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25章 推演推演再推演

  直面孤獨的最好辦法,是思考。

  當一個人深陷永恒孤獨,唯一能幫助他保持人性,不在孤獨中失去社會性的的方法,是不要讓自己的思考停滯。

  回憶過去,分析現在,展望未來,這些是孤獨者唯一且必須做的事。

  以前陳鋒不懂這個道理。

  即便他性格最孤僻的少年時,也從未真正品嘗過完全離群的孤寂感。

  他身邊總有人,哪怕陌生人與仇人,也是人,也會與他產生交集。

  現在他也未必真懂了。

  他沒有去總結這些道理,只是他的行為在悄無聲息間符合了這規律。

  他只是在不斷的自我提醒,自我鞭策與自我鼓勵中堅持。

  為了一個早已立下的宏愿,不辜負命運賜予的穿越時空的能力,不想再看到末日,以及無法舍棄渴望看到同類掙脫末日得到未來的期許,他堅持到了現在。

  這是十分極端的處境,通常只存在于幻想中,就像《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賓遜。

  但魯濱遜保持希望的憑仗是總能念著大海另一端還有自己的家人,陳鋒保持理智的憑仗卻是死后自然會回到二十一世紀。

一個是跨越空間,另一個是跨越時間,看似相似,實則截然不同  陳鋒的感覺便是,明知道那天遲早會來,卻總難免有股虛幻與不真實感。

  在這半年時光里,這種心緒悄無聲息的自他心底生出,一點點彌散開來,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般浸透他的心田。

  陳鋒已經用盡全力去抵抗,不讓自己閑下來,即便一個人也終日忙忙碌碌,盡可能保持清醒,但多少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現在,《幸福的N次方》這首歌的出現瞬間解決了陳鋒的不真實感,把現在的他與這顆星球上千年之前的鐘蕾聯系了起來,為他創造了一個新的支點。

  陳鋒坐在椅子上,雙手托腮,腦袋呈四十五度角揚起。

  他的眼睛睜得很大,目光迷惘渙散,眼睛里似有星星點點的光斑跳躍。

  如此這般約莫十余分鐘過去,他回了神,目光慢慢凝聚。

  他腦海中的無數線索已如同編制麻線般悄然匯聚成型,凝聚成了個完整的計劃,變成條足以供他攀爬懸崖的繩索。

  隨后陳鋒便快速起身,直奔駕駛室,先打開晨風一號上的引力波掃描儀,將掃描范圍收攏至三百米內,剛好將巨鯨的尸體全部覆蓋。

  縮小掃描范圍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精度。

  陳鋒手握鼠標,拖動LED顯示器上的畫面,再次定位到如同3D建模的生成的巨鯨尸體上。

  先前發現里面的方盒子之后,陳鋒也沒細看別的地方,興沖沖就開挖。

  要不是他重回冥想狀態,開始縝密的全面思考,還真可能忘了繼續發掘巨鯨肚子里的秘密。

  他不斷的滾動滾輪,放大縮小畫面,如同建筑設計工程師看CAD圖那樣。

  大約十余分鐘后,他果然發現了些蹊蹺。

  在巨鯨腸道深處一片褶皺區域中堆積著很多“垃圾”。

  這些垃圾通常由被巨鯨消化殘余的海中動物骨骼組成,以各種或大或小的魚骨為主。

  這些骨質物將會被慢慢消化,成為巨鯨補充鈣質的來源。

  之前陳鋒留意到過這堆骨頭,但并不太在意。

  當時他的重點是找到巨鯨體內的反物質生物電池組件,然后卻被非有機物吸引了注意力。

  之前他也沒收縮引力波探測儀的掃描范圍,監測精度不夠,無法準確顯示出中小型魚骨的形態,只能分辨出兩三具疑似鯊魚和大型旗魚的完整魚骨。

  但現在陳鋒仔細觀察,在這堆魚骨中發現了些不太正常的骨骼。

  繼續放大,肉眼觀察。

  陳鋒眉頭緊鎖,他很快分辨出來這是什么。

  一截屬于人類的指骨。

  逐個檢索,他又找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類骨骼。

  臂骨、肋骨、腿骨…以及一大堆被壓在下方的顱骨碎片,大的巴掌大小,小的僅相當于指甲蓋。

  十分鐘后,他用機械臂將骨頭堆小心翼翼的全摳了出來。

  一個小時后,陳鋒像拼藏寶圖一樣將顱骨碎片用膠水粘合了起來。

  倒是有個意外驚喜,本以為會有殘缺,但最終的成品卻十分完整。

  半個小時后,陳鋒用自己寫的程序完成面容模擬重建。

  看著顯示屏里的照片,陳鋒嘆了口氣。

  有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這張臉的主人正是謝爾蓋。

  根據自動識別的骨齡顯示,謝爾蓋死亡時的年齡才二十余歲。

  所以謝爾蓋到底還是死了,并且死得很年輕?

  如果是之前的陳鋒,大約會心態爆炸,但現在他卻很快調整過來,只嘆了口氣,繼續行動。

  隨后他操作機械臂將岸邊的沙灘椅、遮陽傘和燒烤架等等物事快速收攏,即刻啟程回自己在沿海城市堆放物料的基地。

  他先睡一覺,翌日清晨起床開始拼裝設備。

  等到傍晚時,他以夸克儀上的拆卸件掃描探頭為核心,搭建了一臺檢測精度可達到三十天范圍的半衰期檢測儀。

  檢測結果顯示,CD機的年代并不久遠,距今不足三十年。

  謝爾蓋的骸骨停止生命跡象的年代與CD機基本一致,同樣不足三十年。

  新的疑問產生了。

  意思大約在三十年前,不足二十歲的謝爾蓋葬身魚腹,并且由于其骨骼異乎尋常的堅韌,所以和CD機一起在巨鯨腹中藏了三十年。

  表面看來這合乎情理,但其實又有邏輯漏洞。

  首先,謝爾蓋·波諾馬倫科生于2543年這個時間節點,應該是不會變化的。

  在這條時間線中,2543年必定是個兵荒馬亂的戰亂年代,倒也是謝爾蓋趁風而起的好時機。

  但2543年距離3020年卻已有477年,距離2990年也有437年。

  謝爾蓋怎么可能在2990年時不足二十歲?

  所以我可能并未穿越至3020年,而是2593年左右?

  但陳鋒又測了一些其他東西的半衰期,可以明確認定自己是在3020年。

  矛盾無法解開了。

  陳鋒繼續強行推演。

  又有兩種可能。

  第一,不足二十歲的謝爾蓋掌握了人體冷凍技術,并在三十余年前蘇醒,然后被巨鯨吞掉。

  第二,謝爾蓋得到了可以返老還童的科技,一直活著,直到三十年前殞命。

  但這兩個可能其實都不現實。

  假定可能性成立,那么如果謝爾蓋真的已經死了,又已經三十年過去,以ZS菌的信息傳遞能力,以及ZS菌載體動物相互間的聯系,敵意指令中關于謝爾蓋的部分應該已經逐漸消散了,但卻并沒有。

  每當陳鋒想解答一個疑問,總會得到更多的疑問。

  如果是之前的他,必然已經放棄思考,但這次他決定繼續深入琢磨。

  漸漸的,第三種可能從他腦海深處浮現。

  謝爾蓋對他自己進行了克隆,并建立了秘密基地,在這五百年來,一直利用自動設定的默認程序對自身進行克隆。

  那具尸骸的主人不是謝爾蓋,而是他的克隆人。

  每一個謝爾蓋的克隆人死去后,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新的謝爾蓋。

  所以,動物們一直在追殺他。

  當這判斷出現之后,陳鋒只猶豫了不足十秒,便認定了這看似只是可能,卻根本是必然的結論。

  所以,新的重點出現了。

  謝爾蓋的秘密基地到底在哪里?

  他的秘密基地里到底還保存著多少東西?

  陳鋒腦海中的量子風暴再度爆發,海量的信息噴泉般涌出。

  被他殺死的巨鯨雖然是變異種,但變異之前應該是藍鯨。

  二十一世紀時,地球上的藍鯨分布情況,以及大型藍鯨的活動規律是什么?

  謝爾蓋本人的生平事跡中表露出的他的個人性格與傾向。

  如果要實現自動化克隆,并且在四百余年后還能保持如此精準的控制,那么這項技術中必定不只謝爾蓋一人的功勞,二十六世紀中的另一個比他更年長的天才賴聞明,很可能也有參與。

  那么綜合考慮這兩人的性格特征,以及當時的世界環境,還有藍鯨的生活規律,陳鋒逐漸得出結論。

  巨鯨吃掉謝爾蓋克隆體的位置,并非發生在亞洲大陸上,而是另一片澳洲大陸!

  澳洲一直都有地廣人稀的特點,且與其他大陸分割較遠,是個飛地。

  謝爾蓋是個瘋子科學家,經常會冒出些瘋狂的念頭,賴聞明也好不到哪兒去。

  在S菌首次出現的那條時間線中,賴聞明完成自我升華,走向歷史舞臺的地方,也正是澳洲。

  所以賴聞明與澳洲大陸間存在著一些命運牽絆也不足為奇。

  所以如果這兩人聯手建立基地,很可能會選擇飛地澳洲。

  拿定主意后,陳鋒果斷起飛,跨越太平洋,直撲澳洲。

  時光如梭,他在澳洲又呆了一個月。

  這個月里他不斷狩獵動物,收集更多信息。

  同時他也不斷探尋澳洲上分布較稀疏,但卻依然存在的各種城市和小鎮的遺址,以及連接聚居地的大型鐵軌等道路遺跡。

  3020年6月1日下午,陳鋒將重建后的路網圖和城市分布點,以及變異動物的綜合分布情況全部輸入服務器,再投放到他面前的超大顯示器上。

  他端坐當場,雙目凝聚,一邊肉眼掃圖,一邊在腦海中瘋狂催動直覺去推演。

  整整四個小時后,他緩緩的站將起來,拿起筆,在手繪的澳洲大陸地圖上畫下了一個小小的圓圈。

  前進!

  直奔哈默斯利嶺!

  最新網址:

大熊貓文學    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