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帶車的訓練馬上就展開了。
與其將它稱作訓練還不如說是玩樂,因為這種訓練對戰士們一點壓力都沒有。
近衛坦克第1旅的步兵都是機械化步兵,在此之前就有接受過開汽車的訓練,所以幾乎是一座上去就能開。
十輛半履帶車,每輛可以帶12人也就是一個班…其實如果擠擠的話還可以帶更多人,只不過要為戰士們作戰以及攜帶燃油、彈藥預留些空間,否則舉槍、轉身都困難。
最新訓練的當然還是三連。
他們駕駛著半履帶車在雪地里飛奔,坐在后頭的士兵們則迎著寒風大聲歡呼,享受著這種久違的速度的快感,尤其是在使用了這么久的“瑪蒂爾達”憋了一肚子氣之后。
“它來的正是時候!”指導員說:“有了它我們就不再需要那些馬車了!”
“它可不只是像馬車那樣運輸彈藥和補給那么簡單,指導員同志!”舒爾卡回答。
“我知道,它還可以運輸更多的兵力!”
“不只如此!”舒爾卡說:“如果在車頭再給它裝上一挺機槍或是火箭筒…”
指導員不由“哦”了一聲,然后眼睛就亮了起來:“那幾乎就可以說是一輛裝甲車!”
舒爾卡點了點頭,然后對正指揮著車隊來回繞圈的普卡雷夫叫道:“中尉同志,我們該出去走走了!”
“是,上尉同志!”普卡雷夫會意命令車隊停了下來。
“做好戰斗準備!”舒爾卡下令道:“帶上你們該帶的東西!”
“是!”戰士們應了聲,紛紛下車為自己補充彈藥。
此時勒熱夫防線外流散著許多德軍殘兵,舒爾卡是想用他們來檢驗一下半履帶車的作戰能力。
不一會兒,一連的戰士們就準備就緒返回半履帶車,舒爾卡也端著步槍裝上幾枚手榴彈爬上一號車。
不用舒爾卡交待,每輛車的車頂上都架上了一挺DP機槍(轉盤機槍)。
然后一聲令下,車隊就往西也就是蘇軍追擊德軍的方向開去。
半履帶車在雪地上行駛還算平穩,畢竟一大部分都是由面積較大的履帶與地面接觸。
所以可以想像,它在泥濘地里行駛也會比輪式車輛要好得多。
與蘇軍其它裝備一樣,它大多沒有裝備無線電設備…此時的蘇軍連坦克都裝備不上無線電,就更不用說半履帶車了。
只有指揮車也就是1號車有一臺無線電。
不過這問題并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半履帶車空間相對寬敞,如有需要的話,舒爾卡等人完全可以將步兵使用的無線電搬到后車廂上使用。
另一方面,則是半履帶車上半部是開放的,于是車與車之間能夠很方便的用旗語交流。
這也是舒爾卡沒有建議直接研發現代封閉式全履帶裝甲車的原因。
現代封閉式全履帶裝甲車或許有很多優點,比如防護力更好,機動、越野性更強,甚至還可以水陸兩用。
問題在于此時蘇聯的工業產能十分緊張,履帶絕大多數都得用在坦克上而不是裝甲車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通訊設備不足的情況下全封閉裝甲車只會是個噩夢…它們彼此間很難感知對方并進行有效的協同。
而半履帶車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或者說這方面問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
甚至為了方便后車廂與駕駛艙的聯系,他們還在兩者之間接上一個電話,就像坦克電話那樣。
“上尉同志!”阿列克大叔在駕駛室里通過話筒向后方叫道:“我從來沒開過這么好的汽車,我是說…它看起來很安全,如果需要的話我甚至可以把窗戶上的擋板放下來!它們可以擋子彈,是嗎?”
“是的!”舒爾卡回答:“前方鋼板有12.7MM厚,它可以擋住12.7MM機槍子彈!”
側面及后部裝甲就只有7MM了,這幾乎是所有裝甲車輛的規律。
“那么,上尉同志!”阿列克大叔問:“我可以把它稱為坦克嗎?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得到坦克駕駛員的待遇嗎?”
“可是…阿列克大叔!”舒爾卡這才意識到阿列克說這些話的意圖:“你已經得到了雙倍的沃特加配給!”
“算了吧,上尉同志!”阿列克大叔回答:“所有人都知道我的雙倍配給是你把自己的那一份讓給我…我可不想一直這么裝糊涂下去!”
戰士們聽了不由“哈哈”大笑。
這時只聽普卡雷夫大喊一聲:“敵人,十點鐘方向!”
順著普卡雷夫指示的方向望去,果然就見幾個人影在雪地里跌跌撞撞的奔跑著,手里還拿著槍。
“包圍他們!”舒爾卡下令:“注意隱蔽自己,旁邊的裝甲就是用來給你們擋子彈的,明白嗎?”
“明白!”戰士們應了聲就趴低身子,駕駛員則將前方的擋板放下一半,依靠下半部及擋板上的觀察孔駕駛。
另一方面,傳令兵就用信號旗向其它車輛傳達舒爾卡的命令。
很快,車隊就分成兩個部份像兩條長蛇似的朝德殘兵可疑位置包抄上去。
“砰砰…”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情急之下的德軍趴在地上朝車隊射擊,不過子彈當然無法擊穿半履帶車的裝甲,它們打在裝甲上發出爆豆般的“啪啪”聲。
戰士們不由自豪的笑出聲來,老兵大聲叫道:“它很管用,不是嗎?他們應該早點把這玩意發明出來!”
“讓他們嘗嘗這個!”說著哥薩克就將DP機槍架在車頂上,然后“噠噠噠”的朝德軍掩藏的位置打出一梭子彈,馬上就把德軍的火力壓制住。
接著戰斗就結束了,因為蘇軍已經完成了包圍,德軍殘兵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逃出去,于是紛紛舉手投降。
這讓戰士們有些掃興,他們更希望德軍多抵擋一會兒。
車隊停了下來,舒爾卡讓人下車接收俘虜。
可就在這時,遠處傳來兩聲炮響以及若有若無的槍響。
“‘三號’坦克!”老兵從炮聲判斷:“至少有兩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