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岌在忻州的莊園里調整了幾天,沒回晉陽,而是先去了古交城的冶鐵坊。
制造一座三十立方的鑄鋼外壁煉鐵高爐就使用了將近四百噸的鋼鐵,這樣一座煉鐵爐光材料花費就超過了十萬緡,再加上人工,相當于原來晉陽一年的稅賦收入。若不是李岌執意堅持,沒人會花費如此巨資投入到一座煉鐵爐的制造上。
這座被命名為“一號高爐”的煉鐵爐經過兩年多的制造,終于是在八月中旬建成投產。只不過當時李岌去了白水濼,沒有趕上參加高爐的正式投產儀式。
鐵坊大管家李茂還有冶鐵坊的匠頭們堅信天子的學問源自道家仙術,在鑄造煉鐵高爐外壁時不惜工本,在模具里陰刻繪出了許多道家傳說圖案,最后把個煉鐵高爐外觀看上去跟一座道家寶塔似的。
這玩意足有六丈多高,就是比一般的寺院寶塔粗大了許多,塔檐是螺旋狀的,因為那還充作上人的舷梯。不過遠遠看上去,也象一座螺殼狀的寶塔,也算是一景。這座煉鐵爐投產之后,每天的出鐵量能夠達到十二噸左右,除去停爐檢修時間,一年的產量就超過了三千噸。
大型水力蝸殼式鼓風機和高達三十多丈的巨大紅磚煙囪極大地改善了高爐的通風條件,使得冶鐵效率大為提升,原來冶一爐鐵需要大約二十四個時辰,而現在大約六個時辰就能出鐵。更重要的是把過去冶鐵爐的焦耗從八比一減少到了三比一以下。
也就是說,只用不到三斤焦炭就能冶煉出一斤生鐵,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
只有在鋼鐵年產量達到一定的標準,價格降低,鋼鐵取代木材成為制造業主要的原材料后,才具備引發工業革命的契機。在另一時空中英國工業革命始于十七萬噸鋼鐵年產量,而李岌估計由于華國人口較多,需求巨大的原因,想要達到這個標準,鋼鐵年產量應該是要達到三十萬噸以上。
在考察了古交鐵坊的生產情況,其后拍板開始建造更大容積的二號高爐后,李岌在降雪后才返回晉陽。
剛回晉陽宮,大宗正李存霸就進宮,告訴他楊太夫人病逝,詢問李岌是否親往探視。
宗正寺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李岌登基后,就任命二叔永王李存霸為大宗正,主管宗室宗族名冊,宗室爵位俸祿、教育賞罰、婚喪嫁娶等事務。
也可能是莊宗李存勖過于強勢的緣故,永王李存霸性格顯得有些懦弱,算是白瞎了如此霸氣的一個名字。
晉王李克用一輩子收了一百多個義子,大多出于沙陀族部,也有許多中原漢家子弟。按照慣例,這些義兒也算作是宗親,歸宗正寺管理,李岌雖然不喜歡這種作法,但還是延循舊例,也沒有對此作出改變。
楊太夫人是前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的繼室,李岌得以伯母稱之,逢年過節如果在晉陽,雖然身為天子,也是需要登府探望的。
李嗣昭的兒子們也和李岌一樣,都是繼字輩的。
李嗣昭的原配是李岌的堂姑,前振武節度使李克柔之女昌華公主,與任圜倒是連襟。不過昌華公主所生幾個兒子李繼傀、李繼韜、李繼達等都因為叛亂或是兄弟相殘而死,現在反倒是楊夫人所出的李繼能、李繼襲和李繼忠三人幸存了下來。
楊太夫人出身富商之家,善于經營,也借著李嗣昭長期擔任昭義節度使的光,積累下了家財矩萬,算是晉陽有名的富戶之一。
在另一時空歷史上,石敬塘從河東起事,正是從李繼忠處借得了二十萬緡錢糧,才得以主入天下。
李嗣昭一生忠心耿耿,很不幸地戰死在了鎮州城下。魏博兵變后,李嗣源能夠做大,一方面與莊宗信用宦官、伶人,令手下將領心寒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李嗣昭、周德威、李存璋、李存審等這些地位在李嗣源之上的這些晉軍名將相繼凋零也是有莫大關系,否則,李嗣源不可能坐到蕃漢馬步軍總管的位置上。
李嗣雖然也算是戰功顯赫,但是由于沒有文化,在晉軍中的地位,一直是低于這些名將的。誰能想到,因為成德軍張文禮叛亂,在鎮州城下,晉軍竟然接連戰死了史建瑭、李嗣昭、閻寶和李存進四位大將,可謂是為后來后唐禍所亂埋下的兇兆。
莊宗平滅梁國后,原來晉王李克用手下聲名赫赫的“十三太保”,最終只有李嗣源活了下來,由于無人牽制,最終成了禍患。
現在楊太夫人病逝,李岌既然身在晉陽,自然是免不了要親往吊唁一番,以示死后哀榮。在祭拜完老夫人后,李岌特意囑咐李繼能等,家務之事也涉及宗府,不可私下處置,須報宗正寺同意才可。
他這么做是有原因的。
由于楊太夫人死后,身后留下的資財眾多,李繼能又懷疑母親手下掌管財物的侍女吞沒家產,濫用私刑將這侍女給打死了。結果這侍女的家人告發他們兄弟謀反,李嗣源趁機誅除了李繼能、李繼襲兄弟,并以石敬塘為河東節度使,基本上是徹底消除了李嗣昭一脈因在昭義軍中影響力的隱患。
李岌倒不是怕這兄弟幾個造反,而是怕這廝再惹出事端來,到時候讓自己難以處置。
這宗親勛貴,雖然有律法約束,但真要惹出事情,不太可能真的就做到鐵面無情,嚴格執法。否則,讓這些家族離心離德,會損害自己統治的根基。
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確實只是一種愿望。
除非是事態鬧得大了,極端惡劣,又影響極大,不殺之不足以平民憤。
大部分時候,宗正寺處理起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這為君之道,許多時候也只能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手下之做事,只要不挺出格,就不要追究。
要是真的要求手下都清正廉明,差不多幾無可用之人了。
這千里做官只為財,沒有利益,哪有干勁?就是萬事不要逾了規矩,有些事情別太過分了,就只當是發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