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看著城下大軍一聲不吭地準備攻城事宜,心中充滿一股荒謬感:就這么直接攻城么?至少應該喊個話、招個降、開個價吧?
就華麗麗地視自己如無物嗎?
李煥心中升起強烈的屈辱和憤怒。
但這感覺宛如烈日融雪,轉瞬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己真能抗住強敵的攻擊嗎?
回頭看看左右部曲將領,眾人臉上都是凝重、驚慌、懼怕,唯獨沒有自信。眾人見李煥望來,都不敢跟他目光接觸,假裝看向城下敵軍。
李煥還有一線期盼,開口道:“諸位,漢軍大兵壓境,然其遠來疲憊,橋豫章近在南昌,僮將軍亦不算遠,若我軍能堅守十日,必可得救。諸君以為然否?”
寂然無聲,無人應答。
李煥提高聲音,再問一遍。
軍司馬遲疑開口道:“將軍,漢軍大將乃是劉猛,又有旗號曰典、許等,這必是典韋、許褚。此三人統領漢主麾下最精銳之軍,號為陷陣,摧鋒,橫野。典許之威名,聞于海內。觀其士氣、軍勢,遠勝我軍。宜春城陋墻低,恐難堅持十日。”
有他開頭,諸將紛紛附和:“是極!是極!漢軍胸有成竹,根本沒把我等放在眼里。還是早做打算為好。一旦攻城,我等皆為齏粉矣。”
基本上無人建言抵抗,更別說出城作戰了。
劉備的寬宏大度,漢將的無敵威名,漢軍的赫赫戰功,加上神兵天降,事發突然,宜春城中將士基本上沒有什么抵抗的決心和意志。
主動開城投降成了最佳的理性選擇。
何況孤城一座,又為誰賣命呢?橋蕤還是僮芝?
李煥心中失落,同時也松了一口氣,嘆道:“那便開城吧。”
城門大開,李煥親自出降。
劉猛哈哈大笑,對軍謀祭酒法正道:“果如孝直所料!”
法正摸摸唇上短短的髭須,淡淡一笑道:“李煥不足為患,僮芝還須下些功夫。”
劉猛頷首。
李煥等被戰士引到劉猛面前,拜倒在地,口稱待罪。
劉猛將他扶起,笑道:“李君棄暗投明,有功無過,何罪之有?”為他引見諸將。
李煥等見到軍中不僅有典韋、許褚,還有天下聞名的飛將呂布,更是暗自慶幸開城投降沒有做錯。漢軍并非虛張聲勢,而是確確實實的虎賁三軍。
劉猛入宜春城中,三軍總算可以好好休整一番。回想千里征途,恍如一夢。一萬五千戰士,掉隊、逃跑、病死于途中者,合計兩千多人,以不為少。折損的最高級別將領為摧鋒軍參軍校尉,水土不服,患了急病,很快就撒手人寰。
不管怎樣,漢軍主力都漂亮地完成了戰略大迂回的任務。占據宜春,已封死孫策的退路。以前劉備還有孫策南奔交州的心理準備,現在既然采取迂回之計,那就是下決心要將孫策徹底消滅。
法正非常清楚劉備的戰略思路,也參與過大迂回路線的制定。在漢軍休整之時,法正親自帶人南下去見僮芝,并向豫章南部諸豪強、宗帥送書,相約共會于新淦之南,宣讀天子詔書,冊封諸豪強。
宜春至廬陵兩百多里,法正還在路上時,劉猛按照計劃率軍東下,急襲漢平。
漢平處于宜春和新淦之間,乃是公元185年朝廷分宜春縣所置。
漢平、新淦距離南昌不遠,已屬于橋蕤、孫策腹心之地。漢平守將名喚項嚴,出身于橋蕤部曲私兵,對橋蕤忠心耿耿,雖懾于劉猛三軍威勢,不敢出戰迎擊,但驅逐使者,辱罵劉猛,誓與城池共存亡。
漢軍將士大怒。
劉猛知道一鼓作氣的道理。深入敵境,必須攻掠如火,絕不可以畏首畏尾,給敵人從容調集大軍的機會,如果難以占據新淦這個要地,有可能打成消耗戰,妨害一舉擊破豫章的大局。
第一次攻擊就不做任何試探。上來就是全力猛攻。
獅子搏兔,當用全力。
劉猛擂鼓,典韋等挑選各自軍中剽捷勇猛者,帶隊攻城。
千里遠征,劉猛未帶笨重的攻具,但帶了劉備極為重視的匠器營不少工匠。
隨著劉備勢力擴張,實力壯大,匠器營早就成為超過萬人的龐然大物,都督由軍備侍郎張式兼任。其下設有武器、甲具、攻械、路橋、艦船等數個部門,熱火朝天地開展開發、研制、創新各種工作。
隨劉猛而來的大多是負責攻城器械的工匠。
為了保護這些身體素質相對戰兵差了不少的工匠,劉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護兵千里,用兵一時。這些工匠現在就派上了用場。
在他們指揮調度和親自動手之下,一架架簡易攻城器械被組裝起來。雖然沒法攜帶投石機核心鐵制部件,工匠們還是組建出極為簡陋的全木結構投石機,或許幾次投彈就會散架,但只要能把巨石拋上城去,就已足夠。
簡易云梯、遮蔽城上箭矢的幔車等,更是造了數百架。
攻城槌最為簡單。砍倒的巨木,作為槌身。在宜春城中搜集到的大車,十幾輛拼接起來,就變成宛如蜈蚣的巨型攻城槌。
便于攜帶的強弩,更隨身帶了三千多張。
鼓聲如雷,攻勢如潮。
器械之威力自然不待言,核心還是人。
劉猛坐鎮中軍,負責指揮。橫野軍作為預備隊。呂布、許褚率弩兵掩護攻城軍隊。
論單兵戰斗力,負責攻城的摧鋒陷陣二軍為劉備諸軍之冠,亦為天下之冠。
典韋待投石機停止發射,大吼一聲:“殺!”漢兵推著帶輪云梯和攻城槌撲向城墻。
在項嚴高聲激勵下,城上守兵戰戰兢兢爬起來,向城下放箭。
剛才投石機的一波猛烈攻擊,聲如雷霆,驚天動地。雖然準頭差了一些,巨石砸死者不過十幾人,還沒砸到城墻,但也嚇得從沒見過如此威勢的守兵心膽俱裂。雖然探頭放箭,但弓箭無力,射出就算,也不知道箭矢飛往何處。
項嚴心臟砰砰亂跳,汗水滾滾而下,對漢兵戰力有所預期,但未料到攻城居然如此之猛烈!
橋公知遇之恩,豈可辜負?
今日一戰,有死而已!
典韋等戴有頭盔,上半身穿著鐵甲。除非特別倒霉,不然普通箭矢很難讓漢兵失去行動能力。
漢平城建城不過數年,又值漢末,人力、物力調度都成問題,城墻高度還不如宜春,不過是個大號的塢壁而已。
典韋等只一波沖鋒,就沖上了城頭。
腳下站穩,典韋兩手連揚,十余柄短戟連珠擲出,連殺十余人。
守兵駭然,向后退卻。
項嚴還在高聲指揮應戰,典韋已拔出交叉背在身后的大鐵戟,旋風般沖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