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訓練場,時間流速1:100,也就是說現實世界1小時,醫術訓練場真人模擬100小時,完全夠他過癮的了!
沒錯,就是過癮!身為一名醫生,特別是有志于成為一名偉大的全科醫生的陳俊來說,演練一門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醫術,真的是一種非常過癮的享受!
這是一個極度逼真的手術室,連躺在手術臺上的病人都是如此真實,系統模擬出來的病歷資料也頗為詳盡:
這是一個大咯血需要急救的患者,因結核大咯血在某三甲醫院結核科住院,一直上著呼吸機,生命垂危。后來,家屬通過“朋友”介紹,轉到陳俊這里,做介入手術治療。
陳俊不需要助手,自己一個人搞定,“輕車熟路”,消毒、鋪巾、局麻、動脈穿刺、插入導管,逐一找到各條出血的血管,使用特殊的栓塞顆粒逐一栓塞,經過近90分鐘緊張而有序的搶救,患者轉危為安。
做完之后,陳俊并沒有立即開始下一臺訓練,而是反復琢磨思考這臺手術,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怎么樣操作才能更快捷,等等。
然后,他再次重復這臺訓練的時候,時間就縮短到了不足60分鐘。再一次重復的時候,僅僅需要30分鐘就搞定了。也就是說,短短時間內,效率提高了三倍。
其實,主要是第一次做,不夠適應,未能完全發揮出他的手速。現在30分鐘才是正常水平。先前都是失常發揮。
接下來,陳俊就選擇了另外一個病人,是一個化膿性膽管炎患者,腹痛,高熱,全身發黃,高齡,判斷為化膿性膽管炎。體查感染嚴重,心、肝、腎功能受損,可能很快進入膿毒血癥,休克狀態。
陳俊仔細思索之后,認為應該行快速穿刺膽管引流術。消毒,麻醉,在超聲儀的指引下,陳俊一針穿刺到位,白色流體流出,注入少許造影劑,顯示膽管明顯擴張,在導絲的引導下,引入引流管,抽出膿液100多毫升,十分鐘便解除了膽道的梗塞,使患者有進一步治療搶救的機會。
下一個則是一名左側鎖骨下動脈閉塞的患者。因右上肢無力發涼,半年來加重入院。體檢右側血壓180/110mmhg,左側血壓測不出,左側脈搏摸不到。左肢皮溫較右側低,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表現,臨床診斷為大動脈炎。經cta檢查診斷為左側鎖骨下動脈閉塞。
陳俊利用介入術,給其左鎖骨下動脈放了支架,立竿見影,這條動脈便疏通了。手術成功!
之后,陳俊又經歷了心肌梗塞患者,利用介入術,給其疏通堵塞的心血管。
然后是腸梗阻腸癌患者、肝癌患者。
對于腫瘤患者,介入手術的核心便是,將腫瘤周邊的血管都堵住,斷其血供,讓其餓死。或者精準注入高濃度的抗癌藥物,將其殺死。
外界1小時,醫術訓練場足足100個小時,足夠陳俊做好多臺介入手術了,反正他也沒數,到后來,確實累了。因為精力藥劑的藥效耗完了,陳俊看看,100個小時快到了,也就出來,趕緊的,抓緊時間還能瞇3個小時。
不得不說,他適應能力挺強的,也不認床,這種場合,睡得還挺香的。也是醫生們的膽子大,這要是換了膽小的普通人,知道不遠處堆放了大量死尸,說不定嚇得根本無法入眠,即便睡著也會噩夢連連吧。
陳俊睡了沒多久,大約兩個多小時吧,就聽見外面隱約有人在說話。那聲音還挺熟的,是同樣來自z省的一名骨科醫生,不過不是省一醫的,而是h市第三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叫于曉光。
來的時候坐飛機,剛好坐在陳俊身邊,還閑聊了幾句,對方問起杏林道的事情,十分欽羨陳俊。說是省一醫的機會就是多,還能上綜藝節目,陳俊光拿片酬就發財了吧。卻不知道,省一醫之所以能和風老師合作這檔節目,其中還有陳俊的因素。
陳俊當然謙虛幾句,說也沒拿多少錢,前前后后也就一百多萬吧。我去,也就一百多萬,把于曉光給羨慕得不要不要的,真想也去上一下杏林道,可惜沒機會。
后來,抵達q縣這處醫療救援點之后,于曉光還和陳俊有過合作,共同搶救過幾個傷患。
外面,于曉光在和人說話,就把陳俊吵醒了,陳俊就聽了幾句。
于曉光:“領導,情況是這樣的,那名骨盆骨折嚴重的患者,大出血,因為老人家年紀大,所以我之前采用的是傳統的保守療法,通過大量輸血、補液,糾正低血容量性休克,但是效果不大好,再拖下去恐怕會引起酸堿平衡紊亂,心、腎等臟器急性衰竭。如果采用外科髂內動脈結扎術的話,雖然有一定療效,但是需要打開腹腔,創傷太大,風險高,并發癥又多,老人家年紀大,我怕她扛不住,以后恢復起來也慢。所以,最好是能找到一位介入科醫生過來配合,用介入療法,微創,效果立竿見影。”
于曉光沒說的是,真要用髂內動脈結扎術,打開腹腔,這么一折騰,老人家估計更加元氣大傷,說不定支撐不了多久,過個一年半載就要走了。
身為一名醫生,自然是想用最好的方法來保證病人的健康和以后的生存質量。
那名領導就道:“于醫生你自己不會嗎?”
陳俊聽見這領導說話就知道是誰了,正是此處醫療救援點的總負責人,領導小組的組長,叫高啟文。
對方其實是c省衛生廳的一名高官,此處醫療救援點之前就是他負責籌建的,z省醫療救援隊過來之后,也是歸于他統轄,雷廣平就是被他提拔成副組長的。也算是知人善用。
然后就聽見于曉光在叫屈:“領導,我要是會,就不來找您了啊。我以前是和介入科醫生合作過,但是具體的操作還真的生疏。”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精通各科。于曉光年輕的時候輪崗,也沒輪過介入科,后來在骨科一干就是十余年,骨科方面是專家,但其他專科真的不精擅。
高啟文就問:“咱們這個團隊里,有沒有介入科醫生,或者懂介入的醫生?”顯然是在問另外的人吧。
高啟文身旁的一名秘書就回答:“這個就不知道了,得問問,畢竟,首批來的都是急診科、普外、骨科醫生居多。而介入、腎內科醫生等都還在趕來的途中。”
陳俊聽到這里,頓時眼睛一亮,連忙爬起來,掀開帳篷簾子,跑出去毛遂自薦:“領導,介入手術,我會啊!”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