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

  商議完了救援措施和籌備后,需要確定誰去執行,代表朝廷去指揮現場。

  這次去華陰縣,普通官員去了難有作為,除了革職查辦貪官污吏之外,還有救濟災民,安撫百姓,修理河工,提防瘟疫發生等要事,

  “百里澤國,數萬災民,關系到關隴地區東大門的穩定,朝廷的威嚴法度,對待百姓的仁心,所以,此次辦理賑災,必須用可靠之人,官職也不能低了,你們看,誰適合去?尚書也好,侍郎也罷,至少三品以上京官,懂斷案,會治民,能夠代表朝廷中樞政要,顯得重視此事件。”羅昭云提出一些要求,對于這次派選官員很重視,有諸多要求。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相互看了看,似乎在詢問對方有什么人選。

  此時,杜如晦打破沉默,拱手道:“臣想保舉一人,可勝任此賑災職務。”

  羅昭云看了他一眼,問道:“什么人?”

  “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馬周。”杜如晦忽然開口提到了這個人。

  馬周本是寒門子弟,少年好學,李唐時期到了大興城,寄住在朋友常何家中,被李唐啟用,但是官職并不大。

  羅昭云讀過一些隋唐史書,自然記著此人,所以攻克長安后,也破格提拔了,做了吏部考功司員外郎,負責參掌文武磨勘考課,就是負責收錄和整理文武百官年底考核業績,有點像后世的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人事部之類的。

  此時被長杜如晦提出來,羅昭云倒是眼神一亮,馬周的確是一個不錯人選,寒門出身,性格剛正,一定會秉公處理。

  “朕對馬周印象不錯,憑能力和品行,倒是能夠勝任此差遣,不過,他的身份和官品不夠,要去革職查辦一個郡守,還是有些問題。朕就封馬周一個欽差大臣,手持圣旨赦書,到地方去差遣,代表朝廷和朕,有生殺奪予之權,便宜行事,查辦貪官污吏,修筑河堤,賑濟災民,穩定馮翊郡的局勢!”

  眾人所以沒有聽過“欽差大臣”的名詞,覺得有些新鮮,但是由陛下口里說出的新鮮詞太多了,所以大家都見怪不怪,有點司空見慣了。

  似乎每次的新鮮詞,看似靈機一動,卻總能恰到好處,符合一個特定的場景和用處,猶如神來之筆一般。

  諸位大臣咀嚼了欽差大臣四個字,不難理解,這是陛下欽點差遣,代表朝廷,權力增大,外出公干,自然能夠名正言順了。

  “臣等沒有異議!”眾人多少都知曉馬周為人,雖然出身寒門,但是能力突出,精通文史,是個實干的年輕官員,剛三十出頭,正是外放磨煉的好時機。

  “那就用馬周了。”羅昭云決定啟用馬周,這是一個好機會,如果馬周將賑濟災民、修理河工的災事處理妥當,那么回來之后,便可以提拔使用,由從五品官,升到正四品,做個侍郎沒問題了。

  商議完賑濟災民,解救黃河水災的事后,羅昭云的心思也能安穩一些,只等明日朝會,由御史臺先奏出問題來,然后各種凋令、赦書一道道吩咐下去。

  羅昭云讓黃門侍郎蕭瑀按照他的意思,潤筆之后,再交給他過目,沒有問題后,加蓋玉璽,準備朝會上使用,分給門下省加印和六部試行。

  “眾卿,爾等皆是國之棟梁,朕的左膀右臂,還有一件事,關于地方郡州縣改制問題,朕已深思熟慮許久,覺得目前郡太多,過于分散,使得朝廷政令,不能有效傳達,郡州之間,跨度不大,許多重合的治區,所以,打算合并一些郡,取消這個稱呼,建立行省制。”

  “行省制?”

  這些大臣又有些發懵,這陛下的新詞,還真是層出不窮啊!

  房玄齡看來看長孫無忌,又看了看魏征,都是面帶苦笑,顯然都沒有提前得到消息,還真是陛下一個人思考出來的。

  現在他們都有些麻木了,都說術業有專攻,縱觀當今陛下羅昭云的成長史,似乎多是戎馬生涯,帶兵廝殺作戰比較多,嚴格來說,是一個武將出身,馬背上得天下,按理說,應該對文史和治國,有所短板才對。

  但是,羅昭云的才華卻讓所有人佩服,畢竟那羅成詩集,當年可是在長安城、洛陽城廣為流傳,許多佳作的詩詞,都是難得的名句,使得許多清高自傲的才子們,都望塵莫及。

  可眾人沒有想到,在治國方面,這羅昭云的目光,比他們這些大臣都要長遠,腦洞似乎也更大,經常奇思妙想出來新的制度,比之前數百年積累下的制度,似乎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完善。

  京城的官員、百姓,大多以為是政事堂的這些智囊們出謀劃策,制造出那些新鮮詞和制度,其實唯有他們自己明白,這些理論和新制度,可跟他們沒有什么關系,都是陛下說出來,他們只是照辦,回去按照框架來完善、填補而已。

  “陛下,行省又是什么,比郡還大嗎?”長孫無忌好奇問道。

  羅昭云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容,說道:“行省行省,其實就相當于把中央三省分部門放在了地方一樣,行省官員,名為巡撫,掌宣布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說直白一些,就是地方高官了,但是,為了避免藩鎮出現,所以,把刑獄審判、軍事防務抽離出來,各有系統管轄,所以這個巡撫,只管政務就可以了。”

  眾人恍然大悟,算是明白了行省制度、巡撫的意思,這是要加強中央集權了。

  自古以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結構,主要采用地方分權和郡縣制中央集權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以一個否定另一個”,螺旋式發展。

  比如秦統一后,實行極端中央集權,以郡縣統制各地,嬴姓皇族無尺寸之封,“一尊京師而威服天下”,到了東西兩漢郡國并行,對秦極端中央集權既有繼承,又有變通。

  但魏晉南北朝以豪族大土地占有為基礎的方鎮都督分權或割據,又是對秦漢郡縣制中央集權的否定。隋和唐前期,重建中央集權的州縣、府兵、科舉等體制,又是對魏晉南北朝地方分權割據的否定。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適合它,或是因它而產生的新制度,羅昭云這么做,既要穩定朝廷管轄地方,結束十八路諸侯擁兵自重的混亂情況,又要讓地方機構,約束性更強,良性發展。所以,他借用了后世元代開始的行省制,明代的三司會商,甚至參考了部分二十一世紀的制度模式,綜合在了一起,適應當前這個大環境。

大熊貓文學    江山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