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后,一架由上海前往香港的客機,從上海機場冉冉升起,
客機上,一個年齡約在二十歲出頭的俊朗青年,手拿著一份寫著中華日報的過期報紙,津津有味的看著,
此時報紙的頭條內容正是,國黨戰士浴血奮戰,打退了占據佛山的日軍守軍,重新奪回了佛山,不日將反攻廣州,給予日本侵略者迎頭重擊,
這俊朗青年穿著一身筆直的西裝,帶著勞力士的手表,梳著此時最為流行的背頭,看上去氣質不凡,
青年人看完這篇頭條新聞后,明顯心情非常的好,嘴角露著淺淺的微笑,
“你在看什么?”
此時,一個猶太小女孩,在飛機過道中間,一蹦一跳的,正好出現在了青年身旁,探頭好奇的問道,
青年一臉柔和的收起報紙,沒有解釋,而是從領口拿出一條絲巾,變魔術般的從絲巾里拿出了一束玫瑰,遞給了一臉驚喜的猶太小女孩,
“送給你!”
青年笑道,
“謝謝先生!”
猶太小女孩道了聲謝,又蹦蹦跳跳的拿著玫瑰,歡天喜地的去找她的父親去了,
她要告訴她的父親,剛剛她遇到了一位魔法師先生,魔法師先生給她變出了一朵美麗的玫瑰,
而青年走道對面的座位上,一正襟危坐的中年人,正饒有趣味的觀察著這青年,
此人正是,國民黨軍統上海站,情報科科長王天風,也是劉南在這個世界上的肉身,王小風的親身父親,
而這俊朗青年,則是王天風制定的“死間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上海豪商明家的小少爺明臺,
接下來就如同劇情里的那樣,被王天風安排的殺手服務員出現,假裝下毒毒殺王天風,然后被明臺機智的識破,從而救下了王天風,
王天風順勢邀請明臺加入國黨共同抗日,明臺因心中不愿辜負大姐明鏡對自己的期望而果斷拒絕,
王天風表面上沒有說什么,卻在飛機到香港后,直接和副官郭騎云,強行將明臺打暈,帶回了湖南黔陽縣的軍校,
與此同時,一身大褂,手拿行李箱的劉南,風塵仆仆的從上海碼頭的輪船上,緩緩走了下來,
繁華的上海碼頭,充斥著來自全國各地,甚至說是全球各地的旅客和商人,
又有著依著這些旅客和商人而發展起來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店鋪以及相應的服務人員,
看起來是好不熱鬧,讓劉南感覺,和一個月前,他所在的佛山相比,簡直就像是兩個世界,
然而,碼頭上那些個手持長槍,身著立領“九八”式軍服的日本士兵,還是冷酷的捅破了眼前美好的幻想,清楚的告訴著所有人,這里,是被日軍所侵略占據著的上海,
劉南從容的走在碼頭外的街道上,先是找了一家早餐鋪,解決了早飯的問題,然后找了一家理發店,理了一下這一個月長出來的頭發,最后找了一家定制西服的服裝店,量了一下尺寸,定做了一套西服,一雙皮鞋,
從服裝店走出,一身嶄新西服的劉南,梳著油光锃亮的背頭,拎著個手提箱,已經和這個城市大部分中層階級的人士沒有什么區別了,
出了碼頭,劉南搭乘上了,前往上海滬西極司格特路的有軌電車,因為具剛剛和他聊的十分開心的那位理發師所說,上海最大的圖書館,就在司格特路,
此時的有軌電車,已是在上海發展了30多年的歷史了,自1905年,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獲得在上海創辦有軌電車工程的權利,整個工程由哈潑兄弟公司承包,
到如今,分別由英商、法商和華商開辟的有軌電車路線已有24條,而且電車也是越來越先進,車廂內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
當然,這是針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講,對于在現代生活過的劉南開講,先進是談不上的,只能說乘坐的人比較少這一點,還是挺好的,
至少讓他在上車后,可以從容的找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去,不用像現代,如肉夾饃一樣擠在地鐵或公交上,
上車付完車費后,他便沿著電車窗口,欣賞起了這老上海的風景,說實話,這個時代的上海,還真的別有一番風情,
“有需要報紙的嗎?最新一期的中華日報!”
原來售票員在收完車費后,開始順便兜售起了報紙來,
“麻煩給我一份,謝謝!”
劉南看有兩個帶著眼鏡的中年人,付錢要了兩份報紙,想了想,自己也是無事,便也向售票員招了招手,要了一份,
打開報紙,看見報紙右上角日期寫的是今天,就低頭慢慢看了起來,
報紙上內容很豐富,多為目前國家的一些戰事報道,局勢分析,以及一些重大新聞,
當然,也有一些知名政治企業人物的花邊八卦,和一些單位公司的招聘廣告等等,
其它的不論,但其中兩條信息,引起了劉南的注意,
第一條,是日本軍部派遣到上海經濟司任要職的原田熊二,在香港遇刺身亡,明家大少爺明樓被邀請返回上海,擔任新政府經濟司首席財經顧問,
第二條,則是隱藏在報紙角落里的一個小小的招聘廣告,司各特路圖書館,招聘圖書管理員一名,要求至少精通中文和英語,身體健康,最好年輕力壯,工資面議,
第一條新聞的出現,讓劉南明白,《偽裝者》的劇情已經開始了,明臺說不定也已經被王天風帶回軍校,進行嚴格的特工訓練了,
那他在全心全意投入修煉的同時,也要抽出一絲心力放在明家身上,防止王天風的死間計劃都結束了,自己還在悶頭修煉,
第二則新聞雖是一個小小的招聘廣告,也許對于別人來講是微不足道的,卻是正合了他的心意,
沒有什么比圖書館管理員,更容易閱讀到大量的書籍,提高他的知識儲備了,
更何況,他現在手里的錢,也正好花的差不多了,之前的錢基本都散給了葉問、李釗和周清泉他們了,
這份工作既有收入,又能讓他完美的融入上海這個地方,卻是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