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淄水賽場開業,后有工部的拍賣會,這段日子益都城真不是一般的熱鬧,尤其是適時傳來的蜀宋茂德帝姬一行已經抵到濟州的消息后。叫益都民間百姓們更是一番熱議。
大藝術家的形象再度受到了無數人的鞭撻和嘲諷,雖然人家根本半點不會在意。
茂德帝姬,也就是年僅十六的趙福金。身為一后妃進宮自是沒有方金芝那般浩大的儀式了,事實上,除了宮廷內一應內侍、婢女多得了一月的月錢外,紫禁城唯一的變化就是后庭各處披紅掛彩了一日。也僅僅就是一日!
趙福金甚至都沒有跟他九哥見上一面,只是見了趙九身邊的一近身內侍,就被送入了逼仄的紫禁城。倒是趙宋的送親使何栗提出來要面見趙九兒。
何栗是政和五年進士第一,趙宋狀元。歷官秘書省校書郎,次年即提舉京畿學事,奉旨升為主客員外郎,起居舍人,后再遷為中書舍人兼侍講。可以說是深的大藝術家的欣賞。大藝術家西巡后的幾年,何栗的仕途仍舊一帆風順,只是官銜的含金量卻是大打折扣了,如今以御史中丞之職任送親使,但在益都百姓看來,卻還不如一介太守。
“好叫中丞知曉,新朝實無虧待王爺之處。只是…”那內侍臉上露出難為情的模樣,何栗還有甚個不懂得?不就是被軟禁了起來,不方便走動么。
回到住處,仍怒氣未消。次日便向宋清提出面見趙九的請求。對此陸皇帝自然有應變,叫圣手書生模仿趙九的筆跡,給何栗寫了一封信,可還是不叫相見。何栗氣怒之極,卻也無可奈何。
對于趙九的筆跡,他自然分辨不出真假,只知道這位郡王自幼習練黃庭堅筆帖也,看來信,字跡端的不俗。可拿回成都去交給大藝術家驗看。
陸皇帝也清楚自己不讓趙構露個面,那端的說不過去。但這趙九人已經傻了,豈能真的叫他露面?
本來還想著好好地整治趙九呢,這廝卻自己燒成了傻子,那再去折磨一個傻子又有鳥用?丟份不說,趙構也不能感同身受不是?
陸皇帝拔鳥無情,剛剛受用了趙福金,便向下傳出口諭。那趙九啊,還是燒沒了的好。
這趙九妹現今就是一塊被別人嚼過的口香糖,給陸皇帝的感覺就只有無用和惡心。“把事兒處理了,休要露出破綻。”
他都懶得再去想趙九,事情交給朱貴去辦。這也是相信朱貴有那個能力把一切抹平。
事實上對這事兒,朱貴也確實早就制定了一整套計劃。陸皇帝一聲令下,他就使人做好了準備。先是鴻臚寺拖延何栗,叫后者都火冒三丈了,才無奈下松了口,而后有鐵扇子宋清引何栗去趙九幽禁處拜見。
結果何栗乘坐馬車出城向西二十里,抵到逄山腳下方進到了一處莊園。此地因為殷代的諸侯逄伯陵氏封于此地而得名。嵯峨的石峰林凸起在渾圓的山頂上,遠遠望去,恍好一座雄踞山巔的古代城堡。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各異的洞穴遍布山林,它簡直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在天地之間。
趙構所在在莊園就在山下,說起來風水不錯的。可惜不巧,何栗看到的是一個臥在春日暖風中喝的伶仃大醉,不省人事的趙九兒。
直到黃昏日落時候趙九方才“蘇醒”過來,聽聞何栗來訪,那當即是不顧自己腿腳松軟,執意要速見何栗,聲音之大都傳到了外面水亭。那何栗就在水亭處,結果就在何栗看到趙九之時,趙九一激動來甩開攙扶的內侍,自己大步向前去,當中腿一軟,人就歪進了旁邊的水池里。身后跟隨的內侍、侍從自然是一窩蜂的沖下去救人,但人救上來時,已經灌了好一肚子水。接著在何栗眼皮底下,一場高燒,人就沒了。本來是想把另個世界的趙九妹給穿過來的,可后來想想,算了,早死早托生,這章掀過去。以后好好地磨一磨大藝術家和趙桓吧。
略過益都內一干事宜不談,就說此時的梁山泊炮廠。制造局的官員已經收到了許多陸海軍的反饋。
陸軍對于三斤炮和虎蹲炮普遍認可,這兩種炮重量輕,便于隨軍,陸軍自然沒意見。他們現在可沒甚攻城拔寨的壓力。可水師呢?那卻是不時的有不滿意的回饋傳來,嫌三斤炮和五斤炮的威力太小。要打很多發才能把海船變成飄在海上的大棺材。
事實上,水軍確實有扛小炮的嫌疑。現下水師諸將不僅是嫌火炮的口徑小,他們還嫌自己的炮船少,嫌陸皇帝給他們畫出的那個叫‘風帆戰列艦’的大餅被船舶司給造的慢了。
然事實是,人玉幡竿孟康的頭發都要急白了。
陸皇帝畫出的‘風帆戰列艦’,那與中國此時的造船技藝相差太大,縱然是玉幡竿這般的造船專家,看著那底圖也有些老鼠拉烏龜無處下手的感覺。
他必須先造出船模來,經過波浪驗證,而后再著手從小帆船造起,慢慢的積累經驗,這才能玩大的。
如是,為了應對水師的催促和壓力,孟康就只能做起了縮頭烏龜。在船廠一待幾個月不回家是常事。
還因為那風帆戰列艦實在難以在短期內給制造出來,就被迫給水師許諾,給他們造更大的船,比五千料巨艦更大的船。
現在誰都知道海上交鋒,誰的船越大,誰的炮越多,誰就更牛逼。就像陸軍雖從來不對制造局提意見,他們卻也知道炮管子越粗越長,那火炮的威力就越大。
能一炮打滅了敵人,他們可不想去開第二炮。
水師手中已握著五千料福船,自就希望有八千料、一萬料更大的福船給自己。雖然他們并非不知道,如今的海洋上,兩千料的福船炮艦,方才是最具有性價比的。
這就有點像是正史上歐洲海洋爭霸時候的三級風帆戰列艦,那單挑時的威力必然是不如二級和一級風帆戰列艦的。但是一艘一級風帆戰列艦的造價卻足夠制造三四艘三級風帆戰列艦,那顯然是后者更具有實際作用。
可無奈何,三阮和李俊等人,還是向往更大的戰艦。甚至因為陸皇帝說蒲甘的柚木尤其多,后者乃是制造戰艦的上好良材,三阮就早早派人前去探看了。
但是待到制造局終于研制出了合格的火槍的消息傳入軍中,那陸軍也不安穩了。
不少馬步軍重將都聽說過火槍這個詞匯,便是沒親眼見過,也多少有些耳聞。在不少重將的眼中,火槍就是縮小了無數倍的火炮。事實上這般理解也不算錯。
如今的滑膛燧發槍,有著跟大炮近乎一樣的優缺點。
優點在于威力大,三五十步內,破甲力爆表。對比強弓勁弩,近距離射擊時,火槍的威力都是暴強!
但它發射緩慢,且有一定的危險性,橫豎比崩斷弓弦抽著臉的危險系數高;射程短,準確度也不高;還受天氣限制,下雨天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即便陸皇帝叫工匠一步到位,越過了火繩槍,直接進入燧發槍時代,但面對大雨天氣,火槍仍舊要歇菜。他倒是知道火帽槍,知道火帽這個詞兒,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指望著他去指導人發明出火帽,那是白日做夢。
可火槍縱然有許多的缺點,但這些缺點卻都不能掩蓋它閃爍的光輝。
只說它能讓一個剛剛拿火槍一天的人,一槍就蹦死一個武藝超群的百人敵,它便是有再多的缺陷,也會被馬步軍中的一些大將給看重。
更不要說,五軍都督府的一些大佬們還知道火槍這玩意兒,除了滑膛槍外,還有線膛槍。
后者的射速比前者要更慢許多,但后者擁有著遠超前者的射程和精準度。這就像是一支威力加強版的神臂弓,而造價卻比神臂弓要便宜許多許多。
就如許多人第一次看到大炮的威力后的想法一樣,火槍是一種剛剛誕生的武器,它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它的威力卻已經讓弓弩都有不及。
前文里說了,遼宋夏金時期是中國重甲步騎兵最后的巔峰時刻。那每一個政權都不惜血本的打制自己的重甲兵團。
契丹、西夏和女真的重騎兵,趙宋的重甲步軍…
這個時代里,面對敵人的精銳兵力,大家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如何擊穿敵人的盔甲?
強弓勁弩面對大規模的重甲軍團并不能取得甚好的成績,雙方重甲兵的碰撞讓刀槍退居了二線,叫鈍器在軍隊中大行其道。
這般時候,陸齊軍方忽的看到了火槍這樣造價便宜,打制速度足夠快——對比弓弩,且具有良好的破甲能力的武器,那是誰也不會放手的。
就像是正史中的西方。當火槍出現的時候,各方勢力都仰仗著火槍手來干掉對付的騎士,所以火槍才一度有了開罐器的稱呼。
現在第一批五百支火槍已經被送到了濟州新兵訓練營,雖然還沒有看出效果,五軍都督府的大佬們卻已經叫喊著制造局加快速度了。
這并非是戰爭的需要,而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吶喊。但這卻已經叫制造局在考慮,是否在擴大招工了。
益都城,這時候的武略院推演室內,集中了武略院過半精華力量的推演組,分成一個個小組,師生皆在埋頭苦干。
在沙盤上反復進行著一次次的驗證推導。
蓋因為一個艱巨的任務正落在師生們的肩上。陸皇帝叫他們推演今后的草原征服之路上,在配有槍炮的情況下,怎么才能用最少的兵力來守衛住一個據點,控制住一片草原。
談到此事,或許不少人都會想到了棱堡。那的確是人類軍事學上的一朵璀璨耀眼之花,可是再小的棱堡耗資也是巨大的,那超級龐大的土方量就是現如今的陸齊所無須去擔負的。
要清楚,陸皇帝求的是控制草原深處,要在那里修筑棱堡,神經病才干。
耗費沒譜不說,且還十分的沒必要!
西方棱堡的誕生背景是君士但丁堡的陷落。奧斯曼土耳其人用大炮證明了舊式的城防在大炮面前毛作用都沒。你再堅固的城防,大炮一炮打不動,十炮百炮打不動,可千炮萬炮呢?滴水穿石,總能撬開的。
所以,西方誕生了棱堡。一種直接改變了西方軍事與政治的防御手段。這個且不去提,只說現下的陸皇帝是不需要去考量大炮的威力的。天底下就齊軍一家有大炮,草原上的蒙古人,現如今連彎刀鎧甲都配不全,百十年里都無需去考慮他們擁有成規模重炮這一問題。
這般情況下,棱堡陸皇帝沒必要用,可傳統的方塊圍城卻似又不能很徹底的發揮出槍炮的防御威力。陸皇帝便轉手將這個難題交給了五軍都督府的參謀們,以及武略院這個中國第一軍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