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是居安坊的初步整頓方案!”
下午,張謙逸將一份文稿放在郭宋面前,又繼續道:“商宅坊署令劉泊已經被革職,目前由署丞接任,自從居安坊建成后,劉泊就沒有去過一次,還有負責居安坊的五名官員也一并被革職,他們確實存在嚴重失職,不容推卸。”
郭宋點點頭,對張謙逸的態度表示認可,他打開文稿仔細看了看,又道:“像前面這些簡單的整頓,我覺得可以盡快實施!”
張謙逸連忙道:“昨天一早就開始了,重新修補露面,清除垃圾,用生石灰清理茅廁,還要重新粉刷外墻,還有亂搭亂建的棚子也開始挨家挨戶登記,主要是以后怎么健全制度,收的租金怎么用?誰來監督等等,這需要時間來制訂。”
這時,郭宋見潘遼站在門口,便笑道:“潘相國先進來坐,這邊馬上就好。”
潘遼笑呵呵走進來,在旁邊坐下,有茶童給他上了茶。
這次參事升級為相國,潘遼的權力實際上被壓縮了,以前他什么都管,掌控全局,現在郭宋把各個相國的權力提高了,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向他匯報,不用再經過潘遼,潘遼現在只過問重大軍政事務。
那么作為右相,潘遼能過問哪些事情呢?一是重大軍政事務,二是跨部門的事務,三是重要人事任免,四是涉及錢糧折合五千貫以上。
像張謙逸匯報的這件事雖然屬于戶部內政事務,不用通過潘遼,但因為罷免了正四品署令,另外涉及到每月租金一萬多貫錢的使用,這件事還是要讓潘遼知道。
只是這件事由于是郭宋主動提及,所以張謙逸在制訂初稿后,便先郭宋匯報了,等郭宋提出意見后,再正式向潘遼和政事堂匯報。
郭宋又對張謙逸道:“具體怎么處理我不管,我只提幾個原則,第一,責權要清晰,賞罰要分明;第二,租金專項專用,不準隨意挪用;第三,要善待百姓,以疏導為主,不準使用暴力手段,就像我之前說的處理亂搭亂建一樣。”
郭宋想了想又繼續道:“第四是重點,租金要著重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安全,尤其防止火災發生,你們可以建立幾支專門滅火的民團;二是防疫,防止疫病爆發,這就涉及到整頓清潔衛生,加大醫藥投入;三是基礎教育,要讓每一個孩童都至少讀兩年書,教育合格的標準就是要能看得懂報紙的內容。”
記室參軍盧綸靠墻而坐,記錄得飛快,將晉王提出了原則都一一記錄下來,他整理留底后,會給張謙逸送去。
張謙逸點點頭,“卑職明白了,卑職會盡快完善初稿,然后提交政事堂。”
郭宋把初稿遞給他,“去吧!”
張歉逸行一禮,又和潘遼打了招呼,便匆匆去了。
郭宋這才對潘遼笑道:“看來老潘是有備而來。”
“不光是我,還有一個呢!”
潘遼話音剛落,只見杜佑匆匆走了進來,歉然道:“有事耽誤了,我沒有來晚吧?”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們正要開始!”
郭宋笑著擺擺手,“坐下吧!”
杜佑在潘遼對面坐下,兩人一左一右,都有單獨的座位加茶幾,座椅寬大,非常舒適,很適合聊軍論政。
“我們要和殿下說的第一件事,是關于朝廷架子的建立,這幾天政事堂討論了三輪,基本上決定按照開元年間的朝廷框架來安排,決議書前天已經上交,大家都在等殿下的意見,我們二人想問問殿下是什么態度?”
郭宋抽出一份政事堂的決議書,對二人道:“決議書我已經仔細看過了,整體上我基本同意,只是一些細節我想再問一問。”
他翻開第四頁道:“決議書里面提到一個集賢殿大學士,我想知道,設立它有什么意義?”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
杜佑笑了笑道:“集賢殿大學士最初設立是在開元十三年,玄宗皇帝置集賢殿書院學士,以授宰相及其他侍從官,它設立的目的是和中書省爭奪發詔權,發出的詔書叫做黃麻詔書,但我們設立集賢殿大學士是指資政,給他們在朝廷安排一個大學士的正式職務,資政以后就取消了。”
郭宋點點頭,“原來是安排資政,我明白了,不過我建議再建立一個類似的學士機構,用以安排我的幕僚和參軍侍從等等。”
旁邊盧綸身體微微一震,這就涉及到他的利益了,他作為記室參軍,實際上是晉王府的官員,而不是朝廷官員,晉王顯然想給他們正式名份了,盧綸不由豎直了耳朵。
潘遼接口道:“殿下的意見實際上政事堂已經考慮到了,就是原來的秘書省,只是我們改成秘書院,官職具體設置下一步會給殿下,基本上等同于樞密院,以后殿下的幕僚和參軍都會編入秘書院。”
郭宋點點頭,“我明白了,最后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內侍監和宗正寺,有必要設置嗎?”
內侍監是宦官管理機構,宗正寺就是皇族管理機構,尤其是后者,郭宋不希望李唐皇族再次出現在朝廷中。
潘遼和杜佑對望一眼,他們知道晉王會提出這個疑問,這兩個部寺其實不是為郭宋設置的,而是為他的子孫設置的,潘遼含蓄地說道:“殿下,這兩個部寺設立是有必要的,但不一定現在用它,可以讓它虛轉,百年后再用也不遲。”
郭宋立刻明白了,就是暫時有名無實,他想了想道:“虛設我同意,一些宗正寺的事情,比如寺院道觀管理、皇陵的修繕看守等等,這些具體事宜可以放在太常寺,晉王宮諸事,可以放在禮部。”
潘遼和杜佑同時答應,“殿下說得有理!”
郭宋取筆在決議書上批了個準字,算是原則上批準了框架決議書。
“這件事就到這里吧!二位還有什么事?”
杜佑連忙道:“還有就是兩個空缺宰相的任命,以及南唐官員的選用任命,卑職先說說南唐官員的選用任命,經過第二輪仔細考察,吏部基本上認可了兩川安撫使溫佶的推薦名單,一共六十三人,希望殿下能在任命上提出具體意見。”
這份名單郭宋很了解,基本上都是各大世家子弟。
實際上,他在成都就給溫佶說過幾個選用原則,第一,閹黨的人不用;第二,四品以上官員不用;第三,崔造派系的不用;第四,道德有虧之人不用,所以這份名單中,官階最高的官員也只是四品,四品官員一共有八人,都是侍郎和少卿之類。
至于南唐的地方官,肅政臺還在明察暗訪之中,目前先要定下朝廷官員。
郭宋取出名單看了看,又問道:“這個工部侍郎苗稷如何?”
郭宋比較關心這個苗稷,是因為苗稷對他岳父薛勛一家有恩,當年岳父帶著妻女初到簡州為官,苗稷就任簡州州治陽安縣縣丞,岳父一家蒙他的照顧,才得以在簡州安頓下來。
妻子薛濤幾次提到過這個苗稷,可見他確實對岳父一家照顧有加。
杜佑欠身道:“這個苗稷是相國苗晉卿第七子,也是相國張延賞的小舅子,他為官經驗豐富,在工部侍郎上做了十年,人品不錯,比較清廉,就是性格懦弱了一點,當年我勸他跟我一起北上,他害怕張延賞生氣,便不敢跟隨,用八個字點評,能力有余,魄力不足。”
郭宋點點頭,“工部司郎中盧進已經出任少府寺卿,就讓苗稷繼續出任工部左侍郎。”
潘遼嚇了一跳,剛要開口,郭宋卻擺擺手,“潘長史不用說了,苗稷對我岳父一家有恩,所以我特殊關照一下,其他官員就按照他們現在的官階降一級任用,盡量用其所長。”
潘遼和杜佑躬身道:“遵殿下之令!”
郭宋見天色已黃昏,便笑問道:“還有別的事情嗎?”
潘遼連忙道:“還有最后一件事,就是關于把朝廷遷到大明宮。”
把朝廷遷到大明宮是必然了,從前大家都是晉王屬僚,屬于晉王府的官員,所以官衙設立在晉王宮外,很順理成章,但現在是朝廷,再放在晉王宮就不合適了。
另一方面,建立新朝廷后,官員至少增加一倍,原來的官房就不夠用了,再遷去新城也不現實,所以把朝廷遷去大明宮便擺上了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