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57章 神級BUFF

  面對顧驁的不敏感,劉校長很是恨鐵不成鋼,痛心疾首地掃盲:

  “小顧啊!說到底,是你心里沒這根大義名分的弦兒!你這人,什么都好,辦事也務實,這幾年立功不少。但就是太務實了,有時候不在乎名分。

  你要知道,咱外交學院建校25年了,如今終于有人能去喬治敦了!你怎么就不珍惜?你以為那些50年代的前輩,人家是學術水平不行嗎?不!他們是沒趕上好時候——那時候,喬治敦的華人,都是灣灣派到美國的使節子弟,咱大陸人讀書再好也沒機會…”

  劉校長說到后面,絮絮叨叨,竟然有些熱淚盈眶。

  顧驁仔細琢磨了一下,這才繞過彎兒來,明白了劉校長所指的這最后這一層考量——

  顧驁被基辛格邀請這事兒的意義,可不僅僅是“十年不可描述結束后,第一個去喬治敦的外交學院讀博的大陸學生”這么簡單。

  更是“我國建國后第一個去喬治敦讀外交的大陸學生”。

  因為喬治敦的外交學院招人,是跟美國的外交態度掛鉤的,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國院在學界的代言機構。

  79年以前,美國承認的外交關系是灣灣的“MIN國”,喬治敦的華爾士外交學院招中國人,當然只能招灣灣子弟。

  我國建國30年,去喬治敦讀書的學生也是有的,但都是別的專業。讀外交的至今一個都沒有。

  79年1月1日,雖然中美正式建交,京城的“聯絡處”升級成了“大使館”、臺北的“大使館”也被撤銷了。

  但是,曾經灣灣派到美國的“大使”家的孩子,還在喬治敦讀外交呢。

  而大陸雖然派去了大使,卻因為大使沒有適齡的子女要讀大學,其他高級使節也沒有學齡人員、也沒有各方面契機和能力都適合的人才,所以一直擱置。

  導致至今為止,象征著美國外交態度的喬治敦華爾士外交學院里,那兩個“中國人”的名額,還被灣灣留學生“竊居”著。

  把這層話說透了之后,劉校長終于斬釘截鐵地抓著顧驁的手,使勁揮了兩下:

  “這下你知道這個留學的意義了吧?我可不光是要你為外交學院爭取‘第一個去喬治敦讀外交的博士’這點小名小利。

  咱是要為國家分憂,把‘在華爾士外交學院讀外交的中國人’,從灣灣人變成我們大陸人!這種大事,你能拒絕嗎?就算你請示到主任,或者部長那里,他們會拒絕嗎?你別不識抬舉,真鬧到領袖那里才罷休!”

  顧驁聽得目瞪狗帶。

  穿越到這個世界后,他已經讓無數人目瞪狗帶過了。

  但是他自己被別人說得目瞪狗帶,還是第一次。

  他只覺得口中發苦,聲帶發澀,咽喉黏滯干枯,欲言無聲。

  自己不過就是收到基辛格一個讀博邀請函,怎么就鬧到這么大了?

  上升到了為國際承認錦上添花的程度?

  劉校長看了顧驁的沉默,以為總算是說服他了,這才換了語重心長的口氣,諄諄教導:

  “小顧啊,我這么和你說吧。你別以為中美外交,只要建交就夠了。美國人對灣灣的各領域交流,每退一步,對我們的各領域交流,每進一步,都是有巨大的國際示范意義的。世界上多少國家,是盯著美國的態度,決定自己的態度的?

  你想想看,美國當初把灣灣人派在花生頓的‘大使館’降成‘聯絡處’,拉丁美洲就有幾個小島國斷絕了和灣灣的外交關系、改為和我們建交。后來美國人把灣灣的‘聯絡處’也徹底取消掉,就又有個別非洲小國倒戈。

  今天,要是美國人把喬治敦大學華爾士外交學院的灣灣學生都畢業掉、并且從此不再接受灣灣學生、并且入學了第一個大陸學生。你信不信這一風向標落在那些加勒比群島眼里,肯定又會有跟灣灣斷交、跟我們建交?

  大使館,只是代表了美國政界的態度,喬治敦外交學院,才代表了美國學界的態度。我們要的是政界學界科教文衛一個不拉,全方位狠抓!前輩們搞乒乓外交,不也是這個道理么!

  平時外交部要做多少努力、花多少對外援助、友好交流,才能把一個對岸的‘友邦’拉攏成我們的‘友邦’?你現在去讀個書,就能為國多拉到一兩個‘友邦’,還有什么不滿足的?你在外資委兢兢業業做實事,要做多少事情,才能抵得上拉到一個新建交國的功勞?”

  “校長,我錯了。是我太執著于勤奮工作、想為國家多出點力,沒想到卻格局小了。”顧驁終于非常虛心誠懇、痛心疾首地認錯。

  他一邊低頭抹淚,一邊眼珠子亂轉,瘋狂構思著別的拖延對策。然后斟酌著說:

  “不過,校長,我就算答應了基辛格教授。現在應該也還不是開學期呢。我看我們還是從長計議的好,不然白白為了無謂的等待而浪費時間,也顯得態度不端正。”

  “你什么意思?”劉校長警惕地反問。

  顧驁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據我所知,美國部分頂級大學,包括喬治敦,采取的是學季制,而不是普通的學期制。喬治敦允許學生在每年的3個季報到期的任何一個報到——而9月份的報到季已經過去了,下一個報到期是明年的1月15號到1月30號。”

  “這個我當然知道,你是想說,這兩個月里,你還想勤勤懇懇工作、直到報到季咯?”劉校長不耐煩地打斷。

  美國大學的學期分配制度有好幾種,并沒有強制統一,有一年兩學期的,也有一年三學期的。

  但總的來說,特點是寒假比較短,而暑假比較長——這從西方國家的節日分配上就可以看出來。

  因為中國人是過春節的,每年2月份才寒假,可以恰好把一年分成兩個長短差不多的學期。

  而美國人過的是圣誕節和元旦,所以12月中旬就要期末考試了,然后圣誕連元旦是寒假,1月10號之后開學。甚至曰本這種節日習俗西化的東亞國家,也跟著這么分配學期。(實在想了解細節的,可以玩玩PS4上的《女神異聞錄5》,就知道曰本人寒暑假怎么放的了)

  喬治敦大學采取的是每年有3個時候可以報到,分別是1月中旬、5月中旬和9月中旬。每個學期開的課也都有循環滾動。

  (打個比方,美國頂級大學,比如哈佛,如果有《高數》這門課,它們是不會像中國大學那樣9月份的學期開《高數上》、3月份開《高數下》。而是每個學期都同時開《高數》的上和下,因為他們老師很多,開課很全,有些課甚至只有一兩個學生選,但也要開。

  這是通識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大一新生剛進來,要給他們最廣泛的課程選擇權,找到自己一輩子的真正興趣。)

  顧驁跟劉校長講了這些錙銖必較的迫不得已后,見劉校長態度有所緩和、似乎好說話了一些,他也松了口氣,繼續得寸進尺。

  “校長,您剛才也說了,我入讀喬治敦,更多是象征意義,不如我現在給基辛格先生去個電話,把我這兒已經踏上工作的現實困難,跟他說一下。咱1月份先去報個到,讀一個學期。然后可以休學么——

  您別急,我是想真心為‘機科辦’那個突破巴桶灰區技術封鎖的項目,繼續好好出力的。這個項目知情的人少一個,成果就多一分安全。我這種知情人,如果連續兩年在美國,你們國內能放心展開手腳么?著同樣是一幢大事,主任是非常重視的。

  這個項目,到了82年基本上也就弄完了,能從巴桶偷出來的灰區技術,到時候差不多也偷完了。我就休學一年,一來照顧到保密的時效性,也能為國出力。等后年,也就是82年5月份,我再去美國,讀完剩下的20個月,那不是兩不耽誤么?

  國內為了宣傳口徑,需要的只是我‘已經入讀喬治敦大學華爾士外交學院’的新聞,至于我中間是否休學、是否一次性讀完,并不影響的呀。”

  劉校長聽了,總覺得顧驁不識好歹。

  “你哪來那么多廢事兒?真當地球離了你就不轉了?別人有你這么好的機會,早就一氣呵成兩年讀完了!你呀,還是貪心太重!錙銖必較!什么立功的機會都不肯拉下!老是給人添麻煩!”劉校長罵到后面,已經有氣無力了。

  有一種想讓顧驁自生自滅的無力感。

  顧驁知道,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臉皮要厚:

  “是否給人添麻煩,基辛格閣下才說了算,我這還沒問呢,怎么知道——您看,這個邀請函后面還附了聯系方式,要不我就打電話,找基辛格閣下確認一下,如果他愿意我中間休學、理解我已經是在職人員的痛苦,那咱再向領導匯報嘛。要是基辛格閣下不允許,那就當我沒說,別的任務耽誤了也沒辦法。”

  劉校長徹底沒了脾氣,把桌上的電話“嘭”地朝顧驁一推。

  顧驁看了看時間,他跟劉校長扯皮了那么久,已經晚上8點多了。他又等了一會兒,估摸著大洋彼岸也到了早上上班時間,才小心翼翼地當面拿起話筒,按照冗長的國際轉接,好不容易撥通了身在花盛頓的基辛格,然后用英語自我介紹。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

大熊貓文學    重回80當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