不清情況的是,曹操并沒有如他預想的一樣,開始對荊州實施猛攻,而是在陸續接手了新野附近諸縣后,借此完全掌控南陽郡,并安營扎寨,分配兵馬駐防。
似乎這二十萬大軍出動,只為了將劉備趕出南陽,至于荊州,似乎曹操沒有半點兒興趣。
神經緊繃而緊張至極的劉表,本打算派人送書信給曹操,探一探曹操的虛實和來意,卻被手下的謀士蒯氏兄弟二人異口同聲地反對。
蒯越、蒯良二人認為,曹操絕不可能只是為了對付劉備就這般興師動眾,其真正的用意,必定是攻取荊州。
而劉表如果主動派人聯系曹操,等于將自己未戰先怯的狀況告知曹操,這樣一來,曹操就會對荊州軍失去忌憚,安心下令攻打荊州。
劉表一聽也有道理,這正要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主動聯系敵人,確實有示弱之嫌,于是采納二人的建議,只顧著分配兵力,在各關鍵的門戶城池增添防備。
但讓劉表意外的是,一向似乎對曹軍有些怯戰的軍師蔡瑁,這一次態度大為反轉,竟愿意主動請纓,率軍駐守前線,如果戰事爆發,就親身第一時間阻擋曹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