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745、兩千多公里外的求救

大熊貓文學    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但不幸的是,這個小姑娘做完切胃手術后,出現了術后并發癥,她的胃瘺了!

  醫生曾跟她強調過手術帶來的風險的問題,但是想要快速瘦下來的心情太迫切,這個女孩子自動屏蔽了醫生述說的風險。

  “我閨蜜下手術臺后,肚子就一直疼!后來,我們去找過那家醫院,經過醫生們的緊急會診,說是找到了原因,說是切胃后,縱貫全胃的切口在縫合過程中沒有縫好,然后那一天,那家醫院給我閨蜜進行了第2次縫補手術,但由于胃瘺較大,她胃部的‘小窟窿’始終沒能完全成功補上,酸性的胃液和食物殘渣從裂口處漏入腹腔,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感染。”

  陳俊點點頭,其實,每個做切胃手術的醫生都會遇到胃瘺的病例,這是科學,是手術并發癥的概率問題。有些手術經驗豐富的醫生,可以將胃瘺的概率控制在0.3,但并發癥不能完全避免。

  當然,陳俊自己是例外。如果是他來做,絕對不會有這種概率。就算有,概率也是零!

  “后來,那家醫院就說他們沒有辦法了,讓我閨蜜耐心等待胃瘺自愈。結果幾個月過去,她胃上的‘破洞’依然沒能長好,僅剩三分之一的胃里依然插著引流管導出胃液,怕進一步腹腔感染,我閨蜜不敢吃一口東西、極少喝水,甚至還一度出現脫水癥狀,終日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體重也降到120多斤。最重要的是,她還不敢告訴家里人。”

  現在,杏林道這么火,而陳俊的名氣又這么大,以一雙巧手著稱,好像什么手術都很精湛,于是她們就慕名前來了,希望陳俊能救救她。

  醫護人員和杏林道節目組的工作人員,還有一些旁觀的路人,聽了這個遭遇后,都極為同情,大家不約而同望向了陳俊。

  陳俊表示,沒問題,如果讓他來做這個修補手術,大約需要十分鐘。

  小姑娘和其閨蜜都大喜。術后,陳俊就幫患者安排了手術。

  陳俊采用“內鏡下補胃瘺”,像他說的那樣,整個手術輕描淡寫,僅僅只用了八分鐘就收工。

  術中,胃部造影顯示,患者胃瘺比較嚴重,腹腔內有嚴重感染!陳俊通過內鏡操作,從患者的食道深入內鏡,發現她的胃體上段前壁有一個瘺口,并有大量白色膿液滲出,這個“破洞”直徑約1cm,他小心翼翼用內鏡吻合夾吸引瘺口周圍組織并夾閉。

  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其實對內鏡操作者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就像夾合一塊有不規則裂口的老豆腐,稍有不慎,就又出現瘺口。但是通過內鏡完成創面閉合,可以有效減少外科手術的切口及腹腔感染風險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讓瘺口閉合變得有力而且可靠。

  陳俊的一雙巧手,自然是做得非常完美!

  讓患者和其閨蜜都有點不敢置信。困擾他們這么久的病情,這么輕易就搞定了?

  事實證明,陳俊的手術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半個月后小姑娘來復查,明顯都快康復了,根本不存在胃瘺的情況,而小姑娘說已經能吃一些稀飯,煮爛的面條之類。大家自然都替他感到高興。

  說起當時做切胃手術的事情,小姑娘后悔不迭,說是當時腦子真是被驢踢了,如果時光倒流,她絕對不會再去做這種手術。

  小姑娘以其親身經歷告訴觀眾朋友們,切胃手術切不好是會死人的!

  杏林道的記者采訪陳俊,詢問,切胃手術到底是什么手術?又有哪些副作用?

  陳俊略微沉吟,就以一種相當通俗化的講法進行科普:正常人一般擁有火龍果大小的胃,一頓可以吃15個餃子,一些肥胖者的胃就是一個柚子大小的胃,一頓要50個餃子才覺得飽,而切胃后,留下的胃囊只有一個香蕉大小的容量,5個餃子就能塞滿。

  切胃手術早在1966年就由美國的愛德華·曼森為一些肥胖患者展開,包括胃旁路手術、袖狀胃切除手術及胃束帶手術等,這些手術的原理就是通過控制患者的胃容量,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像胃旁路手術,就是在胃部建立一個通路,改變腸道結構、關閉大部分胃功能,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手術將患者的胃分成上下兩部分,用于容納食物的胃小囊只有原來胃部的1/61/10,然后在胃小囊的切口處開一條“岔路”,接上截取的一段小腸,重新排列小腸的位置,改變食物經過消化道的途徑,減小胃容量、縮短小腸,極大的控制食物攝入和吸收。術后患者會出現上腹飽脹不適、惡心、出汗、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特征。

  而袖狀胃切除手術,則是使原來膨大的胃縮小成像腸管一樣。從而縮小了胃的容積,使食物進入胃部后和在胃內消化減少。同時也切除了大部分內分泌細胞,手術后食欲下降,從而達到減輕重量的目的。

  而胃束帶手術,則是通過腹腔鏡手術給胃上部裝上一條硅膠制束縛帶,這種束縛帶可以通過注水來調節松緊,而不需要對胃腸等結構進行改造,并且取下束腹帶后即可恢復,但由于硅膠屬于外來物體,患者會有排異、感染等風險。

  至于這類手術有沒有風險?陳俊介紹,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方式,會有小概率因侵入性或不可逆性造成的術后并發癥——如腸梗阻、吻合口漏、肺栓塞、深靜脈血栓、門靜脈損傷甚至死亡等。由于胃部僅剩原來的幾分之一,正常人一頓飯可以吃下的食物,這些切胃手術患者要數次才能吃完。食物卡在小胃囊里,讓人時不時想嘔吐,產生胃食管返流、營養不良、高度骨質疏松等終身困擾的疾病。

  事實上,科學減重,探索仍在路上。現在的醫學,相較百年前,自然是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并沒有達到一種超級發達的程度。

  2016年《柳葉刀》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的男性肥胖人數為4320萬人,女性肥胖人數為4640萬人,高居全球第一,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盡管飲食控制和適度運動是肥胖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但患者依從性欠佳。

  “那么,陳醫生,哪些人適合切胃手術呢?”杏林道記者問道。

  陳俊就介紹,切胃手術是有明確的適應癥的。根據《中國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療指南(2019年)》,單純肥胖病人的BMI≥37.5,建議積極手術;32.5≤BMI<37.5,推薦手術;27.5≤BMI<32.5,經改變生活方式和內科治療難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項代謝綜合征組分,或存在合并癥,綜合評估后可考慮手術。ωωω.⑨⑨⑨xs.co(m)

  代謝綜合征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體重指數在正常范圍內且無并發癥的患者,這兩類患者不適合減重手術。

  陳俊認為,切胃手術的第一目的在于治療極端肥胖與代謝性疾病,如果有人只是單純為了減肥、為了美,那我一定會勸她不能去嘗試!

  杏林道節目組收到了一個求救電話,是從兩千公里外的一個山區縣城打過來的,電話那頭是當地人民醫院的副院長,說是遇到了一位患者,但是他們水平有限,想請杏林道節目組以及省一醫的專家們給予支持。

  他們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杏林道節目組的電話。原本,他們是打算托關系找帝都的醫院求助的。

  然后,杏林道節目組立刻將電話轉給了陳俊。陳俊通過電話了解了患者的情況,那是一位將近80歲的老爺子,近來感到腹脹腹痛,去醫院檢查發現有巨大的腹主動脈瘤,緊急轉到當地那家縣人民醫院就診。縣醫院意識到患者情況危急,求助當地省會醫院,但是,當地省會醫院覺得他們也很棘手,可能愛莫能助,但會幫忙聯系能做這個的專家。只是,還沒有消息。

  情況緊急,“病急亂投醫”,那家醫院的副院長負責該患者,有些急了,想起杏林道和省一醫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有棗沒棗打三竿,于是就打了過來。

  陳俊告訴對方,其實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也十分愿意幫忙。這讓對方很欣喜,當即就將病歷資料傳了過來。

  從傳過來的CT圖像來看,那是一個巨大的腹主動脈瘤,長150mm,直徑超過100mm,偏心生長,局部囊性突起,雙側髂總動脈動脈瘤,雙側髂內動脈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并非腫瘤,而是由于動脈硬化等原因,造成血管壁強度降低,逐漸被血流沖擊,血管口徑增粗,“像氣球一樣被吹大”。

  而直徑超過55mm的動脈瘤,形態如果偏向一側或有異形,出現腹痛癥狀,被認為是破裂前兆,需要盡快進行外科治療。種種線索,都指向一個隨時都可能發生致命性破裂的腹主動脈瘤“炸彈”。

  患者一個嚴重的刺激性咳嗽,就有可能誘發破裂,隨時有生命危險,情況非常緊急。必須盡快接受手術治!

  但是,當地醫院沒有這個技術和條件,甚至都沒有血管外科專科。

  由于動脈瘤存在極高的破裂風險,患者失去長途轉運的機會,任何顛簸和氣壓變化都可以引發災難性后果。

  救護車、直升機,都被排除。那個地方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將患者送到具有獨立處理這種高難度動脈瘤能力的醫療中心的選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強行運送,患者絕對會死在途中!

  省一醫也沒有讓陳俊孤軍奮戰,姜云堃找來了很多血管外科的專家一起會診,最終,大家擬定了一個成功率較高的手術方案,讓患者留在當地進行手術,由于對方醫院其實具有實施DSA血管腔內介入的基本條件,所以,由省一醫這邊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兩家醫院一起協作,拯救病人!

  當然,省一醫這邊,陳俊作為主導。因為,杏林道節目組要錄制節目的。這么“罕見的”相隔兩千公里救人,是很好的素材。

  杏林道節目組甚至立刻派遣人飛過去,拍攝那邊的情況。

  雙方密切配合,18時30分,CTA影像資料傳至兩地專家手中。

  21時30分,專業人員報告測量結果:患者不僅瘤體巨大,胸主動脈多發潰瘍,坑洼不平的胸腹主動脈交接區九十度向左側扭轉,雙側髂動脈較細,360度扭曲,雙側髂內動脈瘤,更嚴重的是適合腔內介入治療的動脈瘤瘤頸基本沒有,成喇叭口狀水平橫位,左腎動脈位于轉角處,但直徑不到4mm,位置稍高的右腎動脈同樣纖細。

  專家們更加緊張,按這樣的情況,常規的微創介入治療條件不滿足,要考慮開放手術。可那一家人民醫院沒有血管外科,更沒有相關的手術器械和相關器材,更沒有臨床經驗,手術創傷大,風險高,如進行腹主動脈瘤開放手術必須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和技術保障。

  陳俊給對方醫院的院長打了電話,對方院長表示,無論如何,要不惜代價救治患者的決心,無論開放手術還是血管腔內介入治療,都會舉全院之力進行支持和保障。

  既然對方都這么“盡職盡責”,陳俊也表示,會竭盡全力。當天晚上,陳俊沒有回家,而是在醫院辦公室,苦思對策。

  院長萬德培知道后,也過來了解了情況,還和對方醫院院長通了電話。

  經過一個晚上的考慮,陳俊也與省一醫的其他專家商量過,最終大家都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介入手術實現救治的可靠性更高,可以考慮非常規的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聯合胸主動脈覆膜支架的方法進行嘗試,但技術要求極高,術中任何一個疏忽或失誤,都會造成動脈瘤破裂或治療失敗。

  而陳俊,介入手術水平是宗師境界。當年支援震區的時候就曾得到過帝都介入專家的盛贊,又經過這一兩年,陳俊的介入技術可以說絕對是省一醫第一!

  這個手術,需要高手執行,而陳俊,毫無疑問就是這個高手。只是不知道,他現在趕過去還來不來得及?!

大熊貓文學    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