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55章 故地重游

  杭州最美是西湖,游西湖不能不登樓外樓品嘗糖醋魚。

  來到西湖畔,順著綠柳參差的湖濱大道,過望湖樓,上斷橋,走過白堤,經平湖秋月,就看到了傍依孤山悠然臨湖的樓外樓,再往那頭就是西泠印社和俞曲園故居,還有秋瑾風雨亭,再繞過去,便到了岳廟和曲院風荷…

  卓然成姿的樓外樓,正與斷橋殘雪、三潭印月、蘇堤春曉等幾處著名景點遙相呼應,可謂風光獨覽。山光靜對煙波際,塔影清涵水月間。游人雖為造訪人間天堂而來,但對天堂美味的期盼亦是一種撩撥。

  若是能在樓外樓這樣的絕勝之處,將窗外的湖光山色、人間美味連同傳世詩文一同快意品嘗,那才叫不枉西湖之行哩!據說在樓外樓,有以“天堂西湖”為主題的“十景宴席”,將斷橋殘雪、三潭印月、蘇堤春曉等十處西湖名勝意境烹調成美味佳肴,讓人們把西湖美景品在舌尖上,藏在思念中。

  臨湖憑窗,先要了一杯龍井,慢慢點菜。菜上來了,記得大快朵頤的同時,窗外有柳絮飄入,清新宜人,印象殊深。那時的游人不像現在這么多,食客也大都是氣定神閑的模樣,樓外樓僅是碧瓦飛檐二層小樓,而廚師燒菜也都非常用心。

  西湖草魚專門養在廳堂樓梯旁的水池里,一尺多長,一兩斤重,任由客人自點,指哪條抓哪條。一番收拾,入油鍋炸三兩分鐘,澆上醋芡,端上桌時魚的口尾仍在微動,肉質自是異常鮮美滑嫩,又甜又酸,別具特色。

  后來再去嘗西湖醋魚,發覺有了改變。一般不再直接活魚下鍋,而是把宰殺洗凈后的魚身剖成兩片,抽去魚骨,用清水煮,濃淡恰到好處的糖醋勾芡,敷覆在拼接得有頭有尾有型有款的魚身上,散發出檀香木般清亮幽雅的光澤。

  因魚已先在清水池里餓養兩天,吐凈胃腸,故吃來不但沒有絲毫泥腥味,且恍惚間有一縷縷蟹肉香。這個菜的特點是不用油,只用白開水加調料煮。烹制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僅三四分鐘,至魚的胸鰭豎起,以魚肉斷生為度,講究食其鮮嫩和本味。看看店堂壁上懸掛的題詞,你就知道難怪那么多文化大佬和各界名流趨之若鶩。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用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刻求細、特、鮮,以充分體現食材質地的柔嫩與爽脆。其三鮮海參,可以說是名動天下。在以經營杭州風味菜為特色的樓堂館所,主要名菜除了西湖醋魚,還有宋嫂魚羹、龍井蝦仁、東坡肉、響鈴兒、叫花童雞…菜點如西施舌、銀絲卷、三鮮燒麥、蝦肉燒麥、貓耳朵等。

  說到西湖邊的菜,杭州人自有說法。說是一百多年前,一個姓洪的落魄秀才在寺廟旁開家小店,將鮮活的西湖魚蝦烹成特色菜肴,供應往來游客。秀才利用肚里墨水,將流傳在西湖的史跡傳說糅進菜譜中,在材料、品色、口味、特色上挖空心思,創出極富文人味的特色菜,漸漸就有了名聲。

  糖醋魚自是湖邊的第一招牌菜,是點睛之作。有人說,西湖醋魚真正原創者是一位頗受文人眷愛的“宋嫂”,由其小叔子給打手下,故西湖醋魚又叫“叔嫂傳珍”;也有人說,袁枚《隨園食單》里的“糖醋溜瓦塊魚”,才是西湖醋魚的最初范本。

  還有西湖莼菜羹,晉朝的張翰見秋風吹起,思念故鄉鱸魚莼菜美味,干脆棄官回鄉,典故和詩意就在色澤素雅滑爽鮮嫩的湯羹中。宋嫂魚羹、鱸魚肉絲筍絲的鮮味和火腿絲的煙香融合得天衣無縫,令人食之不能停筷。

  “裙屐聯翩買醉來,綠陽影里上樓臺;門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歸尋張翰鱸,魚美風味說西湖;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食客中多有文人雅士,西湖的美食隨著他們的詩文蜚聲天下。

  酸可去腥,辣能壓陣,于江浙和滬上人而言,甜最能輕輕巧巧養護諸多人生雜味。去年秋我在廣西轉了一圈,發現那里所有魚菜都要放西紅柿,酸且辣。我是嗜甜不耐辣。這些年,我自己在家也仿制過西湖醋魚,卻一直算不上成功。問題不在剖魚打刀花,也不在放清水入鍋,加糖、鹽、黑醋、醬油、胡椒粉煮滾,再入生粉勾芡…主要是魚入水汆,嫩時難以出鍋。

  失敗幾次,后來終于摸索出一個辦法,連盤一起入水,就能保持魚形。并且采用原湯熬汁,不必加油,尤其鮮嫩爽口。只是有一條件不能輕易達到,草魚一定要是活的,尺來長正宜,大了肉就過老,最好先放清水里餓養三兩天,使魚肉收緊。

  不管在西湖邊還是不在西湖邊,要想品嘗正宗的西湖醋魚,就要去一些著名的杭州餐館。但是對于普通外地人來說,叫得上口的大約只是孤山旁的“樓外樓”和靈隱寺那邊的“天外天”,此兩家餐館終究是歷史悠久名聲在外,菜肯定可以算杭幫菜的上品。

  倘若你要是向杭州本地人打聽哪里的西湖醋魚最正宗,他們或許會告訴你一些像“天香樓”“新白鹿”“王潤興”“張生記”“奎元館”等等這樣的名店,當然消費都是不低。據說杭州本地人最愛去的地方,是“外婆家”。那里的杭幫菜不但正宗而且價格相對較低,但同花港觀魚那邊紅櫟山莊旁的“知味觀”一樣,就是人太多,你要做好排長隊的準備。

  油汁淋漓的東坡肉和宋嫂魚羹,還有莼羹,另加一份甜點東坡酥。糖醋魚最后端上來了,對開兩片,扁平地躺在橢圓寬大的青花盤中,澆著晶瑩透明的琥珀色的糖汁,看上去就勾起人的食欲。

  伸筷夾一小塊進嘴里,一股酸甜之感瞬間彌漫舌苔,再以舌頭輕輕一裹,品咂,嗯,味兒一如既往,是不老年華的鮮嫩、滑爽、純靜…沒有一根刺,大約便是這“極品”魚與普通西湖草魚的區別吧,后者的價碼卻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從曲院風荷這里上了蘇堤,在拂柳的和風中一直走到花港觀魚這頭,正好于暮色中順便去霓虹閃爍的紅櫟山莊那邊再嘗濱湖美食。因我曾寫過“曲橋細柳憶娉婷,紅櫟樓前酒幾巡”的舊句,故對這里的延廊曲橋和碧瓦雕窗尤為動心。

  豈料進了燈火輝煌的“知味觀”一看,嚇得立馬跑出來,除了進門廳坐滿了候菜的人,外面還排了長長的隊,真不知道這西湖邊哪來如此多的饕餮之徒!沒法,我們干脆尋幽探奇去絲綢館和于謙祠那后面的山上,找了一處掛紅燈籠的農家菜館,看看農家烹飪的西湖醋魚和東坡肉是什么風味,另外還專門招呼燒了一盤素炒新筍,一盤水芹干絲,一碗山菌湯。幾樣菜肴倒也收拾得精致清爽,紅黑綠白,顏色也都挺誘人,該鮮嫩的鮮嫩該本味的本味,連同兩碗米飯。

妙書屋

大熊貓文學    舌尖上的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