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0.性情三品論

  韓愈沒想到高岳來了個直球,讓自己談對他的看法。

不過韓愈從來不是個隱瞞自己想法的人,為了回答高岳的疑問,他就先把自己的“性三品”和“情三品”做了個闡述  “性,與生俱來,有仁義禮智信五者為端。上品者自出生,便是五端具備,生涯里只要專力于一端,其他四端自然隨之具備;中品者,五端不可缺其一,缺一的話,其他四端就會混雜不純;下品者,沒有五端,非但如此,只要違背了其中一端,其他四端也都會盡喪。里說過,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意思是圣人的性是天然的);而斗屑(下品惡人,類似人間之屑),也不可以名性(意思是對他們談心性也沒用);只有中人之性,如蠶如卵,蠶須得繅而灌湯后才能成絲,卵也孵化二十日后才能為雛,而性必須得到教訓后才能為善,絕非質樸所能至。圬者王承福,為中品者,他質樸自然,且有自知之明,但也只是質樸而已,他知愛己不害人,卻不能損己以愛人,所以缺乏教訓,不能達到上品境界;前潤帥李锜,為下品者,他無惻隱心,無羞惡心,無辭讓心,無是非心,只知害人肥己,五端全喪,故而最后自取傾覆之禍,是罪有應得。”

  高岳聽了,輕微點點頭,然后就反問韓愈“李锜管下,有茶梟和鹽寇,此又是何品?”

  韓愈顯然是有準備的,他朗聲說“中品的人需要上品圣賢的教訓,所以湯武的時代,人眾自然向善,而幽厲的時代,人眾自然為惡。茶梟和鹽寇,本來也是官府的赤子,他們鋌而走險,這難道是百姓的責任嗎?非也,乃是李锜這個下品惡人居位,自然引出了茶梟和鹽寇,而衛公鎮靜江東后,百姓安居樂業,連鳳凰都重新飛回來棲息,這便是上品教訓中品向善的絕佳例子。”

  高岳不由得哈哈笑起來,指著韓愈,又指著自己,“看來退之是將我目為上品了,那不知道退之認為,我在五端里專的又是哪一端呢?”

  “衛國公專的是智。”韓愈清晰地加以判斷,然則他的口風隨即一轉,“衛公在性品方面雖居上品,然則在情品上卻只能算是中品。”

  “哦請退之再為我言之。”

  “情分上中下三品,首先得說不論何種品級,人的情都有七種,喜、怒、哀、懼、愛、惡、欲。上品七情,動靜處中,恰到好處,完全符合德性,絕不逾矩;而中品之情,發動時卻不是太過,就是不及;至于像李锜那般的下品,完全任情而為,不顧品性,自取滅亡。”

  高岳若有所思,就問韓愈說,我的情,哪些太過,哪些又不及?

  “喜太過,怒太過,愛太過,欲太過。而哀不及,懼不及,惡不及。”

  說到這里,三人站在廣陵高崗上,都沉默了。

  只有遠處傳來雷鳴般的長江入海的澎湃聲。

  韓愈的評價,是高岳喜怒太過,有時會濫殺(或濫情);而愛欲也是太過,當然高岳心中的這感情,是對愛人和子女而言的,但在韓愈的眼中,卻另有所指,他認為高岳對百姓缺少德性教訓,缺少秩序約束,而過分熱衷讓百姓增殖財富,這和儒家教義是有抵觸的,比如高岳最近從興元府羌戶那里引入新式的織棉機,效率提升十倍,便開始在淮揚推廣棉田,還賞賜數位羌女五百貫,說是什么“專利”,以后歷年再給,這種機巧讓韓愈有些害怕,他害怕人最終會淪為物的仆役。

  而哀、懼、惡三不及,則是韓愈眼里,高岳有時候對道統秩序缺乏敬畏,有時也缺少嫉惡如仇的原則性,他和李锜的矛盾,不像黑、白那般的分明,而更類似灰、白的區別。

  一會兒后,柳宗元打破了沉默。

  韓愈和柳宗元屬于那種性格、學識都十分合拍,互相欣賞,可卻無法志同道合的朋友。

  兩人的信仰和見解分歧太大。

  柳宗元詰問韓愈“退之既然說仁義禮智信這五端是與生而生的,那么下品愚人也應該有,然則為什么又說下品愚人無法教訓引導呢?”

  韓愈回答說“下品愚人確有五端,但他們空是有,但卻無法持,所以我之前說,他們只要違背其中的一端,其他四端就會全喪,且下品愚人違背德性是必然的,是注定的,故而即便生來有五端,但卻不用教訓引導了。”

  柳宗元覺得韓愈說的也確實有道理,最起碼自圓其說,完美地給性善論和性惡論的矛盾打了個補丁,然后他又問韓愈“退之又說,三品人都有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然則這七情六欲,都可能敗壞德性,與其揚湯止沸,何不釜底抽薪,徹底摒棄掉這七情,以求修成德性呢?”

  韓愈針鋒相對“情,本身就是性所自然生化出來的,所謂‘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是也,既然如此,有性則必有情,性如器皿,而情如酒水,皿無酒則無實,酒無皿則無名,全看是否相符,豈能生割開來?子厚所言,全是桑門釋教邪說,說什么佛性和人情二元而分,要修佛性而棄絕人情,認為佛就是凈,而人情就是染,凈克染后,即能成佛。所以佛教和尚既不講仁義禮智信,也不說喜怒哀懼惡愛欲,自動墮入性和情的下品當中,全是斗屑惡徒!連圬者王承福都知道,種粟米、植桑麻、織衣衫和他這樣的圬墻壁的,都是互相生養的關系,人生在世,要么出力,要么出心,才是大愛。可斗屑和尚們,只是修佛,不事任何生產,接受官府布施、人民供養,所謂禁相生養、滅絕人性,他們死后,閻君若有神靈,自當第一個入他們于拔舌地獄!”

  這韓愈不愧是從興元再到長安再到淮揚,一路和佛道血腥廝殺沖出來的,論對罵辯難還沒虛過哪位,所謂的三品連擊,打得柳宗元是瞠目結舌。

  柳宗元家門向來信佛,尤其對凈土宗和禪宗更是入迷,他小時候和父母在鄂岳時,便接觸過當時非常興盛的“洪州禪”祖師馬祖道一,當時鄂岳團練觀察使李兼信,他父親柳鎮和岳父楊憑(楊憑還是洪州禪如海禪師的俗家弟子)也信,連高岳的親信權德輿也信,是馬祖道一的俗家弟子,現在幫高岳在雞鳴崗修造漕渠的天柱山禪僧晵然,也是洪州禪的一分子。而劉禹錫,自不必說。

  由是柳宗元便想反駁。

  可韓愈直接對他要害一擊“既然子厚目情為染,那么又為何要去鄂州奔喪,這父子之情,又是什么佛性?”

  柳宗元徹底不語。

大熊貓文學    大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