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35章 先鋒南下

大熊貓文學    風雨大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狄青大軍離開之后,杜中宵以楊畋部下為主,配合一部分輕炮和霰彈炮,組成一支三千人的輕裝部隊。由楊畋率領,南下荊湖南路,由那里入韶州。到了廣南東路,就由楊畋臨機指揮了。

  在車站,杜中宵送楊畋上車,對他道:“鈐轄,我們在京西路數年,帶了這樣一支兵馬出來。能戰不能戰,就看這一仗了。你帶廣東之后,當輕裝急進,拖住儂智高兵馬。如果拖得夠久,一兩個月后帶兵前去接應,就此滅了他,為國立功。有了勝仗打底,我們練的這軍才真正成了。”

  楊畋道:“我省得,提舉只管安心。只要那廝敢仗著兵多,與我作戰,我必拖住他。蠻人哪里有什么像樣的軍器?一向又無紀律,碰上我們的軍隊,哪怕沒有火炮,只靠火槍兵都能戰而勝之。我聽說那廝久攻廣州城不下,轉頭向北,攻略州縣,還帶著女子隨行,一路作樂,哪里有個能打的樣子!”

  杜中宵點頭:“鈐轄與蠻人作戰多次,一切知之甚詳,我就不羅嗦了。再三叮嚀,最關鍵的不是去打幾場勝仗,而要以拖住儂智高主力在廣東為目的,等到我們大軍支援。”

  楊畋點頭:“明白。只要儂智高不過梧州,提舉后續帶大兵到來就打得上,我記得了。”

  梧州是郁江的重要節點,一過那里,就進入廣西路,從地理上應該以桂州和邕州為中心了。在廣東的軍隊難以得到支持,交通也不便利,大仗只能留給狄青了。

  郁江就是珠江的西江,此時依河段,分成左右江、郁江、潯江和西江幾段,連通廣南東西路。儂智高攻破橫山寨,很快就破邕州,一兩個月就兵臨廣州,就靠著這條水路。兩廣作戰,就是圍繞著這一條大河及其支流進行的,廣州在下游,邕州在上游,確好就是儂智高的行軍路線。桂州不屬郁江水系,避開了儂智高的兵鋒,兩州之間的分水嶺,就是天險昆侖關。

  杜中宵對那一帶的地理已經非常熟悉,在紙上推演過多次。如果自己參戰,在哪里集結,從哪里進軍,選哪里為戰場,都有方案。可惜好事多磨,自己為帥出征的事情遲遲定不下來。

  看著火車開走,十三郎道:“如可惜,楊鈐轄只帶三千兵馬,又是輕兵。我們這些人,沒得機會。”

  杜中宵道:“儂智高雖不堪,也是三千兵能剿平的。幾個月間他縱橫兩路,殘破數十州,實力豈能小視?前些日子樞密院估計,儂智高手下最少數萬人,十幾萬也有可能。——當然,他們蠻寇習性,自己手下多少人,只怕儂智高也不清楚。最要緊的,賊人雖沒攻破廣州,卻在那一帶盤桓近兩月,周邊的糧食必然被搜刮一空,足夠支持他們繼續流竄。”

  十三郎點頭:“委實如此,鈐轄能把賊人大部留在廣東,等我們大軍趕到,就了不起了。若是放到廣西去,只怕賺不上什么軍功。狄太尉手下著實有能人,那個‘張鐵锏’,走前因見我長得高大,與我較量了一番,不分上下,端的是好身手!”

  杜中宵笑道:“不相上下,就贊好身手,莫不是夸你自己?張玉是西北有數的猛將,十幾年隨在狄太尉身邊,不知立了多少戰功!他們這一支兵馬,素來以勇猛著稱。第一勇就是狄太尉,排第二的就是張玉。陣前斬將奪馬,在他都是稀松平常。另兩位賈逵和孫節,看他們話不多,也都是有名的猛將!”

  十三郎道:“著實如此。是我們僻處隨州,這些英雄人物見得少了,少了見識。以前只道火山軍時的張都監,騎射無雙,我看這個賈逵也不弱于他。”

  杜中宵道:“自然如此。賈逵出身寒微,祖上數代白丁。他投身軍中,今日官職是一刀槍自己拼出來的,豈是簡單人物?記住,這種禁軍拼殺出來的將領,論及勇猛,都非常人可比。他們這些人,跟我們營田廂軍不一樣,許多統兵官武藝都是一般,靠的是能謀善算。軍里能跟你動手較量的,只有楊文廣、趙滋、竇舜卿幾個人,禁軍精銳將領怎么可能如此?”

  賈逵出身于底層,家庭條件并不好。他的祖父名賈貴,聽到這個名字,杜中宵總是浮現出前世看的一部電視劇中反派的樣子,覺得必然是吃不飽飯的。父親賈習早喪,母親改嫁。賈逵從軍,立功升遷富貴之后,給了繼父不少錢,才把母親接到家中奉養。跟繼父之間,想來沒什么父子之情。這個年代,婦人改嫁稀松平常,并不比杜中宵前世更罕見。范仲淹的母親如此,杜衍的母親如此,賈逵也是如此。至于杜中宵曾經認為中國古代改嫁會受到岐視,現在看來,肯定是宋之后的事情了。

  聽杜中宵的話,十三郎看看杜中宵,笑道:“官人自己就是如此,與人放對只是一般,治軍提拔的將領自然也是如此。看姚守信,文文弱弱跟個書生一樣。雖然其實有一把力氣,等閑幾個人近不了身,但別人看在眼里,就是覺得是個書生。”

  杜中宵道:“沿邊的帥臣,除了狄太尉,哪個不我這般?哪有帥臣上陣拼殺的!”

  十三郎聽了,只是笑著搖頭,也不說話。又不是多年隨在杜中宵身邊,對杜中宵深信不疑,算一個人,十三郎說不定就此投軍,隨著狄青南下打仗去了。

  說了一會閑話,杜中宵道:“今日大家在襄州聚齊,也是不易。我們這便過河去,到樊城找個吃得痛快的地方,一醉方休!自演練之后,諸軍各有駐地,準備遠行,好些日子沒有團聚了。”

  十三郎、姚守信、楊文廣、趙滋等人紛紛叫好,一起到了渡口,坐船過了漢水。

  楊畋的三千人算是先鋒,隨軍的是低級軍官,他們這些高級的主將,并沒有隨行。

  樊城經過幾年發展,已經不是原來的小鎮,此時繁華無比。以火車站和漢水碼頭為中心,聚集了不知多少店鋪人家。最近襄州上奏,準備把樊城鎮升格為縣,與南邊的襄陽縣一起管理。除了沒有城墻,這里確實早已超過了鎮的規模,許多州城都沒有這里熱鬧。商稅規模,更早已經達到了上州的水平。

  到了樊城鎮,十三郎道:“前邊不遠,有一家碼頭旁邊的菜館,不似別家起酒樓,而是在河邊圈了一塊空地,菜的口味極好。他們臨河,日日都有新鮮活魚,烤魚最是對我胃口。不如就到那里去,與酒樓相比少許多拘束,而且價錢便宜。”

  杜中宵道:“放心,軍中幾位高級將領用餐,公使錢不能使嗎?只要口味好,價錢小事!”

  眾人叫一聲好,趙滋吩咐隨從,到一邊的商場買幾瓶好酒來,反正公使錢報賬,不喝菜館的酒。

  幾人到了十三郎說的菜館選處座頭坐了,紛紛點菜。只要自己喜歡的口味,都選貴的點。有公使錢吃飯格外闊氣,不似自己請客,還要斤斤計較一番。

  杜中宵對這里烤魚不感興趣,此時沒有辣椒,烤了總覺得缺少味道。河湖里的魚,只合拿最鮮美來的進行清蒸。

  正在熱鬧的時候,幾個士卒隨著買酒的隨從回來,對杜中宵道:“原來提舉在這里!剛剛得到的消息,前次來的石團練,又到樊城了!”

大熊貓文學    風雨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