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首先就是城守府自家,通過蘇大管事采購了一千斤,要知道這府里吃飯的可不只有城守一家,還有一眾下人、兩百府衛。
而城守府是有朝廷補助費用的,這個算正常采買、公事公力。
之后是衙門飯堂,衙門的管事也精明,知道價錢梯次后,竟去說服了其他人包括三班六房的頭頭們,一起湊了單買了五百斤。
沒有哪個普通人家會買百斤以上的,能買上十斤就不錯了。
但衙門這么多人也不是只身一人,他們也是有家人的,這么一湊還真是讓他們湊到了五百斤。
當然衙門公家飯就占了兩百斤,各家到手的或十斤、或三十斤不等。
葉子皓知道是他們各家自己湊的單,便給他們算了五文,按千斤來算的,并且說以后他們如果是自家想買,不管幾斤都按五文內部價。
至于外面,八珍閣將價目表一擺出來,大家議論紛紛的便是要找多少人湊單才行。
要知道這行市零賣也就是八文,大人家的八珍閣,這價錢是不是有些貴啊?
他們不知道,葉青凰根本沒想做零單,畢竟他們是大量出貨的,這一斤、兩斤的得賣到什么時候?
因而故意比市價還高,就肯定沒人論斤來買了,那若是想吃又嫌這里貴,要去哪里呢?去其他雜貨鋪、干貨鋪多的是啊。
于是散客就流入其他商鋪了。
而其他商鋪的貨從哪里來?同樣的價對自家沒影響,誰不樂意巴結一下能大量供貨的城守大人家?
再有大戶人家少則十幾口人,多則幾十口甚至百余口人,買上一千斤也就五兩銀子,比在其他鋪子買的劃算,還能吃上兩個月了啊,何樂不為?
因而,這貨不管是供應商鋪、專賣這個的雜貨鋪、干貨鋪還是大戶人家,上貨第一天就出掉了一萬多斤。
這個優勢,是普通作坊根本沒法比的,但普通作坊也是開鋪的,沒有中間那么多轉手的人,也賣得便宜,單價也是行價八文,但你買得多也能隨手優惠,對小戶人家、尋常百姓、買量不多的客人,就正是合適。
而這也是葉青凰不爭的原因,給別人留條活路。
府城這么大,市井也有各種層次生活的人,他們做上層買賣,中層、底層也要過日子。
轉眼一個月下來,光是賣豆皮的賺頭,去掉成本之后,能輕松支付七個小子在許家私塾一季的束修,還遠遠有余,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冬季束修也攢到手。
雖然這活兒不是大家一起干的,還小子們高興、婦人們也很歡喜,因為他們也有在糕餅這一場出力氣。
而糕餅日常要做到兩千多塊,若要加貨也就是到三千塊差不多,再多不賣了,但遇沐休之日,就會準備四千塊,再多準備幾百塊不等,讓夏陽和王大年在快中午時就去街頭叫賣。
已經有過幾次經驗的倆人,現在談起叫賣生意也是高興不已。
而這么多數量,自從有了烤爐之后,出貨就快了,品種也變成了四種,因而總數量上看似沒變,實則可選擇的機會多,也更容易賣完。
如今四種糕餅不論是蒸是烘烤,價錢只按大小和數量來算。
而成本一律劃到兩文,不管實際有沒有這么多,平均下來,這帳目就好算得多。
而最后,再由葉青凰將進貨各處成本與使用數量、各處損耗甚至六個伙計的工錢,全部都記了帳,再來分攤劃算,這兩文的價也就差不多了。
粗粗一算,一個月下來,去掉成本后,糕餅生意還能賺到四百多兩銀子。
只不過葉青凰和葉子皓并沒有因此欣喜激動,覺得發財了。
因為這只是剛開的新鋪、剛做出來的府城百姓吃得少的糕餅口味,不說被別的糕餅鋪子學了去,就是客人吃久了也會膩,不會像一開始這般買法。
而現在也不能撇除還有葉子皓這位大人的名聲原因,生意會比一般大鋪、老鋪略好,來訂貨的商賈之家也多,而且沒人敢找茬。
因此,居安要思危,他們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到六月最后一天為止,所賺的糕餅錢肯定能破五百兩。
而豆皮那邊一旦飽和就要減少產量,但到最后一天,應該也能再銷掉幾千斤,湊足兩季度的束修便成。
之后七月先存點貨,等陳飛他們跑二趟進貨回來,就跟著陳飛他們去買葡萄。
糕餅這邊一個月就算四百兩,一年也能有四千多兩,小子們一年四季的束修加起來是七百兩,先給他們存上五年的束修再說。
而且這賺頭都是大家參與了的,只要用得上他們,葉青凰都會喊上他們干活,就連周家婆媳也是如此。
不是為了壓榨他們的勞動力,而是讓他們心里安定一些,不要覺得占著葉子皓的便宜,欠著葉家的人情。
相反,她越是客氣相待,不敢勞力她們,她們會越是惴惴不安,而當她們有用得上的地方后,反而笑容更多、相處更加自在了。
葉青凰通過第一次喊她們來幫忙時就感覺到了,后來與翠嬸子和晴嫂子私下也商量了一下,她們以自己的感受來告知,理解周家婆媳的心情。
因此,如今周家婆媳每天都會早早過來小廚房,反正周先生不在家,她們只有周志揚這一個小子照顧,時間很寬裕。
而周志揚每天早起到入睡前,都有伴兒同進同出,根本就不粘著娘親和奶奶。
何況如今每天都要早早背了書箱過來花園里,先跟大家一起跑上幾圈,邊跑邊背書,停下來后還要學拳練武,之后才是吃早飯。
吃早飯的時候,葉子皓還會問大家功課情況,之后才一起坐著城守的馬車去許家私塾。
坐著城守馬車的學童,哪個富家子弟敢挑釁?就算瞧不慣,也只能默默走開。
在得知葉大人將子弟送到許家私塾后,許多孩子都被家主叮囑又叮囑,就算不討好那些孩子、不遷讓那些孩子,也千萬別惹著那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