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云(7)

  漢軍平定先零羌戰亂之后,涼州大規模的暴動減少,但因涼州地區漢羌之間矛盾重重,朝廷委任的地方官又多殘酷苛暴之輩,零星的叛亂仍舊此起彼伏。

  護羌校尉馬賢自公元120年上任,到公元138年中伏身亡,長達十多年的履職中,就曾多次平定羌人的叛亂。

  自馬賢之后,延續到漢桓帝時代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燒當羌之亂復起,朝廷先后委任“涼州三明”段颎、皇甫規和張奐為護羌校尉。

  三人都曾對叛亂的羌人采取強有力的鎮壓和威懾,先后殺死的羌人數以萬計,羌亂才算是在某種意義上終被平定。

  之所以說在某種意義上,乃是因為羌人因為畏懼朝廷的殘酷鎮壓,自發的叛亂已經大為減少。北宮伯玉、李文侯乃至后來的韓遂、邊章、馬騰等皆是利用羌人對朝廷的不滿,利用西羌人實現自己的格局目的。

  趙普認為曹操一旦姑息羌人叛亂的情況下,就任涼州刺史,其危險性就在于諸多的羌人部落并未真正的臣服漢室,朝廷對他們的寬容,反而是某種程度上的縱容。

  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再次揭竿而起,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叛軍的首領韓遂、邊章和北宮伯玉等人,朝廷并沒有治罪,而是招降了他們。

  曹操擔任涼州刺史,算是深入虎狼之地了。

  可曹操似乎對就任涼州刺史,平靖西北邊塞非常的有信心,因此不遠千里自譙縣而來。

  趙普沉吟了片刻,他覺得在這個時候,有必要跟曹操、盧植等人談一下后世學者們對涼州地區叛亂的解讀了。

  盧植和曹操都是身在漢營,自小所在的位置,以及成長環境就很難全面的看待這個問題。

  “那孟德你可知涼州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嗎?”趙普聞曹操。

  曹操道:“羌人不甘心供朝廷驅使是為主因,地方官吏貪腐殘暴,以至于羌人群起暴動。”

  趙普微微頷首,“孟德所言,確實在理,不過其中的主因卻并非在此。”

  “先生此言是為何意?”盧植和曹操對望一眼,均有些詫異。

  羌人不甘心為朝廷戍邊,想要搶奪河西這片土地,一直都被漢朝廷視為羌人叛亂的根源,而涼州地區官吏普遍貪腐殘暴,才終于導致羌亂的大規模爆發。

  這是士人階層是為共識,而哪怕盧植這樣的人物,其實私下里也覺得,朝廷是在利用羌人來守衛邊疆,而沒有把羌人視為大漢朝廷的一部分。

  趙普道:“光武皇帝定都雒陽,朝廷對于關中地區地位的重視有所下降,進而導致對關中之外的涼州疏于管控其實也是重要原因。”

  他決定從細節處著手,一點點的講清楚。

  后漢朝廷定都雒陽之后,三輔地區的重要性降到了京師雒陽以下。

  而在前朝立足長安之時,三輔之外即為涼州,涼州也就成了朝廷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因此,自漢武帝設立河西四郡之后,前漢朝廷對于河西的經營已經都是重中之重。

  但自后漢立國起,京師之外還有三輔之地,三輔從京畿地區,變為雒陽的屏障,因此朝廷對河西的重視程度,比前漢要低上很多,地方豪強對此的不滿尚在其次。

  前漢時駐扎在河西的重兵逐漸抽調了其他地區,這對于威懾和管制羌人是非常不利的。

  當羌亂的規模非常大的時候,由于朝廷對于涼州的不重視,對于是戰是守甚至都搖擺不定,棄守涼州之議一度甚囂塵上,比如漢安帝時,就差點放棄涼州隴右地區。

  這點盧植和曹操其實也都想到過,聞言紛紛點頭。

  但是這并不是趙普想要表達的全部意思,因為朝廷的不重視,間接就導致對涼州地區的官員考核比較隨意,涼州地區本就天高皇帝遠。一旦朝廷不重視,那么官員們胡作非為,想要傳到京師朝堂之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導致涼州到任的官員,無不橫征暴斂。

  趙普接著道:“因為朝廷的不重視,導致涼州地區朝綱崩壞,官員任意而為,終導致天怒人怨。還有盧使君和孟德皆在朝中任職多年,但知官員不可擔任故居本地的二千石大吏,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涼州當地的官員跟地方利益沒有切身的利害關系,導致州郡的長官并無守戰意或者畏惡軍事或者皆不肯專心堅守,致使原本起事時人數不多,武器非常簡陋,叛亂意圖混亂不一的羌患愈演愈烈。”

  漢時,有明文規定,本地出身的人氏不可擔任當地的太守和刺史。

  兩漢時的官制,朝中兩千石的官職有很多,三公、九卿中郎將等等皆是兩千石的大官。

  但是在地方,通常只有太守和刺史,而刺史還是近些年來才晉升為兩千石級別,在最初,所謂的一州刺史不過是六百石的俸祿。

  當然,特殊的地方,護羌校尉,或者護烏桓中郎將等等也是兩千石級別。

  終漢一朝,有本州人氏當任當地的兩千石大吏寥寥可數,張奐、皇甫規等涼州本地人氏,擔任護羌中郎將是為平叛需要的特例。

  甚至崔超是為冀州人氏,擔任常山郡太守,也是出于黃巾之亂初平,需要當地有名望的士人來安撫地方。

  這樣有利于朝廷削弱或者說是制衡掣肘地方豪強,但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

  因為出任涼州刺史的人選是為外郡別州人氏,這導致他們對于涼州這個河西邊塞之地毫無感情,只想在這任上如何中百私囊,橫征暴斂。

  甚至,一些出身涼州的士人門庭,因此想要遷居關中或者關東。

  后漢末年的割據勢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關東豪強取代關中士族的歷史過程。

  而所謂的關東通常就是指函谷關以東,主要指后世的山東河南等地,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就自稱關東聯軍。

  涼州的士人們想要向內遷居跟朝廷的不重視有極大的關系,史書記載護羌中郎將張奐破羌有功,就申請由邊郡敦煌淵泉遷到內地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定居,得到朝廷特許。

大熊貓文學    建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