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92章 幻滅生死同泡影,雄圖霸業等微塵

  荀諶急對袁譚道:“殿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如今利刃操于人手,再不決斷,死無地矣!”

  袁譚猶豫未決。

  高干也道:“禁宮衛士,一分為三,某有其一。而燕王與護軍皆心向太子。

  某聞衛士報告,燕王與護軍被陛下召至宮中,其中必有蹊蹺。

  若驟然發動,我等只有束手待斃也。”

  袁譚拍案而起,顫聲道:“二君所言不錯,坐以待斃非孤所為,傳令,立即集合部曲,前往皇宮勤王救駕!”說到后面,聲音漸漸穩定,“袁敘、袁熙,若有異動,亦是矯詔,孤不奉詔!”

  高干立即奔出,徑去召集禁軍。

  袁譚則與荀諶集合齊王府部曲,皆是銳士,得五百余人。

  按照與高干約好的方案,直撲皇宮。

  走到半途,前面殺聲大作。

  一彪人馬攔住去路。

  為首一人高呼道:“齊王謀逆,奉陛下詔,擒拿齊王,余者不問。汝等還不速速散去?”

  正是袁敘。身后帶著千余禁兵。

  袁譚部曲腳步躑躅,臉上露出懼色。畢竟對面是天子禁軍。

  袁譚大喝道:“袁敘!值此大廈將傾,袁尚一稚子有何能為?

  陛下已予孤密詔,命孤監國,以抗漢軍。

  汝顛倒黑白,矯詔行事,必遭敗亡!

  還不速速棄暗投明?”

  一邊高呼,一邊躍馬揮戟,直取重重禁軍衛護中的袁敘。

  袁敘厲聲道:“袁譚!汝倒行逆施,離死不遠!殺!”指揮禁軍攻殺過來。

  袁譚兵少,部曲士兵又懷憂懼,很快被殺得步步后退。

  一馬當先、身形突出的袁譚陷入包圍之中。

  袁敘大喜,叫道:“誅袁譚者賞百金,封侯!”

  袁譚戰馬受傷,嘶鳴倒地,他下馬步戰,左沖右突,長戟揮舞,高呼酣斗,禁軍一時難以將他拿下。

  袁譚心中也有些焦急,高干說好率禁軍匯合,怎么這邊動靜這么大,高干還不來會?難道除了什么岔子?

  荀諶在后面觀望形勢,心中一驚,高干心懷叵測,定然是被他蒙騙了!袁譚擋住袁敘,高干想必是攻擊皇宮、挾制袁紹去了。

  寒風之中,急得滿頭是汗。

  突然一跺腳,心生一計。

  荀諶所料沒錯,高干果然提兵直撲皇宮。

  他對禁軍的說辭是:“袁敘勾結漢主,意圖謀反,恐不利于陛下,我等速將陛下保護起來。”

  見幾個將領將信將疑,他道:“君等可知數年前袁敘任濟陰太守時,曾被漢主擒獲。

  漢主將他釋放,從此他便成為漢主之奸細。

  如果大魏蒸蒸日上,他或許不會起異心。

  現在大魏遭遇小挫,他便決意投敵。

  至于我如何得知,請君看這是誰人。”

  親兵推出一個中年男子,體似篩糠,委頓在地。

  一名禁軍中級將領甄托叫道:“這不是護軍府管家袁昌嗎?”

  高干道:“袁昌,汝且如實講來,可饒汝不死。”

  袁昌倒豆子般將袁敘與漢軍細作勾結之事和盤托出,并信誓旦旦地道是自己親眼所見。

  眾人將信將疑。

  高干肅然道:“我乃陛下親甥,豈會不利于陛下?

  如今城中大亂,我等保護陛下,無有過錯,只有功勞!諸君何疑?”

  眾人覺得有理,只要不對陛下不利,還能有什么問題?

  于是眾人跟隨高干直奔皇宮。

  高干距離皇宮更近,本來約定是與袁譚匯合后再去皇宮,現在高干撇開袁譚,自行前往。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高干在宮門前正遇到一彪人馬,領頭一人正是燕王袁熙。

  兩人照面,都是吃了一驚。

  高干率先反應過來,大呼道:“燕王可前來保護陛下?”

  袁熙道:“正是。君來何為?”

  高干道:“我亦為保護陛下而來。既然燕王與我目的一致,何不合兵一處,共誅亂臣賊子?”

  袁熙問道:“誰為亂臣賊子?”

  高干道:“城中亂戰者是也。”

  袁熙低聲問身旁蔡曄:“高干領兵前來,怎么辦?”

  蔡曄低聲道:“陛下令君擒拿袁譚,君反而來此,若與陛下照面,恐引責怪,不如與高干皆止兵宮外,觀形勢變化,再做打算。”

  蔡曄此來,本是有棗沒棗打兩竿,萬沒想到邯鄲城中發生如此劇變,準備甚是不足,至少跟隨他而來的勇士不過十余人,難以左右形勢發展。

  若有百余勇士,說不定能亂而取之,掌控邯鄲,一舉滅亡魏國。

  袁熙勇猛不遜于袁譚,也是無甚智略,沒有主意,只得采納蔡曄建議,向高干高聲道:“為免驚擾陛下,君與孤不如且駐兵宮外,若有亂兵來犯,則同討滅之,君以為如何?”

  高干平時與袁譚走得近,近來不受袁紹喜歡,若只有自己一軍,難么悍然將袁紹“保護”起來,沒有問題。但現在自己與袁熙相互牽制,萬一袁紹頭鐵先下令擒拿自己,恐怕自己除了等死別無他路。那么袁熙的提議也不失為折中之計。

  高干答道:“燕王之議,正合我意。”

  于是兩支禁軍在宮門口數十步外,一左一右,列開陣勢,相互戒備。

  士兵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天色漸晚,外面殺聲漸漸平息。

  袁熙和高干都屏息凝神,等著結果出現。

  期間宮門內隱約有敲門聲響,眾人皆無暇理會。

  過了一盞茶功夫,腳步聲響,一彪人馬從高干所來的方向趕了過來。

  眾人急回頭看去,那彪人馬約有千余人,人人帶傷,殺氣騰騰,為首一人手中長戟上鮮血淋漓,目光兇惡,正是袁譚。

  高干呼道:“齊王來得正好,燕王謀反,且與我討之。”

  袁譚目光打量場上形勢,還沒搭話,荀諶一眼看到袁熙隊伍中似乎有個熟悉的面孔,當機立斷,在袁譚耳邊道:“齊王,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高干心懷叵測,反復無常,乃十足小人,不可相信,宜先誅之。”

  袁譚對高干心中早已怒火熊熊,方才為袁敘所阻,若不是荀諶用計亂了袁敘后路,擾動其軍心,自己必然敗亡,聽了荀諶之言,立即將長戟一指,高呼道:“高干謀逆,意圖劫持陛下!弟何不與我共誅之!”

  蔡曄也急對袁熙道:“袁尚不知何往,形勢詭異,宜先誅高干,再言其他。”

  袁熙回應道:“兄所言極是!”號令禁軍:“高干乃反賊,孤與齊王共誅之!殺!”

  高干見勢不妙,大呼道:“我乃忠臣,汝等以子謀父,大逆不道!諸君與我共討之,速請出陛下主持公道。”

  欲沖宮門。

  其部禁軍亂作一團。

  袁譚、袁熙麾下士兵則士氣略勝,并力向高干殺來。

  高干部禁軍七零八落,亂逃者有之,投降者有之,還有欲反水殺高干者。

  高干憋得幾乎要吐血,在幾個親信保護下,趁著場上亂作一團,斜刺里就逃。

  殺聲大作,又有一彪人馬從正對宮門的方向奔來,迎面撞上高干等人。

  高干正要呼救。

  那彪士兵十幾支亂箭射出,將高干等人全部射殺。

  “才志弘邈,文武秀出”的高干高元才,由于“有雄志而無雄才”,志大才疏,野心勃勃,結果不自量力,死得輕如鴻毛。

  他期待的“挾袁紹而誅諸王”,一攬魏國大權,再圖擊退漢軍的奢望,全部落空。

  那彪士兵中間簇擁出幾人,氣勢洶洶,殺氣騰騰。

  袁譚、袁熙忙收攏軍隊,重新在宮門兩側大街上列陣。

  來者正是袁尚,左右有逄紀、郭圖、審配等人。

  其士兵也是以逄紀衛尉府所領的各城門士兵為主。

  約有一千五六百人。

  袁尚下午離開皇宮前往籠絡逄紀時,袁紹昏昏沉沉,不便行動,便暫時留在宮中,只把皇后劉氏也即袁尚生母,帶了一起。

  太監、宮人見形勢不妙,在袁紹昏迷期間,紛紛攜了宮中財貨珍寶,偷偷溜出宮去。

  偌大的皇宮,只剩下袁紹一人。

  現在袁尚與逄紀帶兵歸來,欲重新入宮見袁紹,已不可得。

  場上三方呈鼎立之勢。

  袁尚、逄紀等人兵力最多、戰力最強,但不足以戰勝袁譚、袁熙二人合兵。

  一時形成了僵持。

  既然大家都投鼠忌器,不敢開戰,那就只能談判了。

  袁尚派出郭圖,袁譚派出荀諶,袁熙派出甄儼。

  三人皆赤手空拳,不帶武器,來到三方隊伍正中,低聲討論。

  袁尚給出的條件是袁尚繼位,繼續以袁譚、袁熙為齊王、燕王,但兩人需出城就藩。

  袁譚給出的條件是袁譚繼位,袁熙就藩,袁尚可為儲君,等到袁譚百年之后,袁尚可以繼位。

  袁熙給出的條件是,袁譚、袁尚都可繼位,但袁熙任大將軍大司馬,城中兵權都有袁熙掌握。

  三人雞同鴨講,說不到一塊去,爭吵一番,各自回去與主君討論。

  次日,仍舊爭吵不休,無法達成一致。

  各自派出部分兵馬在城中搶占地盤,掠奪財物,擴充軍隊。

  這種形勢下,最關鍵還是手中實力,袁紹已不再那么重要,因此三方有意無意間將袁紹給忘在了腦后。

  袁紹自舞劍發力之后,身子一軟,倒在地上,再也無法起身。

  他喘氣如牛,勉強爬到榻邊,卻爬不上去,頹然倒在地上。

  聲音微弱,呼喊“來人”,無人應答。

  從皇宮外隱約傳來喊殺聲,但就是沒人入宮。

  袁紹就這么在寒冷的地面上昏昏沉沉躺了一夜。

  第二天又渴又餓,卻無法動彈。

  他啞聲呼喊了半天,仍舊無人前來。

  頭疼欲裂,幻覺雜亂。

  一時回到了父親去世、自己結廬服喪的情景。

  當時服喪三年,形容枯槁。

  但一顆心卻是火熱。

  服喪期滿,自己孝名滿于天下。

  后又結交張邈、何颙、許攸等名士,救助黨人,濟困援厄,雖然在野,卻成為首屈一指的士人領袖。

  那時三十來歲,精力旺盛,意氣風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黃巾之亂后,大漢江河日下。

  宦官擅權,董卓跋扈,自己于四十來歲號令天下,舉起討董大旗,一舉奪取天下第一大州冀州,麾下雄兵數萬,霸業可期。

  誰料殺出個劉備。

  讓自己一切成空。

  罷了、罷了。

  幻滅生死同泡影,雄圖霸業等微塵。

  黃土一抔而已。

  大魏國皇帝袁紹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雙眸大睜,喉嚨里咕噥了一聲,身子微微抽搐,然后慢慢變冷。

大熊貓文學    漢室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