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九七章 政行百里謀萬域(十)

  受制于眼界,親信并不能夠放眼天下,自然也就難以理解吳起所說的那句“步兵之興、騎兵之曙、車兵之末、貴卿之冢”的話。

  然而他和當年跑到左丘明親傳弟子那里學史的吳起差距太大,甚至都不能放眼泗上淮北,問道:“以公之言,義師固然善戰。可越尚有土地千里,八十余城,人口百萬。昔年勾踐以二十年生聚臥薪嘗膽而復夫差之仇,其時甲士不過三千。如今越地廣闊,義師不過三五城邑,難道真的是攻守之勢相易了?”

  吳起教育道:“不和于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陣;不和于陣,不可以進戰;不和于戰,不可以決勝。越王朱勾當年弒父而登君位,越國豈能和?國不和則不能出軍,又如何戰?”

  “再者,縱越國八十城,百萬人,可潡水一戰,君子軍全覆,越人豈敢再以五萬之師出戰?提十萬之師,在堡壘廣筑的墨家控制的泗上游走,這豈非自尋死路?”

  “非十萬之眾,越人不敢與墨家戰。提十萬之眾,糧食不濟又不能攻,只能守。十萬之眾又不能整日集結,義師其疾如風,破城又快,三萬出征越人非十萬不敢對陣,征召十萬非半年不能,期間又要稼穡耕收…墨家豈不是想攻哪里攻哪里,想去哪里去哪里?”

  吳起說到這,低頭沉思片刻道:“只是不知墨家在此一戰后,又要如何?他們既說要天下弭兵,行墨家的仁義之政…”

  “凡兵所起者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饑。墨家起兵卻以利天下為名,不爭名利、無有積惡內亂,更無饑荒…前所未有,不能判斷。”

  那親信聞言道:“墨翟此次派出使節去見魏侯,莫不是想要借魏侯之口,請天子封侯?”

  吳起一怔,即刻大笑道:“斷無可能。墨家真的在意天子?既不在意,又自行政,何求公侯之名?”

  “你啊,小覷了天下英雄。墨家求不朽,不會在意公侯萬代之名的。因為他們的道義中,公侯分封貴胄世卿,本身就是要腐朽消亡的,他們又怎么會求讓自己成為他們認為將要消亡的東西呢?”

  魏都。

  老邁的魏斯正在與群臣議政,太子擊沉默不語,看似情緒不佳。

  墨家的使者團前日抵達,伴隨而來的還有墨家義師俘獲越王的消息,立刻引發了魏國群臣的震撼。

  魏斯聽到這個消息后,卻先以此教育了一番太子擊,當年太子擊認為魏斯對于墨家的態度有些過軟。

  兒子驕傲,這是魏斯欣慰的,但這驕傲之外的容忍和大局思量終究和自己相比差了些。

  借潡水一戰,魏斯便問,若是當初牛闌邑一戰之后,興師問罪于宋,如今在大梁對峙的,便可能是一支類似于全殲越師的楚師,又該如何?

  太子擊不能對,只得口稱錯誤,拜服跪聽,徐徐而退。

  昨日墨家的使者團抵達,魏斯設宴款待,也給足了墨家顏面,舍棄了部分周禮。

  墨家非樂,魏斯在宴會的安排上也沒有奏鳴鐘鼓,單單是這一點便是前所未有的待遇,更是嚴重違背了周禮的。

  墨家的正使這一次不再是禽滑厘,級別相對而言不高,可魏斯還是親自接見,并且設宴與群臣一同聽了墨家使者的建議。

  既是建議,自然要有名,而名又要符合墨家的道義,無非就是非攻兼愛利天下之類的說辭,這些都是不需要爭辯的,因為爭辯起來沒有意義。

  魏斯和群臣關注的,是墨家在潡水一戰后,下一步要做什么。畢竟,越國一直是三晉的鐵桿盟友,有齊、楚兩個共同敵人,關系向來融洽。

  昨日的宴會上,墨家提出了會盟的邀請,同時給出了會盟的種種提議。

  魏斯不得不承認墨家眾人的大勢眼光,此時提出的這些條件,他竟然找不出任何理由不接受。

  這三年時間,韓國已經做出了選擇,看到了楚國的虛弱,利用了鄭國的內亂,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韓國方面派人與魏斯密商,希望魏國和韓國合力,瓜分鄭國的部分土地。韓國會出兵與魏國一同對抗楚國,入王子定,同時鄭國的東西兩部分,東邊的歸魏國,西邊的一部分允許韓國占領。

  這件事商議完畢,魏國的首要戰略就是戰勝楚國,所以這時候無力干涉泗上之事。

  越國是魏國的盟友,魏斯也清楚,這一次越國大敗,齊國不可能不去摘桃子。

  但是,魏國無力在兩線作戰,不可能干涉齊國對越國的反擊。

  然而,三晉中還有一家趙國,讓他們合力去打楚國,趙國肯定各種推脫,因為那等于是用趙國的血去肥魏國的勢。

  可若是讓他們去打齊國,趙國定然歡喜,可是魏斯用了好大的力氣才把趙國趕出這個勢力范圍,真要是三晉干涉齊國,那么得利最大的必然是趙國,因為趙國出力最多,分餅的時候要的也一定最多。

  墨家選了個好時候,魏韓聯軍已經確定在明年攻打大梁城,這種情況下不能再有任何的意外。

  潡水一戰,墨家的勢力更大,也展示了足以掰腕子的力量,這時候去招惹墨家、指責墨家禍亂天下,笑的最開心的必是楚國。

  而墨家給出了一個好建議:三國一家干涉還建陽、巨陵,給齊國一定的利益,但又不損害越國的根基。

  必要的話,如果越國內部發生了政變,墨家可以提供貸款和武器,幫助越王翳復位,只要越王翳能夠遵守一些“利天下”弭兵的條件。

  魏國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去會盟,支持墨家的意見,就可以得到兩個好處。

  盟友越國仍在,可以繼續威脅齊國和楚國,不使齊國擴張力量到泗水流域,同時又可以讓田氏領魏國一個人情,畢竟建陽、巨陵是齊侯割讓出去的,但此時卻算是田氏要回來的。

  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杜絕趙國干涉齊國,避免趙國把觸角伸到東方。魏韓又可以全力準備對楚一戰。

  越國不倒,齊國的后方始終有威脅,對抗魏國就不敢用全力。越國不倒,楚國的東方依舊面臨著威脅。而墨家在泗水流域崛起,暫時魏國又無法染指,那就沒有必要招惹墨家。

  唯一受損的,也就是越國需要放棄泗上的霸權,但是不放棄也沒意義,墨家想打還是可以獲勝的。

  墨家嘴上說的是小國非攻結盟,實則魏斯很清楚,到時候那些君侯不過傀儡,墨家才是泗上的無冕之君。

  他也警惕于墨家擴張的速度,但卻不希望自己做天下貴胄世卿的“殉道者”,拼盡全力撲滅墨家的結果就是被趙、韓、楚、齊、秦瓜分。

  在宴會上,魏斯也詢問了墨家使者這次會盟的基調和底線。

  墨家使者表示,墨家這一戰是迫不得已,越王翳好戰先攻,墨家只是防御。而打完之后,又不忍齊越開戰,所以…

  聽墨家說完一堆“利天下”非攻的理由后,終于說到了最后的底線。

  越國以沭水為界,沭水以西墨家代行其政,十五小國非攻同盟,不攻不取。

  越國歸還建陽、巨陵兩城,釋放被俘獲的齊國奴隸。

  如果越國內部發生了政變,而越王翳為了“利天下”與“弭兵仁義”接受了各國的條件,那么墨家愿意提供一筆貸款,釋放全部的越人俘虜,越王翳可以用這筆貸款購買墨家的糧食和部分武器,墨家給予后勤支持,各國施壓,迫使政變篡位者讓位,使越王翳復國。其中這筆貸款,由魏韓兩國國君的信譽擔保,償還方式墨家自有條約。

  建陽、巨陵以南百里,沭水以西到魯國東邑重鎮啟陽,仍舊歸越國管轄。

  墨家將保證齊、魯、越三國非攻。若齊國攻越,墨家會助越守衛,自建陽、巨陵方向反擊。如越國攻魯,墨家會助魯國防御啟陽,同時會幫助魯國修筑啟陽。如越國攻齊,墨家會威脅越國瑯琊,同時從彭城、邳出兵,切斷邗溝。如齊國攻魯,墨家愿意與三晉合力援魯以制齊。

  這一切條件,在魏斯聽來其實就可以總結為一利、一威懾。

  對魏國的利處是,保有一個基本完整的越國,反正越國在泗上的統治也不得人心,等同于無。越國的根基不亂,就能夠從南面鎖死齊國的擴張方向,有墨家這個攪屎棍,齊國絕無南下發展的可能了。

  對魏國的威懾,無非就是…讓魏國放棄諸如聯合越國攻打墨家的想法,若是敢打,墨家立刻就和齊楚聯盟,先攻越國瑯琊,切斷邗溝,斷聯盟一指。斷了邗溝,等同于和楚國齊國一南一北瓜分越國。攻打瑯琊,則意味著越國處在墨家的威脅下,對于合力謀泗上這樣的事,絕不敢出頭,更不敢和魏國會盟合力…魏國大軍沒到,可能墨家就先攻破了瑯琊。

  至于害處,魏斯還沒有發現。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大熊貓文學    戰國野心家