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粲一口氣向劉景舉薦二十余人,他認識的北方才俊當然不止說的這些,他此番舉薦的人基本都是尚未出仕的青年士子。
已經出仕荊州的,如安定梁鵠、北地傅巽、河南杜夔等人,不用王粲舉薦,劉景入主襄陽后,他們自然會轉入劉景麾下。
而年長的儒者、名士,如潁川邯鄲淳、陳國潁容、汝南和洽等人,推薦也是白推薦,他們出仕的概率,近乎于零。
王粲所舉以關中、兗、豫等地士子為主,荊州人,他只舉薦了幾個南陽的才俊,漢沔以南,則是只字未提。
倒不是王粲看不上沔南士子,劉景自己少時曾游學襄陽,其身邊重臣諸葛亮、潘濬、徐庶等,也都曾在襄陽生活多年。麾下更有龐統、向朗等沔南出身的士子,劉景對沔南才俊,必然十分了解,所以王粲也就沒提。
劉景聽罷,心下感慨不已,王粲舉薦的這二十余人,青史留名者不在少數,即便史書無名者,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劉景拊手而嘆道:“此輩皆海內英才也,因北方動亂而避居楚地,誠非一州所能擁有。劉荊州長者,愛人樂士,中國士大夫但有來投者,無不安慰賑瞻,皆得資全,然而卻不知任用,如此舍本逐末,實在令人費解。”
王粲冷笑道:“劉表身為宗室,不思助國,坐保江、漢,優游自喜,其雖有仁義之名,卻外寬內忌,無容直之度,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故四方奇士多隱居不出。”
王粲對劉表直呼其名,看得出他心里確實對劉表怨念頗深。
王粲又道:“將軍今定荊州,未入襄陽,即授粲東曹掾,詢問人才,求賢若渴,和高、世相類,劉表拍馬難及。”
劉景聞言大笑,與王粲一直聊到后半夜,才臥榻而眠。
黎丘距襄陽約五十里,大軍急行,一日可至,次日一早,劉景率軍北上,向襄陽進發。
路上,劉景忽然接到劉備潛逃的消息,立時勃然大怒,雖然他還沒有想好怎么處置劉備,但其逃走,則無疑是最壞的結果。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劉備其人,他顛沛半生,卻不改其志,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終于在年近五旬之際,被他抓住機會,聯合孫權,一戰破曹,三分天下。
當劉景得知劉備逃往襄陽以西,不由一怔,略一思慮,便猜到劉備十有八九是準備通過房陵、上庸等地,前往巴蜀。
劉景未來的戰略是,西和劉璋,東攻孫權,劉備若入巴蜀,恐怕會讓他的計劃橫生枝節。
而且,劉璋性格懦弱,哪里是劉備的對手,怕是不出幾年,就被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了。
劉景一時間心急如焚,急命蔡升、韓廣、劉亮、黃忠等將,率輕騎追擊,絕不能讓其入蜀。
目送蔡升等將橫渡沔水,絕塵而去,劉景眉頭緊鎖,心情奇差,直到抵達襄陽才有所好轉。
襄陽為表示臣服,諸門洞開,從事中郎,南陽名士韓嵩、東曹掾,北地名士傅巽,代表劉琮,率襄陽吏民出城數里相迎。
劉琮之所以沒有出城相迎,是因為他正在為其父劉表治喪,他若是一身縞素,出迎劉景,劉景的名聲就徹底毀了,就算劉琮有心,劉景也萬萬不會同意。
劉琮讓韓嵩、傅巽代他出迎劉景,自然有其原因,二人在荊州地位既高,又素有名望,二人一個代表荊州人,一個代表流寄北士,足以彰顯劉景眾望所歸。
韓嵩這位“楚國之望”,與劉景老師宋忠乃是至交,當年劉景來襄陽,曾以晚輩之禮拜之。
如今見對方向自己下拜,劉景急忙大步上前,將他扶起,口中連連道:“韓君不必多禮。”
韓嵩順勢起身,看著姿容英偉,威重甚著的劉景,韓嵩心情不免有些復雜。
他是南陽人,自中平黃巾亂起,南陽便飽經戰亂,韓嵩深受其害。后曹操橫空出世,迎天子以討不臣,澄凈中原,威震宇內,他斷定曹操是救世之人,常勸劉表遠離袁紹,歸心國家。
可惜劉表不聽,數月前,劉景、孫權聯手來攻,形勢萬分危急,韓嵩趁機說服劉表,棄袁就曹,并自告奮勇為使。
曹操早知其人心慕朝廷,甚見親近,韓嵩也由此徹底歸心。
對于劉景這個好友弟子,州里英杰,韓嵩心里頗為欣賞,但這份欣賞,在國家大義面前,卻無足道哉,與劉景相比,他更愿看到荊州落入曹操手中。
可惜曹操當下的首要目標是河北袁氏,暫時無暇南顧。
韓嵩暗嘆道:“劉景英才蓋世,素有鞭笞天下之志,其得荊州,非國家之福…”
劉景不知韓嵩心中所想,自顧自與其敘舊,而后看向一旁容貌瑰偉,倜儻不凡的傅巽。
他出身北地大族傅氏,乃是傅介子的后人,名臣傅燮,正是其族兄。當年韓遂等起兵涼州,入寇三輔,國家不堪其擾,司徒崔烈提議放棄涼州,傅燮當庭疾呼:“斬司徒,天下乃安!”自天子以下,朝野莫不震驚。
傅巽雖不及其族兄傅燮,亦有名聲,曾受三公征辟,入朝為尚書郎,后天下大亂,棄官而走,輾轉來到荊州,因其有知人之鑒,被劉表任為東曹掾。
傅巽曾評價龐統是“半英雄”,而歷史上龐統歸入劉備麾下,就因臨陣督戰,被流矢射殺。事業未竟,壯年而亡,半英雄的評價,可謂是實至名歸。
荊州之軍,已盡數撤出襄陽,降于劉宗,劉景讓甘寧、馬周等率軍入城,接管城防,而后在韓嵩、傅巽等荊州文武的陪伴下,進入襄陽。
路上,劉景問韓嵩、傅巽道:“劉使君靈柩,目前在何處?”
韓嵩回道:“使君靈柩本放在州部舍中,劉子玉為避將軍,已將使君靈柩移往城中別府。”
劉景臉色大變,忍不住責道:“劉子玉這么做,不是先我于不義嗎?快,你等速速帶我前往別府,祭奠劉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