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790 重啟分封

  分封?

  眾人都很驚訝,但出奇的是居然沒有人反對。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遭,甚至都在期盼著這一天。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凡是看過世界地圖的人心中都明白,分封是早晚的事。

  如果是在本土進行分封,大多數人都會站出來反對,歷史已經證明這是取死之道,可沒有人反對在海外分封。

  鞭長莫及,朝廷幾乎不可能對那些億萬里之外的土地形成有效統治,分封反而是最好的方法。

  朝廷能夠通過封國實現對那些土地的統治,而臣子們也能在某種意義上封王建制,實現家族的又一次飛躍。

  甚至不少人已經在私下構思過,大唐的這場分封該以何種方式進行。比如宗主國和諸侯王之間都有哪些權力和義務。

  只是這種事情不可能讓臣子先開口,那和造反沒區別,只有皇帝先開口他們才能往下討論。

  他們也在猜測李世民什么時候會公開提出這個議題,現在終于到來了。

  對他們的反應李世民也看在眼里,倒沒有不滿,而是感慨都是一群老狐貍。

  “諸卿以為朝廷當不當重啟分封?”

  眾人相互看了一眼,最終把皮球踢到了長孫無忌腳下,身為首輔也確實該他先發言。

  “敢問圣人,您準備以何處的土地分封諸侯王?”

  李世民早就料到他們會有此一問,說道:“東南二洲都合適,只是這里還處在探索階段,把藩國建立在這里估計也沒人愿意去。所以我準備先在南洋諸島進行分封。”

  長孫無忌道:“若圣人欲重啟分封,必須要立法不得在大唐本土實施分封,否則必釀大禍。”

  李世民深以為然的道:“本土分封乃取禍之道,我會圈出哪些土地可以分封,哪些不允許分封,輔機無需擔憂。”

  長孫無忌道:“那臣無疑義了。”

  等他坐下李世民又看向其他人,道:“你們就沒有意見?”

  房玄齡起身道:“不知圣人準備給哪些人進行分封,皇室宗親還是全部貴族?”

  李世民道:“全部分封不可取,外臣只有功績卓著著才可分封,皇室宗親亦只有親王及功勛卓著者可得。”

  這一下眾人就有意見了,不是因為只有功績卓著的外臣才得分封,那么多貴族不可能都封國,必然要分出三六九等的。

  有意見的是對皇室宗親的分封,太嚴苛了。親王才有幾個,以宗室而立軍功者更是稀少,要是這樣干會被罵薄待宗親的。

  劉洎說道:“圣人不可啊,皇室宗親皆為太祖子孫豈可區別對待,更不可落于外臣之后呀。”

  岑文本道:“應當先封皇室宗親再分封外臣,請圣人三思。”

  其他人也紛紛表態,先宗室再外臣。宗室都還沒分,哪個外臣敢受封。

  李世民道:“豈可因宗親而忘功臣。”

  不過他也接受了一部分建議,道:“不過你們說的也有道理,若不分宗室難免會讓人認為我刻薄寡恩。”

  “那這樣,先分封親王及有大功于社稷的宗室,再分功臣,最后在分其余宗室。”

  見眾人還要勸,他不容置疑的道:“此事無需再議,就依此行事。”

  “喏。”眾人無奈領命,但心中都很開心。同時也覺得跟著這樣的皇帝,值了。

  就在他們以為事情結束的時候,李世民又拋出了一個大炸彈:“既然諸位都不反對分封,那么現在我們來討論另外一個問題,諸侯王在大唐本土的食邑和特權要不要調整。”

  “嘶…”眾人皆心驚肉跳,就知道事情沒有那么簡單,果然如此。皇帝這樣要借著分封的機會開始削弱權貴的特權了。

  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機會選的好,可以說太好了。

  如果直接削權貴特權,必然會引起所有人反對,可現在…你要不要封國?想要就交權。

  封國重要還是特權重要…他們會說都重要,但非要二選一的話大多數人都會選封國。

  當然了,權貴就是權貴,不可能把所有特權都收走,現在的問題是朝廷想收回那一部分特權。

  這將決定著群臣對此事的態度。

  長孫無忌道:“不知圣人想如何調整,還請示下。”

  李世民道:“食邑與封國二者選一,要食邑就不封國,封國就交出食邑。”

  對于這一點眾人都沒有異議,這一點很好理解,封國都有了再要食邑就是貪婪了。

  “選擇食邑者特權不變,主要針對的是選擇封國的權貴。他們享受的大部分特權都將保留,主要針對的是其在本土的財產特權。”

  “凡是選擇封國的,可以經商,但不許在本土大肆置辦田產。其財產將不再享有免稅特權,必須和普通百姓一樣繳納皇糧國稅。”

  眾人又等了一會兒,見李世民沒有在繼續往下說的意思,房玄齡才出口問道:“就此兩點嗎?”

  李世民道:“對,就這兩點,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本來他們以為皇帝會提出很苛刻的交換條件,心中都提了一口氣。沒想到板子高高舉起,就這樣輕輕的放下了。

  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算不上削弱權貴特權,而是很正常的行為,皇帝要是不采取這樣的措施那才有問題。

  權貴擁有封國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取大量財富,要是再允許他們在本土大肆置辦田產。

  諸侯王的權勢只會越來越大,朝廷越來越虛弱,對他們采取限制是必然的。

  確認李世民對權貴特權的削弱如此簡單,眾人都放下心來,齊聲道:“臣等無異議。”

  李世民道:“那諸卿就好好考慮一下,這場分封該如何進行吧。”

  會議結束眾人走出紫宸殿,都在思索會議的內容。

  長孫無忌走在最前方,褚遂良跟在他身邊道:“長孫公,這夏國公的手伸的未免有些太長了吧。居然越過政事堂代表朝廷和佛教達成協議,眼中還有沒有朝堂諸公,還有沒有法紀。”

  “呵呵。”長孫無忌輕笑一聲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都說就當先一步離開了。

  只留下褚遂良面色變的異常難看,看著長孫無忌的背影,眼中滿是憤恨。不過很快就恢復正常,面帶微笑的找到劉洎,道:

  “劉相,博物院之事你就這樣同意了?”

  劉洎無奈的道:“不同意又能如何?圣人乾綱獨斷根本就沒給我們反對的余地啊。”

  褚遂良憤慨的道:“圣人非剛愎之主,這樣反常必然是受人蠱惑。自魏相亡故您就是清流領袖,可不能坐視賊人當道而置之不理啊。”

  劉洎道:“賊人?不知褚相所指何人?”

  褚遂良道:“還能是誰,自然是那個靠鬼神之道蠱惑圣人之人。必然是他不甘寂寞才鼓動圣人創立博物院,以達到復起的目的。”

  劉洎眉頭皺起,道:“你是指夏國公?”

  “噓。”褚遂良慌張的四下觀望,壓低聲音道:“您小聲點,隔墻有耳啊。那位和宮里的力士勾結很深,尤其是大太監趙蒙,更是他的座上賓。您在這里說他壞話,小心遭到報復。”

  劉洎聞言非但沒有畏懼,反而提高聲音說道:“我輩清流自當于宵小之輩勢不兩立,豈能因畏懼不敢言?如果夏國公真敢勾結內侍,我必參他一本,褚相說他和大太監趙蒙勾結,可有證據?”

  見不少人都朝他們看來,褚遂良心驚肉跳,心里已經在后悔為什么來找劉洎。

  知道這老頭剛烈,卻沒想到他這么直,這種話怎么就敢在皇宮里嚷嚷出來了。

  但后悔也完了,只能拉住他說道:“要說證據,我親眼見過兩人勾勾搭搭。”

  劉洎責備道:“既然親眼見到為何不早早稟報圣人?”

  褚遂良道:“我倒是想,可沒有證據啊。夏國公在圣人心目中的地位你也知道,我空口無憑就上奏,只會引起他們的警覺。”

  劉洎道:“那也要上奏,只有這樣才能震懾的住他們,明日早朝你我就一起上書圣人言明此事。”

  褚遂良現在腸子都悔青了,連忙勸阻道:“劉相別著急我正在收集證據,等拿到鐵證在一舉把二人搬倒,您可千萬別上奏打草驚蛇。”

  劉洎這才說道:“好吧,等你證據收集齊全了一定要告訴我,我和你聯名上奏。”

  褚遂良擦了把汗說道:“好好好,咱們還是繼續說博物院的事情,我準備上書反對此事,還請劉相相助。”

  劉洎嘆了口氣道:“若褚相愿意上奏,我必支持,只怕沒有什么用處啊。”

  褚遂良陰惻惻的道:“如果圣人一意孤行,我們也不是沒有辦法。”

  劉洎道:“哦?不知褚相有何良策。”

  褚遂良道:“一個新機構的設立不是那么簡單的,很多事情都必須經過政事堂允許才行。到時候我們只要…”

  那知道他的話還沒說完,劉洎就一甩袖子,鄙夷的看著他道:“小人,我劉洎光明磊落從不做此下作之事,褚相還是另請高明吧。”

  說完轉身就走,留下臉色鐵青的褚遂良。

  遠處房玄齡、馬周、孫伏伽三人走在一起,看著氣哼哼離開的劉洎和站在原地的褚遂良,都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房玄齡道:“你們說這些事情和夏國公有沒有關系?”

  馬周道:“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情。前幾日圣人才借口探望晉陽公主去了夏國公府上,回來之后內閣就忙碌個不停。要說兩者沒有關系,誰都不信的。”

  房玄齡道:“那豈不是說夏國公又要復出了,真是可喜可賀啊。”

  馬周搖頭道:“房公太樂觀了,現在不是圣人愿不愿意啟用夏國公,而是他愿不愿意復出,我覺得此事玄啊。”

  孫伏伽也說道:“若不是博物院前所未有誰都沒見過,這次夏國公應該也不會出面。等著看吧,博物院建成后他又會辭官的。”

  重啟分封的事情在政事堂就這樣波瀾不驚的通過了,然而這并不算完。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幾個人關起門商量好就行了的,必須要獲得朝野許可。

  第二天朝堂之上,李世民接連下達了幾條政令。

  創建博物院暫定四品衙門由夏國公岳山負責,該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余各部門要全力協助。

  劉洎再次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創建博物院可以,但不能給官身,即便是事務官也不行。反而是褚遂良,并沒有出面。

  只是光憑他一個人反對并沒有用,政事堂七個宰相同意還是直接通過了這項決議。

  往西域寧遠發配囚犯的的政策獲得了所有官吏的一致認同,這種害群之馬趕的越遠越好。

  開發西南打通前往天竺的通道,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論。不過現在是尚武的大唐,而不是后世那種血性被閹割的朝代,對于擴張群臣沒有多少人反對。

  最多就是有人反對讓佛教參與進來,還有就是具體實施方法上存在爭執。不過這些都不是大問題,可以商量著來。

  真正爆炸的大新聞是重啟分封,當李世民提出這個議案的時候,眾人先是震驚,然后就是群起反對。

  朝堂之上起碼一大半的人站出來反對,直言這是取禍之道,歷史也早有證明此法不可行。

  即便李世民強調只分封海外領土,不得在本土分封都沒用。

  不過這次他倒是沒有強行推行這個命令,而是讓天下人一起討論,等商量出結果再做決定。

  退朝之后眾臣紛紛把幾位宰輔圍的水泄不通,問他們皇帝這是準備做什么,甚至他們對此事表態。

  長孫無忌等人自然不會發表意見,只說他們也是剛知道很是震驚,現在還沒有思緒,等想好了再說。

  眾人即便知道他們在胡扯,也沒有一點辦法,只能放他們離開。

  而皇帝準備重啟分封的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京城,并迅速傳向全國各地,一時間激起了千層浪。

  最這件事情最熱衷的是兩類人,一類是清流,堅決反對;一類是宗室,簡直就像是聞道了腥味兒的貓一般,都快要瘋了。

大熊貓文學    文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