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里雒陽往東北的鞏縣、成皋一帶,原本平坦的地勢驟然崎嶇起來,洛水在這里與黃河交匯,嵩山在這里與邙山聚首。
這里是雒陽的東大門,七十年前,后漢一代才女班昭在晚年之時,跟隨兒子曹成從雒陽前去陳留赴任。
途中經歷這鞏縣、成皋,留下了“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之嘆。
鞏縣崎嶇,成皋縣位置則更高峻,乃黃河南岸一段突出的山體。滔滔黃河向東奔流,至此而止,繞道向北,環繞成皋高地,又向南繞回,一路東去。
成皋上筑有城池,曾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稱東虢國。后來周穆王姬滿“柙虎”于此,因此成皋又有“虎牢”之稱!
秦時便在這里設立關口,名為虎牢關,然幾經毀壞。
到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大將軍何進在此設旋門關,取班昭“看成皋之旋門”之意。不過附近的百姓,還是稱這座關口為虎牢關。
此時東方旭日剛起,天色尤未全亮,何瑾站在虎牢雄關之上。在他身后,還站立著吳匡、張遼、高順、韓浩、賈璣、何咸、荀攸七人。
其中吳匡、張遼、高順、韓浩四人各披甲胄,威風凜凜;賈璣、何咸、荀攸三人則大袖翩翩、衣袂飄飄。
望著初生的旭日,以及腳下復雜的山川河流,這些人不由豪情滿懷。也猜測著前方的何瑾,會在抵達此處的一刻,說出何等振奮人心的話來。
是指點地形,道出如何抵擋關東大軍?
還是觸景生情,做出一篇傳唱后世的詩賦?
亦或有感終于龍脫潛淵,將滿腔的抱負在此坦白?
終于山風又一次吹來,溫煦而多情,何瑾也緩緩轉身,一本正經地開口道:“好......無趣啊。”
話一出口,七人瞬間有種一腳將他踹下女墻的沖動:無趣你還一到此處,就急吼吼地來爬城墻?
還喝了滿肚子的西北風,站這里足足一炷香時間?
吃飽撐的嗎!
可何瑾也沒想到,自己會是這樣的反應:之所以如此這般,還不是因為這里乃鼎鼎有名的虎牢關?
可看了一會兒后,發現這里風貌雖跟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前世不一樣。但說白了,也就是一片未如何開發的荒山野嶺,沒啥好看的。
最主要的是,這里也不可能出現,三英戰呂布的精彩劇情——公孫瓚還在幽州與劉虞明爭暗斗,根本沒有參與討伐董卓之戰。
劉備應該在四處奔波,還沒去投奔公孫瓚,更不可能出現在虎牢關。
至于呂布,依舊在邙山辛勤地挖掘著帝陵......
要怪,只能怪明初一個姓羅的家伙,把這里寫得那么魔幻!
“走了,下去了......來了這里還未拜見徐中郎。少時中郎大人怪罪下來,給我們穿小鞋兒,你們付得起責任么?”
說著,一臉抱怨的他真走下了城墻。剩下七人全都面面相覷,恨不得把他拖回城墻,然后再扔下去!
也就在此時,一陣隆隆鼓聲響起,震得城墻上的塵土都在微微跳動。眾人聞聲面色瞬間一變,當即腳步急促地向城墻下趕去。
就算沒在軍伍中呆過的何咸和荀攸,也知這是聚將鼓。
此等帥帳聚將,只響三通的時間。三通鼓后若仍未進帳,就要被拖出去打板子甚至砍頭。
帥帳設在虎牢關內的校場正中心位置,簾外兩旁的親衛按刀雁形而立,中間留出一條丈余寬的通道,數十位披甲戴盔的武將正三五成群朝里走去。
眾人匆匆入帳后,何瑾很想低調一些。然而整個大帳里屬他年紀最小,還站在眾將最上首的位置,想低調都很難。
三通鼓息,中郎將徐榮大步走進帳內,眾人紛紛抱拳行禮。
徐榮四十多歲的年紀,相貌威嚴。皮膚黝黑粗糙,臉型方方正正,頜下一圈胡須很增氣勢。又長又粗的濃眉下,一雙精光四散的眼睛,令人不敢直視。
站在大帳正中的主位前,他緩緩環視眾將,目光在何瑾身上多停留了一下,饒有興致看了一眼后,才慢慢移開。
“眾將聽令!”徐榮一震披風,中氣十足喝道。
嘩啦啦!
一陣甲葉的撞擊聲響起,眾將齊齊抱拳曰:“諾!”
“本中郎奉相國之命,駐守旋門關以抗關東群賊。所駐兵馬,皆要受其節制!眼下斥候已探明群賊蠢蠢欲動,爾等當明言軍律,時刻保持戰備狀態!”
說著,還特意又看了何瑾一眼,意有所指地言道:“如有疏忽懈怠、違抗軍令者,休管如何得相國恩寵,本中郎也當軍法從事!”
眾將聞言,轟然應諾。
唯獨何瑾聽后,不由也看了一眼徐榮,心下有些抱怨:徐中郎,不就是我剛來沒拜碼頭嘛,至于這樣當眾給來個下馬威?
然而就在他以為,徐榮只是敲打自己這個毛頭小子一番時,又聽道:“何校尉,聽聞你此番帶來的援軍,有三千五百騎兵?”
“回中郎,末將的確有三千五百騎兵。”
何瑾不知徐榮何意,如實回道:“其中五百乃在下親衛部曲,其他三千皆乃前來時,相國特意調撥。”
徐榮聽后眉毛微微一蹙,道:“五百親衛部曲,本中郎便不抽調了。但其中三千騎兵,須調入本中郎麾下統一指揮!”
這話一出,除荀攸目光閃動一絲,其余吳匡、張遼、高順還有韓浩和何咸五人,皆猛然怒目看向徐榮。
這可是.......在奪兵權啊。
而且,一下要奪走何瑾麾下最有戰力的騎兵,當真太明目張膽——此番所為,已不只是要給一個下馬威,都算得上在刻意針對。
當下,何瑾臉色就冷了下來,道:“徐中郎,末將若是不從呢?”
這話落下,帳中徐榮麾下那些將校立時作怒,拔刀在手喝道:“主帥既已下令,汝豈敢抗命!”
一瞬間,吳匡、高順、張遼還有韓浩四人見狀,不由彼此苦笑了一下。
隨即四人同時默契變色,猛然掣出兵刃,針鋒相對喝道:“單汝等有刀,欺吾等之刀不利乎!”
就連何咸這位文士,看到弟弟受欺負,也抽出來佩劍喝道:“瑾弟休怕,此事就算鬧到相國那里,我等亦有理!”
然而,何瑾好似未將這劍拔弩張的一幕放在眼里,仍舊平靜地向徐榮問道:“不知徐中郎,當會如何處置在下?”
“自是待擊破關東群賊后,奏請相國裁定。”徐榮聲音也依舊不變,威嚴如故。整個人就如海岸的礁石,早已不在意海浪的拍打。
然后,何瑾眼珠便轉了一輪。
隨即壓下自己一方的兵刃,說了一句讓眾人皆驚的話來:“徐中郎,辦大事就要口氣大些,摳摳搜搜只要些騎兵如何夠?”
說著,便轉身對吳匡言道:“三千騎兵,由汝負責統御,聽從徐中郎調遣!”繼而又面向張遼和高順,道:“還有你們兩部陷陣營,也歸入徐中郎指揮!”
三人當時疑惑不解:“主公!......”
沒錯,此番不僅吳匡稱呼何瑾為主公,連張遼和高順也心甘情愿認了何瑾為主。
其中緣故,是他們聽聞了何瑾勸服董卓,只遷王公大臣而不動百姓的消息。免了雒陽百萬百姓,顛沛流離之苦。
另外對于劉囂之死,二人聞訊后,也心照不宣地對飲了一夜。
可沒想到剛新鮮認下的這位主公,此時就跟狗腿子一樣,還諂媚地向徐榮問道:“徐中郎,這八千兵馬可是在下麾下最精銳之士。還不夠的話,在下再努力籌措籌措。”
徐榮此時都有些愣住了,反應過來后,才收斂神色道:“足夠了......嗯,不,不必再勞煩何校尉。”
“嗯嗯......”何瑾就笑著點頭,然后抱拳告辭道:“徐中郎還有什么事兒么?沒事兒的話,在下先告退?”
“嗯。”徐榮下意識點頭,完全不知這小子在整什么幺蛾子。
但對于他如此慷慨贈兵一事,又覺該表示下感謝。鐵青個臉憋半天,才來了一句:“那個......呃,何校尉慢走。”
何瑾就回頭甜甜一笑,道:“徐中郎客氣,有事兒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