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四十七章 高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

  劉景得知劉琮將劉表靈柩遷出州部,安置在城中別府,當即命令車駕調轉方向,前往別府。

  劉表為政寬和,百姓深受其惠,聞其病死,襄陽士民莫不垂淚,如喪考妣,皆自發前往奔喪,一時間輜軿柴轂,填接街陌。

  劉景見狀,不禁感嘆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劉使君雖無王霸之才,坐觀時變,卻有安民之德,百姓愛之。今病亡,市巷哀怨,如喪親人,劉使君若泉下有知,足以瞑目矣。”

  此言一出,不管是劉景之臣,抑或荊州官吏,皆嘿然,不管他們心里是何想法,這話只有劉景能說,他們唯有沉默以對。

  最終,劉景不得不讓甲士居前開路,車駕才得以順利通行。

  劉琮提前得到通知,與外兄張允、主簿蒯良、治中龐季等人,候于別府門前,迎接劉景。

  劉景車駕尚未停穩,劉琮便已俯身拜道:“戴罪之人劉琮,拜見將軍。”

  “足下有孝在身,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劉景從車上下來,扶起劉琮,靜靜打量對方,兩人此前素未謀面,劉表、劉琦父子皆有儀容、風度,劉琮自然也不差,只是看上去有些憔悴。

  劉景溫聲安撫道:“足下心高志潔,輕榮重義,忽三軍之眾,蔑萬里之業,舉州歸附,使荊土免于浩劫,百姓得以安康,有大功于社稷,即使鮑永之棄并州,亦不及足下之德。”

  劉琮恭敬地道:“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荊部大州,非有德者不能居之,琮乃無德之人,竊居高位,常懷惶恐,將軍才德,百倍于琮,誠為荊州之主也。”

  劉景拍拍劉琮的手,道:“今漢室傾頹,國家多難,我等宗室,當勠力同心,共安社稷。”

  這話從劉景口中說出,實在沒有半點說服力可言,劉表、劉琦父子若是聽到這番無恥言論,怕是要氣得從棺材里爬出來。

  劉琮卻是連連點頭,一臉鄭重。

  劉景又道:“可惜劉備此人,不足信也。其出道以來,向以仁義自居,實則陰懷異志,不甘居于人下。其初周旋于軍伍,碌碌無為,直到投奔公孫瓚才時來運轉。然而他卻在公孫瓚危難之際棄其而去,改投陶謙。陶謙死后,得徐州而復失,先降呂布,后奔曹氏,未幾故態復萌,降而復叛,北依袁紹、南附荊州。今為我所破,又潛逃巴蜀,如此行徑,實屬延岑之流也。”

  延岑乃是西漢末年的反賊,趁著天下大亂聚眾起兵,攻略郡縣,其先歸附更始,后降于劉嘉,一度割據關中,力拒世祖光武,戰敗后南投秦豐,復又西奔巴蜀,輔佐公孫述,期間數敗漢軍,最終投降仍被吳漢族滅。

  劉備乃當世英杰,縱橫天下多年,歷來褒者多、貶者少,劉景將劉備比作延岑,可謂惡意滿滿。

  不過話說回來,劉備的人生經歷,確實和延岑有些相像,兩人皆心懷奇志,勇而善戰,流竄大半個天下,多次改換門庭,就連最后逃入蜀地,都如出一轍。

  當然了,兩人也只有經歷有些相似,劉景強行將兩人聯系在一起,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劉琮唯恐波及到自己,急忙向劉景解釋道:“劉玄德聽聞我欲舉州歸附將軍,心生怨恨,強闖州部,堵門咒罵,我念其是宗室長者,才未加理會。沒想到他竟不告而別,等我收到消息時,他已出城走遠,追之不及。”

  劉景頷首道:“此事不怪足下,事發突然,仲玉反應不及,也是常情。我已派出精騎追之,斷不能放其入蜀,以為后患。”

  見劉景沒有怪罪于他,劉琮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氣。

  劉景隨后看向蒯良、龐季,道:“二君沔南之翹楚,荊州之股肱也,我少時游學襄陽,便常聞二君高名,今荊州初定,百廢待興,望二君鼎力相助。”

  二人相視一眼,蒯良躬身道:“微末之才,不敢當將軍如此盛贊。我二人深受先使君厚恩,已決定為先使君持喪三年。”

  劉景聽得一愣,一時無言。

  漢朝初立時,服喪較短,如文帝時曾下令:“既葬之后,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凡葬后三十六日除服。”

  不過隨著儒家興起,三年喪制漸漸興起,但尚未普及,及王莽當國,開始盛倡三年喪制。

  世祖光武恢復漢室后,盡管常絕告寧之典,奈何大勢所趨,難以扭轉,以至于發展到后來,連天子、皇后都服三年之喪。

  并且,服喪對象也不再局限于親屬,有弟子為老師服喪者、有孝廉為舉主服喪者,有吏民為長吏服喪者,這樣的風氣甚至都波及到了胡人,羌胡為中國長吏服喪,并非什么罕見之事。

  蒯良、龐季作為劉表的心腹重臣,欲為主君守孝三年,也算合情合理。不過二人這么做,也從側面反應了不愿為劉景效力。

  劉景對此并沒有太過意外,當年臨湘城破之際,桓階選擇自匿,不肯屈事北方,族兄劉蟠若未病故,必然也和桓階一樣。

  對于失去兩位人才,劉景心里深感遺憾,但木已成舟,也只能嘆一句:“二君高義。”

  說話間,大批甲士涌入別府,劉景隨后挽著劉琮的手進門,一邊打量四周,一邊問劉琮道:“仲玉,使君乃是荊州之主,其靈柩當陳列于州部之內,仲玉為何擅自將使君靈柩移至此地?”

  劉琮自然不敢當著劉景的面說是為避他,老老實實認錯道:“此事是琮考慮不周。”

  劉景點點頭,沒再抓著不放,說到底此事全因他而起,而他之所以明知故問,則是想表明自己的態度,若對此不聞不問,豈不等于默許了此事?

  一路來到靈堂前,劉景率麾下文武,入堂中祭拜劉表。

  如果想收買人心,此時最好擠出幾滴眼淚,然而劉景性格堅毅,此世只有在得知族兄劉蟠病逝時,才流了一次淚,要他惺惺作態哭泣,他做不到。

大熊貓文學    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