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好事,周蘭香當然要答應下來。別說一天做兩頓飯隊里給滿工分,就是不給工分,老隊長和韓會計找她幫忙,她也愿意幫。
王家的事他們幫了她這么多,她哪能不記著他們的好。而且以后還有更多需要他們幫忙的地方,她傻了才不趁機跟隊干部處好關系。
老隊長雖然咳嗽得挺厲害,可一點不耽誤他雷厲風行地辦事,招呼一個在隊部前面打谷場瘋跑的小小子,讓他把東頭七隊隊長劉大頭叫來。
劉大頭四十多歲,頭大胳膊腿短粗,偏偏身子特別壯,又總穿一件灰綠色的大布衫子,看著就像一個用兩條腿走路的王八精。
不過他那顆大頭可是沒白長,樣子看著可笑,人卻特別精明,那扇特別壯實的身板子也沒白長,全公社論力氣,除了韓進沒人能杠得過他!
王大頭豪爽中帶著點恭敬地叫老隊長麥子叔,對韓立群也很親熱地叫了聲叔,知道是找他來商量給知青做飯的人選,老隊長沒提是誰呢,他看一眼坐在一邊搓苞米的周蘭香就明白了。
“麥子叔,這事兒我回去想了好幾回,我們隊里真沒合適的人,這事兒還得您老給操操心!頭一條得做飯好吃,還得干凈利索,最重要的是人品過得去!”劉大頭短粗的胳膊向上一劃拉,“您老看人上眼睛最毒,這事兒就得靠您了!”
他這么說就好辦了,馬上定下了周蘭香,老隊長和劉大頭一起帶著她去知青點跟大家宣布一下這事兒。
知青點也挨著打谷場,隊部是在打谷場北邊坐北朝南三大間正房,知青點挨著打谷場西頭,坐西朝東四小間土坯茅草西廂房,是隊里以前放積存糧和牲口飼料的地方。
房子蓋了不少年了,本來就不是住人的地方,墻薄屋頂也不保暖,雖然去年知青來了隊里給墻上抹了厚厚一層黃泥,屋頂的草也換了新的,可連個院子都沒有孤零零的四間房子,又在屯頭沒轍沒擋的地方,大冬天的屋里也就是勉強維持著不上凍而已。
現在知青點有七名知青,四男三女,男知青住東邊兩間,女知青住西邊一間半,中間隔出半間來做廚房,老隊長幾個人直接進了東邊男知青的屋子。
把三名女知青叫過來宣布了隊里派人給他們做飯的決定,知青們非常高興,可也掩飾不住意外,可還是很激動地鼓掌感謝,接著一起眼巴巴地看著兩名隊領導,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很顯然,這幾天他們跟隊領導提了不少請求,兩名隊長一樣沒給解決,卻意外地給派了個做飯的來。
老隊長從外面進門,冷熱氣一沖就忍不住狠咳嗽一頓,劉大頭這人的好處就是該他出頭的時候從來不躲,誠懇又很有態度地跟知青們說了國家的知青政策和隊里的情況,表示積極貫徹國家政策,能給知青們提供方便肯定會盡力,但農村就是這么個情況,還請大家多克服克服。
看起來年紀最大最成熟的男知青季遠代表大家趕緊表態:“我們知識青年下鄉就是來農村廣闊天地鍛煉自己的,都說了,農村的廣大天地大有可為,我們下鄉了就是農民身份,要吃苦耐勞積極投身到農村建設中去,隊里不用對我們特殊照顧,我們肯定嚴格要求自己,為農村建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知青們被季遠說得熱血沸騰,年紀最小的小女知青韓梅甚至積極要求要去參加隊里的水利建設工程隊,到最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
大家紛紛響應,也表示自己也要去最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
老隊長和劉大頭一唱一和,安撫好了知青們的情緒,當然也沒同意知青們的要求,接著安排做飯的事。
周蘭香一天給他們做兩頓飯,按蘑菇屯的傳統,入冬活不重了就吃兩頓飯,早上下了早工八九點回來吃早飯,東北冬天天黑得早,四點就得收工回家吃晚飯。
說好了這些,周蘭香主動提出自己不掌管糧食:“你們有文化的城里學生都會算賬,大家伙兒的糧食也是按月定量供給,我不好胡亂分配,你們以前誰管糧食還是誰管,我做一頓飯你們給我一頓的糧,也讓我偷個懶少操點心。”
劉大頭和老隊長不著痕跡地對視了一下,眼里都帶著一點點笑意,他們就知道小香這閨女是個腦子好使的,不用他們提自己就先把話說開了。
周蘭香自己不提劉大頭是絕不會提的,說了再讓麥子叔以為自個信不著他挑的人,知青們是沒想到這個,至于老隊長,他心里很有譜,就知道小香會自己提。
這小閨女要是沒這個靈醒勁兒,哪里會入得了老韓那個老滑頭的眼!
都交代好了,兩位隊長走了,周蘭香就直接留在知青點給他們做一頓晚飯。
知青點其實原來沒有管糧食的,是周蘭香提出來之后,他們來來去去地使了好半天顏色,才有一個看著女知青里年紀最大的女知青張婧站了出來,說以后周蘭香跟她領糧食就行。
老隊長一走,趁周蘭香給他們收拾那兩口幾乎是繡住了的大鍋的功夫,趙婧趕緊拿著筆記本算了又算,周蘭香一大鍋水都燒開了,她才端著半小盆玉米面出來了。
知青點七個人,最大的季遠二十一,最小的韓梅十六,都正是最能吃的時候,肚子里又沒有一滴油,就是小姑娘一頓吃三四個玉米面餅子都不一定飽,可這半小盆玉米面,也就夠貼十二三個餅子的。
可周蘭香沒說什么,他們給她多少糧食她就做多少飯,她能控制的就是盡量把東西做可口一點,別的她真沒能力管。
而且這些孩子家都在城里,父母多多少少都能給點補貼,就是大灶吃不飽自己也能吃點零嘴。前世她雖然對知青的事不了解,可也沒聽說知青有給餓壞了的。
趙婧剪了短短的頭,劉海用一個黑色的發卡別上去,單眼皮小嘴巴,長得相貌一般皮膚卻挺白,看著就是個聰明的姑娘,雖然有點不好意思,還是主動跟周蘭香解釋糧食的事。
“嫂子,我們糧食不多,以后早上一個人一個玉米餅,晚上男知青兩個,女知青一個半,你看著人數做就行,麻煩你盡量做大小一致了。”
周蘭香痛快地答應下來,以前她店里雇了一個返城知青當小工,她這才詳細地知道了知青當年的一些政策和處境。
他們下鄉第一年是有國家補助的,在73年前那個著名的知青家長給寫信事件之前,第一年每月八塊錢生活補助,男知青18斤糧食,女知青16斤,至于給什么糧食,就看當地產什么了。
肚子里一滴油水沒有的年月,成年人一頓吃一斤糧食都填不飽肚子,一個月十多斤夠干什么的?就是那八塊錢補助都拿去賣糧,沒有糧票就只能買高價糧,糧店里一斤玉米面七分錢,外面黑市就得三毛多,那也是不夠吃的。
況且這八塊錢包括所有的生活開銷,能拿來一半賣糧就算不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