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93章 升遷

  隨機推薦:

  一行官員,在通事舍人的引導下,魚貫而入萬歲殿,劉皇帝正襟危坐的身影也迅速落入眼簾,隨著整齊的參拜聲,殿中的寧靜也被打破。

  “臣等參見陛下!”

  “平身!”

  一干人起身,而后分列兩班,畢恭畢敬地候在下邊,靜待皇帝訓話,有好幾人,都難以掩飾面上的復雜情緒,或緊張,或激動。

  這一干官員,察其服色,品級并不高,最高也就六品。當然,年紀也有大有小,但大多都屬于青壯年。

  看著這十余名官員,劉承祐開口了,語調很是輕松:“都別站著了,坐!”

  “謝陛下!”微撅著屁股的官員們,再度齊聲拜謝,仿佛排練好的一般。

  內侍給眾人奉茶,劉承祐也淺淺地啜了一口后,再度看著眾人,緩緩道來:“在座諸卿,有的人見過陣,有的人沒有,但是,朕對你們可都知曉,你們每一個人的履歷,朕都親自查閱過!”

  聞此言,有好幾名官員,都露出了驚喜的神色。

  劉皇帝則繼續說著:“你們是吏部從全國精心挑選才俊之士,每個人都有安治一縣的成績,至少歷兩任,出仕年限最短的,也有五年了......”

  說著,劉皇帝將目的道出:“朕將你們選拔入京,無他,是有重任相托!”

  此言落,當頭的一人,頓時代表出言:“請陛下吩咐,臣等必不負所托!”

  這是趙匡義了,有身份的,說起來話來,就是有底氣,聲音足。這干人中,最年輕的就是他了。其他人反應雖然慢半拍,也都緊跟著表態。

  嘴角揚起一抹笑容,劉皇帝道:“憑你們過去的政績,已經可以調任州部,承擔更重的責任。不過,朕選你們上來,是欲直接授以知州,以一州地民委之!”

  這下,大部分人都露出喜悅的表情了,升官,沒有人不喜歡。在大漢的官僚體系中,從縣到州,是一名官員仕途的一道大坎,而如能從知縣、縣令直接到知州,則屬躍升了,跳過了中間的緩沖考核期。

  早年的時候,因為人才匱乏,百廢待興,因陋就簡,有不少因為政績出色,而得到越級提拔的。如今,卻是越來越少了,除非你政績、功勞過于出眾,抑或出身高,有后臺,有人提拔。

  畢竟,劉皇帝統治天下,也快滿二十年了,這么長的時間,是一代人的成長,也使得大漢各方面趨于成熟穩定,穩定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固化。

  早年的時候,大漢政壇之上,有大量三十歲以下的州官,到如今,能在這個年紀就主政一州的,可謂鳳毛麟角了。并且,哪怕是縣官,年紀也越來越大。

  大漢主要的取才渠道,還是科舉,但科舉也不是一中舉,就委實職了,觀政制度已然推行多年,所有人,都需要兩到三年的觀政考核,而后授官。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刷掉一部分,而大漢也一千多縣,官職也就那么多,等逢缺時,耽誤的時間就更多了。

  再加上,如今的科考制度,也不是僅憑著讀過些四書五經就行的,一個實務,就需要足夠的閱歷與見識來彌補,很多人參與科考之前,都嘗試著在地方為吏,有一定典事經驗后,再行入京。

  這也就使得參與考試的士子,年紀越來越長。比如開寶三年的常舉,參考的一千多名士子中,最年輕的也有二十三歲了。

  而像那種翩翩公子、少年高第、意氣風發、人生贏家的情況,已幾乎絕跡。劉皇帝意思,科舉選材,最終目的還是選官,而做官,是要能辦事,會辦事的,不是能讀書、會讀書就行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此前為武夫時代過去而欣喜的讀書人,慢慢地發現了,屬于文人的春天,并沒有到來。或者說,沒有徹底到來。

  在大漢,讀書仍是出仕最公平的一條出路,但如果想僅僅憑借讀書就贏得一切,那也是妄想。讀書人的地位在提高,這是事實,但僅靠做學問很難做到高官,也是事實。

  官吏通常是連在一起的,但兩者之間區別,也是格外大的。以一縣為例,只有知縣(縣令)、縣丞、縣尉、主簿是朝廷所授官職,其他所有吃俸祿的職位,全都屬于吏。

  以往,愿意為吏的人,都是少數。而在如今的大漢,愿意放下架子,從刀筆小吏做起的讀書人,反而越來越多了。

  成功的科考,是條通途,然而,考試越來越難,考核越來越嚴,競爭也越來越大。相較之下,從吏做起,任職的要求與標準低很多,哪怕上升艱難些,至少有希望,有方向。同時是一份生計工作,還有積累經驗繼續科舉的機會,大漢科舉在年齡上可沒有限制。

  這些年,因為表現出色,由吏升官者,大有人在。此事在殿中,就有兩人,是從微末小吏,一步步做到縣令的,雖然他們都花了至少十二年的時間。

  “不過,你們也別高興得太早!”看著漸露喜色的這些縣官,劉皇帝微微一笑,輕飄飄地道:“一州之任,可遠重于一縣,此番所授,皆屬偏遠邊州,河西、黔中、廣西、安南,這些地方,情況復雜,漢夷雜處,非能臣干吏難以治之,條件也遠比你們原先所任艱苦。”

  這話一出,所有人臉上的喜色都慢慢消失了,很多偏遠地區,一州之地,當真不如中原一縣,有的更是遠遠不如。如果是這樣,那這官升的,可就真不知該喜該憂了。

  底下,趙匡義面上倒是流露出一抹恍然,畢竟比旁人,多了解一些情況。

  見眾人神色變化,劉皇帝還是慢條斯理的,甚至語氣中都帶著笑意,很溫和的態度:“此事,朕也不強求,如果吃不了那個苦,不情不愿地去上任,朕也不放心以邊州相委。不愿意的,朕也允許發還原職,不作計較......”

  劉承祐話說得輕松,然而對于當下的這些縣官們而言,又哪里有選擇的余地。因為,話是可以反著聽的。

  世界上絕不缺貪圖安逸者,但能被吏部選拔上來的人,絕對不在其中,他們或有見識,或有經驗,并且有足夠的為政能力。而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有向上的野心,如今皇帝指了一條路,再難再苦,都得走下去。

  再者,不管怎么說,這都是升官,仕途的一次大進步,品秩待遇都將得到提升。邊州或許艱難,卻也是容易出成績的地方,從乾祐初年開始,劉皇帝就專門下過一道詔書,朝廷對偏遠窮困州縣官員的升遷考核,是有優待的,這是加分項。

  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在于,這是由皇帝親自接見授官,叮嚀囑咐,天下那么多小官小吏,有多少能有這樣的待遇?

  這對于他們而言,實則也是一次機遇。今后在他們的履歷上,也會記錄上這一條,開寶五年春,帝召見于萬歲殿,同行十二縣官,皆授州職......

  都不是蠢人,因此,這回不用趙匡義牽頭了,紛紛表示,不論何州,不懼艱苦,愿為朝廷牧守。尤其是那幾名出身普通,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人。

  對此,劉皇帝也不意外,意態滿意,吏部的選人,還是很到位的。當然,不排除他這個皇帝的作用。

  笑容不減,劉皇帝再度說了一句令人心潮起伏的話:“朕再贈爾等一句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

  說這話時,劉皇帝還專門看了趙匡義一眼,趙二也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一向城府不錯的趙匡義,也難得地露出了一抹激動的神色。

  很明顯,這是劉皇帝對他們的期望與勉勵,雖然,對于在座的人而言,或許需要他們再奮斗二三十年,也很大概率不能實現,但向往一下還是可以的。

大熊貓文學    漢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