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同來的是禮部員外郎,大約是來張羅聯姻事宜的,而這一次,卻是奪官、整頓衙門、訓誡各官吏靜待新任城守到來,莫要生了怠慢之心。
一行人先到衙門,驛館久等的那些人也早早過來這邊等待。
葉子皓也被人早早通知要到衙門接旨,但葉子皓卻以自己早就辭官不為城守、不為青華州任何官職為由,拒絕前往衙門接旨。
他的理由還有一個,若他還去衙門接旨,不就意味著青華州這一個月還有城守大人嗎?那之前的事是從何來?
沒想到他還有理由抗旨,新來的宣旨太監頓時愣了,皇上可沒說這種情況要如何做,圣旨只說將葉子皓奪去所有功名貶為庶民,可沒說要抓拿甚至問罪啊…
最后還是禮部員外郎齊大人與之前的宣旨太監低語了幾句,想著早早完成差事回京去,再晚這路上熱啊。
于是兩任宣旨太監嘀咕了幾句,便一起往云來客棧而來。
這一路都有許多百姓跟著,也是他們不敢當場發作拿人訓斥的原因之一了。
這些日子府城的民憤,先來的宣旨一行自是都聽得清清楚楚,也都記在冊子上了,回去總要有些東西交差的。
因而,不與早已被激到斷弦邊緣的百姓硬杠,是他們的保身之策。
吳明方也沒出頭,只是默默跟著。
到了客棧門口,就看到葉子皓穿著一身繡墨竹白袍,玉樹臨風地站在門廊下與幾個人在說話,香案已經擺在一旁。
看到葉子皓一點也沒有受到影響地清閑模樣,吳明方蹙眉沉目,臉色有些陰沉。
但他依然沒有舉動,他來不是為管教葉子皓而來,而是為清理青華州城守衙門而來。
畢竟新任城守還沒挑選出人,朝廷怕這么大座衙門無主太久生出事端。
這節骨眼兒上,他到是想落井下石一翻,但也知道士學和百姓都維護葉子皓,他此時若是出手,只會給自己惹來一身腥。
但是沒關系,等下就可以看到葉子皓落水狗一般的狼狽模樣了。
千里迢迢而來,能看到競爭對手這么慘,已經值了。
當然,吳明方心中的快意,在臉上是不會表明出來的,他只是一副不悅的表情讓世人知道,這葉子皓太藐視朝廷了。
宣旨太監一聲“圣旨下,葉子皓接旨!”
四周嗡嗡的議論聲突然就安靜下來,安靜得只能聽見呼吸聲、衣袍聲、下跪聲。
葉子皓率先跪下了,葉青凰抱著小吉祥也跪下了,得了信兒趕回來的讀書郎們也跪下了。
先趕到這里要見證這一刻的府學幾個師長們也扶著齊老院長跪下了,街頭一大片的百姓們也跟著跪下了。
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陣仗比上次宣旨時要更熱鬧、更凝重,前任宣旨太監也不坐蹙起了眉,心中有些感慨,也有些不滿。
但他也知道,所有人都在等這個早已知曉的結果,就像宣告一個人的死刑,雖然沒有被砍頭,但與死刑又有何異?
果然圣旨內容一點沒變,與大家這些日子聽到的內容一樣,所以即使心情沉重、即使有許多不滿,但大家并沒有像上回那樣憤起議論、反對、指責。
只是所有人都沉默地抬起了頭,看著葉子皓這邊。
“草民葉子皓領葉氏子弟接旨,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葉子皓磕了三個頭,高抬雙手接過那道圣旨。
在他身后,小吉祥突然好奇地伸著小手,想要去抓爹爹手中的東西,葉青凰面無表情地捉住了他的小手。
前頭,葉子皓已起身,目光坦然地高舉了圣旨,看向仍鴉靜一片的百姓人群。
“圣旨已下,子皓前程已定,各位不必擔憂,就此別過,子皓近日會離開,還望各位不要惦念,山高水長、后會有期!”
葉子皓沒有再作揖,而是高舉著圣旨,意味著這是圣命,是結局,再想有的沒的,不過是令自己多添煩惱罷了。
“子皓保重!”
突然,人群里異口同聲,此時無數人竟是心意一同,喊出了他的名字,之后,便是哭得稀里嘩啦。
葉子皓再一次用自己的話,說得百姓動了情,情緒再次被挑動起來,當是為他壯行。
這是最后一次,讓這些京城里來的人、代表著皇帝的人看到,他葉子皓在地方上不負皇恩、不負朝廷、不負百姓。
以后,就讓那些人后悔去吧。
葉子皓終于收回手,抱拳大聲道:“各位,此間事已了,大家也做過見證,可以了,回去吧,回家該干嘛該嘛去。”
人群的后面,是聞訊趕來的葉青楓和葉青柏兄弟,他們沒來得及擠進來站在葉子皓一起,也跪在人群里,默默看著這一幕心中很是感慨。
這堂弟是個本事的,便是被撤官奪去功名,也能做得這般出色,便有這么多百姓為自己哭,怎樣都值得了。
讓宣旨太監關鍵卻不敢與之硬碰的那些百姓,就讓葉子皓幾句話給打發了,他們不約松了一口氣。
“葉子皓,皇命只奪你功名,讓你葉家子弟不得入仕,并未有其他罪名懲罰,天下皆知,你不必擔憂以后前程。”
這任宣旨太監到是好意,提醒葉子皓不要為將來擔心,若有人找麻煩也是你自己得罪了人,不是朝廷和皇上的意思。
“多謝公公提醒,子皓以后是白衣百姓,一樣受東黎律法保護,若有人想欺負報復子皓,子皓一樣可以報官。”
葉子皓了然地開口,卻將話說到了明面兒上。
那宣旨太監表情有些尷尬地點了下頭,又提醒了一句。
“圣旨已下,我等差事已完,明日便要啟程回京,提醒葉大人也趕早回去吧,前去拿回狀元及第匾的御前兵甲,莫要與你不知情的葉氏族人起了沖突才好。”
“多謝公公提及,我葉氏族人本份純良,不會與朝廷官家起沖突的,狀元及第匾已經交上去了。”
“而御賜百畝良田就在這青華州府城,官契也已交回衙門戶房,當初御賜狀元的三百金和布料、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