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元行鍇奉旨離開紫荊關后,李岌又命令道:“可令裴約、白承福大軍先移駐易州扎營,正好位于幽州與定州之間,兩方有應,等待時機,可任意攻其一方。”
于是大軍在井陘關修整一天,于五月十二日,行軍至鎮州南滹沱河右岸駐扎,李岌與元行欽商議了一下行動方案,即命大軍開始渡河。
此時開春季節的豐水期已經過去,滹沱河水位回落,河心處有的地方已經露出了沙洲。晉軍的騎兵部隊,只接從淺水處涉水泅渡過河,河水激蕩,群馬已經呼啦啦地躍上了滹沱河東北岸。
在騎兵過河將鎮州城團團圍住后,步軍開始搭建浮橋,李岌卻令在浮橋兩頭建設營寨,并將輜重部隊留在了滹沱河西南的營寨繼續駐扎。
王德派義武軍偏將鄭季璘前來聯絡,李岌留下他在營中一起用食,另外詳細了解定州、幽州一帶的情況。
在聽到耶律德光派了一支萬余契丹騎軍已經前往定州,不料卻又被王晏球率南軍奮力殺敗,正潰逃往保州,李岌頓時來了興趣。他立即命令騎將元任與張慕晉兩人前往易州南面的的大道,去攔截收容這支契丹敗軍。
鄭季璘卻不知天子是什么意思,也不好出言反對。
根據斥候所報,范陽一帶的南軍已經在涿州集結,扼守城池,歧溝關一帶而的幾座峰火臺也被點著了。看樣子幽州方面已經知道晉陽軍的行動,準備固守城垣。
李岌也不理涿州方向南軍動向,命令斐約和白承福大軍繼續南移,在易水和淶水交匯而成的白溝河口安營扎寨,作出一副往救定州的姿態,一面派出人員趁夜潛往軍都關與符彥超通報,要其伺機謀奪幽州。
晉陽軍的大營設在滹沱河右岸,放眼過去,眼前是一片蔥綠的平原。
在大軍扎營時,李岌立馬河西畔,注視著河對岸的動靜,一邊在靜靜想著心事。
此時正值夏季,河水并不大,清澈而明亮。
他半瞇著眼,在心里盤算著接下來將要進行的這場戰斗的規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己有很大的機會能在這將要進行的一場大戰謀取幽州的歸屬。
這是一場非贏不可的戰斗!
就先與鎮軍打了一仗。
回到營里,李岌立決召集元行欽、符彥卿、王全斌、元任等一眾將領在中軍商議下一步的對策。
“那北面招討使王晏球的主力現于曲陽駐扎,約有兩萬兵馬,宣徽南院使張延朗派相州刺史朱建峰率兩千人馬駐扎新樂,另有北面招討副使安審通正率三千騎軍從莫州趕來。”元行欽先是簡略說了一下目前的形勢。
李岌想了一下:“雙方的兵力差不多,這仗還有的打。那鎮州的成德節度使王建立是怎么回事,一點動靜也沒有?”
元行欽道:“那王建立還朝,不知怎么就被留在了洛陽,現在是由張延朗代領鎮州。”
李岌聽了不禁搖了搖頭,自己這方面獲利消息實在是太慢了,如此重要的情報,卻沒有報告,看來得加快情報系統的構建,“這么說,張延朗部分兵力留在在新樂,豈不是鎮州(真定)目前兵力十分空虛?”
符彥卿聽了有些愕然:“怎么?難道天子對鎮州有想法?”
李岌道:“這是自然,常言道趁虛而入,那王晏球現在重兵盤踞曲陽,營寨肯定堅固,不可強圖,不若引蛇出洞,攻其必救。鎮州乃是北方重城,只怕他舍不得丟棄罷。就是他不肯救,那李嗣源也不會愿意!”
元行欽道:“若攻鎮州,必要先取新樂,然后再圖取鎮州不遲。”
符彥卿說道:“張延朗派朱建峰守新樂,與王晏球互為犄角,恐怕其會派軍來助延朗。”
李岌道:“正是讓他來救,咱們是佯攻新樂,實乃為了伏擊王晏球援軍,消滅其有生兵力,這叫圍城打援。”
商量完策略,過了兩天,那奚部大禿餒率軍從定州過來,到鎮州城下與李岌相會。
李岌則在帳中設了酒宴,席間與奚部大王禿餒相談甚歡,不時問起一些北安州的情況。北安州就是后世承德灤河流域,當年阿保機發家時就是用計一舉襲殺五姓奚部首領,吞并奚部,從而逐漸壯大起來的。
高度白酒還是很管用,禿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李岌一同發兵的要求,王德那邊也同意派部將和昭訓、杜弘壽率七千定州軍一同出戰。
等禿餒離開返回本營,元行欽問道:“陛下有吞并奚部之意?”
李岌笑道:“現在還沒這個能力,只是想先做些生意而已。”
“易州營中的契丹俘虜怎么處置?”
“等過一陣押送去山北,編入屯田軍。”
“那可把契丹人得罪死了,總歸是個大麻煩。”
李岌笑道:“早晚都是翻臉,坑他狠點還能消停一段時日。”
大軍駐扎在鎮州城外,并沒有急于采取行動。
共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李岌率晉陽軍、山北軍及定州軍和奚部五千騎軍共一萬五千余兵馬從鎮州出發,直趨新樂。然而戰前所制訂的計劃根本就沒用到,騎軍埋伏于曲陽于新樂的半路上徒勞無功。
原來張延朗聽到北軍出井陘關的消息,知道鎮州守軍不多,惟恐有失,自是率領本部兵馬返回鎮州,只留趙州刺史朱建豐所部一千余人守新樂。
晉陽軍抵達新樂城下,對著城頭就是一通亂矢。那在城頭督戰的朱建豐不知晉陽軍新式“神機弩”的厲害,竟然身中數矢,被破甲錐透甲而入,直接一頭栽倒于城頭。守軍一見主將身亡,頓時大亂,棄城潰逃,新樂城被晉陽軍輕易一舉而下。
這種結果卻是讓李岌有些始料不及,哭笑不得。
進到新樂城里,李岌對眾將說道:“曲陽山地眾多,不利于騎軍作戰,反而于那王晏球有利。不若步軍徑自去圍了鎮州,那王晏球自會顧及鎮州得失,必然要救。還是原來的策略,朕自率騎軍伏于其必經之處,半道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